作者:缪俊杰 日期:2016-05-22 22:01:20
⊙ 《望穿秋水》以“风吹伞”下的百家村为核心,连接赣南、闽西、粤北古老的“盐米古道”上“挑脚佬”(脚夫)们的悲欢离合、生活际遇、社会转换的艺术揭示,全面展现了客家人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这一漫长、动荡、曲折、艰难的历史途程和多样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悲壮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客家人以“围屋”为代表性符号聚族而居的“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费孝通《乡土中国》),以及客家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下的勤劳而艰难的生存状况和相对坚固稳定的社会结构、伦理道德和文化传统。作品显示了历史的穿透力和批判性,表现了艺术家的勇气。《望穿秋水》讲述了过去鲜为人知的赣闽粤“盐米古道”上的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在那封闭的年代,赣闽粤客家人聚居山区,交通闭塞,全靠人抬肩挑运输物资,形成了一条“盐米古道”。千百年来,这条古道承载着客家山区的经济命脉。在“盐米古道”上,有一个自然形成的“驿站”叫龙头圩。在它的旁边有一个风景秀丽的百家村。村里居住着从赣闽粤三省流到这里落户的客家人。刘、陈两家是这里的两个世代友好的大家族。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刘、陈两家一对青年男女恋爱,发生了被认为“伤风败俗”的事,从此演绎了刘、陈两家的世代情仇。刘家几代人以“挑脚”为生。勤劳、忠厚、热情的客家青年刘求福是穷苦脚夫的儿子。姚玉珍是抗战时期逃难到江西的广东女孩儿,被刘求福的父母收为养女。刘求福的父母心中盘算,待玉珍长大后,正式与求福结婚。求福与玉珍在一个家庭里生活了三年,他们青梅竹马,逐步由亲情发展为爱情。姚玉珍在刘家长到十一二岁,由于家境十分困难,被送给本村的富户陈百万做丫鬟使女。不料,姚玉珍十六岁时,被迫为重病中的陈百万“冲喜”,做了陈百万的“二房”。姚玉珍不从,被关了起来。后来姚玉珍获得自由之后,约刘求福到榨油坊相会,这“一夜情”便产生了爱情的结晶。不久,刘求福被国民政府抓壮丁捉去当兵,从此杳无音讯。姚玉珍则在百家村苦等求福归来。由于陈百万和他的原配夫人谭秀英几乎同时过世,年纪轻轻的姚玉珍挑起了陈家生活重担。她带领陈家的三个女儿含辛茹苦,重振家业。姚玉珍艰难地开辟财路、节衣缩食,积累了钱财买了一块地,全家人靠耕田种地挑担卖力成为了“自耕农”。不料土改时,由于得罪了土改工作队长和追求过她的农协主任,姚玉珍家被划为地主。家被抄,房被分,一家被扫地出门赶到一个破庙住,过着“另类”人的生活。她不能参加互助组合作社只能单干;没有牛耙田,只能让两个女儿当“牛”拉犁耙。她遭受苦难却乐于助人。在一次山火中,帮助邻村人扑火,却被诬为“放火烧山”,被送去劳改一年,要她“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她十岁的儿子与同伴们闲聊,被打成“反革命小集团”的组织者,被送劳教,开除学籍。姚玉珍孤儿寡母地过着艰难的日子。她没有顺从别的男人的威胁,坚守着同刘求福的“山盟海誓”,过着清苦而孤独的生活。姚玉珍的恋人刘求福也是命运坎坷。他被抓壮丁后,国民政府徐埠会战(我们称为淮海战役)失败,南京陷落。刘求福被裹挟到台湾。刘求福作为伙夫曾在金门服役。快四十岁时成了老兵,继而退役成为“荣民”,在台湾寻找生路。他开始打工替人磨豆腐,继而到花莲太鲁阁修公路,开荒,后来又被招为“工人”到香港餐馆做工,并跟随老板到西德汉堡做厨师。三十多年来,他拒绝了种种诱惑,不去逛军妓院的“军乐团”,不愿被人招赘,一直想着回原乡同恋人姚玉珍“成为眷属”。三十多年过去,刘求福已进入老年。受到当局开放“三禁”的实惠,如愿以偿地回到原乡天南县百家村探亲。这时父母已经去世,弟弟们变化很大,甚至有的不肯相认。但他终于见到了恋人姚玉珍。然而姚玉珍因为长期的压抑和受折磨,患了乳腺癌。刘求福矢志不移,决定叶落归根,同恋人“共患难”。他们共同的儿子陈贵生自学成才,经营有方,成了台资企业的副经理,并和女老板丘洁薇相恋,走到了一起。他们共同为家乡捐献了一所医院,造福故乡人民。刘求福和姚玉珍也被他们接到深圳,安度晚年。作品以这对客家儿女的凄婉爱情故事为底色,描写了赣闽粤结合部客家人聚居地的历史沧桑。以前他们遭遇的那种“无法无天”的生活成为过去,新的时代阳光照射着这个山区的土地。时代的阳光,法治施政,人们在朗朗乾坤的人文环境中,奔向小康。
作者简介:
缪俊杰,1936年8月生,江西定南人。195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196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研究生班。同年8月起一直在人民日报社工作。1978年1月起任文艺部副主任。1986年被评定为新闻界首批高级编辑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专家。1956年开始发表文艺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从事文艺评论。先后出版有《鉴赏集》《美的探索》(合作)、《文心雕龙美学》《新潮启示录》《小说大趋势》《审美的感悟与追求》《废墟上的梦》《刘廷芳传》《缪俊杰文论选》《西游漫记》《烟雨东江》《梦摘彩云——刘勰传》等近二十部著作;与冯牧同志共同主编《共和国长篇小说经典丛书》等丛书多部。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影视家协会会员。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以及中共中央党校、云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客座教授,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顾问,世界华文文学会荣誉理事等社会职务,以及“21世纪文学之星”等多项文学奖评委、编委。有《缪俊杰文学评论选》等专著及散文《常熟赋》等单篇作品获奖。
目录:
序..........................................................刘锡诚/1
前奏...............................................................1
第一部风吹伞
一风吹伞南国三江源.................................................6
二龙头圩古道老驿站.................................................9
三百家村刘陈两大族...............................................11
四两姓斗皆因争风水...............................................13
五挑脚佬福建拐草花...............................................15
六发新芽连生三儿子...............................................19
七姚玉珍逃难到江西...............................................23
八迫无奈小女送陈家...............................................27
九少男女青梅竹马情...............................................30
十鸦片鬼重病无药救...............................................34
十一谭秀英问卜宫大仙...........................................36序..........................................................刘锡诚/1前奏...............................................................1 第一部 风吹伞一风吹伞南国三江源.................................................6二龙头圩古道老驿站.................................................9三百家村刘陈两大族...............................................11四两姓斗皆因争风水...............................................13五挑脚佬福建拐草花...............................................15六发新芽连生三儿子...............................................19七姚玉珍逃难到江西...............................................23八迫无奈小女送陈家...............................................27九少男女青梅竹马情...............................................30十鸦片鬼重病无药救...............................................34十一谭秀英问卜宫大仙...........................................36十二黄花女强迫被冲喜...........................................39十三刘求福大闹陈家围...........................................42十四关不住青春一颗心...........................................44十五榨油坊一夜情难忘...........................................47十六抓壮丁求福遭祸殃...........................................52十七痴情女送鞋留念想...........................................57十八苦壮丁被押送军营............................................61十九得儿子陈家续香火............................................67二十陈百万狂摆满月酒............................................71二十一做道场秀英祭亡夫........................................76二十二小姘妇大闹陈家围........................................79二十三姚玉珍发奋创家业........................................83二十四遇劫匪夫妻同遭难........................................88二十五县警署剿匪不给力........................................92二十六罗草花生下遗腹子........................................94二十七难度日被迫卖亲儿........................................96二十八陈局长卖田交地契........................................98二十九刘求禄示爱遭冷落......................................102三十 喝小酒官员论时局......................................105三十一“十大害”迫民不聊生.................................107三十二物价涨害苦老百姓......................................110三十三抢官仓救民于水火......................................112三十四撒传单吓唬县政府......................................115三十五朱县长星夜走闽西......................................118三十六花金条弄到虚军衔......................................121三十七陈警长走投无生路......................................122三十八哭无泪丢掉亲儿女......................................128三十九渡海峡小岛求偏安......................................130四十 离乡客走上不归路......................................133 第二部 无津渡四十一炮声隆县衙换旗帜......................................138四十二枪声响山城不安宁......................................141四十三稳政权开展大镇反......................................145四十四盼郎归玉珍苦等待......................................149四十五牛县长试点搞土改......................................153四十六魏队长扎根动邪念......................................157四十七义兄狠报复揭阿珍......................................163四十八弱寡妇划为女地主......................................167四十九小官迷当上农会长......................................171五十 斗地主当众烧地契......................................174五十一陈二娣招入文工团......................................177五十二地主婆单干难度日......................................180五十三被诬陷玉珍送劳改......................................184五十四重做人要脱胎换骨......................................187五十五大剩女嫁进盘山寨......................................192五十六受歧视因为不生男......................................194五十七找出路参军上前线......................................198五十八回家乡当上村主任......................................200五十九味相投近亲结夫妻......................................202六十 炼钢铁超英又赶美......................................205六十一建公社跑步进天堂......................................209六十二过家家被诬小集团......................................214六十三慈母爱教儿读古书......................................222六十四刘黑古被开除村籍......................................230六十五杀人案扑朔又迷离......................................234六十六大兵哥驻守金门岛......................................237六十七老师长惜别宴故旧......................................242六十八洁自身不沾“军乐团”................................244六十九刘求福亮底不入赘......................................247七十 老兵苦退役成荣民......................................249七十一逛眷村巧遇朱县长......................................252七十二修公路太鲁阁遇险......................................258七十三阿兵哥花莲开荒地......................................263七十四孤身男漂泊到香港......................................267七十五台老兵谋求回原乡.....................................272七十六修学校假公建私宅......................................276七十七闹“文革”队长被罢官................................279七十八变色龙戴上红袖章......................................282七十九改风水保佑生贵子......................................289八十 麂子叫求禄叹不祥......................................295 第三部 梦海洋八十一牛县长高枕惊奇梦......................................302八十二金秘书更上一层楼......................................304八十三刘长发当上大局长......................................306八十四提亲信阿六当副指......................................310八十五活经济贵生跑运输......................................314八十六现场会批二道贩子......................................317八十七摆阔气回乡显威风......................................324八十八林水局秘密分赃会......................................330八十九金县长笑纳小红包......................................333九十 温求寿坎坷成长路......................................337九十一正直人暗中遭报复......................................364九十二通气会拒认亲兄长......................................370九十三游风景惜别台湾岛......................................377九十四回乡难一波又三折......................................381九十五被卖弟热情迎亲哥......................................384九十六尽孝道坟前拜父母......................................386九十七走庵场探访意中人......................................387九十八拒婚事内中有隐情......................................393九十九龙头圩贵生认生父......................................397一○○刘求福喜叶落归根......................................401一○一穷山区找到新金山......................................403一○二林水局派出执法队......................................406一○三王老板施计欲摆平......................................411一○四办证照局长发大财......................................413一○五金县长老家盖豪宅......................................417一○六倒胃口贵生被相亲......................................423一○七台资厂寻找代销商......................................425一○八女老板青春萌爱意......................................432一○九逃难女回粤找亲人......................................437一一○陈二娣回乡探大姐......................................440一一一住宫殿一枕梦黄粱......................................443一一二万青春拒不上酒席......................................447一一三搞调查全面摸底细......................................451一一四金县长渎职被调查......................................453一一五成巨贪局长送司法......................................456一一六捐医院台商献爱心......................................458一一七丘洁薇深切表乡情......................................460一一八巧安排故乡见婆婆......................................461一一九风俗淳和谐度春节......................................467一二○奔小康百姓齐欢腾......................................472 跋:沧桑往事与家国情怀.......................罗静文/475后记.......................................................481 前言序
刘锡诚
老友缪俊杰打来电话说,他的新长篇小说 《 望穿秋水 》 已经脱稿,嘱我为之写序。比我小一岁的缪老弟也已年近耄耋,却仍然孜孜矻矻于著述,且新作迭出,成果惊人,不序刘锡诚老友缪俊杰打来电话说,他的新长篇小说《望穿秋水》已经脱稿,嘱我为之写序。比我小一岁的缪老弟也已年近耄耋,却仍然孜孜矻矻于著述,且新作迭出,成果惊人,不能不令我敬佩。我因经年累月坐在电脑桌前敲击键盘,导致腰椎出了毛病,近来腰疼得无法坐起来工作,故而一时间未敢答应他。进入4月,他把书稿的电子版发到了我的信箱里,我便把字号放大到200%,开始在屏幕上细细拜读。毕竟年岁不饶人,不像年轻时读作品可以一口气把一本书读完,然半个月下来也终于读完了。现在就把我的读后感写在下面,作为对老友新作的祝贺吧。回想四十年前,“文化大革命”结束未久,受害惨烈的重灾区文艺界开始复苏,1977年11月20日,俊杰老弟所在的《人民日报》文艺部同仁们登高一呼,率先主持召开了批判“四人帮”炮制的“文艺黑线专政论”座谈会,发出了文艺界拨乱反正的第一声呐喊,我所在的《人民文学》编辑部闻风而起,紧跟着于12月28日主持召开了一百多人参加的以“向文艺黑线专政论开火”为主题的在京文学工作者座谈会,从而开启了中国文艺界和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此后不久,我便被调去参与停刊多年的《文艺报》复刊筹备工作,并在该报连续工作了六年。我和俊杰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关节相识,在文学编辑工作和文学评论上建立了友谊,并肩战斗,一路走过来。1982年我和冯牧、阎纲主编我国第一套文学评论丛书《中国当代文学评论丛书》, 约他编一本《缪俊杰文学评论选》时, 他已经是一个出版了《鉴赏集》《文学艺术与新人塑造》《美的探索》三个评论集子的成熟的文学评论家了。退休后,有着深厚生活根底、敏感深邃的社会洞察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现实主义文学理论造诣的俊杰,毅然从得心应手的文学评论转入了散文和小说的创作,并取得了耀眼的成就。他的第一本游记类的散文集《西游漫记》出版于2011年。这一年的8月26日,文学界老朋友们为他这本散文集的问世,在责任编辑罗静文女士的主持下,于三里屯老镇玫瑰西餐厅聚会座谈,我曾经写过一篇《我们有个玫瑰之约》记其盛况,为其助兴。关于他的散文,我写过这样几句话:“老缪既是文学评论家、散文作家,又是对现实世界敏感有加、修养有素的新闻记者,这部散文集在他七十五岁寿辰这个人生的重要时刻与读者和朋友们见面,是有特殊意义的。书中汇聚了他在职时以记者身份和退职后以作家身份所写的19篇游记性的散文,记述和描绘了欧美亚非许多国家的人文历史、风光典故、人物风采、世界风云,融记游、知识、风情、议论于一体。正像作者自己所说的,他的‘旅游散文不是纯文艺的’,他‘有自己的追求和自己的色调’。”这“追求”和“色调”,便是镌刻着缪俊杰名字的抹不掉的标志。第二年,即2012年,他又推出了一部以客家人社会为背景和主题的长篇小说《烟雨东江》。又过了两年,如今他再次推出堪称《烟雨东江》姊妹篇的长篇新作《望穿秋水》。我想,他这样以当下年轻人的“比拼”精神倾注于写作上,除了兴之所至外,自是一个作家兼客家人的责任感使然吧。《望穿秋水》取材于闽粤赣三省结合部的客家人的社会和生活。而客家人的社会、生活、历史及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在新文化运动之前的文献中,我们只知道在《诗经》的《周南》《粤风》等诗章里的只言片语。如朱希祖所说:“客家是汝南的遗民,就是《周南》的嫡裔。 《周南》的诗,共有十一篇,开首第一篇的《关雎》,就是情歌,他思念所求的淑女,甚至 ‘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其他若《葛覃》, 若《卷耳》, 若《樛木》,若《螽斯》,若《桃夭》, 若《芣苢》, 若《汉广》, 若《汝坟》, 若《麟之趾》,无非是恋爱怀人,无非结婚生子,十一篇倒有十篇,多是这种事情; 尤其是《汝坟》这一章诗,所谓‘未见君子,惄如调饥;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这种热烈的感情,和客家情歌中《见心肝》等篇,不相上下,多是赤裸裸地直喊了出来……《周南》这几篇情歌,产生在礼教没有兴起以前,现在已被人讲得像穿了礼教的衣服,不是赤裸裸的了;他们嫡裔客家的情歌,也只能在山椒海澨的地方,让那些樵女耕夫们高声直唱。”(罗香林《粤东之风·序》,上海:北新书局,1936年)而新文化运动之后,曾经引起“眼睛向下”的民间文学家和民族学家们的关注和采集,陆续有罗香林的《粤东之风》、 钟敬文的《客音情歌》、 李金发的《岭东恋歌》等问世,客家人的生活情景、悲壮历史、社会习俗以及他们的文化传统,得以在更大的范围里得到传扬,而在现当代文学作家的笔下,除了活跃于二十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的广东程贤章等少数作家外,则很少在文学作品中见到艺术的展现。《望穿秋水》通过以“风吹伞”为核心,连接赣南、闽西、粤北古老的“盐米古道”上“挑脚佬”(脚夫)们的悲欢离合、生活际遇、社会转换的艺术揭示,全面展现了客家人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这一漫长、动荡、曲折、艰难的历史途程和多样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悲壮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在现实主义作品中,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塑造出人的种种不同的性格,而不同的人的性格又翻转来折射出复杂的社会现实。在作者笔下,作为小说核心情节的姚玉珍与刘求福的多难、凄婉、执着的爱情故事,折射出客家人近六十年来所经历的严酷的社会历史现实。从广东逃难流落到百家村的少女姚玉珍,小小年纪就被卖给百家村首富陈百万当奴婢,而在陈百万病入膏肓时,又被迫冲喜成了“二房”,在继之而来的“土改”中被划为女地主,在屈辱中艰难度日,不仅受尽政治上、精神上的折磨和打击,还被没收了所有财产,遣送到破庙里栖身。与姚玉珍青梅竹马、曾经有过“一夜情”的刘求福,被抓了壮丁,跟随国军流落到台湾,当伙夫,打零工,居无定所,朝不保夕,四十年颠沛流离孤苦无望的生活,并没有摧毁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姚玉珍的爱慕。随着大陆的改革开放,最终他回到原乡,同相爱的人姚玉珍及儿子陈贵生得以团聚。围绕着百家村这个狭小的、充分政治化了的“乡土社会”舞台上刘、陈两个家族的纠葛和天南县这个虽然地理位置上远离政治中心却仍然时时刻刻上演着中国政治风云变幻的大环境中的人间悲喜剧,而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客家人以“围屋”为代表性符号聚族而居的“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费孝通《乡土中国》),以及客家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下的勤劳而艰难的生存状况和相对坚固稳定的社会结构、伦理道德和文化传统。在阶级斗争年代,我国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和实践,对于农村题材作品的要求,是正确而深刻地认识和反映中国乡村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而不承认中国“乡土社会”及其长期形成和延续的“差序格局”的分析模式,忽视地域文化传统的特点和差异,对于族群和村寨有着强大凝聚力、坚固稳定、具有普适性的民俗文化对社会和人心的影响忽略不计。曾有前贤指出,客家人的社会习俗(亦即民间文化传统)大体有四个方面:(1)女子种田和采薪的习俗;(2)男人重商的习俗;(3)资产阶级压迫农人的景况;(4)迷信风水和神权的俗尚。这些习俗和文化,都是从古中原民族传袭而来,在相对孤立的边缘地带和山峦地区发生了变异的文化传统。客家人就是在这样的文化传统影响下塑造自己的民系性格的。诚然,时代的、政党的、政权的、集团的主流意识形态对每一个人的性格形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忽略了以“差序格局”为其特点的乡土社会结构和地域文化传统对生活于其中的人的影响,这样的现实主义应该说是不完全的现实主义。在这方面,《望穿秋水》有很大的超越或突破,例子所在多有,不必多举,值得一提的,莫过于第一一九节《风俗淳和谐度春节》里所描写的在刘家祠堂举行的不分男女,不分支系,当然也不分阶级,被原来的村主任刘求禄诬之为“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全宗族、全体村民“排粱”(酒宴聚餐)。作者在客观描写之外,不惜站出来现身说法地评论说:这种打破宗族界限、全村人聚在一起“排粱”,意味着“人与人关系和谐的回归,人性的回归,人情味的回归”。作者在这方面的观照与描写,显示出以往的某些作者所缺乏的“文化自觉”。一般地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和描述人物之间的关系,形象地、历史地、真实地反映现实,是文学作品的根本任务。凡是历史地、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作品,都无可置疑地具有批判性。用这一观点来衡量俊杰的《望穿秋水》,我认为他做到了,他的作品显示了历史的穿透力和批判性。作者笔下的各种人物形象,不是被静止地描写出来的玩偶,而是把他们放到生活的激流中去写,对他们以及他们所处身的二十世纪各个历史阶段上的中国社会及其变迁、抗日和内战、政治生活、土地改革、公社化等等,都以自己的视角和认识做出历史的判断和评价。这种批判性既是历史赋予作家的使命,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表现了艺术家的勇气,这是难能可贵的。《望穿秋水》所以取得成功,还有赖于作者生活底子的深厚。他不仅在少小年纪时生活在那个环境中,作为客家人中的一员,对客家人的生活本身而言,他不是“他者”,而是自己人,对他们的脾性和所处的生活了如指掌;在离开家乡之后的几十年来,他又非常注意利用种种可能的机会,回到和深入到客家社会中去,了解那里发生的种种状态,包括那里的地方文化和民俗民风。为了写好国军老兵流落在台湾的处境和心态以及台湾的“眷村”的情况等,他还以游客的身份专程去旅游访问,了解台湾的风土人情,甚至同当年的“老兵”交谈。缪俊杰的写作态度是十分严肃认真的。记得他于八年前写过一篇描写江西老区的作品《永新风骨》,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为了写出这篇文章,他在江西永新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他写道:“我为细读(生活)这部大书,在禾水河边、高洲街头,聆听人们讲述古老的传说;去三湾场院、龙源桥边,瞻仰当年的铁马金戈;到石桥古镇、高士山中,拾掇永新古老文化的碎片……每到一处,每看一景,似有一股雄风扑面而来,文化氤氲浸入心肺,强烈感受到一种熔铸在永新人骨子里的忠义、勇敢、诚信的‘浩然之气’,在永新大地上涌动。”这段话是他的心声的流露,说明他写作中如何看重生活的积累。在写《烟雨东江》和《望穿秋水》时也是如此。他动员了自己全部的生活积累,写出了客家人真实的生活。是的,丰厚的生活积累,是一个作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最重要的财富和保证。 第一部风吹伞 一、风吹伞南国三江源天地混沌,茫茫苍苍。相传,盘古开天之时,三条飞龙仰天长啸,形成了赣粤闽结合部的特殊地质地貌。一条飞龙从东面而来,后来就成了武夷山脉;一条飞龙从西面而来,后来变成了罗霄山脉;一条飞龙从南面而来,这就是南岭山脉。三龙聚首之处,形成一座高高的山峰叫“风吹伞”。三条龙碰在一起,抬头长啸,吐出龙液。龙液变成了南国三江源,形成三条河。这三江源不是青海省巴颜喀拉山的三江源,而是华夏大地南国一角的三江源。何谓南国三江?这就是北去的赣江,东行的韩江和南流的东江。赣江是由章水和贡水在赣州府合流而成。相传罗霄山脉来的巨龙,吐出的龙液流向北去,成为贡水,到虔州那地方,与大庾岭来的章水合流而成为赣江,悠悠北去汇入长江,浩浩荡荡,由长江三角洲流入东海。韩江是由福建的汀江流入广东,汇入梅江、韩江的。相传从武夷山脉而来的巨龙,吐出的龙液,向东流去,成为汀江。汀江迤逦南流,纳田河、武平诸水汇黄潭河、永定河,直下广东大埔,汇为韩江,直奔潮汕流入南海。东江则是从江西的三百山向南流的一条江水。相传从南岭山脉而来的巨龙,吐出龙液,由三百山南麓汇溪成河,贯穿天南县全境,流入广东龙川、河源、博罗,成为“天南九十九条河,只有一条通博罗”,而汇成为东江,到了珠江三角洲汇入大珠江入南海。三条河流也就造成了三个著名的州府。一个是赣州府,古称虔州府。虔州古老,古时候便有“赣巨人”的传说,赣南山区里有干越、山越、扬越等人的后裔,通称为“百越”。赣州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苏东坡当年贬官广东路过赣州曾作诗云:“回峰乱嶂郁参差,云外高人世得知。谁向空山弄明月,山中木客解吟诗。”此说木客,是指流亡江南的六国贵族,沦为山中樵夫,也就是后来的客家人之一类。清代有位诗人也在诗中说过:“彭水通湖汉,章流合贡津。编排鸠木客,怖浪祷江神。市闹龙船鼓,山逢赣巨人。从来称秀异,云壑好投纶。”木客变成了水手,可见赣州府也在不断发展之中。相传,唐朝宰相钟绍京经历了唐朝政坛变故,成为宫廷内部斗争的牺牲品。唐玄宗看到他年迈,授太子右谕德,在京城度过晚年,死后归葬于家乡虔州 (赣州) 兴国县。到了五代,赣州名宦卢光稠起义,武装割据,开创了赣州历史上五代繁荣的局面。卢光稠统治赣州时,扩东西南三隅,凿址为隍。到了北宋年间,赣州太守刘彝修筑城内排水沟福寿沟和水闸,使赣州免除了多年水患。如今还保留了宋代的许多建筑,如西津门、涌金门、建春门、马面、弩台、警铺、雉堞、八境台炮城、东门炮城等古建筑。所以直到如今,赣州仍被称为宋城。在中国数十座古城如寿州、文安、湖州、荆州、台州、射洪、安康、常德、径县等城中,赣州是最卓越的古城之一。再一个是汀州府。汀州是闽西处于赣闽两省交界处的一座古城。古城汀州四面环山。卧龙山、南屏山、支塔山、西山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拱卫古城。闽西地处山区,大山阻隔,水不东流,正如史书上说的:“因天下之水皆东,汀江独南也。”客家人按八卦图示推算,南方属丁位,所以古名“丁水”,“丁水”合而为“汀”字,故名“汀江”。汀江迤逦南流,直至广东大埔县,经三河坝与梅江合为韩江,浩荡奔腾,直趋潮汕入海。汀江南流,一路美景如画,古人有诗云:“盈盈江水向南流,铁铸艄公纸作舟。三百滩头风浪恶,鹧鸪声里到潮州。”汀江穿城而过,形成了长汀美丽景色。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在游览了半个多中国之后,称赞道:“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山城:一个是湖南凤凰,一个是福建长汀。”长汀是因汀江水之美而著称,而汀江又因长汀的人文景观而更显温润。还有一个是梅州府。梅州是粤东北地区的文化名城,过去没有梅州市的行政设置,所说的梅州府指的是粤东的梅县。梅州现在成为世界客家人的祖地,是世界客属的中心。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广东客家人的祖地在粤北南雄县的珠玑巷。南雄以“南雄四古”——梅关古道、三影古塔、古生物化石和古珠玑巷而著称。珠玑巷是古代中原人拓展南疆的中转站,在岭南文明发展史上有重大影响。唐宋时期繁荣鼎盛,南来北往的显贵达官、富商巨贾都在此逗留,后来他们分别南迁到珠江三角洲东南和梅州一带。现在,珠玑巷的后裔繁衍多达千万人,遍布海内外。珠玑一脉,根深叶茂,源远流长。而我们今天所说的梅州,不只是梅县,而是现辖的梅县、蕉岭、平远、大埔、丰顺、五华、兴宁等梅江地区。现在梅州成为“世界客都”与它目前在中国的地位有关。梅州现有的客家民居,如围龙屋、方楼、圆楼堂屋等等都是具有独特客家风格的标志性建筑。赣州、汀州、梅州三个州府在客家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但是在古代,乃至近代,这三个州府之间的交通却十分不便,完全靠肩挑为主,形成了一条著名的“盐米古道”。江西和福建生产的大米以及特产山货,如香菇、木耳、笋干等除少数通过水路运输之外,大都由脚夫肩挑往返各地,相互交流,因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行业——脚夫队。广东、江西、福建之间古代形成的“盐米古道”,把闽粤赣三省的政治经济生活联系起来。说起这“盐米古道”,不能不使人想起中国古代的跋涉者为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而付出的艰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早在公元前一百多年,汉武帝时期就有张骞通西域的记载。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国。他越过葱岭,亲历大月氏、大宛、康居和大夏等中亚国家。途中两次被匈奴扣留达十一年之久。后因匈奴内乱,脱身归汉。到元狩四年 (公元前126年),张骞又出使乌孙,并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和大月氏等地,与中亚各国正式通好。张骞走过的路,后来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许多城池如楼兰等已经毁灭,但丝绸之路却永远刻在中国人的记忆里。人们也不能不记起“唐僧取经”。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也走出了一条路——中印文化交流之路。玄奘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他不畏艰险,赴天竺 (今印度) 取经。他离开长安,经凉州 (甘肃武威)、 瓜州 (甘肃安西) 出玉门关,用皮囊装满水,进入无边无际的沙漠。走出莫贺延碛,又经高昌国西行,经过十个月的行程,进入了天竺北部的迦湿 (今克什米尔),再进入印度。他用了几年时间,几乎走遍了印度次大陆,访问了几百所大寺院,同那里的僧人探讨佛经教义。他离开故国十五年之后,回到了长安。他遵照唐太宗的圣旨,把他十七年来亲身经历的一百一十国 (那时国家很小) 和所到的二十八国的山势地形,地理位置,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出产物品,包括一些神话传说,详细口述,由他的门徒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部 《大唐西域记》,流传后世。唐代还有一个鉴真和尚。他赴日本布道,开辟了中日文化交流的道路。鉴真前后五次东渡,历尽艰辛,因海上艰难,均告失败。但他始终不气馁,终于在天宝十二年,携带僧尼及工匠数百人抵达日本,被日本政府安置于皇家首刹东大寺,被委为大僧都,主持日本国全国的僧徒授戒传律事宜。经他努力,确立了日本施戒制度,奠定了宗律基础。他赴日时携带大量雕刻、建筑、文学、医药、绘画、书法等书籍或作品,将我国文化大量传入日本。还有一位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郑和于永乐三年 (公元1405年) 率舟师二万余人通使西洋。他前后七次奉使,历时二十八年,先后到达东南亚、印度半岛、阿拉伯、东非三十余国,促进了中国与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人们也会记得从云南通往西藏的“茶马古道”。云南商人用马驮着云南出的茶 (主要是普洱茶) 运到大理,从大理通过漫长的艰难的“茶马古道”到达丽江,又由丽江纳西人运往西藏。这“茶马古道”,在古时也很有名。中国古代的“盐米古道”,是赣、闽、粤三省的重要经济生命线,是一条著名的商业通道。这条客家人“盐米古道”把三个省联系起来,就形成了赣粤闽区域性的经济交通要道。俱往矣!但过去的古书或后来文人们撰写的野史传说,对这些历史或传说都有了记载。张骞通西域、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都有著名的代表人物;而“盐米古道”上创造业绩的是一批脚夫、一批普通人,对赣南、粤北、闽西的“盐米古道”上的那些普通人很少写到。有哪个文人写过“盐米古道”?我没有看到。这是历史的遗憾,文人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