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姚庄杂忆


作者:倪康  日期:2014-05-25 23:51:33



倪康先生去繁就简,高度凝练,描述一个远景的时代,丑或美都纤毫毕现,活鲜鲜的人性暴露出来。插图作者是定居香港的李维先生,他用一种在五六十年代才见得到的绘画方式,一笔笔细致地画出。命运将倪康先生在“姚庄”打了一个圈,成就了他的《姚庄杂忆》,最后安置在南京;李维先生历经坎坷去了香港,他们两个人迄今没有见过面,居然珠联璧合,联手创作出这本小说集。
  作者简介:
  倪康,男,1954年出生,小学、中学就读于南京外国语学校,1970年随父母下放苏北农村,对那个年代的农村生活有了贴近的了解,1978年上大学,毕业后从事翻译工作和国际文化交流工作,曾任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南京社会科学院特约副研究员、南京市作协楹联专业委员会顾问。
  常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新民晚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精短小说报》、山东《老照片》等报刊发表微型小说、散文等,曾被扬子晚报聘为专栏作家。其《卖书记》获南京日报征文一等奖、《母亲的乡情》获扬子晚报征文二等奖。
  退休后创作微型文学作品近百篇,内容丰富生动,文字简洁诙谐,镜头感强。
  目录:
  辑一姚庄杂忆
  姚庄
  苹果
  姚首长
  水牛
  假牙
  秃子
  小珍子
  玉花
  秀子
  秀兰
  翠兰
  望天猴
  家旺
  李三辑一姚庄杂忆
  姚庄
  苹果
  姚首长
  水牛
  假牙
  秃子
  小珍子
  玉花
  秀子
  秀兰
  翠兰
  望天猴
  家旺
  李三
  大卵子
  卡住子
  小伦子
  扒大河
  代课
  高考复习大纲
  读书尴尬录
  发高烧
  偷听敌台
  猪话
  馋猫
  唱戏
  地主同志
  化验师
  大个子
  忠义救国军
  介绍信
  哭脸
  老同事
  蚊子
  知青
  辑二感时
  初九的阳光
  睡在母亲身边
  牵手
  一把芹菜送老婆
  一只顶针
  太阳照样升起
  把心腾出来
  一个人的离去
  读书
  炒菜锅
  捕捉“落日”
  看哈雷彗星
  登西周烽火台
  酸奶与初恋
  荤耶,素耶
  咖啡与茶
  雅典卫城,一次精神之旅
  希腊古剧场的抗战歌声
  爱琴海的亲吻
  辑三 楼里楼外
  抓痒
  作家
  买缸
  脚斗
  离婚
  电梯
  临终
  鸡鸡
  小黄
  笑
  编词典
  迎厅长
  提拔
  说话
  称谓
  退休
  开刀
  拔牙
  金玉子
  撞上宝马
  吃狗肉
  小易
  小赵
  小罗
  小张
  老肖
  辑四 昔日 
  七十年前的全家照
  家庭档案
  外婆
  九死安知生独难
  贵妃怨
  郑造先生
  老爹
  表姐夫
  麻子
  老李
  黑子
  大炮
  张老师
  纺纱
  临时工
  逛书店
  考大学
  拉风扇
  接新娘
  结婚照
  姚 庄
  县城过来的沙石路走了80里,转角向北去,就是公社的街,路东依次为生猪收购站、公社大院、供销社、饭铺等等,路西是粮站、小学、修理厂、邮局等等。接下去是街上人家,两边都是,高低不平的草房,门前卖豆腐、卖笆斗、卖筐……再往前走,有一眼井,井台高出地面不少,井口有数条凹槽,传说是罗成、程咬金打水饮马捋的绳印子。走过湿漉漉井台,过一座小桥,看见远处的公社中学,被杨树包围着。
  1970年早春,太阳明晃晃,赶集人从各条小路过来,像洪水涌到街上。街上从南到北,人挤人,人吵人,比上海南京路热闹。人群里面夹杂着穿城市服装的人,口音混杂,南京话比较多,他们拎着鸡、或鱼、或猪肉、或粉丝,有的人蹲在菜摊子前面,挑过来挑过去,也有坐在饭铺里面,埋头喝淀粉鸡蛋糊,苦咸,但是好吃。这些人有一个共同名称:下放户。
  下放户有三类人:
  一类是下放干部。他们响应毛主席“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号召,志愿扎根农村干革命,实际上并不是,没有人是志愿的。他们也不是什么干部,他们是中小学教师、医生、会计、采购员、办公室职员等等,之所以下放,或是本人有历史问题、或是家庭出身不好、或因配偶问题拖累下来,子女随迁,成为他们心头痛。这些人分散在各个大队,赶集在街上碰面,聚集在邮局门口,脑袋相抵,脖颈梗斜,说话吐沫乱飞。他们很焦虑,下来前告诉过他们,带薪三个月,然后取消工资,转为农业户口,三个月后的大限之日看着就要到来了。
  一类是城镇居民。他们是木匠、瓦匠、配钥匙的、补锅的、箍桶的、破布烂棉花拿来卖的、拖板车的,街道小厂的,丈夫畏罪自杀的、父亲逃往台湾的,还有其他乱七八糟,不能尽述。他们不晓得为何下来,说法是“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实际上他们没有吃闲饭,他们忙得很,一早出去苦钱,天黑才能回家。他们一无权夺,二不无反造,外面闹翻天,跟他们没有干系。忽然在某个场合,被人摁住了,几张大脸凑上来,给他们戴红花,然后就把他们弄到这里来。大脸们丢下他们,回去了。他们愣在这里,胡乱望着天,欲哭无泪,工作没有了,工资没有了,原来吃饭的家伙比如锯子啊,瓦刀啊,挑高箩的箩筐啊,统统没有用处,他们拿起镰刀、锄头,下地做活,收工回家,跟农民一样,喝山芋糊。
  还有一类是地富反坏右分子,开除公职,押送下来。这是他们该受的,怪不得人,你是国民党残渣余孽,你是特务,你是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一句话,你们是穷凶极恶的敌人。他们的脸色是灰的,目光像小鸡,赶集的人群中通常看不到他们,在街上转悠的,是他们的妻子儿女,活该倒霉,跟着下来当农民。
  我家安置在姚庄大队。姚庄位于公社西北角,隔河是邻县,河叫砂礓河,水宽,清澈,缓缓东流。这地方属黄淮冲积平原,沙土地,道路平直,路边栽柳树或杨树,长得直,不很粗壮。沙土地不积水,大雨歇住,地面不粘脚,夏日赤脚走,有凉湿的爽快。田里土壤松软,做活累了,随躺随坐,站起来,拍拍屁股,就干净了。运输工具多为牛车、小推车,布兜子,没有担子。冬天比较冷,夏天不太热,没有蛇蝎,没有蜈蚣,苍蝇不算多,蚊子多,虱子多,虱多不痒,蚊子叮了会打摆子。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水稻、山芋。麦苗绿似韭,小满三天看麦黄,瞬间一片金色。麦收过后,玉米已成青纱帐,这几年水稻增多,骆马湖水顺着大干渠,分流到小干渠,注入稻田,稻田平整如镜,小大姐一字排开,左手分秧,右手插,弯身下去,露出一段后腰。秧苗插下去,风吹一片绿,与江南水乡相差不远。
  姚庄的水稻,产量不高,小麦也是,所以米面金贵,多为过节吃。平时口粮是玉米和山芋,玉米叫棒子,收下来磨成面,喝棒子糊,或者贴饼子,饼子不能多吃,多吃没有了。山芋贱,易种,产量高,家家挖窖存储,也晒山芋干,作为裹腹的主食。山芋吃法有多种,通常是煮山芋稀饭,下棒子面,就酸菜吃。做酸菜不放盐,硬是沤出来的,酸得倒牙。山芋干稀饭,嚼之寡味,但是抵饿,到底是硬食物。初收的山芋不甜,下霜以后,越吃越甜,过了冬天,脆而多汁,生吃赛果梨。庄人请客吃饭,摆八大碗,山芋也是菜肴。简单做法是炒山芋丝,放葱花炒,倒油小心,不能从瓶口倒,筷子头上裹布,往瓶中蘸一下,刷向锅底。炒熟的山芋丝,看相不错,入口木木,差土豆丝好远。入口香是山芋饼,做法复杂些,把山芋切成厚片,上锅蒸熟,剖开夹肉,用面糊裹住,煎至两面金黄,食之味道极佳,只是难得享用。庄人喝酒,喝山芋干酒,如有山芋叶酒,即舍山芋干酒。山芋叶酒,味苦,剧辣,喝下去头疼,但价格便宜。喝酒亦讲究,用小锡壶装酒,壶嘴尖细,线条流入酒盅。酒盅极小,捏起来,嘴上一抿,很有趣味。
  这个大队有10个生产队,各队庄子掩映在树林中,家家草屋,排列整齐或者不整齐,有齐人高的土围墙,屋后栽树,前面是菜地,门口有猪圈,猪一头,大小不等,猪脚用绳子拴住。推围墙门进去,左边或右边是锅屋,正面三间屋,堂屋不大,有矮桌一张,镰刀、锄头、锹、布兜子等,散乱在地上,堂屋后墙不开窗,开窗会走财气,墙上光溜溜,不贴画,也没有主席像。东边屋子里放一张床,西边屋里也放一张床,床上一团被子,垫着篾席,粗糙硬凉,篾刺戳肉,大人小孩光屁股睡,倒也习惯。
  庄人以姚姓为主,来源不可考,前几年烧了谱牒,辈谱不再接续。此地民风古朴,大人小孩不说脏话,不习惯称“同志”,有官职喊官职,无官职喊会计,见老师喊先生,喊老王不喊小王,喊小王就是小看人。骑车遇到人,跳下来招呼,再骑上去,不能骑着招呼。人走家门口,主人要说:吃过啦,来家啊,坐坐啊等等,不招呼是不对的。
  庄人口拙,不会讲大道理,没有爱队如家的想法,疾风暴雨式的农民运动,早已过去,他们没有得到更多的东西,所以劲头不足,下地走得慢,做活喜欢歇,互相攀比,多一锹不挖,多一镰不割,他们把充沛的精力和最好的肥料用在自留地上,这一小块地是他们自己的园地,他们不叫自留地,叫小园地。
  







阅读提示:姚庄杂忆的作者是倪康,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姚庄杂忆下载地址

上一本:肯特家史
下一本:在乡下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