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兆言 日期:2014-06-29 13:35:53
《现实生活》所收的文章是作者叶兆言这几年发表于《新民晚报》“夜光杯”上的专栏散文随笔。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写了不少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虽然涉及的内容基本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凡人百事,但作者以小见大,刻画了人生百态,表现了作者的思考和人生感悟,既有文化趣味,又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作者简介:
叶兆言,1957年出生,南京人。他197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他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创作总字数约四百万字。他的主要作品有七卷本《叶兆言文集》《叶兆言作品自选集》以及各种选本。另有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多么顽固》,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绝妙小品文》《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等。
目录:
辑一折得疏梅香满袖
折得疏梅香满袖
天谴霓裳试羽衣
别萼犹含泣露妍
十里荷花
窗前一丛竹
百年终竟是芭蕉
烟添柳色看犹浅
禹迹想前事
点点香魂清梦里
为谁流向潇湘去
春游良可叹
怀念中的汤山风情
汤山,意犹未尽
汤山之下有泉辑一 折得疏梅香满袖
折得疏梅香满袖
天谴霓裳试羽衣
别萼犹含泣露妍
十里荷花
窗前一丛竹
百年终竟是芭蕉
烟添柳色看犹浅
禹迹想前事
点点香魂清梦里
为谁流向潇湘去
春游良可叹
怀念中的汤山风情
汤山,意犹未尽
汤山之下有泉
辑二 灯照内桥人影稀
鹡鸰之痛
不肖弟子
灯照内桥人影稀
茅檐草舍无冬夏
样板戏的声音
记忆是远去的列车
老年人的写作
开明的文章病院
开明的《中学生》
顺便说说《文心》
又想起了陈寅恪
梁启超的肾
香烟往事再续
话说年夜饭
辑三 玉苍山上看云
名人故居的话题
关于顾阿桃
玉苍山上看云
启我东疆
水利天下
二月水暖河豚肥
逝去的小上海
七都小镇在哪里
厉害的川人
在大连没看到航母
长途的大巴
辑四 段子中的现实
害怕博客
党外人士
段子的力量
段子中的现实
微博的时代
微博的可能性
纸媒的命运
他妹的
九一八那一天
网上的纪念日
厅局级干部
什么叫GDP
地沟油的阴谋
辑五 盛世玩什么
快枪手荆歌
陶文瑜的诗
红尘之中的庞培
盛世玩什么
妙在无处可寻
南京的女书画家
书法的法
学什么才好
又到世界读书日
关于美食家
出门带电脑
电脑又坏了
老眼昏花的日子
回母校的十分钟发言
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辑六 不应该的建筑
乡关何处
当官有什么好
中央很关心你们
不应该的建筑
城市的文化空间
美满的姻缘
夫妻反目怎么办
新的婚姻法解释
重温大跃进
品味运动这个词
铁路的怀旧
忍不住要说的NBA
辑七 文章不该怎么写
二十多年前当编辑
什么样的书才好卖
新版《花影》引起的话题
为什么会这么写
文章不该怎么写
过去一年的阅读
民国小学生作文
短篇小说编年自序
中篇小说集的后记
逢场作戏
序《通俗爱情》
感恩《收获》
辑八 寻找潘德明
童子军的回忆之一
童子军的回忆之二
童子军的回忆之三
寻找潘德明之一
寻找潘德明之二
寻找潘德明之三
黄埔军魂(1)
黄埔军魂(2)
黄埔学生的年龄
南京的12月13日
南京的保卫战
蒋委员长的脾气
蒋委员长的训话
老的明信片
南京的老照片
写在后面
父亲病重,伯父从北京来探视,当时父亲已不能说话,伯父很是伤感。不久,父亲过世,伯父再次从北京飞过来。他临走,留给我印象深刻的两句话,一是父亲走得太早,二是少了个能说说话的好兄弟。
此后我每次去北京,伯父都感慨父亲不能再陪他说话。
他不止一次对我说,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真是好得不能再好。人世间有许多事,没办法用文字形容,他说其实也没什么要紧的话非得对父亲说,就是想兄弟俩多些机会在一起喝喝酒,随便聊聊。
父亲生前,常对我说起伯父。他对这个哥哥充满敬畏,说着说着,自己就会忍不住笑起来。与伯父的认真严谨不同,父亲的一生中,犯糊涂的事情很多,家里的长辈说到他,常常会有些笑话。虽然是亲兄弟,性格却相差很多。父亲读中学时,正是抗战最吃紧的年头,很多热血青年报名参加国民党远征军,父亲也闹着要去,结果被伯父拦住了,理由是你这样的书呆子去参加国军,还不如去延安。为了这件事,父亲总说是伯父有眼光,救了他一条命,因为当时参加远征军的年轻人,不是牺牲在中缅战场,就是被共产党歼灭。
父亲在中学时代,写了不少文字,这些文字都是被伯父逼出来的。伯父编《开明少年》,每到发稿前夕,就不时地到父亲房间里去绕圈子。父亲说,这种催稿方式真是奇特,你不交稿,他很快又会过来绕一圈,绕得你坐立不安,绕得你不得不乖乖地坐下来写。父亲死后,整理他的遗稿,我很吃惊那些美妙的文章,竟然就是这么逼出来的。
伯父比父亲大了八岁,因此处处都是他在关照这个弟弟。
父亲很幸运,有祖父疼,有祖母爱,有哥哥姐姐的关心和关照。
伯父是长子,家庭中最负责任,千斤重担一人挑。父亲恰好相反,他是老巴子,是家庭中可以最不负责任的一个人。说起来,父亲也算是参加革命的一份子,搁在今天,凑乎着也能算是老革命,可是听他说起来,总觉得是浪漫的成份居多。父亲最终没有去成延安,只是去了解放区,成为离休干部中的一员。上海解放以后,父亲穿着军装,雄赳赳气昂昂地回家探亲。伯父依然是带他去逛街,要为他买冰棍吃,父亲说,不行,我们解放军不准边走路边吃东西。伯父又要带他去咖啡店吃冰激凌,父亲又说,哪有穿着军装进咖啡店的。伯父当时百感交集,又好气又好笑,想不到自己一贯自由散漫的小兄弟,居然也有被治服的一天。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鹡鸰之痛,兄弟急难,古人以鹡鸰比喻兄弟,以鹡鸰之痛来形容兄弟之丧。我忘不了父亲逝世给伯父带来的悲伤,他绝对没有想到比自己小的兄弟,最后会走在前面。我知道他舍不得这个时刻需要他关照的小兄弟。
现在,伯父也走了,他们兄弟俩又要见面了,又可以在一起喝酒聊天。天路漫漫,生死相隔,我不由地感慨万千,不知道说什么才好。P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