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读透王阳明:心学教你内心强大的智慧


作者:冷湖  日期:2014-03-02 11:59:16



这是一本大众哲学类的图书,书中以王阳明原话为基础,配合一些生动的社会现实例子,在保证原汁原味的心学思想的基础上,把王阳明思想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引导现代人寻找内心的纯净,学会屏蔽外界纷扰的影响,修炼内心的强大,探寻幸福的人生。
  心学之下,世间再无难事。王阳明的心学是无坚不摧的心灵武器。在这强大的“指导系”思想中,“致良知”将告诉你认知世界的真相,“知行合一”将引导你改造世界的脚步。追随王阳明的心路历程,就能深刻领会到“心学”最精妙的动人之处,能够让一颗迷茫、躁动的心淡然处事,安然辨物,化解一切难题。心学的精髓,主要体现在《传习录》的点点滴滴中,这是王阳明用智慧和心血练就而成的一部大作,他以独特的王氏视角和王氏哲学思维帮助人们看清心与外物的种种纠结。即便是在五百多年之后的今天,王阳明的思想和言论依然有着它的闪光之处。由此可见,心学不会随着时间的延伸而日渐枯萎,反而会随着岁月的变更越发闪亮。
  心学作为一门实用、易用、管用的知识体系,不单是一门王氏绝学,更是一种人生修行。体味王阳明人生的每一个片段,咀嚼王阳明语录的每一个文字,都能让你获益匪浅,茅塞顿开。如今,王氏心学在华夏沃土之上重开灿烂之花,正掀起了新一轮的“求问内心”的思潮!
  作者简介:
  冷湖,原名张亮,历史专业出身,曾任教师。研究历史多年,对历史人物有深入独到的研究,已出版多部历史人物传记,并在《读者》、《青年文摘》、《南风窗》、《新青年》等权威杂志上发表专业文章,深受广大读者朋友们的欢迎。
  目录:
  王阳明
——心学教你内心强大的智慧
序言
第一章人生须立志,立志当高远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向正确,人生才能走对路
坚守自己的志向
成功源于切实可行的目标
立志当高远
眼睛只盯着脚下,就会看不到前方
持之以恒,终有所成
如何坚守自己的志向
第二章阳明大师的处世哲学
把握当下才是立命之本
人生豪迈,“狂”一次又如何王阳明 ——心学教你内心强大的智慧 序言 第一章人生须立志,立志当高远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向正确,人生才能走对路 坚守自己的志向 成功源于切实可行的目标 立志当高远 眼睛只盯着脚下,就会看不到前方 持之以恒,终有所成 如何坚守自己的志向 第二章阳明大师的处世哲学 把握当下才是立命之本 人生豪迈,“狂”一次又如何 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 快乐在你心中 带着诗意的心情去生活 错了就是错了,不要文过饰非 不知道死后如何,所以怕死 活在当下,才能看破生死 常常反躬自省,不要轻易指责别人 踏实做事,不好高骛远 找到最有价值的事 需要改变的是你自己 顺其自然,才能无所不为 第三章天下之事敌不过“用心”二字 认识内心的力量 自省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 平常心是道 音律与内心修炼 净空天渊,重获学习能力 专注人生,才能收获成功 坚守本心,不盲从于世俗 迷信圣人不如反省自己 博览群书是为了修心 时刻保持一颗慎独之心 勤于自修,不把诽谤当回事儿 悔悟去病,改之为贵 人生如战场,用心才会赢 第四章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知行合一,圣学之功夫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循序渐进才能赢得成功 讲诚信,就要言行一致 致良知要和实事相结合 小事业成就大辉煌 第五章每一次磨砺,都是一段内心成长的历程 每次挫折都能令内心更加强大 成功来自千难万苦 人需在磨炼中成长 激发潜能,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心境须在事上磨 过分执著,只能事与愿违 为人需有克制之念 用行为控制情绪 以善养身,遏制恶念 突破心中的障碍,增加自己的胆识 能忍多少,成就就有多高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 第六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淡泊是一种大境界 顺其自然,赢得潇洒人生 不把毁誉荣辱当回事儿 心烦意乱,不妨打个“静坐” 不攀比,修炼自我 宠辱不惊,笑看人生起伏 内心因为淡定而强大 正确面对诽谤 心静自然凉 直面现实,泰然自若 顺其自然,不生忿懥 做人不要为名所累 炫富不如炫心境 欲望无止境,不要放纵 对“声色货利”说不 第七章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以德服人 品德是修心的最大追求 迁怒就是开启恶的轮回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爱心为本,慈悲为怀 行孝要有一颗真诚的孝心 不尽孝道,家庭就没有和睦 宽容会让人生更开阔 如何培养自己的优良素质 反对做作,不为行善而善 眼睛只盯着脚下,就会看不到前方吾子未暇良知之致,而汲汲焉顾是之忧,此正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之弊也。——王阳明司马迁曾经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说过:“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的人不躲避小的责备。的确,人生如棋,唯有把握大局,关注棋盘的走向,不被一两个棋子所牵绊,这样才能赢得整盘棋局的胜利。很多人的成功也是如此,他们往往牢牢掌控着大局,却不去苛求细节。这是因为人的精力有限,如果过分拘泥于细节,就会失去对大局的控制,让“大局”跌入“小局”,得不偿失。过分拘泥于细节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害处呢?王阳明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吾子未暇良知之致,而汲汲焉顾是之忧,此正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之弊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还没有去致良知,却纠结于一些小事情,这就是把难以理解的东西作为学问的弊端。在王阳明看来,我们平常人也能够像圣人一样明白“致良知”这个大道理,但是我们经常拘泥于一些细节问题,往往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在“致良知”的道路上无法前进,导致最后无法真正地做到“致良知”,这就是圣人和普通人的区别。“学之弊也”,王阳明通过这句话批评了那些因小失大的做法,同时,他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用功到精细之处,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行为,并非是刻意的,如果将细节主观地当做自己攻克的目标,这种近乎病态的执著就会变为阻挡其成功的障碍。古往今来,凡是能成大事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大气磅礴。因为他们做事保持着一种随意的状态,眼光一直盯着前方,这样才能无所羁绊地持续前进,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在东非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种个头很小的吸血蝙蝠,它们主要吸食野马的血液,可以说是草原野马的天敌。之所以说吸血蝙蝠是草原野马的天敌,绝不仅仅是指它们吸食野马的血液,而是说它们能够威胁到野马的生命。小小的吸血蝙蝠,有什么本事可以杀死野马呢?原来,吸血蝙蝠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们很难被驱赶,一旦吸附在马腿上,无论野马怎样跳跃,都不会被甩下来。众所周知,野马是一种脾气暴躁的生物,当吸血蝙蝠吸附在它们的身体上时,由于无法容忍这种事情,它们就会暴怒和狂奔,当吸血蝙蝠吸饱了血离开的时候,野马也已经累得奄奄一息了,大多数因为体力耗尽、心力衰竭而死亡。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野马不是因为被蝙蝠吸血而死。其实,小小的吸血蝙蝠所吸取的血液只是野马身体中很少的一部分,真正导致野马死亡的原因是:野马狂躁的性格使得它们失去理智,迷失了“大局观”,全身心拘泥在“有东西在我身上,这让我很不爽”这件事情上,因小失大,以致失去生命。小小的吸血蝙蝠可以杀死野马,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为了实现更远大的目标,就必须学会从大处着眼而适当地忽略一些小事,这样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处理关键问题,从而赢得主动权。曾国藩曾说:“每一个能做成大事的人都是能着眼大局的人,所以那些把目光紧盯在小事上的人最终只能得到蝇头小利。”因为,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瑕,性格上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所以难免犯错误,但是这些缺陷无伤大雅,只要能不耽误事情的整体进度照样可以克服一切难题。王阳明是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我们之所以给他如此响亮的称号,不单纯是因为他的名气大、学问大,更是因为他的气度大、格局大。比如,他在钻研儒、佛、道三家学问的时候,从不会咬文嚼字、断章取义,而是吸取其中的精髓思想与核心要点为心学所用,因此他才能做到既钟情于某一门学问又能包容百家思想,这种态度正是源于他不过分拘泥于细节的思维方式。从更深的层面去探讨王阳明对细节的态度,可以发现:只要人们的内心遵循了天理,那么人和人、物和物之间存在的差异也是可以包容的。由此去品评心学也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门学问能不能发扬光大,不仅在于它本身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更在于它的包容性和调和性。一个不能求同存异、抓大放小的学问,不会被更多的人接受。人的精力有限,世事却又纷杂,每天沉浸在细节上的话,很容易迷失前进的方向。就像哲学所说的那样,事物的矛盾有主次之分,“方向”、“大局”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细节”是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这样就很容易明白了,做事情时,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大局”上,因为这决定了我们做事情是否成功;不要拘泥于“细节”,白白浪费精力,做舍本逐末的事情。  持之以恒,终有所成 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王阳明一只沉于水中的河蚌,坚持不懈地用沙粒磨砺自己,最终孕育出了绝美的珍珠;一块生铁,坚持以烈火灼烧身躯,终于铸就成了一把锋利的宝剑;许多成功人士,正是有了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让原本平凡的人生变成了传奇。豪言壮语只能让人热血沸腾,却不能促使一个人以厚积薄发的姿态去实现理想。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让人披荆斩棘,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关于持之以恒这个话题,一生以“致良知”为目标的王阳明有自己的观点:“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这段话的意思是:当已达到能分辨清楚、思考慎密,问得已详细,已学会了,还精进不已,持续不断地用功,这才能叫做笃行(切实地践行)。比如说,学生学会一个数学公式后,尽管他已经对这个公式理解透彻,可是如果他不继续用这个公式去解题,多加练习的话,那么他就无法彻底地掌握这个公式,也就谈不上“笃行”了。王阳明的这番话,核心要点正是落在了“笃行”二字上,而“笃行”就是做事坚持到底,这也是现在很多人缺乏的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行动。凡事,尤其是自己选择了的事,务必要“笃行”,而不是今天去猎奇,后天去冒险或者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做事,否则,再简单的事,不能持续用功地付诸行动,都有可能与原本近在咫尺的成功失之交臂。清朝初年,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史学家名叫万斯同,他参与并编纂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史书合集——《二十四史》,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然而,能够参与完成如此鸿篇巨制的万斯同,小时候却是一个顽皮不堪的孩子。由于他少年时期贪玩过度,结果在客人面前丢尽了面子,最后遭到大家的一致批评。万斯同一气之下,竟然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盛怒的父亲关进了书房。闲来无事,万斯同便翻开了书架上的书,他发现读书原来也挺有趣的,于是津津有味地看了下去。这一看,便是一年多。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万斯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无论在阅读中遇到多大的障碍和困惑都能坚持下来,而他这种手不释卷的精神也得到了父亲的赞赏。正是因为这种日积月累的勤学苦读,让万斯同逐渐成长为一个通晓历史熟知国学文化的著名学者。后来,在参与《二十四史》中《明史》的编修工作时,参加纂修的官员有五六十人,每篇初稿完成都要送到万斯同那里进行审查。万斯同每看完一篇稿子之后都会告诉编纂者:翻开哪一本书中的哪一卷哪一页,哪件事情需要进行补充说明。结果人们找到书中的位置后,发现竟然完全正确。对史书掌握到如此烂熟于心的地步,让万斯同成为了后代学者十分敬仰的人物。读书是一件很枯燥很乏味的事情,然而,万斯同却能深入地钻研进去,从一本书到十本书,从十本书到一屋子书,直至将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印刻在心中……这种漫长而辛苦的积累,终于让他收获了丰富的知识,成为一个有资格去总结和品评历史的人。试想一下,如果万斯同只看了几本书就觉得自己有了可以炫耀的资本,或者是读了不少书却仅仅是走马观花的话,那么他写出来的东西必然是一钱不值,更何谈指挥和批阅别的纂编者整理的资料呢?王阳明提倡“笃行”,而他本人也的确是一个凡事都能用心用到骨髓中的人。无论对儒学、道学、佛学还是军事、辞章,他都有一种不行到尽头不言放弃的精神。正是有了这种持之以恒的心态,王阳明的悟道才比很多人更加深刻和高远,一个很平常的事物或现象都能被他解读出非同寻常的意义。从更深的层面来看,心学中所说的“致良知”,就是让人从对外物的注意力而转移到对内心的注意力,而“致”的含义就是让人不断地去感悟内心深处。感受得越深,一个人对自己的才能认识得更加深刻。这种对悟心的坚持,就成为对万事万物的坚持。当今社会,人心浮躁,很多人都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甚至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证明自己的价值。于是,就诞生了恋爱速成、学业速成、事业速成等急功近利的事情,结果造成了人们对很多事情都是浅尝辄止,尝到一点甜头或者得到一点好处就拂袖而去。事实上,这种看似高明的做事和处世法则,让很多自以为是的人失去了与成功“亲密接触”的机会,最终一无所获。如何坚守自己的志向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王阳明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说过:“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志向,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台阶,也是一个人攀上顶峰的垫脚石,更是一个人前进方向的指南针;一个人若是没有了志向,就像雄鹰没有了翅膀一样,无法自由地翱翔于天空。我们要想成功,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自己的志向。制定志向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坚守这个志向走下去。明代伟大的心学专家王阳明关于如何坚守志向,就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阳明大师的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坚守志向就如同他心痛一样,一心都在疼痛的感觉上,哪里还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呢?由此可见,王阳明认为,一个人坚守自己的志向,就像对待自己的心痛一样,要把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上面,不能兼顾其他任何事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让自身的智慧发挥作用,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自己的志向。可能会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如果坚守志向就像心痛一样让人痛苦,那我们换个容易实现的志向不就好了?为什么要死守着一个志向不放呢?如果一个人经常变换自己的志向,就会变成像墙头草一样摇摆不定的人。如果我们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丝毫没有定性可言,这样,又怎么会取得成功呢?其实,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意志已经非常不坚定了,经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自己坚守的理想。这也是为什么人们经常抱怨自己不得志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倒霉”,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坚守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我们就会发现,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志向而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的人。试问,这些成功人士在坚持理想的过程中就不痛苦、不挣扎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就轻易地放弃自己坚守的志向,而是咬牙坚持了下去。“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个人如若想取得成功,就一定得经受比别人更多的磨难,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经常变换我们的志向、道路,不懂得坚持不懈的道理,我们就永远不会成功。东汉时候的著名政治家孙敬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他每天都会把自己关在家里一刻不停地读书。他经常从早晨读到夜晚,甚至为此而废寝忘食。有一次,他读书时不停地打瞌睡,担心影响自己学习,于是就找出一根绳子,把绳子的一头牢牢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这样,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把头皮扯痛了,这样他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战国时期的苏秦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苏秦年轻时,由于学问不高,曾到好多地方做事但不受重视。为此,家人对他也很冷淡,都瞧不起他。这对苏秦的刺激很大,让他下定决心,开始发奋读书。由于他常常读书到深夜,所以会疲劳打盹、想睡觉。于是,苏秦就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时,苏秦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的疼痛会使苏秦清醒过来,继续努力读书。最终,苏秦成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政治家。孙敬和苏秦的故事就是在我国流传已久的“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我们在佩服古人勤奋好学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孙敬和苏秦都是意志坚定的人,他们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志向而坚持不懈的努力。有时候,人的意志比那些看似无敌的客观物质力量更具有威力。我国伟大的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先生说过:“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坚守自己的志向和信念,无论多么艰苦的环境都要忍受住,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的乌云。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对王阳明的管教从小就非常严厉。年幼的王阳明每天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习武修身,非常辛苦。那个时候的王阳明非常喜欢下棋,经常因为沉迷于下棋而耽误了功课,父亲王华为此很是伤脑筋。终于有一次,王阳明又因为下棋而忘了去学习,这惹恼了他的父亲,其父一气之下将他的象棋扔进了河里。父亲王华的这一行为对当时的王阳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年仅12岁的他自此开始认真学习,还写了一首诗来寄托自己的志向:“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幼时的王阳明常以诸葛亮自喻,渴望能够像诸葛亮一样做出一番事业。为此,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也取得了重大的收获。王阳明不仅经史子集、骑射兵法都日趋精通,还可以上马治军、下马治民,以文官之职掌管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最终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人。有人曾经说过:“一生俯首拜阳明。”王阳明的一生,就是为了自己的志向而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一生。这也是无数后人尊重他、钦佩他的原因。作为普通人,我们虽然达不到阳明大师的高度,但我们可以学习他那种坚守志向的精神。对自己的志向要有持之不懈的信心和勇气,这样才能让自己取得成功,让自己的人生有存在的价值。……







阅读提示:读透王阳明:心学教你内心强大的智慧的作者是冷湖,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读透王阳明:心学教你内心强大的智慧下载地址

上一本:中国博物馆
下一本:了凡四训译解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