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司马泊 日期:2014-08-22 20:57:32
《陶唐氏之论》以期实现完善社会管理的目的。从夏商周时期,古代国家管理者都十分重视对人民言论的征集和采纳,专门设立负责采风的官员收集民间歌谣,用做国家对人民心声的倾听,类似于现代社会中对基层的调查研究工作。季札称赞的《唐风》中有一首《蟋蟀》,其情真挚,其思殷切,当称季札之赞美。
目录:
序论拜物教的复兴与象牙塔的沉沦论考古的悲哀与尊重过往的生命论野生物的圈养与人性的自残论资源魔咒与破除发展宿命论论名胜的博大与资本的狭隘论附着物浪费与包装简化论“春运”与无剧本演出论酒文化与罪孽救赎论“途损”与坐地生财论人口聚居与城市结构论劳动伟大与义举他觉论异种恐惧与人为动因跋论考古的悲哀与尊重过往的生命
历览世界各大考古发现,我们会发现大部分辉煌的考古业绩来自于对祖先墓葬的发掘,这些发掘大部分来自于土葬。土葬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此后几千年来数不清的祖先都埋葬在了地球上人迹可至的地方,同时也给今天的考古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发掘题材,让我们看到了许多叹为观止的跨越吋空的场景。
土葬流行于世界各地,是人类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殡葬方法。在中国,大约秦汉时期,受到“以孝治国”思想的影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国家以行政命令规定了禁民火葬,土葬遂成为中国的通用葬式,并世代沿袭。在以后的历史中,“人土为安”的思想在人民心中逐步固化,并融人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因素,逐渐超越了制度的范畴而成为一种民间自觉,成为了一种民族传统。“生者来也,死者往也。”中国古人许多观念与现代人完全不同,认为生命的状态是在变换的,如同水有固、液、气三种形态一样,死亡也是人类生命的一种形态。为了满足这种形态的存在方式,用土葬的方法给故去的生命提供存在的空间,殡葬也就成为了古代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重要的生活习俗,数千年不变。
当今社会,尊重他人已经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素质。现代人的民族习惯、地域风俗、生活方式等等,一般都能得到普遍尊重,但是自称受过教育的现代文明人却做不到对祖先的普遍尊重,甚至经常用发掘墓葬的方式去冒犯他们,且肆无忌惮地炫耀对他们的冒犯。部分人做人的基本素质的缺乏导致了他们做事的行为规范的颠覆。于是乎,不管哪个时代的祖先墓葬全部遭殃,漫山遍野地勘探,夜以继日地挖掘,紧接着搜刮陪葬、抛弃骸骨、展览尸体,真是触目惊心,令人发指。中国古人经常用“死无葬身之地”相告诫,提醒人们行事要有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并不是完全在用迷信的方式恐吓人们,现在看来他们的下场已经被自己当年不幸言中了,大奖的颁发就是对当年预言最好的验证与奖励。
人类文明史以来,人类的生命序列一代代地繁衍生息在大地上,不论哪一代人都要对过往的生命有起码的尊重。当然,现在发掘出来的祖先已经无法用血统传承的方式准确地考证其后人为谁了,就文明传承而言应该是我们共同的人文祖先。时间不能磨灭一切,更不能改变我们身上流淌的血液。面对一场场充满噱头的千年女尸展览,谁又把她们当作祖先看待过?假如,那个赤裸的被展览的女人是自己的母亲、自己的祖母,那个挖掘者、那个展览的组织者还会这么做吗?抛开传承不说,单就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而言,那些发掘出来的祖先和东西对社会发展真就那么重要?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