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纪实与虚构


作者:王安忆  日期:2014-07-28 01:59:40



“…没有家族神话,我们都成了孤儿,栖栖惶惶。我们生命的一头隐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另一头隐在迷雾中。在那黑暗当中,尚有着一线游离的光明,那便是母亲的姓氏……”
  《纪实与虚构》是王安忆的一部自传式的作品。她运用交叉的形式轮番叙述两个世界。历史,是她的纵向关系,这是一种生命性质的关系,跃马横戈的古代漠北,英雄气十足。她的血缘来自那里。社会,是她的横向关系,这则是一种人生性质的关系,它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历史的纵向的关系如一棵树,社会的横向的关系如一圈一圈荡漾的水波。纵横穿插,构成这部厚重的作品。 
  作者简介:
  王安忆,1954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同安。曾在安徽插队,后当过文工团演奏员、文学编辑。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小说《长恨歌》《纪实与虚构》《69届初中生》《流水三十章》《遍地枭雄》《启蒙时代》《天香》等,以及大量中短篇小说、散文、文学理论作品。读王安忆的《纪实与虚构》,我感觉她像一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为建构一部母系家族神话,她引经据典,翻了很多史料,还给姓氏专家与历史学者写信,并到家乡实地探访考察,看得出,这部小说,她下了大功夫。《纪实与虚构》是王安忆38岁时的作品,然而却是我最喜欢的,其间的思想含量,是后来许多技艺精湛炉火纯青的小说无法比拟的。小说分十章,奇数章节我也喜欢,偶数章节我更喜欢,正是在偶数部分,充分体现了王安忆历史学家的深度和考古学家的严谨气质。
  奇数章节书写作家自身的成长经历,琐碎感悟遍布其中,属于横向的关系,王安忆试图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也就是“空间坐标”,作者孤独的情怀感人至深,“我”试图与伙伴、与同学、与朋友、与读者甚至与丈夫建立关系摆脱孤独,结果一一破产,紧密关系只是假象,孤独是人的永恒处境,孤独依然。偶数章节建构母系家族神话,金戈铁马,气势磅礴,洋洋洒洒,大有可观。这属于纵向的关系,这一部分,王安忆试图寻找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即“时间坐标”。
  因为对家族神话的偏爱,这里我只说偶数部分,我从三个方面谈起。读王安忆的《纪实与虚构》,我感觉她像一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为建构一部母系家族神话,她引经据典,翻了很多史料,还给姓氏专家与历史学者写信,并到家乡实地探访考察,看得出,这部小说,她下了大功夫。《纪实与虚构》是王安忆38岁时的作品,然而却是我最喜欢的,其间的思想含量,是后来许多技艺精湛炉火纯青的小说无法比拟的。小说分十章,奇数章节我也喜欢,偶数章节我更喜欢,正是在偶数部分,充分体现了王安忆历史学家的深度和考古学家的严谨气质。
  奇数章节书写作家自身的成长经历,琐碎感悟遍布其中,属于横向的关系,王安忆试图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也就是“空间坐标”,作者孤独的情怀感人至深,“我”试图与伙伴、与同学、与朋友、与读者甚至与丈夫建立关系摆脱孤独,结果一一破产,紧密关系只是假象,孤独是人的永恒处境,孤独依然。偶数章节建构母系家族神话,金戈铁马,气势磅礴,洋洋洒洒,大有可观。这属于纵向的关系,这一部分,王安忆试图寻找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即“时间坐标”。
  因为对家族神话的偏爱,这里我只说偶数部分,我从三个方面谈起。
  其一,梳理母系家族的血脉传递路线。王安忆母亲为茹志鹃。“茹”姓发端于北魏时期柔然古族的一名奴隶“木骨闾”,几代浴血拼斗,到了社仑那里,称霸草原,建立可汗,然后是几代的衰落与分裂,最终被兴起的突厥所灭。收编于突厥的那部分祖先,等待大王成吉思汗降生,建功立业,抵达光荣蒙古。忽必烈坐天下,建立元朝,祖先追随乃颜进行反叛,失败后贬为“堕民”迁至浙江。明代,在饥饿,灾难与讹传的折磨中,我祖先渐渐安定下来。清朝,我祖上出了两名状元,茹敦和,茹棻。时间到了近代,我曾外祖父茹继生从茹家溇出发,到杭州开箍桶店,做丝茧生意,娶妻,生子,为子娶妻,嫁女,家业破败,举迁上海。再往后,外婆死,外公出走,曾外祖母带着“我”母亲艰难度日,曾外祖母吃人参亡,“我”母亲到了孤儿院,后成为革命战士作家,与从南洋新加坡归来的王啸平结婚,生下“我”,即王安忆。
  其二,捕捉祖先的蛛丝马迹。等待大王降生的唱歌的人群中,有我一名祖先。归顺大王的部族中,有我一名祖先;甚至与大王征战的部族里,有我一名祖先,这是充满希望的一战,我祖先将洗去卑贱血液,融入大王高贵血液,等待战败归于大王麾下。跟随大王西征的队伍里,有我一名祖先。大王死后,护送大王灵柩的点着火把的人群中,有我一名祖先,这是最后的忠实的旅途,接下来,反叛开始了。跟随乃颜反叛忽必烈的,有我的祖先;与忽必烈征战时,弹奏两弦乐器的,有我的祖先。贬为“堕民”后,为出嫁的姑娘蒸馍馍的老馒婆,有我的祖先;刺杀流窜海上的倭寇的,有我祖先;坐着乌篷船听徐文长讲故事的人中,也有我的祖先。还有,状元茹敦和,“归本宗”,先入李家为婿,后找回姓氏“茹”,是否耐人寻味呢?还有,状元茹棻,“分别造册更换稽查”,夜深人静时整理户籍,是否会携带一些私货呢?
  其三,解决歧义,创造英雄。我母亲家乡有“堕民”,堕民有来源于“蒙古贵族”一说,而只有并入突厥才可抵达蒙古,可见“蒙古贵族”是锁链的关键一环,将突厥和堕民联系了起来。我祖先有可能是被突厥消灭前“更为小国南移其居”的柔然部族的后代,也可能是叛臣和外戚的后代,还可能是“并入突厥”的奴隶部族的后代,我选择了“并入突厥”这一条;我祖先从朔北迁往江南的路径也很多,我选择了抵达蒙古罪贬江南这一条;这固然有历史与审美的双重价值,然而,歧义产生了。这歧义是,假如我祖先“并入突厥”,便没有可能保存自己的姓氏,或者说,无法以完整的“茹氏”身份入中国,王安忆的解决办法是:假使有一位智者,将姓氏的秘密一代代艰苦卓绝地传了下来。
  另一处歧义。状元“茹棻”是桃园茹氏,我祖先“茹继生”是管墅茹氏,因为江南原有一“茹”,于是出现了多种可能,可能“我”有迁徙无状元,可能“我”有状元无迁徙,也可能“我”两者都没有,既没有迁徙也没有状元,然而,“我”什么都割舍不下,什么都想要,怎么办呢?王安忆说,其间一切的困难她都将解决。其实也是有可能的:“我”曾外祖父与母亲的“南人北相”,曾外祖父把别人家的状元据为己有,表明承受着巨大的历史包袱和心理压力,这一切,可为我祖先从北方来贬为堕民提供证明;另外,江南茹氏作为诗书世家,似乎适合出一名状元,然而,状元是从北部中国而来,也说不定;如此这般,“迁徙”与“状元”便都有了;总之,一切皆有可能。
  一边是史料典籍的信誓旦旦的详细考证,一边是“我想”,“我认为”,“这一点正是我所需要”的歧义重生模棱两可的瓦解,这便是《纪实与虚构》,也即“创造世界方法之一种”。王安忆说,我不相信我漫长的家族史中没有出过英雄,即便没有,我也要创造一位出来。她还说,她作为小说家,就是要获得一种权利,“虚构的权利”。
  这部小说,充分体现了王安忆的创作野心。
  名人推荐
  《纪实与虚构》是王安忆写上海,或上海“写”王安忆的重要里程。这是本野心庞大的历史小说,在它驳杂百科全书式的架构下,兀自夸示着感伤的演出。全书以其强烈的女性叙述欲望,夹着千言万语,一路挥洒到篇末,畅快淋漓。——王德威
  推荐语:
  王安忆最重要的作品,关于家族,关于自己……我想赵构这一路上逃得也够呛。他从开封到商丘,再下扬州,然后一溜烟地到杭州,还是落不下脚,就又来了绍兴。这时,二十年的越国,留下的垦田,冶炼,种葛,织布,已养息了一千六百年的生灵。这一千六百年间,有一个人值得提一提,那就是东汉时期会稽太守马臻,举世闻名的鉴湖就出自他手,他筑起堤塘,建造水闸,总纳会稽山三十六源之水,培养良田万顷。我想,绍兴的酒业一定来自于鉴湖,酒给绍兴增添了诗意。这一千六百年间,凡北方吃紧,朝廷偏安,便有文人墨客移居此地。我想山高皇帝远是一个原因,小桥流水是一个原因,酒一定也是个原因。总之,等赵构终于逃脱金兵的追捕,来到绍兴,这地方已为他准备好一切偏安的条件。绍兴这地方总是与“亡”连在一起。勾践亡了,来到这里;赵构亡了,来到这里;我祖先亡了,也来到这里。它怆怆然的,真是个流放的好地方。再说赵构在绍兴立下脚来,便去迎接皇母后昭慈。那昭慈皇母后随着朝中旧官,离了开封。她离了开封就万念俱灰。她一路颠簸,到达绍兴时已身心交瘁。昭慈皇后崩于初到绍兴的日子,我想她定是心灰意懒,于是下诏就近择地攒殡,等军事宁息,归葬园陵。“军事宁息”这一句,其实只是自欺欺人,或者搪塞的说法。归葬一日在何时呢?她这一葬这里就葬了六朝皇帝,皇帝们悄悄躺在松树林里,再也回不了家。宋六陵现已绝了人迹,少有人去,那里只有合抱的松树,悄无声息,这大约是世上最最哀伤的皇帝们了,他们暗淡无光,声色全无地在西子湖边度着时光,以山水的美色来慰藉空虚迷茫的心情。他们表面上声色犬马,繁华似锦,开封的回忆却撩拨着他们的心弦。洛阳这名字他们不能想,他们甚至不敢凭栏西望,西边的太阳灼痛他们的心。西子湖山光水色虽然宜人,怎比得上汴京的风光?他们苟且度日,得过且过,为了偷生他们干下不少坏事,岳飞就是赵构杀的。这六朝皇帝中孝宗还算有点志气,他即位三年就任用主战派,再次发动抗金战争。然而毕竟力不从心,当即败下阵,与金朝重定和约。我想宋孝宗还是其中最痛心的一个。他在位二十七年,二十七年是不短的时光,他灰心丧气,早朝于他是不可推卸的苦役。后来的三朝皇帝无声无色,到了理宗才有作为。理宗他先与蒙古合兵灭金,接下来蒙古马头~掉,大举攻宋,这是戏剧性的一笔,为平庸的理宗始料未及。从此理宗他便死了这条心,更加纵情声色。我想这时候的杭州,当比任何时候更繁荣,西子湖上流光溢彩,弦管声声。这正是我世祖忽必烈出马的时候,他抖擞精神,立马横刀。虽然我祖上是忽必烈的叛臣,可我还是要称他一声世祖。他谋略在手,成竹在胸,他先放过西湖边上的小朝廷,一举攻占长江中游重镇襄阳。襄阳失守,南宋的防线便被从中部突破。我祖先不幸归属了叛党乃颜,轰轰烈烈的大元不能跻身加入。他从此做了芥芥草民,芸芸众生。流放来这地方实在太对了,这地方总是朝中的边缘,山高水远,而且灾荒连连。我祖先从此的生活很平凡,再一次走上舞台要等待几百年后的机遇,这机遇现在也很难说。我设想我祖先是在明代初年才最后安居于这地方的,这是有关堕民起源五种说法中较为偏重的一个时间。大元一百年间的事就不说了,那时候,我祖先踪迹不定,元代正是他们丧魂落魄的年代,一句话,他们做了可耻的叛臣,罪有应得。明代时,我祖先的身影开始在绍兴这地方显现。他们足迹渐渐清晰。他们就好像走过一个漫长的黑夜,走过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在晨曦中慢慢地显出身形。晨曦真是个好东西,它将黑暗一点一点驱散,不露痕迹,不动声色。我祖先的足印在绍兴这潮湿的地上一个一个映了出来,这多叫人高兴!要追逐我祖先这孩子的踪影很不容易,他躲在历史的故纸堆里,他还躲在我的血液和脉动里,就像一个隐身人。
  绍兴这地方我很中意。黄酒醇得没法说。人们说:好酒一条线,坏酒一,绍兴的黄酒在舌上是滚滚一条江。下酒的菜肴也很特别:茴香豆,豆腐干。山坳人家,划着乌篷船,来到酒店喝上二两。他们赤裸的腿肚上糊着黄泥巴,大褂上系着布腰带,头戴毡帽,又颟顸。他们喝起酒来,又严肃,又从容,又享受。绍兴师爷是这地方的又一绝,他们将小小的文字,当做杠杆的支点,左右着衙门里的权判。他们把公文看成一纸闲话,想怎么涂改就怎么涂改。像他们这样参与政事我还是头一回见到,他们不把官府放在眼里,对皇帝也不怎么的。这可从无穷无尽的乾隆皇帝下江南的传说中看出。乾隆这皇帝到了江南,便成了个平平常常的小老头,受尽了奚落。这种情形可能来自三个原因:一是地理的原因,这里山高皇帝远,皇帝的概念很抽象;二是各朝各代的失意文人所造成,他们你来我往,留下许多对皇帝不敬的言论;三是和这地方出过一个特别的人物有关,这人就叫做徐文长。徐文长他家我也去过,别号叫做“青藤书屋”,在绍兴前观巷大乘弄十号。那天绍兴下雨,石板地湿漉漉,我打了一把伞,去找徐文长的家。徐文长他幽默有趣,放荡不羁。后来我们绍兴层出不穷的师爷,便是继承了他那一派作风。绍兴这地方也不乏委婉,陆游和唐宛的伤心事就发生在此地。著名的“钗头凤”就题在城里沈园的壁上,“错、错、错”这三个字成了千古绝唱。我祖先南迁所居的这地方真是什么样的歌哭都有。我已经喜欢上了这地方,做这方水土的后代我觉得很有趣。我祖先初来到这地方光景惨淡。我想,他们第一个难题是要学习以舟代马。这地方出门就是狭狭的水道,划船的技术很复杂。船这东西是一桩大文明,春秋末年齐国人写的《考工记》里,就有“作舟以行水”的记载,我想,它和骑马战术的发明有同样的改变历史的重要意义。这一个四处是水的世界,没有舟船作伐,我们寸步难行,我家乡绍兴水网密布,纵横交错,我祖先一来就傻了眼。当他们学会行舟,乌篷船在河道里前进,他们不由得欢喜起来。船过水面的感觉如同乘风而去。我在柯桥那里看见小船一条连一条,鱼似的穿行而过,船头上,总是竖着一柄油布伞,走遍天下也不怕的样子。伞这东西我祖先也是到了绍兴后才见识的。一舟一伞,便可浪迹天涯,这鼓舞了他们消沉下来的英雄心。走山路也触动他们无依无靠的心情,风从野树林子走过的瑟瑟声,令他们心惊胆战。茂密的山林里险象环生,他们逐渐练就了一双好眼和一副好耳,他们警惕得像狼和兔子一样,一有风吹草动,便毛发直竖,肌肉绷紧。我祖先罪贬到这地方,从此就从史册上消失了踪影。我要了解他们这时的行踪无案可查,史册全被正宗的传续写满。要想访迹寻踪,只有去找野记杂笔。野记杂笔简直浩如烟海。我们这民族是喜欢舞文弄墨的民族,纸字一大堆。……







阅读提示:纪实与虚构的作者是王安忆,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纪实与虚构下载地址

上一本:中国好小说·韩少功
下一本:徐坤精选集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