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零 日期:2014-03-20 09:59:46
本书是《丧家狗》的续篇,它和前书不一样,不是通读,而是精读。在这本书里,作者是把《论语》拆开来读:上篇讲人物,纵着读;下篇讲思想,横着读。作者叫“《论语》纵横读”。它和前书有共同主题:一是讲圣人概念的变化,孔子为什么拒绝当圣人,子贡为什么要把他树为圣人;二是讲道统之谬,它是怎样从孔颜之道到孔孟之道,再从孔孟之道到孔朱之道,四配十二哲都是怎么捏造出来的。
作者简介:
李零,生于1948年,祖籍山西武乡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献的研究。主要著作:《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放虎归山》、《中国方术正考》、《中国方术续考》、《<孙子>古本研究》、《吴孙子发微》、《郭店楚简校读记》、《上博楚简三
目录:
自序
写在前面的话
上篇纵读《论语》(人物篇)
一走近孔子
二孔子的形象
三孔子的“祖国”和“父母之邦”
四七十自述
五七十子之徒
六孔门十三贤
七孔子品人录(上):古昔圣贤及其他
八孔子品人录(下):今之从政者和隐逸之士
九孔子是怎么变成圣人的
十“丧家狗”解
下篇横读《论语》(思想篇)
十一周公之梦自序
写在前面的话
上篇纵读《论语》(人物篇)
一走近孔子
二孔子的形象
三孔子的“祖国”和“父母之邦”
四七十自述
五七十子之徒
六孔门十三贤
七孔子品人录(上):古昔圣贤及其他
八孔子品人录(下):今之从政者和隐逸之士
九孔子是怎么变成圣人的
十“丧家狗”解
下篇横读《论语》(思想篇)
十一周公之梦
十二天命和人性
十三圣人和仁人
十四君子和小人
十五孔子论德
十六孔子论礼
十七孔子读过什么书
十八孔子到过什么地方
十九孔子的政治烦恼
二十我们从《论语》学什么
附录《论语》原文圣人与丧家狗廖哲南方周末责李君“辱圣”的人,我想并不是逻辑不好,或要蛊惑,而是和战国的百家一样,有“以己圣为天下圣”的抱负。具体地讲,就是把儒教的学说,立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把尊孔的义务,再加给国人久矣不复读《论语》。近上篇纵读《论语》(人物篇)
一走近孔子
司马迁是第一个为孔子作传的人
先秦诸子,老师的生平怎么样,弟子有些什么人,记载最详细,莫过于孔门。其他学派比不了。
孔子活着的时候,不得志;死后,他的弟子不服气,说我们的老师是圣人,超过尧、舜的圣人。于是,孔子当了圣人,当了他们心中的救世主。这以后,其他门派的学生也纷纷仿效,说我们的老师是圣人,同样是圣人。但这些圣人,全都是民间圣人,没一个得到过官方批准。得到官方批准,是到了汉武帝时,也就是司马迁生活的那阵儿。圣人,汉武帝只批准了一个,就是孔子。
圣人是不能没有传记的。
汉代尊孔,武帝为盛。司马迁作《史记》,把孔子列入专记王侯的三十世家中,就是拿他当钦定圣人讲,当王侯一样的贵人讲。他的记载很重要。我们研究孔子,可以参考很多古书,但《孔子世家》提供的框架最基本,最重要。我们可以用其他古书校《史记》,指出他的失误,但其他古书,支离破碎,缺乏整体感,我们要想对孔子的生平有个大致的了解,还是要看司马迁的记载。
当年,司马迁写《孔子世家》,他有一段话,很有名,“《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他的意思是,你崇拜孔子,读他的书,自然想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所以他要给你讲孔子的为人。
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幸亏历史选择了孔子。历史是什么?太抽象。其实,是汉武帝选择了孔子,就像君士坦丁选择了基督教。
读《论语》,我的建议是,了解孔子本人,要读《史记.孔子世家》;了解他的学生,要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是汉武帝捧起来的圣人,司马迁随侍左右,对孔子十分崇拜。他吊过孔子故居,读过孔壁中书,包括《孔子弟子籍》,即当时流传,据说是用古文抄写的孔门弟子的花名册,甚至向孔子的后代孔安国当面请教。他的记载最早,他的记载最宝贵。
还有两本书,大家也可参考,一本是《孔子家语》,讲孔子;一本是《孔丛子》,讲孔子的后裔,汉武帝以来的后裔。这两本书,是汉魏之际的古书,年代晚一点,但不是伪书。过去称为伪书,不对。
当然,这些文献,本身有许多错误,需要加以考订,才能当作史料,并不是每句话全都可靠。
上曲阜去看看
研究孔子,除了读书,还可旅行。我们不妨到山东曲阜去看一看,像司马迁一样,实地感受一下孔子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的地方。
旅行也要备课。出发前,我们不妨读一下郦道元《水经注》卷二五的《泗水》、《沂水》和《洙水》。孔子讲学于洙泗之间(《札记·檀弓上》)。洙泗之间有什么古迹,郦道元有较早的记载。
还有一幅地图也很重要,就是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俞舜凯的《鲁国之图碑》。俞舜凯是南宋人,但地图反映的是北宋仙源县,很多古迹,郦道元讲的古迹,在这个图上还保留着,现在已经看不到。比如泗水、沂水和洙水怎么流,鲁国的十二座城门在哪里,很多问题,都是看了这幅地图,你才明白。
游览曲阜,有十大景点,值得推荐:
一是曲阜东南的鲁源村,传说是孔子爸爸家。村中有块《古昌平乡碑》,是1924年康有为立的。康氏跟耶诞抬杠,上款作“孔子生二千四百七十五年”,下款作“甲子九月康有为敬书”。碑文“甲子”是西历1924年。这个村,大部分居民姓刘,没有姓孔的。
二是鲁源村附近的尼山,传说是孔子出生的地方。山上有尼山孔庙,山下有夫子洞。传说孔子就出生在这个洞里。
三是尼山附近的颜母庄,传说是孔子妈妈家。颜母庄有颜母祠。祠里有块明代的碑,衍圣公来此祭祀立的碑,碑文作“有周故孔夫子外祖颜府君祠。。有趣的是,它是把这个祠当孔子他姥爷的祠,而不是孔母本身的祠,完全是男本位。颜母祠的附近有个扳倒井,也就是古人所谓的“颜母井”。这个村子是杂姓,也没姓颜的。
四是曲阜以东的梁公林,传说是孔子爸爸、妈妈和哥哥的葬地。梁公林在防山一带,防山在曲阜鲁故城的东面。古书说,孔子三岁死了爹,他不知道他爸爸葬在何处,所以妈妈死后,他不知该往哪儿葬。据说,他把他妈妈的棺材停在五父之衢,到处跟人打听,最后问过瑯曼父之母,才知道他爸爸是葬在防山一带。
五是曲阜东北的寿丘/少吴陵。古人说,黄帝生寿丘,少吴都穷桑,鲁国都曲阜,建于少昊之虚,就是这个地方。寿丘、穷桑、少吴之虚,都是指今寿丘/少吴陵一带。曲阜是一条七八里长的土岗子,从梁公林往西,一直延伸到鲁故城的东北角。今少昊陵后边的土丘就是这条土岗的一部分。曲阜鲁故城,后来叫曲阜县,就是以这道土岗而得名。北宋,曲阜县改称仙源县,曾移治于此,建了个宫殿,叫景灵宫。景灵宫,废墟还在。宫殿前面,有宣和大碑四通,宋徽宗派人把碑运来,还没来得及刻字立碑,金兵就打来了。碑高16.95米,是天下第一碑。光是驮碑的大龟,就比人还高,高达2。22米。
六是曲阜鲁故城,即西周鲁故城。城作椭方形,东西长,南北窄。当时的城墙,现在还在。护城河,西北还在,东南断流。城墙开有12个城门,《鲁国之图碑》上有它们的名。城中有五经五纬,各五条大道。宫城偏北,居于正中。整个设计最像《考工记》中的王城。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就是这种格局。
七是周公庙。周公庙,就是《论语》说的太庙(《八佾》3.15、《乡党》10.19),相当北京的太庙(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现在的周公庙太小,《鲁国之图碑》上很大。原来是和胜果寺(今作盛果寺,位置已改变)左右并列,包在一道曲尺形的残墙内,这是鲁宫城或鲁灵光殿的北部。周公庙以南,还有一道曲尺形的残墙,则是鲁宫城或鲁灵光殿的南部,两观是它的南门,门外有三个水池:太子钓鱼池、泮池和曲池,以及斗鸡台等古迹。这是鲁故城的中心区域,建在城中的高地上。宋真宗以前,鲁县或曲阜县,县治就在这一带。
八是明曲阜城和阙里孔庙。孔子住的那个居民区,古代叫阙里。明曲阜城就是围绕这个居民区,其实是个孔子城,专为保卫孔家而设。正德六年(1511年),河北农民造翻,“秣马于廷,污书于池”。所以,正德八年到嘉靖元年(1513—1522年),才修了这座城。孔庙是因宅设庙,宅庙不分。最初,孔庙很小,后来越修越大。北宋的孔庙就很大,从《鲁国之图碑》看,陋巷以西,全是孔庙的范围(孔府是后来才分出来的)。陋巷北的颜庙,原来没有,只有一口井。
九是孔林,即孔氏家族的葬地,其中除孔子、孔鲤、孔伋祖孙三代的墓,汉代孔白、孔霸的墓,主要是明以来(四十二世以下)孔氏子孙的墓。这片墓地,原先没有林墙,《鲁国之图碑》上还没有,元至顺二年(1331年)才有。它的南墙是修在鲁故城的北墙上。
十是舞雩台,即曾点春游(《先进》11.26)和孔子散步(《颜渊》12.21)的地方。这是西周就有的古迹。
曲阜的古迹是个连续体,少吴之虚和西周古城,汉唐以来和宋以来的古迹,都集中于同一个地区。研究孔子,不可不去。
走进孔庙
曲阜的古迹,是以阙里孔庙为中心。它位于曲阜鲁故城的西南角。
这座建筑有九进院落,包括五殿、一阁、一坛、一祠、两堂、两斋宿所、十五碑亭、五十四门坊和两千多块碑。
我们到孔庙游览,重点是看三组建筑。
第一组,是看奎文阁和十五碑亭。
我们从孔庙的棂星门进入,经三重院落,穿大中门,到第四个院子,可见奎文阁和十五碑亭。
奎文阁是藏书楼。奎星主文运。这个名字,是金章宗起的。
十五碑亭,除明洪武碑亭和永乐碑亭,全是金、元、清三代征服王朝立的碑亭。征服的上策是征服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他们比汉族更尊孔(北京的孔庙就是蒙古人建的)。
第二组,是看大成殿和它周围的建筑。
孔庙的后部,分左、中、右三路。
中路是以大成殿为核心。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大成殿这个名字,是宋徽宗起的,来源是孟子的一句话,“孔子之谓集大成。(《孟子·万幸下》)。它是祭拜孔子的地方,黄瓦龙柱,一派帝王气象。孔子冠垂冕旒,端坐在大殿中央。两旁是四配,四个二等圣人:东侧是复圣颜渊、述圣子思;西侧是宗圣曾子、亚圣孟子。靠墙是十二哲:东六哲是闵子骞、冉伯牛、子贡、子路、子夏、有子;西六哲是仲弓、宰我、冉有、子游、子张、朱熹。他们,都是按一左一右排序。
大成殿的东西两庑,是两个长廊,东庑陈放着40位先贤、39位先儒的牌位,西庑陈放着38位先贤、37位先儒的牌位。两庑先贤,主要是四配十二哲以外的孔门弟子(也包括孔子称道的前贤,如蘧伯玉);两庑先儒,除公羊赤和谷梁高是先秦大儒,其他都是汉以来的大儒。有趣的是,它把宋儒周敦颐、张载、二程和邵雍,也列入先贤,地位排在汉儒之上。
大成殿的排序,有谁没谁,谁前谁后,很有讲,本身就是一部值得研究的历史。大成殿和它的两庑,那么多人,唯独没有苟子,是值得注意的现象。
大成殿的前面是杏坛。《鲁国之图碑》上已有杏坛。古人说,“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庄子·渔父》)。当年,孔子讲学,主要是坐在家里讲,或散步到舞雩台,在郊外讨论。如果真有杏坛,恐怕在郊外。但现在的孔庙是把它搁在大成殿的前面。它是由170多个幽灵围坐在孔子身边,听他在冥冥之中,向他们讲诉着什么,仿佛一座宏大的讲堂。
大成殿的后面是寝殿。寝殿是供孔子的夫人并官氏。
这组建筑的西边,有启圣王殿和启圣王寝殿,是供孔子的爸爸叔梁纥、妈妈颜徵在。
这组建筑的东边,有崇圣祠,是供孔子夫妇、孔鲤夫妇和孔伋夫妇的地方。
整个布局,是学生在里面,家属在外围。学生和家属,都沾孔子的光。
真是一荣俱荣。
第三组,是看圣迹殿。
圣迹殿在孔庙的最后。它是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山东巡按御史何出光为保存《圣迹图》而建。
这三组建筑,前面是碑,中间是像(和木主),后面是画,都是用来宣传孔子。
圣迹殿中的壁画
圣迹殿是个石刻壁画殿,用图画表现孔子、孔子的学生,以及他的生平。它的壁画分三种,一种是孔子像,一种是弟子像,一种是《圣迹图》。
(1)孔子像
分半身像和全身像。
半身像,有传顾恺之或吴道子画的《孔子为鲁司寇像》,形象比较端庄。这种像,有不少仿刻,除石刻本,还有彩绘本。彩绘本,外间最流行,是孔府收藏的本子(有“虚斋”印和“宣和殿宝”印),豹眼环睁,形象不太好。形象比较好,还是山东省博物馆收藏的明成化乙巳(1485年)本。
全身像,有传唐吴道子画《孔子行教像》,一种立于唐代,有“德配天地”等16字,一种立于宋崇宁间(1102—1106年),有宋米芾书“孔子孔子,大哉孔子”等32字。此像即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孔广棨立《先师孔子行教像》所本。现在,后者最流行,几乎已成“标准像”。
(2)弟子像
孔子弟子像,有孔行颜随像,有十哲侍立像。
孔行颜随像,是表现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紧随其后,亦步亦趋。宋绍圣二年(1095年)传顾恺之画《颜子从行小影》、宋政和八年(1118年)《先圣画像》和宋刻《先圣小像》都是这种像。
十哲侍立像,有宋绍圣二年(1095年)传吴道子画《孔子凭几坐像》。读《论语》,我们都知道,十哲才是孔子最重要的弟子。
(3)《圣迹图》
佛教有本生故事,描写释迦牟尼的一生。唐宋以来,儒家排佛,很厉害,但在宣传方式上,却采取佛教的方式。孔子一生,故事最多,比诸子中的任何一位都多,画点连环画,最合适。《圣迹图》就是模仿佛教的本生故事,对孔子的一生做通俗宣传。
圣迹殿中的《圣迹图》,篇幅很大,有120块石刻,文字8块,图102块。这种《圣迹图》是怎么发明和发展起来的,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最初可能是单幅的绘画,后来发展为连环画,篇幅不断扩大。。
这种图,大概是从南宋和元代,才发展起来,现在保存最早的本子,是日本收藏的元王孤云画、元俞紫芝题字的本子。这个本子只有10幅图。
圣迹殿中的《圣迹图》从哪儿来,一般说法,它是从明正统九年(1444年)张楷的线描本发展而来。
张楷是明代早期人,它的《圣迹图》,原本是石刻本,早佚。所谓明正统九年本,其实是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朱胤栘的翻刻本。这个本子,只有3页文字和26幅图,并非原本,也非全本。图前文字,是节录《史记.孔子世家》,题宋朱熹纂。26幅图,是图解《孔子世家》,除《孔子世家》,还杂采《论语》、《孟子》和《孔子家语》。
曲阜文物档案馆还有一种彩绘本,题仇十洲画、文徵明书,有3页文字和36幅图,与前者比较,是同一来源,但互有异同,图比前者多一点。
这种较早的本子,一般都没有图题,偶尔有之,也没有统一的格式(比如下面提到的《累累说圣图》)。圣迹殿中的《圣迹图》,特点是格式统一,有四个字的图题。
读《圣迹图》,我们要注意它的一头一尾。一头一尾,都是赞美。
所有《圣迹图》,内容雷同,尤其是开头五幅。它们的第一幅,都是“先圣小像”(孔行颜随像),后面四幅,都是讲孔子降生有什么祥瑞,如“尼山致祷”、“麟吐玉书”、“二龙五老”和“钧天降圣”。
这些图,都富于神话色彩,不可能是真实的情况。
它的结尾,也很有意思,是“哀公立庙”、“汉高祀鲁。和“真宗祀鲁”,内容全是讲孔子死后如何如何受统治者重视。最后这幅,更表明了它的时代。这是宋以来的崇拜。
孔子的一生很苦,小时候是苦孩子,自卫反鲁,也是眼泪泡着心,他这个人,基本上是悲剧人物,两头都很苦,这才是真相。
其他故事,也多半重复,如孔子自认“丧家狗”的一幅,所有《圣迹图》都有。元王孤云本是第四帧,明彩绘本是第25页,叫“累累说圣图。;明正统九年本是第27页;曲阜孔庙圣迹殿内的石刻本是第79石(“微服过宋”)。上面的题辞,非常一致,都是《史记·孔子世家》中的那段话。
研究孔子,我们不妨看看这些《圣迹图》,看看宋以来讲孔子,怎样神乎其神。如果深入一点,我们还可以把每一幅图的根据也查证一下,看看它们的作者都利用了什么资料。然后,我们再把这类描写和司马迁的记载,和其他古书的记载对比一下。
经过对比,你会发现,司马迁的讲法比较老实,《圣迹图》的描写比较夸张。司马迁笔下的孔子,还是比较可靠。
不时,不遇,不得志,才是孔子的真实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