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菲利浦罗斯,李超杰 日期:2014-02-24 11:43:35
本书将怀特海的思想按照不同的方面,如他的“形而上学”、“先验客观主义”、“时间与实在”、“现实事态”、“宇宙论”以及“自由”等,进行细致、深入地论述,帮助读者全面认识怀特海的思想世界。
作者简介:
译者李超杰,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现代西方哲学、德国哲学和解释学。著有《近现代西方哲学的精神》、《现代西方哲学的精神》等。
目录:
序
篇名缩写
1思辨哲学:方法和目的
形而上学?美学和价值
2思辨形而上学
价值形而上学
时间与实在
3宇宙论
自然:内在的自我超越
自由?美与真理
参考书目
北大、人大、复旦、武大等校30名师联名推荐:
北京大学:张世英、赵敦华、陈启伟、陈波、李超杰
中国人民大学:吴琼
复旦大学:刘清平
武汉大学:郝长墀、何卫平、袁银传
北京师范大学:曹卫东
中山大学:朱刚
浙江大学:董平
山东大学:谭鑫田、张祥龙、黄启祥
中央民族大学:赵士林北大、人大、复旦、武大等校30名师联名推荐:
北京大学:张世英、赵敦华、陈启伟、陈波、李超杰
中国人民大学:吴琼
复旦大学:刘清平
武汉大学:郝长墀、何卫平、袁银传
北京师范大学:曹卫东
中山大学:朱刚
浙江大学:董平
山东大学:谭鑫田、张祥龙、黄启祥
中央民族大学:赵士林
华东师范大学:方旭东、张晓林
中国政法大学:宫睿
中国传媒大学:李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杨富斌、胡自信、李中泽
上海外国语大学:刘中民
河北师范大学:李素霞、王军
中国社科院:马寅卯、陈志刚、周伟驰
名师推荐语: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是广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步入人类智慧殿堂的入门书。既简述了西方著名思想家的生平,又紧扣思想家的原著,并联系当前的现实,绍介了他们的最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和命题,目的是激发读者思考问题、生发新的思想和进一步阅读原著的兴趣。
——张世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赵敦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世人如欲快捷地了解最重要的一些西方哲学家们,这套《最伟大的[西方]思想家》丛书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作者们都是有关方面的学者,在不长的篇幅中明晓地勾勒出一位位哲学家的人生和思想,让不具备专业基础的有心读者也能得其要旨,赢得一个可继续探究的起点。
我们生活在一个中西不得不遭遇、磨擦和交融的时代。如欲有深度地理解和转化我们自己祖先的哲理,必须对那些属于“他者”的哲学世界有切当理解。希望这套丛书在新的中西交汇中起到某种作用。
——张祥龙(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一千年后人类如果还在,他们的活法照样离不开《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绍介的那些哲人理念的形塑效应。这或许也就是你应当通过这套丛书走进这些哲人的理念世界的最重要理由。
——刘清平(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导)
每一个思想体系就如一个精神殿堂。对于初学者而言,要想领略和欣赏其中的奥妙和美丽,需要一个好的引导。这位引导者需要给初学者既展示出其整体面貌又不浮光掠影。大部头的学术专著往往令人望而生畏,而思想史著作的章节因其篇幅限制显得过于简略。《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的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深入浅出,用十万字左右的篇幅,向读者勾勒出了每位思想家的精神概貌,引人入胜。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业研究人员,阅读这些系列丛书,都会感到获益匪浅。
——郝长墀(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丛书集著名思想家生平、著作、思想为一体,生平评介客观公允、著作解读全面经典、思想介绍深入浅出。是一套集文化普及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精品力作。普通读者不觉其晦涩,专业研究者不觉其肤浅。是人类最伟大思想家的全景图谱。
——袁银传(武汉大学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丛书仿佛是一个思想导游,通过一部部深入浅出的“小书”,引领读者走进那些曾经影响世界的“大思想”,与令人敬畏的思想大师们展开一场场别开生面、穿越时空的思想对话。
——李超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说它是小书,只是就装帧的体量而言,至于它在学术深度上,就决非小书。总之,套用《论语》上的一句话:(此书)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方旭东(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能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容易看得懂的语言了解各大思想家的核心思想,一扫传统思想家传记晦涩冗长的毛病,而以简明、清晰、直接、具体的文风吸引人,是化繁为简、化厚为薄的最佳例子。
——周伟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价值形而上学
怀特海的先验客观主义
和在他之前的康德一样,怀特海也为数学的抽象和世界的具体运作方式之间明显的和谐一致所吸引。事实上,这种知觉到的和谐给他的印象如此之深,以致于在《过程与实在》开头几节怀特海就宣称哲学的首要事业“是说明更抽象的事物产生于更具体的事物……真正的哲学问题是,具体事实如何能够展示从自身中抽取出来,而又为自己的本质所分享的实体”(PR,p?20)。正是为了回答由我们的高度抽象(如数学)和具体的特殊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而提出的问题,怀特海提出了他的“范畴图式”。“范畴图式”构成了他整个体系的一个纲要或概要,一个自明的骨干或框架,“体现了必然在我们的反思经验中预先假定的一般概念”,并把那些概念结合在一个融贯的、一致的、恰当的和可应用的“思辨形而上学”体系之中。(PR,p.18)因此,该图式为我们的抽象事物起源,并应用于具体事物提供了可能性条件。
康德自己的“哥白尼式革命”,也是由对心灵与世界间这种“预定和谐”的惊异所推动的。和他一样,怀特海的“范畴图式”最好被理解为一种“先验”分析的一部分,即一种哲学上的“相反工程”,旨在勾勒出为经验可能性所必需的最小条件。和康德一样,怀特海的图式可以因此被读作心灵与世界间高度相关性的可能性条件的一个纲要。
在怀特海看来,哲学的工作或任务不是解决和说明“具体事实”(即直接地和简单地被发现的事物)的实存问题,因为具体事实仅仅是其所是,无须说明。相反,哲学的任务是勾勒出需要被赋予具体事实的最小条件,以便恰当地解释“主观”经验的“客观”性质。换句话说,哲学的任务是勾勒出最一般意义上经验的可能性条件。怀特海在康德的“建构”观念中找到了这一条件。
康德把经验秩序的源泉或中心放在认知的自我意识主体的建构活动中。与他不同,怀特海把经验秩序的源泉或中心放在构成经验整体的多元的事物或“实体”领域中。怀特海采纳了康德的建构原理,并将之运用于一般客体,把客体规定为“自我组织”或“自我建构”的系统,以及作为我们经验的决定性力量影响着我们的效验要素。因此,对怀特海来说,经验客体的统一性条件不像康德所认为的那样存在于认知主体的自我建构活动或能力中。相反,一个客体统一性的条件存在于客体自身的自我构成、自我组织活动中,这样的客体被定义为自我实现或自我构成性“事态”或“实体”。康德的先验分析在取向上是“认识论的”,把经验客体的统一性放在认知主体的建构活动之中,而怀特海的取向则是“本体论的”,使经验秩序的源泉或中心超出了自我意识的或认知的主体,达于事物本身关系性的多元领域。
通过把客体统一性的源泉或中心扩展到事物本身非认知的多元领域,怀特海能够避免康德的“先验唯心论”,把康德主观主义、唯心主义的建构论转换为可以称为“先验客观主义”哲学的东西,结果是一种“客观建构”的实在论形而上学,一个把经验客体统一性条件放在世界整体客观条件之中的框架。因此,在怀特海的世界中,建构的力量可以说是一路追溯下去的。认知经验只不过是事物自身自我构成、自我组织性质的一个高度发达的复杂特例。
尽管怀特海的“图式”在取向上是本体论的,但它不应被视为对莱布尼茨下述问题的回答:为什么某物存在而无不存在。毋宁说,怀特海的分析所关注的是对事物一般的本体论结构或性质给予解说,因为它用“创造性”或建构主义术语规定实存或现实本身。如前所述,这一任务是通过下述方法完成的:把康德的建构原理客观地扩展为普遍的“创造性”原理,这个先验原理使建构本身成为实存本身的一个客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