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徵,长孙无忌 日期:2016-09-12 21:36:54
本书简介:
《隋书》八十五卷,包括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唐贞观三年,唐太宗命魏徵主编隋书,参加编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人。贞观十年,帝纪、列传完成,与梁、陈、齐、周四史合称“五代史”。“五代史”均无志,贞观十五年,于志宁、李淳风、韦安仁、李延寿等又奉命续修史志。初由令狐德棻监修,后由长孙无忌监修。显庆元年成书,共十志,三十卷。十志虽是配合五代史的,但编写时以隋朝为主,对于了解和研究隋朝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目录:
帝纪五卷
列传五十卷
志三十卷前言“二十四史”上自《史記》,下迄《明史》,記載了從傳説中的五帝時代到清朝初年約四千餘年中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歷史,是我國古代最權威、最詳細的史學作品。
清代最通行的“二十四史”,是乾隆年間刊行的“欽定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即“殿本”。殿本版式疏朗,刻印精良,但是校勘不夠審慎,存在誤字、衍字、缺字甚至是整段文字脫失的情況,而且,由於殿本的編纂官皆屬御用史官,不得不爲帝王所左右,史實記錄上也有一些缺憾。晚清時,又出現了由各省官書局刊刻的局本,廣爲流傳,但仍以殿本爲依據,存在不少問題。
民國初年,張元濟先生耗費巨資搜訪宋元善本,通過採用當時最先進的攝影製版技術,歷經十餘年的努力,推出了影印版的“二十四史”。因各書底本多殘缺不全“二十四史”上自《史記》,下迄《明史》,記載了從傳説中的五帝時代到清朝初年約四千餘年中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歷史,是我國古代最權威、最詳細的史學作品。
清代最通行的“二十四史”,是乾隆年間刊行的“欽定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即“殿本”。殿本版式疏朗,刻印精良,但是校勘不夠審慎,存在誤字、衍字、缺字甚至是整段文字脫失的情況,而且,由於殿本的編纂官皆屬御用史官,不得不爲帝王所左右,史實記錄上也有一些缺憾。晚清時,又出現了由各省官書局刊刻的局本,廣爲流傳,但仍以殿本爲依據,存在不少問題。
民國初年,張元濟先生耗費巨資搜訪宋元善本,通過採用當時最先進的攝影製版技術,歷經十餘年的努力,推出了影印版的“二十四史”。因各書底本多殘缺不全,不得不通過許多版本相互參校、補綴而成,猶如僧侶之“百衲衣”,故名之曰“百衲本二十四史”。其中除《舊五代史》、《元史》、《明史》以明清時的版本作爲底本外,均以宋元版爲主要底本。百衲本對殿本、局本中的謬誤有所匡正,對歷史研究的功績有目共睹,影響深巨,曾被史學界一致公認爲“中國最佳全本正史”,是中國史學上的一座豐碑,具有極高的版本價值、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
百衲本二十四史自問世以來,曾數次被影印出版,惜多爲宣紙綫裝本,價格不菲,不便學者購藏利用;其餘則以縮印本居多,其中質量較好的,當數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北京商務印書館的精裝二十四冊本,但年代既久,流傳益少,已屬罕見。爲滿足文史工作者的研究需求,也讓更多的文史愛好者接觸到百衲本二十四史,我社決定將之再度影印出版。
本次影印,將每部正史單獨製作,採取每頁分上下雙葉的形式印製,並爲每部正史編製了分卷目錄。需要説明的是,此次我社在編製目錄時,爲更好地反映百衲本原貌,盡可能地體現其與殿本、局本等其他系統傳本的差異,原則上均依原書卷端著錄,部分保留了原書中使用的簡體字、俗體字及異體字等。對原書中有目無傳或有傳無目等情況,不予變動,僅對極個別處出現的明顯衍、漏、誤字等情況進行了修改。不當之處,請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