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亚宏 日期:2023-02-20 08:25:47
本书在清末民初至1920年的时间跨度上,按照史的脉络,对中国现代文学发生期文学批评的先声因素进行考察,对中国现代文学发生期文学理论批评多元建构与发展进行细致、科学地逻辑梳理和探究。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与文学思潮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文学思潮的理论形式和实践表现。 以《新青年》为载体的“五四”新文学先驱者们在借鉴吸收外国先进文学理论与批判传统文学观的同时,进行着现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建设。胡适、陈独秀、李大钊、周作人、刘半农、钱玄同等,为新文学理论批评体系的建构与发展做出了可贵的探索,确立了新文学的“人的文学观”。翻译文学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互为表里,呈现了新文学理论与批评的现代性追求。随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播与运用,更为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文学艺术性、真实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新文学批评原则,促进了批评类型、方法、形式、文学流派的多元并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