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邝颖萱 日期:2014-08-22 21:36:12
这是一部精心撰述、充满智慧的作品。作者在知识与社会之间,敏锐地发现了二者的紧密互动,并通过对香港本土最新写作的评论,进而全景式地评述了当下香港的社会变动与精神状态,记述了最具公共关怀的香港知识人参与和推进香港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可以见微知著,可以未雨绸缪。49篇精彩的札记,即是49个典型的文化样本和实践样本。区事国事天下事,从这里读懂香港,读懂中国乃至未来。
作者简介:
邝颖萱,香港最具思想力和公共关怀的知识女性,《读书好》杂志总编辑及NOW电视《读书好》节目主持人,香港时下最具原创力的出版机构——上书局及小书局的掌门人,并投身动物文学创作,在内地出版有《带着Goldie去旅行》《晚福:Ducky婆婆》等作品。她在书本创作、出版及宣传推广方面都留下手指纹,也尝尽其中的喜与悲。
目录:
龙应台
大国崛起在于思想开放
陈冠中
粤港结合另起炉灶
陈云
执正港式坏鬼中文
蔡子强
从T-34领悟人生
邓小宇
寻找钱玛莉接班人
黄念欣
《盛世》:香港罕见小说体
邓小桦
我眼中的80后
董启章龙应台
大国崛起在于思想开放
陈冠中
粤港结合另起炉灶
陈云
执正港式坏鬼中文
蔡子强
从T-34领悟人生
邓小宇
寻找钱玛莉接班人
黄念欣
《盛世》:香港罕见小说体
邓小桦
我眼中的80后
董启章
村上春树《1Q84》:继续寻找自我
董培新
画笔下的金庸
杨天命
命与理
邹颂华
旅游指南不是圣经
陈惜姿
活的教材天水围
蒋匡文
《通胜》现代启示录
刘斯杰
创意+技术=Pop-Up
中野嘉子
饭煲社会学
傅伟强
电子阅读新体验
蔡芷筠
时间站在我们这边:《站在蛋的一边──香港八十后》
顾小培
寻根究底:《美肌之食──从抗敏到正能量护肤》
陈健民
寸土必争:《走向公民社会》
尤小茜MarysiaJuszcakiewicz
桥梁
梁家权
味道记忆:《说不出口的细蓉》
蔡东豪
香港好友:《金融是文化》
王泽
两代老夫子
林载爵
文化超越
潘国灵
感性香港:《亲密距离》
潘小涛
爱恨中国
陈晓蕾
绿色传道人:《一家人好天气》
赵广超
文化苦力:《我的家在紫禁城》
许宝强
主流以外:《限富扶贫——富裕中的贫乏(新编)》
叶荫聪
怀旧社会:《为当下怀旧──文化保育的前世今生》
叶辉
堆沙者:《最薄的黑最厚的白》
严剑豪
网上潮声
潘毅
时代创伤治疗者:《大工地上中国农民工之歌》
郑宏泰
本土价值:郑宏泰、黄绍伦《一代烟王──利希慎》
李怡
回首:《细味人生100篇》
李志清
漫画的骄傲:《那年的天空很蓝》
伊藤彦子
游戏中学习:陈伸《谜你香港──通通识》
廖伟棠
小岛诗人:《出离岛记》
庞一鸣
一个人的力量:《就系唔帮衬地产商》
吕大乐
为中产告解:《中产心事──危机之后》
刘保禧
哲学的慰藉:《不是鸡精──幸福哲学六论》
黄兆辉
管治技艺:《新后现代管治:从市政管理看最深层矛盾》
张彧暋
日本趣味:赵永佳、张彧暋《日本?趣味?想象——八十后御宅笔记》
蓝诗玲JuliaLovell
历史政治学:TheOpiumWar:Drugs,DreamandtheMakingofChina(《鸦片战争》)
黄世泽
不畏土豪劣绅:《土豪劣绅》
加藤嘉一
爱国游戏
张铁志
摇滚政治:《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
黄英琦
经营香港:《改革战记──营造湾仔》
洪承禧JohnHung
写作的救赎:MasterofNone
网上潮声
邝:民间保育大浪西湾这本书为什么会叫《七侠四义》呢?
严:讲到《七侠四义》的出处,就是黑泽明导演、三船敏郎有份主演的同名电影。电影大概是讲述一群武士去帮助受欺压的农民击退山贼,成功保卫家园。最后那群武士总结说,取得胜利的不是他们,而是一众农民。所以我们定书名时就觉得这相当符合大浪西湾事件的环境,我们做了点事限制大浪西湾被发展商胡乱发展,最后得胜的是广大的市民,因此就取了此名。
邝:你是七侠的其中一侠吗?
严:有幸是。
邝:这次民间抗争前后只用了二十一日,当中有没有特别的要诀?这次抗争跟以往的有大分别吗?
严:要诀不敢说,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跟十年前一班要保护大浪西湾的朋友最大的分别是,我们多用了网络的力量、网络的平台,因为我们就是透过Facebook将讯息传播开去,再在Facebook讨论跟进的行动,在Facebook开始,才回到现实上人与人面对面倾谈实际的行动。这样就节省不少时间,因为不用像以前要打电话发电邮,所以只用了二十多天的短时间,就制造了在公众层面可见的一股力量,可能因此政府就要给点反应市民。
邝:刚才跟你聊天时,你说那群组已经有八万人,实际的数字大概是?
严:直至今日大概有八万三千人,已经没有之前增长得那么快,不过我们都有继续在Facebook群组内更新资料,起码让多点人继续关注事件。我们也会主动把信息发散给其他Facebook的用户,让他们继续关心这个群组的发展。
邝:明白。我听说这个群组一开始时,每天有过千人加入,是这样吗?
严:对。最厉害时是每小时几千人参加。最初几天很快已经去到一万二万左右,我们在家中望着计算机,感到很惊喜,原来有这么多人支持我们的行动。
邝:完全是始料不及的。
严:真的没想过。
邝:现在政府的政策跟城市规划委员会的机制是否已经到了无法捍卫公众利益的地步,只能靠市民自己组织起来向前冲,自求多福呢?
严:我想机制是存在的,执行上就有很大分别。为什么现在要市民自己多走一步,主动地逼政府,就是因为机制不去推动,执行机制的人不会有这么高的效率。我觉得机制是有的,但我们要多参与,多给压力,机制才是有效的。
邝:这样就可以推动,否则机制就空有其名了。
严:其实从这几次事件可以看到,坊间去推动,去给压力,政府是会逐步响应的。我很相信如果不是民间有这种强烈声音,政府办事不会如此积极的。
邝:大浪西湾的经验会否发展为一套群众保育运动的模式?另外,在推广出去时,会令更多人投入保育的行列吗?
严:我们觉得已经有成功的模式了。好像南生围,大家发觉先是Facebook上有一个大家接受的议题,然后大家可以在该平台先讨论初步的事情,再做实际的工作。这个模式在大浪西湾事件中实验过,成功了。今次保护南生围也是有团体在Facebook设立群组,然后办一些活动,比如去南生围旅行之类。也不只是办活动的,之后我们这些群组的用户要做的,就是不断把有用的数据、政府的文件放上网,让大家知道得更多。除了这条战线,就是要办点活动,例如导赏团,给他们一些信息,让他们知道保育也要先了解事件才可以去做。这样就算他们足不出户,透过计算机也可以给点反应,做点事情。
邝:我知道你用了一种不是太激烈的方法。你的书中就有提及一些较年轻的参与者在开始时,希望采取一种较激进的手法,到最后你们反而用了一种比较平和的手段去处理整件事。当中过程是怎样的?
严:因为我给整个群组的意见是,我认为这件事是细水长流的,不是到某个阶段完成了就不用继续下去。
邝:我看到你在书中说烧溪钱、撒衣纸这些。
严:烧溪钱画面是很震撼的,但你不能排除在这种过程中会赶走一班本来已经不太愿意表态的人。因为我是记者出身的,如果我们要令更多人关心事件,就要取一个中庸之道,才可以令坐在电视机前、计算机前的人都愿意多走一步,去支持这件事。因此我们就定调,那些较为激烈、抢眼的行为就会较少,争取主流大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