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伦·霍林赫斯特 日期:2016-10-10 11:39:00
《陌生人的孩子》是英国当代作家艾伦·霍林赫斯特的新作,小说篇幅宏大,以一首诗歌为主线,几乎跨越了英国整个20世纪的历史。出版后获得2011年曼布克奖长名单提名、沃尔特·斯科特奖短名单提名,评论界一致好评,尤其获得了朱利安·巴恩斯、约翰·班维尔的称赞,被誉为艾伦·霍林赫斯特创作生涯的*。《陌生人的孩子》塑造了精力充沛、富有魅力的贵族诗人塞西尔·瓦朗斯。在*次世界大战中,塞西尔死于战场,丘吉尔引用了他的《两英亩》,使之流传于世,让后世读者不断去追寻诗歌背后的秘密,演绎出一个世纪以来,英国人情爱观念与社会法则的碰撞。艾伦·霍林赫斯特文笔优美,创作力旺盛,获得过英国文坛三大重要文学奖项:布克奖、毛姆小说奖和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从他的书中可以看出传承自E.M.福斯特、毛姆的英式小说的特质。
本书简介:
1913年夏末,乔治?索尔带朋友、贵族诗人塞西尔?瓦朗斯到两英亩庄园度周末。他十六岁的妹妹达夫妮爱上了塞西尔,却没有发现两个男孩之间隐秘的情愫。塞西尔离去前写下传世诗歌《两英亩》,使两个家族的相遇被载入了英国历史,却也成为乔治与达夫妮心中化不开的秘密。不同世代的人,不断尝试为塞西尔早逝的人生立传,揭示诗歌背后隐藏的真相,演绎出英国一个世纪情爱观念与社会法则的跌宕变迁。
作者简介:
艾伦?霍林赫斯特,生于1954年,英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曾任《泰晤士报文学副刊》副主编。代表作包括《泳池图书馆》《折叠的星星》《美丽曲线》等。获得过布克奖、毛姆小说奖、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比尔?怀特海德终身成就奖等文学奖项,被誉为继承了E.M.福斯特和伊夫林·沃的创作风格。
目录:
第一章两英亩第二章雷维尔第三章“坚持住,勇士们,坚持住!”第四章诗人其事第五章老伙伴《陌生人的孩子》,谋篇奇绝,才华横溢。很久以来,我都没有读到这么好看的小说了,——朱利安·巴恩斯艾伦·霍林赫斯特的这部新作,可能是E.M.福斯特在世时不敢写的小说之一。《陌生人的孩子》开篇宏大,文中不断闪现出火花的碰撞,一定会俘获你的心。——约翰·班维尔第一章两英亩1她躺在吊床里,读了一个多小时诗歌。这可不容易,她心里一直在想着乔治带塞西尔来家里的事。她时不时从吊床上滑下来,有一半原因就是因为自己心不在焉。后来她干脆蜷成一团,疲惫地把书举起来对着脸。此时白昼的光渐渐退去,诗句开始隐藏在书里,看不清了。她想看一眼塞西尔,在他见到她之前、在他被介绍给她之前、在他问她在读什么书之前,先偷偷地看看他。但他一定是没赶上火车,或者至少是错过了转车时间:她仿佛看见他在哈罗威尔德斯通站的长长月台上来回踱步,后悔到了这么个地方。五分钟后,随着夕阳下的天空在假山上空变红,让人感觉可能发生了更糟的事。她突然感到一阵庄重的兴奋之情,开始想象她收到了一封电报,大家互相传递着这一消息;想象着她自己会失去控制失声痛哭;然后看到她自己在很多年后还跟别人叙述事情的经过,尽管她还没决定电报上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客厅的灯亮了。透过开着的窗户,她能听到母亲正在和卡尔贝克太太聊天。卡尔贝克太太是过来喝茶的,她愿意待在这里,反正她自己家里也没人。客厅里的灯光洒向小路,使花园突然显得比以往更孤寂。达夫妮从吊床上滑下来,穿上鞋,把书忘在了那里。她向房子走去。但此时此刻,有什么吸引了她,带有被她忽略了的神秘:它吸引着她走下草坪、走过假山,那里有一个鱼塘,水面映着树的倒影,显得与灰白的天空一般深沉。这是那种漫长而安静的时刻:树篱和边界都变得昏暗而朦胧,但只要凑近细看,所有的东西,如玫瑰、秋海棠、闪光的月桂树叶等,却似乎都带着神秘的灵动色彩,恢复了它们白昼时的光泽。她听到了一声熟悉的轻响,是花园那扇已经破裂的大门碰撞底部木桩的声音;接着是一个陌生的声音,略有些尖厉,然后是乔治的笑声。他一定是带着塞西尔走了另外一条路,穿过了那个小修道院和那片小树林。达夫妮跑上假山旁半隐半现的狭窄台阶,从最上面她可以看出他们正在下面的灌木丛里。实际上她听不清楚他们在说什么,但是塞西尔的声音使她有些不安,他的声音听起来那么快那么果断,仿佛他们家的花园、房屋,甚至整个周末都将在他的掌控之中。那是一种很容易兴奋的声音,仿佛在说他才不在乎谁听到了他说的话呢,但在他的语气里,还是带有一点嘲弄、一点高傲。她转身看了一下房子,天空下是巨大的黑色屋顶和大烟囱,以及低矮屋檐下亮着灯的窗户。她在想,到了周一,在塞西尔离开后,他们又会轻易恢复到以往的生活。树下,暮色越来越重,有趣的是,他们的小树林看起来变大了些。两个男孩还在那儿磨蹭,塞西尔显得有些不耐烦。当他们在桦树林之间慢慢走动时,他们的浅色衣服、乔治硬草帽的帽檐,都显现在黯淡的灯光下,但却看不清楚他们的脸。乔治停下了,用脚拨弄着什么东西,略高一点的塞西尔紧靠他站着,好像在和他一起分享他的发现。达夫妮小心地向他们走去,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意识到他们根本就没注意到她的存在;她站住了,有点尴尬地笑着,深呼了一口气,释放着自己的焦虑情绪。然后,她既迷惑又兴奋,开始思索她的处境。她知道,尽管她完全有能力对付乔治,但塞西尔是客人,而且他已经是大人了,不能跟他瞎闹。所以虽然有能力,她却想不出来该如何利用它。现在塞西尔的手放到了乔治的肩膀上,仿佛是在安慰他;他还在笑,不过笑声比以前小了点;他们两人的两顶帽子靠得很近,有些地方还有些重叠。她觉得塞西尔的笑声很好听,总体来说,是有一点好笑的嘶嘶声。不过,像以往一样,他们的玩笑中并没包括她。然后,塞西尔抬起头,看到了她,说道:“嗨,你好啊!”仿佛他们相识已久,很高兴见到彼此。乔治困惑了片刻,一边瞥了她一眼,一边快速扣上了外衣的扣子,说:“塞西尔没赶上火车。”他声音很急促。“是啊,显然如此。”达夫妮选择了一种冷淡的语气,以免像以前那样被他戏弄。“接下来我自然就得去看看米德尔塞克斯郡了,”塞西尔说着走上前来,握住她的手,“我们好像把大半个郡都走遍了。”“他领你走的是乡村小路,”达夫妮说,“到这里有两条路,一条是乡村小路,一条是城郊的大路,不过大路可能不会给你留下好印象。它直接通到斯坦莫尔山。”乔治局促地喘了口气,不过也有一丝解脱。“好了,塞斯,你见到我妹妹了。”塞西尔的手温暖而有力,他仍紧握着她的手,让人感觉他是个直率而欢快的人。他的手很大,但不知为什么,似乎感觉不到什么;那是一只惯于握紧船桨、抓牢绳索的手,还不习惯十六岁姑娘的纤纤玉手。她闻到他身上有一股汗味和青草味,呼出的气有一种酸味。当她抽出手指时,他又捏了一两下,然后才放开。她不喜欢这样,但在随后的一分钟里,她却发现手还保留着他的手的记忆,而且还有点想再伸出去,在暗暗夜影中再次触摸它。“我刚才在读诗,”她说,“但现在天已经太黑了,恐怕读不了了。”“啊!”塞西尔还是快速而大声地笑着说话,那几乎是一种窃笑了;但她感觉到他看她的目光是友好的。在沉沉暮色里,他们必须靠近了凝视,才能确认彼此脸上的表情;这使他们看起来格外被对方吸引着。“哪位诗人的诗呢?”她有丁尼生的诗,还有《格兰塔》杂志,里面登有三首塞西尔的诗作:《科里》《科里的黎明》和《科里:黄昏》。她说:“噢,是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男爵的。”塞西尔慢慢地点点头,似乎在找些友好生动的话说。“你觉得他现在水准还那么好吗?”“哦,是的。”达夫妮肯定地说,然后怀疑自己是否听明白了他的问题。她的目光扫过树与树的间隙,但心中感受到了另一个阴暗的视角,类似于乔治惯用的剑桥式对话,人们说出来的话未必是他们的真实想法。那是一种文雅的调侃,你永远也无从知道为什么他们说你的答案是错的。“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丁尼生,”她说,“两英亩这里。”现在塞西尔的眼睛在他的宽帽檐下看起来很顽皮。“那么我认为我们应该继续下去,”他说,“如果你们喜欢大声朗读的话,那大家都来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诗吧。”“噢,好的!”达夫妮欢呼雀跃起来,虽然她除了听休伯特朗读过《泰晤士报》上那封他赞同的信之外,她就再也没有听过他读过任何东西。“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她问,有一刹那她担心会听到一首她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诗。塞西尔享受着选择的权利,笑着对他们说:“噢,等我读的时候你们就知道了。”“希望不是《夏洛特夫人》。”达夫妮说。“我喜欢《夏洛特夫人》。”“我是说,那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达夫妮说。乔治说:“好了,过来见见我母亲吧。”张开了双臂拥住了他们。“顺便说一下,卡尔贝克太太也在这儿。”达夫妮说。“那咱们就试着把她撵走。”乔治说。“那,你就试试看吧……”达夫妮说。“我已经替卡尔贝克太太难过了,”塞西尔说,“不管她是谁。”“她是一只大蟑螂,”乔治说,“去年带我母亲去了一趟德国,从那以后就再没放过她。”“她是一个德国寡妇。”达夫妮用一种悲观的现实主义口吻说道,同情地摇着头。她发现塞西尔也伸开了双臂,然后不假思索地也张开了双臂;一瞬间,他们仿佛结成了一队带点叛逆精神的同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