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志摩,张爱玲,石评梅 日期:2014-05-02 09:51:29
民国才子佳人的情书里,即使琐碎的生活,也能让其美得像一首仄仄平平的诗词,或婉约,或豪放,或淡然,或静谧,每每读来,至诚的文字总让人有种无法自拔的沉醉,总有按耐不住的冲动和渴望,想要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那段旧日时光,深深探入他们的爱情里,看一看那时,正当最美年华的他们。<br>
本书精心收录了徐志摩、张爱玲、沈从文、朱湘、鲁迅、丁玲、郁达夫、萧红、白薇、朱生豪等几十位才子才女的往来情书。在信中,他们无话不谈,聊理想、谈人生、诉爱情、倾泄喜怒哀乐,笔能生情,每一句暖心热烈的情话里都闪烁着一颗火热的心……岁月让那些色彩斑斓的人生逐渐泛白,而时光也使饱含激情的文字慢慢褪色,但那些凄美的爱情和真挚的情感却如夏花般灿烂,似秋叶般静美。<br>
作者简介:
《旧时光的爱恋——遗落在岁月中的老情书》精心挑选了30位民国才子才女的几十封情书。原著作者包括徐志摩、张爱玲、沈从文、朱湘、鲁迅、丁玲、郁达夫、萧红、白薇、朱生豪、石评梅等。<br>
目录:
林觉民陈意映
刹那即是永恒
《与妻书》原文
《与妻书》译文
人物小传
鲁迅许广平
只有你,那么懂我
两地书(二)
两地书(三)
两地书(四十八)
两地书(五十三)
两地书(一二七)
两地书(一三五)
人物小传
张爱玲胡兰成林觉民陈意映
刹那即是永恒
《与妻书》原文
《与妻书》译文
人物小传
鲁迅许广平
只有你,那么懂我
两地书(二)
两地书(三)
两地书(四十八)
两地书(五十三)
两地书(一二七)
两地书(一三五)
人物小传
张爱玲胡兰成
错爱倾城
致张爱玲(一)
致胡兰成(一)
致张爱玲(二)
致胡兰成(二)
人物小传
丁玲胡也频
红色恋人
致胡也频
人物小传
蒋光慈宋若瑜
不思量,自难忘
致宋若瑜(一)
致宋若瑜(二)
致宋若瑜(三)
致蒋光慈(一)
致蒋光慈(二)
人物小传
朱湘刘霓君
与你共尝爱情的味道
海外寄霓君(一)
海外寄霓君(二)
海外寄霓君(五)
海外寄霓君(十)
海外寄霓君(七十二)
人物小传
庐隐李唯建
我的世界,从此变了颜色
致李唯建(一)
致李唯建(二)
致庐隐
人物小传
徐志摩陆小曼
爱是一场无悔的燃烧
爱眉小札(精选一)
爱眉小札(精选二)
爱眉小札(精选三)
爱眉小札(精选四)
爱眉小札(精选五)
致徐志摩
人物小传
高君宇石评梅
墓畔哀歌泣陶然
致石评梅
致高君宇
人物小传
沈从文张兆和
悬崖上的虎耳草
由达园致张兆和
小船上的信
夜泊鸭窠围
泸溪黄昏
潭中夜渔
致沈从文
人物小传
萧红萧军
人生若只如初见
致萧军
致萧红
人物小传
郁达夫王映霞
残宵无梦到横塘
致王映霞(一)
霞(二)
致王映霞(三)
致王映霞(四)
致王映霞(五)
人物小传
白薇杨骚
为了爱的缘故
致杨骚(一)
致杨骚(二)
致杨骚(三)
致杨骚(四)
致杨骚(五)
致白薇
人物小传
瞿秋白杨之华
秋之白华
致杨之华(一)
致杨之华(二)
致杨之华(三)
人物小传
朱生豪宋清如
想你恋你便是幸福
致宋清如(一)
致宋清如(二)
致宋清如(三)
致宋清如(四)
致宋清如(五)
致宋清如(六)
致宋清如(七)
人物小传
后记
亲爱的,我在回忆里找过你
徐志摩陆小曼
爱是一场无悔的燃烧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
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她,陆小曼,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京城的社交名媛。她被后人记住,不仅是因为她的绝代风华,更是因为她和著名诗人徐志摩那一段浪漫至骨髓里的爱情。
他,徐志摩,是浪漫多情的风流才子,终其一生都在追逐着自己想要的自由和爱情。
正所谓“恨不相逢未嫁时”,她和他相遇之时,她是别人的妻,而他也是别人的夫。一个是窈窕淑女,一个是江南才子,似乎注定有所纠葛。
相遇,相识,他与她一起游长城,逛天桥,到来今雨轩喝茶,去西山上看红叶……爱情的火花就这样在他们之间迸发了。
他们的爱情历经千辛万苦,不为世俗所接受。然而,这两个为爱勇敢的人,却冲破困难重重,毅然而决然地让自己的爱情燃烧到极致,最终步入婚姻殿堂。
1926年10月3日,农历的七月初七,也就是传说中牛郎和织女相会的那一天,他们在北京的北海公园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这场婚礼几乎牵动了当时中国文化界的所有大腕,证婚人是梁启超,主持是胡适,参加者虽然不及备载,总之都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1926年10月,新婚后的陆小曼依公公之命随徐志摩离京南下,回到徐的家乡海宁硖石,开始了他们甜蜜的日子。
徐志摩在给张慰慈的信中写到:“上海一住就住了一月有余,直到前一星期,咱们俩才正式回家,热闹得很哪。陆小曼简直是重做新娘,比在北京做的花样多得多,单说磕头就不下百次,新房里那闹更不用提。乡下人看新娘子那还了得,呆呆的几十双眼,十个八个钟头都会看过去,看得陆小曼那窘相,你们见了一定好笑死。闹是闹,闹过了可是静,真静,这两天屋子里连掉一个针的声音都听出来了。我父在上海,家里就只妈,每天九点前后起身,整天就管吃,晚上八点就往床上钻,曼直嚷冷,做老爷的有什么法子,除了乖乖地偎着她,直偎到她身上一团火,老爷身上倒结了冰,你说这是乐呀还是苦?咱们的屋倒还过得去,现在就等炉子生上了火就完全了。”
陆小曼则说:“我们从此走入了天国,踏进了乐园……一同回到家乡,度了几个月神仙般的生活。”
但是他们回家之后,徐志摩的家庭并没有完全接受陆小曼。不久,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就因为看不惯陆小曼的作派,先行到了上海,没过几天便让徐志摩的母亲到上海与他会合,然后启程去北京找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公公的这个决定让陆小曼极其难以接受,这件事也是陆小曼与徐志摩婚后在徐家受到的第一个打击。在这之后不久,陆小曼就得了肺病。很长一段时间后,她的身体才慢慢恢复。
没有了公公婆婆在身边盯着,陆小曼在生活上感觉反倒轻松,她不用再受这样那样的拘束。她和徐志摩在硖石别具一格的庭院里侍弄花草,过着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生活。然而,幸福总是短暂的,痛苦却来得很快。
1926年5月,北伐战争开始,时局动乱不堪,随着战事的临近,徐志摩和陆小曼不得不中断了这一段新婚燕尔如世外桃源的生活,被迫移居上海。
在上海,两人开始筑起了新的爱巢,陆小曼如鱼得水,重新开始了她喜爱并擅长的社交生活。社交圈里公认的“南唐北陆”的陆小曼和唐瑛,这时候同时出现在上海的社交界,成为了上海各界津津乐道的谈资。于是,在上海的舞厅戏院这些上流社会公子小姐们经常光顾的场所,由于陆小曼的加入,又增添了一道风景。
徐志摩与陆小曼定居上海后,本想过安静的生活,他一边在大学教书,一边继续诗歌创作,同时也像其他男人一样,希望在衣食上能得到妻子的照料。但是陆小曼每天过午才起床,下午作画、写信、会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听戏、到戏院里去捧角,甚至是登台作秀。
徐志摩常常婉转地劝告陆小曼,但效果不大。
尽管恋爱的时候彼此都视对方为自己至死不渝的灵魂伴侣;尽管两人各以《爱眉小札》、《眉轩琐记》和《陆小曼日记》等篇闻世,成为社会流传的美谈,但夫妇间却有了越来越多的厌倦和苦恼。
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徐志摩不得不同时在光华、东吴、大夏三所大学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即便如此,仍不够陆小曼挥霍。而陆小曼在舞场霓虹里,把时光轻轻送走了。
1929年,徐志摩辞了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的教职,继续在光华大学执教,1930年秋起又在南京中央大学教书,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中英文化基金会委员。上海南京两地来回跑,以挣家用。
1930年秋,徐志摩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徐志摩自己北上的同时,极力要求陆小曼也随他北上,幻想着两人到北京去开辟一个新天地。可陆小曼却执意不肯离开上海,徐志摩只得落寞黯然的只身北上。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为了赶上林徽因那天晚上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礼堂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讲演,迫不及待地搭乘了一架邮政机飞往北京。登机之前,他给陆小曼发了一封短信,信上说:“徐州有大雾,头痛不想走了,准备返沪。”但最终他还是走了。因大雾影响,飞机在济南党家庄附近触山爆炸,徐志摩身亡。
1930年秋,徐志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徐志摩自己北上的同时,极力要求陆小曼也随他北上,幻想着两人到北京去开辟一个新天地。可陆小曼却执意不肯离开上海,徐志摩只得落寞黯然的只身北上。
由于与陆小曼分居两地,徐志摩需要经常上海、北京两地奔波,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
1931年11月上旬,陆小曼由于难以维持在上海的排场,连续打电报催促徐志摩南返。11月11日,徐志摩搭乘张学良的专机飞抵南京,于13日回到上海家中。不料,夫妇俩一见面就吵架。据郁达夫回忆:“当时陆小曼听不进劝,大发脾气,随手把烟枪往徐志摩脸上掷去,徐志摩连忙躲开,幸未击中,金丝眼镜掉在地上,玻璃碎了。”
这一击,对徐志摩来说是致命的,它不仅击碎了两人之间的情感,也击碎了徐志摩对爱情一直坚持的理想浪漫情结。于是,绝望之下的徐志摩,离开了这个他亲手筑起的爱巢。然而,令陆小曼没有想到的是,徐志摩的这一走,却再也没有回来。
1931年11月18日,徐志摩乘早车到南京,住在何竞武家。徐志摩本来打算乘张学良的福特式飞机回北京,临行前,张学良通知他因事改期。徐志摩为了赶上林徽因那天晚上在北京协和小礼堂向外宾作的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讲演,于是在19日迫不及待地搭乘了一架邮政机飞往北京。
登机之前,徐志摩给陆小曼发了一封短信,信上说:“徐州有大雾,头痛不想走了,准备返沪。”但最终他还是走了。因大雾影响,飞机于中午12时半在济南党家庄附近不慎撞上了济南开山,飞机爆炸起火,飞机上的两名驾驶员与徐志摩一起遇难。这一年徐志摩36岁。
这一天深夜,南京航空公司主任保君健,敲响了上海徐公馆的大门,保君健上门的目的是告诉陆小曼,徐志摩在昨天的一场坠机事故中不幸身亡。当陆小曼得知这个噩耗的时候,她一下昏厥了。醒过来后,陆小曼号啕大哭,直到眼泪哭干。
陆小曼此时究竟悲伤到什么程度,连郁达夫都觉得难以描写,他说:“悲哀的最大表示,是自然的目瞪口呆,僵若木鸡的那一种样子,这我在陆小曼夫人当初接到徐志摩凶耗的时候曾经亲眼见到过。其次是抚棺一哭,这我在万国殡仪馆中,当日来吊的许多徐志摩的亲友之间曾经看到过。陆小曼清醒后,便坚持要去山东党家庄接徐志摩的遗体,被朋友们和家里人死命劝住了。最后决定派徐志摩与前妻张幼仪的儿子徐积锴去山东接回。”
郁达夫之妻王映霞也在自己的自传里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下午,我换上素色的旗袍,与郁达夫一起去看望陆小曼,陆小曼穿一身黑色的丧服,头上包了一方黑纱,十分疲劳,万分悲伤地半躺在长沙发上。见到我们,挥挥右手,就算是招呼了,我们也没有什么话好说,在这场合,说什么安慰的话都是徒劳的。沉默,一阵长时间的沉默。陆小曼蓬头散发,大概连脸都没有洗,似乎一下老了好几个年头。”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年仅36岁的诗人竟不永寿,真悄悄地走了。徐志摩的遗体从济南运回上海后,陆小曼见到了现场惟一的一件遗物——一陆小曼亲手所绘的山水长卷,这幅山水长卷现存放在浙江博物馆。
陆小曼看着这张画卷,想到徐志摩的种种好处,泪水涟涟,百感交集。自此,她一直珍藏着这幅画,如同保护自己的生命。徐志摩失事后,陆小曼在书桌前写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从此不再出去交际。
陆小曼对徐志摩的思念之情,我们还可以从她在徐志摩死后的几篇文章中看到。在徐志摩死后一个多月,陆小曼写了《哭摩》,这篇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悲伤痛苦跃然纸上:
“我深信世界上怕没有可以描写得出我现在心中如何悲痛的一枝笔。不要说我自己这枝轻易也不能动的一枝。可是除此我更无可以泄我满怀伤怨的心的机会了,我希望摩的灵魂也来帮我一帮,苍天给我这一霹雳直打得我满身麻木得连哭都哭不出来,混(浑)身只是一阵阵的麻木。几日的昏沉直到今天才醒过来,知道你是真的与我永别了。摩!慢说是你,就怕是苍天也不能知道我现在心中是如何的疼痛,如何的悲伤!从前听人说起“心痛”我老笑他们虚伪,我想人的心怎么觉得痛,这不过说说好玩而已,谁知道我今天才真的尝着这一阵阵心中绞痛似的味儿了。你知道么?曾记得当初我只要稍有不适即有你声声的在旁慰问,咳,如今我即使是痛死也再没有你来低声下气的慰问了。摩,你是不是真的忍心永远的抛弃我了么?你从前不是说你我最后的呼吸也须要连在一起才不负你我相爱之情么?你为什么不早些告诉我是要飞去呢?直到如今我还是不信你真的是飞了,我还是在这儿天天盼着你回来陪我呢,你快点将未了的事情办一下,来同我一同去到云外优游去吧,你不要一个人在外逍遥,忘记了闺中还有我等着呢!”
陆小曼在徐志摩在世时是不大写东西的,但天天和徐志摩在一起,无形之间便受了他的文学上的熏陶,她的这篇《哭摩》浓丽哀婉,文风直逼徐志摩,可以说对徐志摩是个最好的怀念。
1932年,在海宁硖石召开了徐志摩的追悼会,陆小曼因为公公徐申如的阻止,没有能到海宁硖石参加追悼会,她作为亡妻送了一幅挽联: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
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在给徐志摩的悼词中,陆小曼明确表示活下去的原因是“因母老”,而活下去要做的则是“遗文编就答君心”。她怀念志摩,致力于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作,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的苦辣酸甜一言难尽。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是冲破封建束缚的自由结合,其间虽也曾彼此伤害,但也深深相爱。
1933年清明,陆小曼独自一人来到硖石,给徐志摩上坟,这是陆小曼第五次到海宁硖石,也是最后一次。陆小曼没有再到她与徐志摩婚后小住的“香巢”中去,那是徐家的房产,她无福消受,她也不愿再去那一块让她甜蜜而又令她伤心的地方。她站在东山万石窝前,远远地望着那一幢中西合璧的红色砖瓦房子,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1965年4月3日,一代名媛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悄然过世,她的灵堂上,只有一副挽联:推心唯赤诚,人世常留遗惠在;出笔多高致,一生半累烟云中!概括了她备受争议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