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性命之学:儒门心法新四书阐微


作者:翟玉忠  日期:2014-05-04 01:30:50



“性命”之学与“天道”之学回答了两个长期困惑人类的重大问题: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人生有何规律可循?并指出了性命所追求的终极之“道”。儒家心法认为虽然“命运无常”,但“性有善恶”,可以通过“穷理、尽性、至于命”的三个步骤“修身养性”,“达及天道”。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方法,以“仁、义、礼、智、圣”为标准,最后实现整个社会达到清静无为的太平盛世的目标。“性命”观和“天道”观作为一种哲学,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涵养现代人修身养性,积极进取的为人处世之道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当前科技高速发展时代所带的信仰迷失具有“引导慰藉”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和谐社会的“正能量”。
  
  作者简介:
  翟玉忠,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产业创意研究所研究员,国学专家,财经评论家。原《中国产经新闻》国际部主任,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法制新闻》杂志社新闻部主任,现任新法家网站(中英文版)总编辑。
  主要著作:《道法中国:二十一世纪中华文明的复兴》(2008年);《国富策:中国古典经济思想及其三十六计》(2010年,该书韩文版由韩国TheSOUPPublishingCo.于同年出版);《中国拯救世界:应对人类危机的中国文化》(2010年);《正名:中国人的逻辑》(2013年);《国富新论》(2013年)。译著:《孔门理财学》(TheEconomicPrinciplesofConfuciusandHisSchool,原书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11年出版;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
  编著:《中国商道:中国商人的长生久富之道》(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
  
  目录:
  性命之学照亮人类未来(代序)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人生有何规律可循?性命之学回答了这两个长期困惑人类的重大问题。对于迷失于物欲的现代人来说,它是大宝贝——不仅对于没有宗教传统的中国人是这样,对于科学越发昌明、宗教约束日益淡薄的西方世界也是这样。因为性命之学超越了所有宗教神学形式,让我们看到了人作为人的本来面目。
一、命有三科
二、性有善恶
三、生死如一
第一章导言
性命与天道之学,为中国文化的根本,亦是一个人修齐治平的基础。其学不彰久矣,吾辈生于斯世,得见孔门畅言性命与天道的核心文献,真三生之幸也。
一、孔子为何罕言性与天道
二、百家皆言大道
三、“新四书”是修证天道的大法
第二章楚简《五行》篇
出土文献《五行》是儒门心法的精髓,它阐明了由人道达及天道的人间正道,告诉我们天人之际智慧、安乐、德行三位一体的根本大法。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功夫呢?一言以蔽之:君子慎其独也!这个“慎独”不仅是郑玄在《礼记?中庸》注中所说的“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更是一种时时处处性命之学照亮人类未来(代序)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人生有何规律可循?性命之学回答了这两个长期困惑人类的重大问题。对于迷失于物欲的现代人来说,它是大宝贝——不仅对于没有宗教传统的中国人是这样,对于科学越发昌明、宗教约束日益淡薄的西方世界也是这样。因为性命之学超越了所有宗教神学形式,让我们看到了人作为人的本来面目。
  一、命有三科
  二、性有善恶
  三、生死如一
  第一章导言
  性命与天道之学,为中国文化的根本,亦是一个人修齐治平的基础。其学不彰久矣,吾辈生于斯世,得见孔门畅言性命与天道的核心文献,真三生之幸也。
  一、孔子为何罕言性与天道
  二、百家皆言大道
  三、“新四书”是修证天道的大法
  第二章楚简《五行》篇
  出土文献《五行》是儒门心法的精髓,它阐明了由人道达及天道的人间正道,告诉我们天人之际智慧、安乐、德行三位一体的根本大法。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功夫呢?一言以蔽之:君子慎其独也!这个“慎独”不仅是郑玄在《礼记?中庸》注中所说的“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更是一种时时处处反省自心,心斋、坐忘的儒家功夫,一种离形去知、与道合一的境界。离形者,舍体也;去知(通“智”)者,仁、义、礼、智、圣合而为一,同归大道。
  一、善,人道也。德,天道也
  二、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
  三、五行皆形于内而时行之
  四、不圣,思不能轻
  五、聪则闻君子道
  六、君子慎其独也
  七、君子之为德也,无与终也
  八、未尝闻君子道,谓之不聪
  九、圣人知天道也
  十、仁义,礼所由生也
  十一、爱父,其攸爱人,仁也
  十二、贵贵,其等尊贤,义也
  十三、恭而博交,礼也
  十四、刚,义之方;柔,仁之方也
  十五、君子集大成
  十六、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役也
  十七、闻道而乐者,好德者也
  第三章楚简《性自命出》篇
  《性自命出》是儒门言性与天道的核心文献。中国文化对人性、天人之道的探索在先秦已经达到今天西方文化仍无法企及的高度。今日西化的中国学者不知先贤所云,多以西方哲学或宗教观点视之——简直是买椟还珠式的愚蠢。
  本篇大体按《易经?说卦传》所言“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逻辑行文。穷理者,穷人性之理也。尽性者,尽心也。上篇论性与物,性与命,性与情的关系,并强调礼乐在心性修养中的意义,重在穷理;下篇专论“求其心”之术,即心术,治心之道,重尽性。
  一、性自命出,命自天降
  二、凡性为主,物取之也
  三、凡心有志也,无与不可
  四、其用心各异,教使然也
  五、凡性,或动之
  六、长性者,道也
  七、凡见者之谓物
  八、凡道,心术为主
  九、其出于情也信,然后其入拨人之心也厚
  十、《赉》、《武》乐取,《韶》、《夏》乐情
  十一、凡至乐必悲
  十二、凡忧,思而后悲;凡乐,思而后忻
  十三、凡学者求其心为难
  十四、凡用心之躁者,思为甚
  十五、凡人伪为可恶也
  十六、凡人情为可悦也
  十七、言及则明举之而毋伪
  十八、凡交毋烈
  十九、凡于路毋畏
  二十、凡忧患之事欲任
  第四章《礼记?大学》篇
  《大学》、《性自命出》、《中庸》、《五行》的内在理路是完全一致的,皆由人道而达及天道,重诚,即日用伦常中的真实无妄之功——妄心去矣,所余何物?诸君时时求之,刻刻参之!慎独之功,处处自省其心的功夫即落地矣!
  所不同的是,《中庸》明言诚,《大学》暗言诚,《性自命出》以情言诚,《五行》则即心即诚!
  一、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三、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四、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五、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六、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七、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八、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九、絜矩之道
  十、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十一、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十二、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第五章《礼记?中庸》篇
  中庸之道,在中国流源极远,至少可以上溯到尧舜的时代。在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战国竹简中,有一篇尚书类文献《保训》,它记述文王在弥留之际,对武王讲的治国之道,其中关于中庸的内容特别详尽,且以舜为榜样。另外,《易经》中亦屡言“中”,称赞“中道”、“中行”、“中正”。
  可以说,中庸思想极大的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品格,使中国历史很少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西方文化中常见的那样——这对一个文明的持续发展是重要的。
  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二、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三、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四、中立而不倚
  五、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六、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七、反求诸其身
  八、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九、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十、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十一、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十二、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十三、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
  十四、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十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十六、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十七、至诚如神
  十八、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
  十九、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
  二十、大哉圣人之道
  二十一、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二十二、君子之道,本诸身
  二十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二十四、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
  二十五、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阅读提示:性命之学:儒门心法新四书阐微的作者是翟玉忠,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性命之学:儒门心法新四书阐微下载地址

上一本:安住在折腾中
下一本:西溪隐红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