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谈正衡 日期:2023-02-01 17:19:07
适读人群 :全部群体对故乡人物,奇人奇事的回忆叙述,有冯骥才畅销了四百万册《俗世奇人》的风韵。说到炊烟里的故乡人物,还有什么可以让我们如此亲近? 江南,是一个符号,一种情怀,代表着往昔的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日常方式。更多情况下,江南就是我们吸入肺腑的春天气息。 作者出生于长江边,讨生活于长江边,行过船,捕过鱼,下过放,业过医,教过书,当过古镇上文化班头,做过县委机关干部,经历传奇,生性爱自由。本是江南饕餮客,浮生为吃不为诗,缘于江南,耽于口腹,说点油盐酱醋的家事,写江南过去的风花雪月和烟云往事,只为心情,而非谋食。 作者从2011年以美食畅销书作家身份出道以来,炙手可热,曾接受数十家家电视台和媒体专访,更担任《舌尖上的中国》顾问,其美食文章被誉为继梁实秋《雅舍谈吃》、汪曾祺《故乡的味道》之后的*经典的美食散文,*会写小品文的人。其美食系列书和节气书,多次再版和加印,进入各大推荐榜单,充分体现了市场号召力。 谈正衡先生关乎饮食的书,犹如暮春江南的清华水木,恰似雨丝风片的水乡风情。无论是村落里的炊烟,闾巷中的香味,直到时令的出产,应时的江鲜,都只有在江南才能体味其中的韵致。作者的文笔是平缓直白的,没有矫揉造作,读来舒服自然,会与喧嚣的世态,浮躁的心境形成很大的逆差,让读者得到一种少有的宁静。普通人,平常菜,淡然心,我想,这或许是本书的特点,也是具有更多亲和魅力的所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艺的人文形态及内涵,既是传统经济和农耕社会的产物,也赋予了记忆中江南集镇特有的风情。小民的风流,手艺的黄昏,使得这些关于往年民生的文字具有了黑白影像的效果——一种内在灵魂的延续。作者选择的舒展的叙述角度,让人很容易从这些泥软土香的地域文化中获得了有益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么善于捕捞过往的生活情趣,缓缓述及自小所生活的有各种手艺人的街道,透过嬉戏玩乐的少小天真,闯入一个个手艺传承的行当,见证了底层小民们那一幕幕颇富社会学和民俗学意义的生存场景。追忆往事,记录匠人,用散淡自在的文字和插图留住逐渐陌生的民间行当,让后人不仅知道这些乡土风物的名词,真切地感知生存的无奈和自由的不可企及……甚至还要从这一篇篇具体的人物故事中,去分担日益远逝的那个时代的忧伤和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