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拉斯,徐和瑾 日期:2014-07-31 01:07:57
《英国情妇》由玛格丽特·杜拉斯所著,故事从玛丽·泰莱丝被毁尸灭迹,警局经调查取证,认定是她的表姐克莱尔干的,据说动机不明,可能是神经错乱的缘故展开。克莱尔是不是神经错乱?她为什么要杀死表妹?受害者十七年来忠心耿耿为她操持家务,连克莱尔都说她还是喜欢她这娘家仅剩的亲人。作者找他们的熟人、凶手的丈夫、凶手本人作了三次谈话,整理出谈话录音,交由我们判别。
三次谈话从三个角度,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为我们展现出人物的处境、行为和心态,深刻地揭示出人生在世的孤独、痛苦、偶然、复杂……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本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出生于印度支那,十八岁后回法国定居。她以电影《广岛之恋》(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赢得国际声誉,以小说《情人》(1984年)获得当年龚古尔文学奖。目录:
一二三 “这里说的一切都已录了音。一本内容为维奥纳凶杀案的书开始撰写。
“四月十三日晚在维奥纳市镇巴尔托咖啡馆里发生的事,您已同意讲述。”“是的。”“这是复制的录音带,是四月十三日晚在巴尔托咖啡馆里录的,您并不知道。这录音带如实录下了那天晚上在巴尔托咖啡馆里说的所有的话,但只有声音没有图像,所以无法看到说话时的情况。因此,您应该‘启动’这本书。
您的叙述使四月十三日晚上的情景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之后,我们就可以把录音带录下的话放出来,并让读者来代替您阅读。”“我知道的事和我将说出的事之间有差别,您会如何处理?”“这是书中由读者处理的部分。这种差别总是存在。
“请说一下您是谁,好吗?”“我名叫罗贝尔·拉米,现年四十七岁。八年前,我把维奥纳市镇的巴尔托咖啡馆买了下来。”“在四月十三日晚上以前,您对这桩凶杀案一无所知,就像维奥纳其他居民一样?”“是的。我所知道的就是布告上的内容。”“您再想想,就当四月十三日晚各报均未发行。
”“但要是我有时不能忘记我现在知道的事呢?”“那您就顺便指出来。
“为使本书读者能设身处地,就像凶杀案发生后四月十三日晚上那样,我们首先录下维奥纳市镇警察总队告居民书,这布告刚好在那天第三次宣读,当时夜幕开始降临,由乡村警察在集市广场宣读:“我们从报上获悉,不久前在法国不少地方的货车车厢里发现碎尸。
“经巴黎警察局法医科证实,这些不同的碎尸属于同一人体。除人头尚未找到,在巴黎已完成尸体复原。
“铁路线的交会状况使我们发现,载有这些碎尸的列车,不管终点为何地,都经过同一地点,即维奥纳高架桥。
鉴于这些碎尸系从这高架桥的栏杆被扔进车厢,因此凶杀很可能发生在我们市镇。
“市镇政府在接到紧急通知之后,恳切希望全体居民跟警方通力合作,使这起凶杀案尽快破案。
“如有任何女性失踪,且身材中等,身体肥胖,年龄在三十五至四十岁,请立即报告警察总队。”“我认识克莱尔和皮埃尔·拉纳,以及阿尔丰索·黎涅里。他们是我的顾客,是我在维奥纳的五十位常客中的三位。我还认识玛丽一泰蕾丝·布斯凯,他们的表妹。
她有时跟皮埃尔和克莱尔一起来咖啡馆,是在喝开胃酒的时候,或者深更半夜跟几个葡萄牙工人一起来。当然哕,我跟她不大熟,不像跟其他人那样熟悉:她又聋又哑,这样就限制了别人跟她交往。
“皮埃尔和克莱尔·拉纳差不多每天晚上都来我这儿,时间在八九点钟,吃过晚饭之后。但他们有时接连好几天不来,并非一定是因为他们中有人病了,而是因为他们不想出门,因为他们情绪不佳,感到疲倦。
“为审慎起见,我已养成习惯,不去问皮埃尔,为什么我前一天晚上或是已有这么多日子没有见到他们。我发现——至少我有这种感觉——皮埃尔不喜欢别人问他的情况以及他做的事。我觉得是他为人谨慎的缘故。
“因此,在四月十三日,皮埃尔来了之后,我没有问他为什么五天不来。
“当时是晚上八点。
“乡村警察刚在广场上读完布告,在那天已是第三次读了。我笑了,是因为听到布告里说铁路线交会,我对阿尔丰索说,我是忍不住才笑的,这时皮埃尔走了进来。
他独自一人。他经常不跟克莱尔一起来,他从办公室出来后,直接来巴尔托咖啡馆。我们相互问好。我立即问他,是否想到说铁路线交会是个圈套。他对我说他不能肯定。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