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宗鸣安 日期:2014-03-20 09:59:05
亲,您来过西安吗?喜欢历史、热爱旅游吗?是个不打折扣的“吃货”吗?有怀旧情结吗?无论您有还是没有,来过与否,《老西安人的生活》都是一本值得您读的好书。
如果您没有读过《老西安人的生活》,就算不上真正了解西安,了解西安人;这对于您来说,还真是件遗憾的事。因为,《老西安人的生活》是您了解西安的最好读本。
如果您来过西安,读过此书,相信您定会重游西安,寻觅过往;倘若您还未曾来过西安,相信此书定会燃起您的激情,让您享受不一样的西安之旅。
本书16开本、16印张,装帧精美,用纸讲究。全书文字生动,可读性强,随文插配近百幅老照片,大部分都是首次公开,非常之珍贵。首印珍藏版2000册,希望为您的书橱增添一本好书。
作者简介:
宗鸣安,文化学者、文史专家,对于西安地方史资料的收集与研究已有30多年的时间。作为一个合格的西安土著,作者有幸在古都核心地带马神庙巷的晨霭落暮中度过了童年、少年以至青年。当他怀揣梦想走进社会,开始拜访乡贤耆旧,开始求学问道的时候,曾不止一次用史学眼光回望儿时巷陌的千般陈述以及抚养过自己的古城西安,期望依靠自己微薄的力量,费心收揽古城残留的诸多符号,真诚勇敢地去延续一个时代的文化基因。正因为如此,鸣安先生在艰苦的跋涉中获得了丰厚的收获,那些许多即将悄然飘逝的岁月残片,经他之手陆续从天南海北重新回归到古城之中,并因此有了许多部著作的问世。在写作此书的过程中,鸣安先生又重读了不少民国时期西安本地所出的报刊杂志,力图使心回到旧时,与老西安人沟通。
目录:
第一章文化沉淀在生活之中第二章衣着,时代发展的镜子第三章食品,最能传承历史的载体第四章宅院,不仅仅是居住之所第五章行路,个人与社会发展的标志一 文化沉淀在生活之中
大凡来到西安的人,都会为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感到惊讶,顿生羡慕;大凡长期居住在西安的人,也会因了这种深厚文化的滋养而变得持重,变得温文尔雅。有人说西安是十三朝古都的所在地,又有人说西安是十一朝古都的所在地。十三朝也罢,十一朝也罢,其主要目的是在说:西安历来都是人类精英与人类文化的聚集地。一个地方,一座城市,如果有了人类文化长期在此繁衍,如果有了人类精英长期在此活动,那么,代表当时社会最高水平的文化思想必定会影响到那里的普通民众,并将这些文化思想沉淀到民间,从而影响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一个地方的普通民众如果接受了较高层次的文化思想,那么,他们的生活必定也就会变得有趣和充满活力。
周、秦、汉、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几个朝代,也是中国本土文化、中国本土哲学思想形成、发展、完善的时代。周人自游牧与农耕交汇的甘肃东部地区,来到了富饶广阔的关中平原定居,地理环境的变化、人文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条件的变化,使得周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于是,设天官冢宰以治理邦国;设地官司徒以掌邦教;设春官宗伯以宣国礼;设冬官考工以备民用,民生百业由此而兴。于是,人民服衣居室,王家执礼施政,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的文明时代就由此而来到了,可以这样说:周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文明足与古罗马文明和古希腊文明鼎立于世界之林。
秦朝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可称短暂,但其统一国土,统一度量衡,使社会有效地发展,使人民方便地生活,其心胸足使后世效仿。汉代是一个大一统的朝代,立国之本的农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国家相对稳定,人民安定生活,于是文化事业也呈现出了多样的光彩。汉代文化人在继承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传统后,深入地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研究和改造,形成了一种适合中国人行为习惯的哲学思想——汉代儒学。虽然当年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并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但汉代的“儒术”并不都是纯粹的、单一的。汉代的文化人通过对孔子思想以及古代典籍的注释,无不一一加入了自己的观点。比如《山海经》的博杂,反映了古人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比如《盐铁论》的兼顾,反映了古人对民生经济的关注;比如《论衡》的犀利,更是对把儒家思想庸俗化、绝对化的反抗。汉代文化人对儒家朴实、自然观的推崇,不仅影响了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同时也给了生活在汉代京城里的长安人以深深的烙印,并由此溶化在长安人的血液中而代代相传。唐代在中国历史上可谓辉煌之极,前后经历了将近三百年。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也是前所未有地兴盛。这种贸易与交流,不仅对社会经济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还教会了西安人如何处理继承传统与开拓进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