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庆彰 日期:2014-02-24 11:41:49
先秦诸子百家的精深博大,奥妙深邃,为中国学术奠下富厚的根基。其后繁衍绵延,各代又自有其学术主流与学风分布。经学、史学、理学、考据学,相互传承推展,以独特的注疏方式贯通旧学新知,使古今学术汇成脉络,以私人讲学的传统和图书的整理保藏使知识传递,学术普及。佛经的译介,更拓展了学术的领域。本书借着全体的鸟瞰与内涵、流变的分析,让读者涵泳在知识的世界里,细细体会三千年来中国往圣先哲的智慧结晶,提升心灵的境界。
作者简介:
王国良
1948年生,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曾任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任台北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所教授。多年来从事文学史、古典小说、民间文学、古典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研究》、《神异经研究》、《冥祥记研究》等;编有《中国通代文学论著集目正编》、《魏晋南北朝文学论著集目续编》等。
宋淑萍(再查)
1942生,台湾大学中文所硕士。现任台湾大学中文系兼任副教授。著作有《中国人的圣书:论语》等。
洪安全(再查)
1941年生。编著有《中国历代思想家》、《清宫月折档台湾史料》、《清宫谕旨档台湾史料》、《清宫廷寄档台湾史料》、《清宫洋务始末台湾史料》、《清宫宫中档奏折台湾史料》、《清宫台湾巡抚史料》等。
黄俊杰王国良
1948年生,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曾任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任台北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所教授。多年来从事文学史、古典小说、民间文学、古典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研究》、《神异经研究》、《冥祥记研究》等;编有《中国通代文学论著集目正编》、《魏晋南北朝文学论著集目续编》等。
宋淑萍(再查)
1942生,台湾大学中文所硕士。现任台湾大学中文系兼任副教授。著作有《中国人的圣书:论语》等。
洪安全(再查)
1941年生。编著有《中国历代思想家》、《清宫月折档台湾史料》、《清宫谕旨档台湾史料》、《清宫廷寄档台湾史料》、《清宫洋务始末台湾史料》、《清宫宫中档奏折台湾史料》、《清宫台湾巡抚史料》等。
黄俊杰
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美国华盛顿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共同教育中心特聘教授、台大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等。著作有《东亚儒学史的新视野》、《德川日本论语诠释史论》、《东亚儒学:经典与诠释的辩证》、《东亚儒学视域中的徐复观及其思想》、《东亚文化交流中的儒家经典与理念:互动、转化与融合》、HumanisminEastAsianConfucianContexts等书。
陈郁夫
1941年生,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硕士,曾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东吴大学中文系教授,1995年退休。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哲学,兼及儿童文学。著作有《邵康节学述》、《邵康节学记》、《江门学记──陈白沙及湛甘泉研究》、《人类的终极关怀──宗教世界概说》、《陆九渊?陈亮》、《邵雍?周敦颐》等。
林庆彰
1948年生,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文学博士。曾任《国文天地》杂志社社长、日本九州岛大学文学部访问研究员。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台北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所兼任教授。专研经学、日本汉学、图书文献学。著有《明代考据学研究》,编有《经学研究论著
目录:
》,译有《经学史》、《论语思想史》等。
李弘祺
(见制度篇)
王明荪
1947年生,政治大学硕士,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文学博士。曾任淡江大学历史系、中兴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任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研究范围包括宋辽金元史、中国史学及思想史、中国北方民族史及近古社会文化史。著作有《早期蒙古游牧社会的结构》、《宋辽金元史》、《蒙古民族史略》、《元代的士人与政治》等。
目录:
导言林庆彰
百川汇海——各种学科的兴起与发展王国良
渊源有自——先秦学术的萌芽 宋淑萍
复古与创新——两汉经学的发展 洪安全
旧学新知百贯通——从朱子《孟子集注》看中国学术史上的注疏传统黄俊杰
内圣外王之学的复兴——新儒学的发展陈郁夫
实证精神的寻求——明清考据学的发展林庆彰
绛帐遗风——私人讲学的传统 李弘祺
人杰地灵——历代学风的地理分布王明荪
贝叶传经——佛书的翻译 蓝吉富林庆彰著名学者杨天石推荐:由于政治环境的不同,所以多年来两岸的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学者,在历史观、方法论、话语系统上有很大的不同。一段时期里,大陆学者在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研究上有一个很突出的毛病,就是受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太大,以至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在许多方面因这庸俗的社会学的影响搞得面目全非。这套“文化中国”丛书有别于大陆出版的若干同类书籍。而且雅俗共赏,达到了学术上的一种高明的境界。|||林载爵:这一套“文化中国”丛书以118个题目全面性地讨论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各个层面,组合成一幅比较完整而丰富的中国文化图像。撰写者一共96位,网罗了当时年龄约30到40岁的青年学者。上世纪七十年代,这样一批受到西方式现代教育熏陶,对传统中国文化又有新见解的年轻学者已经在台湾出现,成为台湾学术界的一股新兴力量,他们对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自然有着不同的视野与不同的解释。我们出版界感觉到有必要将他们集合起来,总体呈现一个全然有别于过去的中国文化的新观点与新解释。这些学者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几乎都位居台湾学术界与文化界的重要位置,当年所发表的论点今天仍然具有新意,可以提供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的另一种视角。|||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京华时报等报刊以及凤凰网、新浪、中国新闻社等网站相继报道。 古人织布,上下垂直不动的线叫做“经”,左右来回穿梭的横线叫做“纬”10。同样的,称天文上七百八十三座恒星为“经”,土、木、火、金、水五座行星为“纬”11。“经”字显然有静止不改变的意义。因此,后人把孔子编订过的《易》、《书》、《诗》、《礼》、《春秋》等旧籍,称为“经”,表示它们所记载的,都是垂教万世,永远不变的道理12。
秦始皇焚书,儒家的经典遭到严重破坏。汉兴以后,学者凭记忆讲授,并以通行的隶书传写,后世称之为“今文学派”。他们的特色是治章句、遵师法,专守一家之说。西汉末,又有以古文字书写的典籍出现,内容与通行本互有出入,研究这些古经的人,被称为“古文学派”。他们治训诂,学无师受而尚兼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