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孙无知 日期:2022-12-29 13:23:36
本书为超级畅销书《鬼谷子的局》书评,也是一部初步了解先秦战国时代的知识普及书!涉及战争、礼仪、祭祀、法律、职业、货币、战争,甚至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百姓的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以充满趣味性的现代语言复原了战国时期的社会面貌,再现了栩栩如生的战国时代,让人身临其境!
第一章:别拿天子不当领导 战国是个什么国?
何谓“战国”?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从神话中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到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大禹治水家天下,夏桀无道丧国邦,商汤放夏桀,周武伐殷纣,大周朝封建诸国……有无数的朝代更迭。说战国前,先说西周。追本溯源,顺藤摸瓜。这个瓜就是,大周封建。
那时的“封建”不是现在的“封建”。现在的封建指的是落后、保守,那时的“封”是堆土,“建”是植树,“封建”就是堆土植树。
大周朝堆土植树却不是搞绿化,也不是要造林。事实上,那时的树木多得愁煞人,千年古木比比皆是,而人们想的却是伐树种地,但西周时还没发明锯,乱砍滥伐是件极苦的差事。有首歌叫《伐檀》,讲的就是伐木的艰辛。
周人堆土植树,是为划定疆域,将大地成片地割裂成“井”字型,分封给诸侯。大家你一块,我一块,彼此培土为埂,植树为标,划界相安。
自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掉商朝、夺取天下后,历任周王都喜欢分封诸侯。封的全是自家人,也即与周室有嫡亲血缘的人。
周王分封的道理很简单:天下很大,都是我的。我的地不能让别人去管,换言之,凡是管地的必须是我的人,因而有机会培土植树的必须是与周室有血缘关系的人,异姓受封者极少,且必须是信得过的近臣,譬如姜子牙,被封到齐国。
天子封诸侯,诸侯封子嗣,子嗣再封子嗣,天下最终被分割为一块又一块连绵不绝的井字。井与井相连,你与我姻亲,上下是一家,四海皆王亲,这就是所谓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如此分封,封者(历代周王)行赏很欢乐,受者(诸侯)受封更欢乐。这种快乐一直持续到西周结束。
与分封并行的是世袭,即受封之地可以子孙相传。周王既封,就不好意思收回。子孙总是有,天下却有限,直属王地也就越来越少,在平王东迁洛阳后(东周始),也就结出诸侯坐大、王室式微这个必然恶果。
东周可分为两段,前半段叫春秋,后半段叫战国。
春秋就是孔子生活并记载过的那段岁月,从平王东迁到三家分晋,前后约二百多年。春秋的特色只有四个字:礼坏乐崩。礼与乐是周公制订的,与分封并行。礼是区别上下尊卑的,乐是融通上下左右的,礼与乐,将天子与“率土”的封建诸侯密切联结起来,使上下有别,尊卑有序。但在春秋,这种秩序开始被打破。日益坐大的诸侯左右兼并,好勇斗狠,总有人跳出来做老大,替天子维持秩序,老大过后又有老大,诸侯轮替争霸,周王说话没人听,干着急没办法。
然而,春秋争战有个重要特点,就是打归打,不玩命。因为大家无不沾亲带故,抹不开面子。比如秦穆公的老婆是晋献公的女儿,而晋献公之子晋文公又娶了秦穆公女儿做老婆,这就是历史上的“秦晋之好”。诸侯国君,无论姓姬、姓妫还是姓姜,大抵彼此姻亲,血肉相连,又几乎清一色是王室一脉,或与王室有着割舍不掉的血亲。
这种平衡被晋国打破,标志事件是晋国六卿相互倾轧,韩、赵、魏三家分晋成功,并得到周天子的承认。
与王室并无血脉关系的三家大夫瓜分晋国,又得到周天子承认,这是礼乐制度所能忍受的极限。此事一出,天下震惊,时人的三观被完全颠覆,接踵而至的就是田氏代齐,也被周室追认。
无论是三家分晋,还是田氏代齐,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仅有弹丸之地的周天子在诸侯强权面前是多么的无助与无奈。
政治权力的非世袭更替,从根本上改变了诸侯君主之间的血缘结构。既然不是血亲,再发生争执时,诸侯就可不顾面子,不顾里子,往死里打了。
这就是战国时代:没有爱恨情仇,只有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