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大兴,夏汉宁 日期:2014-05-22 10:47:32
文学地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诞生的一个新兴学科,也是近30年来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学科。本书稿主要包括“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文学家之地理分布”、“文学与地理环境之关系”、“作家作品的文学地理学考察”“文学地理学学术档案”等五个方面的内容。集中讨论“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对于帮助广大读者了解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基本知识、基本特点、研究方法和发展前景,对于促进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对于鼓励学术创新,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曾大兴,现为广州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地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筹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词学、文学地理学与岭南文化研究,代表作有《柳永和他的词》《20世纪词学名家研究》《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文学地理学研究》等。
夏汉宁,研究员,现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部主任、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江西省文艺学会常务副会长、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古代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筹委会副主任委员等。研究方向为宋代文学。主要著作有《一代文宗欧阳修))《曾巩》《欧阳先生文粹》(校勘)《宋代江西文学家考录》等。
目录:
卷首语/001
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
持续支持文学地理学(徐俊忠)/001
文学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汪玉奇)/003
努力把文学地理学建成一个品牌学科(屈哨兵)/o05
文学地理学的学术踪迹与基本问题(杨义)/008
浅谈文学地理学的建构(罗宏)/023
关于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的对话(曾大兴李仲凡)/026
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问题研究述评(刘庆华)/041
文学地理学宏观研究
地理环境对东西方二大古代文明典型的文学特色的影响(杨树增)/047
《楚辞》中女性形象的呈现及其文化成因(王渭清)/056
北美华文诗歌的中华民族想象(蒋金运)/062
试论地域环境对文学的影响(王文才)/071
文学传统惯例对文学中气候描写的影响(纪德君)/o77卷首语/001
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
持续支持文学地理学(徐俊忠)/001
文学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汪玉奇)/003
努力把文学地理学建成一个品牌学科(屈哨兵)/o05
文学地理学的学术踪迹与基本问题(杨义)/008
浅谈文学地理学的建构(罗宏)/023
关于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的对话(曾大兴李仲凡)/026
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问题研究述评(刘庆华)/041
文学地理学宏观研究
地理环境对东西方二大古代文明典型的文学特色的影响(杨树增)/047
《楚辞》中女性形象的呈现及其文化成因(王渭清)/056
北美华文诗歌的中华民族想象(蒋金运)/062
试论地域环境对文学的影响(王文才)/071
文学传统惯例对文学中气候描写的影响(纪德君)/o77
西北文学地理
论战国晚期秦国的思想文化——兼论《吕氏春秋》的编撰背景(延娟芹)/082
隋唐以前西北地域的民族文化传承(高人雄)/092
万里羌人尽汉歌:试论西夏文学的华儒内蕴(王吴)/109
谭嗣同的游历生活与边塞诗创作(黄伟)/117
燕赵文学地理
唐诗中的北部边防重地——五原(高建新)/126
晚清冀东硕儒史梦兰《止园诗话》论略(王双黄岩)/140
齐鲁文学地理
文学地理视野下的景观与文学创作——以沂蒙为例(徐玉如)/0l47
论当代作家的地理建构——以莫言笔下“高密东北乡”的生成为例(李俏梅)/153
论地域文学视角下的莫言小说——谈谈奠言小说中浸透着高粱酒的人物性格(刘文兰)/163
巴蜀文学地理
陆游与夔州文化(梁中效)/167
反抗与陷落——阿来《空山》解读兼及文学地理学的有关思考(马为华)/177
……
江西文学地理
吴越文学地理
岭南文学地理
国际褫野
学科建设动态我认为,文学地理学学科是有可能在中国建成的。主要理由如下:
其一,建学科犹如海上行船,首先必须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定位不准确,就不可能到达我们所希望的彼岸。如果我们把文学地理学定位为一个与文学史双峰并峙的独立学科,而不是文学史的一个补充,也不是停留在一个方法的层面,更不是文化地理学的一个分支,那么它就有了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们根据这个定位,做好它的“顶层设计”,然后根据“顶层设计”的要求,一步一步地去做,一步一步地努力前行,那么,在中国建成这个学科就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
其二,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三位。我国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多样,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我国这样具有如此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正是在这块疆域辽阔而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的国土上,产生了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有文字记载的文学。我国文学的历史之长远,内容之丰富与形式之多样,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这个背景告诉我们,文学地理学这个学科在中国建成,早就具备了地理的条件和文学的条件。
其三,文学地理学在中国有一个博大深邃的思想背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讲过这样几句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所谓“究天人之际”,就是讲做学问要考究天人关系,要阐明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有广阔的空间意识;所谓“通古今之变”,就是讲做学问要贯通声今,要把握历史的变化规律,要有深邃的时间意识。只有达到天人合一、时空交融、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的境界,这个学问才有可能“成一家之言”。司马迁这几句话的思想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易经》,它的经典性一直为人们所认同。所以中国的学问或者学科,一般都有时、空两个维度。文学地理学学科意识的产生,就是为了从空间这个维度来研究文学,从而与从时间这个维度来研究文学的文学史相对应,从而使文学塞个学科真正达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境界,这就是文学地理学学科在中国建成的思想背景。这种思想背景不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