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默生,李文杰 日期:2014-06-02 18:41:19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双语珍藏四色美绘)》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哲理书,是爱默生随笔精选集,内含主题随笔、浪漫诗歌和私家书信。阅读《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双语珍藏四色美绘)》,可以给你的心灵一次震撼。
作者简介: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WaldoEmerson,1803-1882),19世纪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爱默生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他的自立主张、民权观念等对美国人民影响深远,美国总统林肯称他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他一生著述丰富,大多为散文。重要作品包括:《论文集》第一集、《论文集》第二集、《代表人物》和《英国人的特质》等。
目录:
论美德:美德是我的信仰
美德的动机从不庸俗
美德的力量润物无声
论风度:一个人的力量,源自举手投足间的风姿
风度是内心强大的根源
品质优秀的人大多温文尔雅
论修养:修养让自己正气凛然,让世界云淡风轻
用教育摆脱低俗
内心高贵的人外在总是含蓄而谦卑
论举止:一颦一笑,部是生命在表达
用魅力征服他人者令人钦慕
举止传递着人的精神和修养
论礼貌:优雅的力量
礼貌来自绅士的德行
保持一定距离是真正的礼貌和尊重论美德:美德是我的信仰
美德的动机从不庸俗
美德的力量润物无声
论风度:一个人的力量,源自举手投足间的风姿
风度是内心强大的根源
品质优秀的人大多温文尔雅
论修养:修养让自己正气凛然,让世界云淡风轻
用教育摆脱低俗
内心高贵的人外在总是含蓄而谦卑
论举止:一颦一笑,部是生命在表达
用魅力征服他人者令人钦慕
举止传递着人的精神和修养
论礼貌:优雅的力量
礼貌来自绅士的德行
保持一定距离是真正的礼貌和尊重
礼貌是精神力量的产物
每个时代都有真正的绅士
论勇气:抵抗危险,兜服恐惧,是为勇敢
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能克服恐惧
沉默的人反而最有力量
论力量:生命的意义在于对力量的追寻
健康体魄是力量之源
积极的心态是极大的正能量
论谨慎:牛活哪能无所谓
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你能改变的
生活虽琐碎,但正是每分每秒成就了人生
渺小如尘埃,也有它的运动法则
论自助:天助自助行
天才与庸人的区别,在于是否尊重自己的内心
做你认为该做的事,而不是别人认为你该做的事
不盲从,不逢迎,是一种生活的姿态
成为自己,便能成就伟大
论成功:微笑常驻你的生活,便是成功
用细节为成功织件霓裳
想实现九分梦想,不能只付八分努力
论谈话:语言的交流,便是能鲑的传递
想变成谈话高手,就多找比你厉害的人谈话
生活中的“说话之道”
论读书:与书为伴,是世间最美好的时光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不容错过的五位古希腊智者的作品
读史可以明智
“群书”藏有“群智”,因此要博览
智慧拯救灵魂
论爱情:读懂爱情,便读懂了世界
有情人,人皆爱之
爱情,让今日与昨日全然不同
婚姻是爱情的契约
论友谊:友谊如何地久天长
真诚是能在他面前脱掉所有“面具”
友谊之花,盛开在脚踏实地的生活中
真正的友情,是让他成为他自己
交友的标准在你心中,不在别人眼中
论旅行:你不一定要在路上
故乡的总能给你安定的机会
世界不会因为地理坐标就厚此薄彼
论历史:历史,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惊人的相似
每个人身上,都纪录着一部完整的人类史
历史,要以你自己的经历来阅读
论拿破仑: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用品格浇灌希望之花
阿尔卑斯山没那么高
以天地生民为依赖
论自然:全然地爱上自然,才能和她身心桐通
自然的诗意乃隐居者的财富
自然为人类提供反省和思考的处所
论生活:牛活不只是活着
命运坎坷,反而蕴含不凡价值
生活是一场修行
珍视生活的过程
生活的艺术无法轻易遇见
论美:美就是不多不少
美是神秘大自然的孩子
美的事物既永恒亦可变
纵是残缺也动人
形于外而蕴于内
论苦难:苦难,让生命更完整
生命可以承受之重
在苦难中优雅地行走
辩证地看待负面事物
所谓“永恒”不过是一种象征
论灵感:如何让一闪而过的念头时时光顾
灵感开启人类思想
灵感带来世界的秘密
灵感源于世界万物
论孤独:思想在孤独中悄然绽放
高尚因孤独而长得高大
天赋与才能结合在一起才能焕发力量
【附】爱默生诗歌与书信
诗歌
梅林
酒神巴克斯
悲歌
康科德颂
日子
书信
随笔英文精选美德的动机从不庸俗当我们谈到美德时,并不是在说一个抽象的慨念,它有很实在的内容——诚实、正直、勤勉、善良、美丽……它有那么多的化身,但只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也就是凡被称为美德的东西,都必须是纯粹的,没有庸俗邪恶的动机,也不借由表演的形式邀功请赏,或者哗众取宠。
美德让人目光长远,不再为鸡毛蒜皮的琐事而焦头烂额,从而能掌控全局,步步推进。美德还让人以爱憎分明的是非观客观认识并评价人或事物,而不是单凭一己好恶对人或事物做出褒贬。
美德还让人关心公共利益,甚至全人类的福祉,而不是在就事论事的无聊之举中实现自己邪恶的动机。马库斯·奥里列阿斯和康德就是这类人的杰出代表,他们固然在某方面的能力上领袖群伦,品德上也超逸绝尘,他们为人所爱戴却并不仅仅是这些原因,而是对全人类毫无保留的爱。
有美德的人同样有实现自己价值的需要,但并不刻意为之,当他们专注于实现集体甚至全人类的福祉时,博大的胸襟让他们无私奉献,良好的性格让他们关爱他人,把自己看得很轻,把人们的共同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并因此愿意放弃自己的个人利益。人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从而心生感激,甘心为之所用,从此紧紧追随。所以,有美德的人最后总能因为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而得到人们的尊敬,并且永为世人铭记。
美德让人的灵魂得以升华。在一般人眼中,他们甚至已经能够和神对话和交流,与上帝的精神水乳交融,获得了高洁的品行,灵魂因此而永恒。人生一大幸事,莫过于遇到一位对真理孜孜以求、对公正一以贯之、对他人极尽照顾的人,因为这样的人必然已经有了不可剥夺的美德,会用思想和精神给他人带来无与伦比的震撼,让他人像是沐浴在阳光雨露中,生命焕然一新。这样的效果就像军队倒戈,反攻那些昏聩腐朽的政府,一扫原先沉重而绝望的颓唐气息。
人们培养自己美德的过程,同样充满困难曲折,就像刚学走路的孩子,总会摔上几跤,但慢慢地,他就能不再依赖别人的搀扶,步子越来越大,脚步也越来越稳,而对美德的坚持也更加坚定,不为外界干扰所动,不轻易因为别人的影响而改变立场。
对美德的要求遵守得最为严格的那类人,无不多次反省,把自己每天的行为和想法进行细致分析,确定哪些是带有善意的,哪些是充满恶意的,改正那些代表着邪恶和污秽的行为思想,把可以进一步发挥美德功效的行为内化于心,形成习惯。
当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信仰后,就不会再沉迷于神学和宗教,而是皈依纯粹的道德。神学和宗教曾一度在人们的精神国度里居统治地位,但那是文明欠发达的时代。用神学和宗教的方式管理道德并非不合理,但稍显幼稚,而且充满了幻想,惩恶扬善的功能并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即便是这样,大多数人因为有了宗教信仰而严格要求自己,不惜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无论宗教形式如何千变万化,他们的祈祷永远干净而虔诚,不再为小小的教堂束缚,因为整个天地都成了他们恪守宗教信仰的见证。
纯粹道德领域里的美德会让人接受更严格的自我约束,抵御更细小的邪恶,更无可挑剔地遵循真理,从而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让整个环境亲切舒适。普拉贺拉达曾经对美德和人际和谐的关系有过精彩的描述,他认为人所遭遇的不幸大多是因为咎由自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然后把这些归为命运的安排,就算是所谓的敌人也是基于自己的主观偏见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反而有害。
中国的哲人孔子也曾劝告国君,要想让国家安定,最重要的不是暴力镇压,而是以身作则,垂范天下,有了良好的榜样,人们自然温良恭俭,国泰民安。在对付最难杜绝的小偷小摸方面,孔子为国君提供的建议并不是如何加强管理,而是提出国君自身要修炼品格,如果国君自己克己奉公,不为声色娱乐所诱惑,在奇珍异宝面前不动心,那么臣民会因为感佩国王的品行而唾弃偷盗行为。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