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司马哲 日期:2014-08-22 21:44:33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
■《宋词三百首》
上疆村民于1924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本书以上疆村民的选本为底本,除了介绍词牌外,还对每首词作的内容进行串讲,并以凝练的文字对每首词的写法、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作品。注释的其他部分,除了注释字音、字义、名物制度以外,还尽可能将词作中的语典、事典注释出来,以提高读者阅读的审美兴味。
■《元曲三百首》
元曲指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元杂剧是以曲词为主,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就内容而言,它所描写的故事,涉及自有史以来到元代的各个朝代,触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就题材而言,元杂剧可分为爱情婚姻剧、伦理道德剧、历史故事剧等。丰富多彩的故事、形形色色的人物,以最生动、最直观的形式反映了众生百态、悲欢离合,在美与丑、善与恶、情感与理智的冲突较量中,智慧决定了人的命运。
元代散曲,作为一种自由活泼、率真直露的新兴诗歌,成为元代文人吐露心声、抒怀泄愤的工具。其中爱情闺怨、叹世疾时、隐逸超脱类作品,更是在戏谑调侃、嬉笑怒骂中揭示了元代文人对生活的思考、对命运的抗争。所以,无论杂剧还是散曲,都确实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
作者简介:
■《唐诗三百首》
孙洙,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清康熙五十年生于无锡,乾隆九年中举,乾隆十一年出任江苏上元县学教谕。乾隆十六年中进士,以后历任顺天府大成县知县、直隶卢龙县知县、山东邹平县知县、江宁府学教授等职。在任期间,鉴于当时通行的《千家诗》“工拙莫辨”,他决定编辑一部唐诗选集取而代之。在继室徐兰英的协助下,于乾隆二十九年以“蘅塘退士”署名的《唐诗三百首》终告完成。
■《宋词三百首》
上疆村民,原名朱祖谋,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号沤尹,又号疆村,别署上疆村民。浙江吴兴人。光绪九年中进士。曾任礼部侍郎,兼吏部侍郎,后外放广东学政■《唐诗三百首》
孙洙,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清康熙五十年生于无锡,乾隆九年中举,乾隆十一年出任江苏上元县学教谕。乾隆十六年中进士,以后历任顺天府大成县知县、直隶卢龙县知县、山东邹平县知县、江宁府学教授等职。在任期间,鉴于当时通行的《千家诗》“工拙莫辨”,他决定编辑一部唐诗选集取而代之。在继室徐兰英的协助下,于乾隆二十九年以“蘅塘退士”署名的《唐诗三百首》终告完成。
■《宋词三百首》
上疆村民,原名朱祖谋,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号沤尹,又号疆村,别署上疆村民。浙江吴兴人。光绪九年中进士。曾任礼部侍郎,兼吏部侍郎,后外放广东学政。宣统元年清廷设弼德院,授祖谋顾问大臣,因病未赴任。辛亥革命后,隐居上海,著述以终。他著作丰富,被时人尊为“宗匠”。他工诗词,通格律,擅书法,宗颜褚,犹精行楷,不啻为中国近代词学大师。王国维称其为“学人之词”的“极则”(《人间词话》)。著有词集《疆村语业》三卷,诗集《疆村弃稿》一卷。他于1924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是目前同类作品中较具代表性、较精到的选本。
■《元曲三百首》
任中敏,名讷,字中敏,别号二北、半塘。生于扬州一个盐商之家,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受词曲学大家吴梅教授影响,结合在复旦大学等名校教授词曲的经验,任中敏完成了系列学术著作《词曲通义》、《散曲丛刊》、《新曲苑》等。在此后的大半个世纪中,任中敏的著作成了散曲研究者必读的经典。卢前,原名正绅,字冀野,自号饮虹、小疏,江苏南京人。戏曲史研究专家、散曲作家、剧作家、诗人。1921年投考东南大学国文系,虽中文成绩优异却因数学零分而未被录取,翌年以“特别生”名义被录取入国文系,师从吴梅、王伯沆、柳诒徵等。主要著作有:《明清戏曲史》、《中国戏曲概论》、《论曲绝句》等。
目录:
《唐诗三百首》
卷一五言古诗
感遇二首张九龄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
月下独酌李白
春思李白
望岳杜甫
赠卫八处士杜甫
佳人杜甫
梦李白二首杜甫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
送别王维
青溪王维
渭川田家王维
西施咏王维《唐诗三百首》
卷一五言古诗
感遇二首张九龄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
月下独酌李白
春思李白
望岳杜甫
赠卫八处士杜甫
佳人杜甫
梦李白二首杜甫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
送别王维
青溪王维
渭川田家王维
西施咏王维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
寻西山隐者不遇丘为
卷二七言古诗
卷三七言古诗
卷四七言乐府
卷五五言律诗
……
《宋词三百首》
赵佶
宴山亭裁剪冰绡
钱惟演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范仲淹
苏幕遮碧云天
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
张先
千秋岁数声□□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一丛花伤高怀远几时穷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清平乐红笺小字
清平乐金风细细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
踏莎行祖席离歌
踏莎行小径红稀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韩缜
凤箫吟锁离愁连绵无际
宋祁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
欧阳修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踏莎行候馆梅残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
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柳永
……
《元曲三百首》
元好问
双调骤雨打新荷
中吕喜春来春宴
黄钟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杨果
越调小桃红采莲女二首
刘秉忠
南吕干荷叶三首
王和卿
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仙吕一半儿题情二首
盍志学
越调小桃红西园秋暮
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
越调小桃红客船夜期
越调小桃红杂咏
商挺
双调潘妃曲
胡祗遹
双调沉醉东风
严忠济
越调天净沙
伯颜
中吕喜春来
张弘范
中吕喜春来
王恽
越调小桃红
卢挚
黄钟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南吕金字经宿邯郸驿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双调落梅风别珠帘秀
双调殿前欢
正宫黑漆弩■《唐诗三百首》
北宋的王安石说过一句话:“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老杜指的是杜甫,乐天指白居易。好诗好句皆已被唐代的两大诗人道尽,可见世人对唐诗的推崇。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唐诗的艺术意境、艺术语汇历经千年,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一个长远的内在因素。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所以唐诗还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当代日本学者前野直彬、石川忠久在《汉诗的注释及鉴赏辞典序》中说:“汉诗(指中国诗歌)是世界上最高级的诗歌,是人类的珍宝。”而唐诗,又是这“人类的珍宝”中最宝贵的部分。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备,技巧之纯熟,风格之多样,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诵诗对于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是很有益处的。
■《宋词三百首》■《唐诗三百首》
北宋的王安石说过一句话:“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老杜指的是杜甫,乐天指白居易。好诗好句皆已被唐代的两大诗人道尽,可见世人对唐诗的推崇。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唐诗的艺术意境、艺术语汇历经千年,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一个长远的内在因素。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所以唐诗还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当代日本学者前野直彬、石川忠久在《汉诗的注释及鉴赏辞典序》中说:“汉诗(指中国诗歌)是世界上最高级的诗歌,是人类的珍宝。”而唐诗,又是这“人类的珍宝”中最宝贵的部分。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备,技巧之纯熟,风格之多样,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诵诗对于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是很有益处的。
■《宋词三百首》
词是介于诗、曲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最先在民间艺人中传唱并流行;之后,由于文人的参与,开始走进庙堂。宋代,上至王公显贵,下到引车贩浆之流,无不以作词、唱词为荣。明代文学家杨慎曾评道:“宋之填词为一代独艺,亦犹晋之字、唐之诗,不必名家而皆奇也。”宋词或缠绵婉约,或慷慨激昂。千百年来一代代国人无不被宋词独特的语言艺术与意境所打动,宋词中的名家名作更是家喻户晓,是我们感受古典诗词之美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课。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宋词与唐诗、元曲相映成辉,是我国文学史上极为宝贵的文学财富,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宋词使两宋时代的文学艺术魅力独具。宋词的豪放婉约、醇雅软媚,宋代词人的醉卧花间之态,是五代、南北宋时期独特的精神风尚。宋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如果说唐诗让人感受到的是一幅幅优美的图画,那么宋词让人看到的则是一个个流动的镜头。著名学者周国平说:“宋词也许是绝无仅有的唯美文学,它的文字、意境和音乐的美,没有一个文学品种能比得上。”
■《元曲三百首》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我国古典文学的又一个高峰。它题材广阔、语言通俗、形式活泼、风格清新,有苍凉感慨的怀古之情,有激越悲壮的边塞之风,有哀婉典雅的闺怨情怀……元曲一方面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又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其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
元曲最大的特点是,大量生活口语与俚俗方言被写入曲中,这是中国文学语言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的一大进步。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元曲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元曲在其内容和形式上把诗歌进一步推向通俗化、口语化、灵活化,为近现代的白话文学开辟了道路,可以说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源头。
《唐诗三百首》
卷一五言古诗
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诗体。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求对仗,不讲平仄,用韵也比较自由,篇幅不限长短,但每句五言的句式却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的近体律诗和绝句,故称五言古诗。
感遇二首
张九龄
其一?
兰叶春葳蕤?①,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②。
草木有本心?③,何求美人折?
【注解】
①葳(wēi)蕤(ruí):枝叶茂盛下垂的样子。
②坐:因。
③本心:天性。
【赏析】
张九龄这组《感遇》诗,共十二首。为他遭受奸相李林甫的排斥,罢相被贬之后所作。刘禹锡说他“自内职牧始安(今桂林),有瘴疠之叹;自退相守荆门,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然与骚人同风”,就是指这类诗歌。
此首诗说兰、桂在相宜的节令,自然欣欣向荣,谁料山林隐士,却因闻其芬芳而心生喜爱。这并非兰、桂有意希求人们去折取它,而是出自它们的本性。借此比喻贤人君子具有高志美德,是他们的素性,并不是为了求人赏识,以博取名位利禄。此诗实际上是借歌咏兰、桂以表现作者自己的高尚情操。
其二?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①,自有岁寒心?②。
可以荐嘉客?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解】
①岂伊:岂唯。
②岁寒: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后人常用作砥砺节操的比喻。
③荐:献给。
【赏析】
自屈原写了《橘颂》之后,历代诗词便常以丹橘比喻贤人君子。此诗写丹橘具有耐寒、甘香等美质,却因环境所阻,不为人知。借此抒发了贤人君子不得用世的感慨。最后二句说人们只知种植娇艳的桃李,却将高洁的丹橘弃之不顾,以反诘作收,表达了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①。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③。
【注解】
①翠微:青翠的山坡。
②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③忘机:忘却世俗的机巧。与世无争。
【赏析】
这是一首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的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此诗从下终南山访友,一路上欣赏山景,到在其家中饮酒长歌,直至夜深星稀,宾主欢乐陶然,无不体现着一种忘却世俗机巧的淡泊与恬适。
全诗一气呵成,笔墨凝练,字无虚发。句句写出生动的形象,写出山中的特色,使人如见其景其情。如此叙事写景,堪称上乘之作。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①,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②。
【注解】
①将:偕,和。
②相期:相约。云汉:天河。
【赏析】
《月下独酌》是李白在供奉翰林期间,“彷徨城阙下,叹惜光阴逝”,感到苦闷孤独的状态下写的一组诗,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作者月下独酌,把明月、身影当作同伴,一同歌舞交欢,看上去似乎很热闹,其实,却是更深刻地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感。这种极为奇妙的想象是从他极为孤寂的感情所产生出来的。
李白有远大的抱负,但除了一度被召入朝之外,终身郁郁不得志。他的孤独感,以及结语说要与明月永结无情游,都是他对人世失望的反映,并非为了表现什么“超凡绝俗”的精神。邀月对影,千古绝句,自得其乐的背面,却是极度的凄凉。
春思
■《宋词三百首》
赵佶
赵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1100—1125年在位。靖康二年(1127年),被金人俘虏北去,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他政治上昏庸无能,生活上穷奢极侈,艺术上却多才多艺,书、画、词皆通晓。赵词前期风格曼艳,唯有亡国后的两首哀歌显得深沉。近人曹元忠辑有《宋徽宗词》。《全宋词》辑其全篇13首,残篇1首。
宴山亭
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①,轻叠数重,淡着燕脂?②匀注。新样靓妆?③,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④。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⑤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释】
①冰绡:洁白的丝绸,比喻花瓣。②燕脂:即胭脂。③靓妆:美丽的装饰。④蕊珠宫女:道教传说天上有蕊珠宫。陆游《秋波媚》词:“曾散天花蕊珠宫,一念堕尘中。”唐宋诗词中常作美丽仙女的代称。⑤者:同“这”。
【赏析】
北宋徽宗皇帝在1127年覆国被掳往北方五国城,北行途中见杏花开放,触景生情而作此词,据说是他的绝笔。
词的上片摹写杏花以寄意。“裁剪”三句写杏花之花质冰洁如白绸剪裁,花瓣簇绽轻柔重叠,花色淡雅似胭脂匀染。“新样”三句以拟人手法将杏花比喻为装饰新奇,艳香流融的美女,直令天界蕊珠宫仙女为之羞惭汗颜。“易得凋零”,笔势陡转,写尽杏花遭受风雨摧折的凄凉愁苦。词的下片由感叹杏花凋落,转入自掳离恨。双燕不解人语,故宫天遥地远,怀乡思国,只有求之梦寐,如今梦亦不成,凄楚之情可想而知。
这位风流天子的命运虽不值得同情,然而此词所抒发的感情,却具有感人的力量。他的身世、景况与南唐李后主相似,晚清批评家王国维引用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话,评李后主的词说:“以血书者。”并说此词“略似之”(《人间词话》)。贺裳则认为,它与李后主的《浪淘沙》词相比,“其情更惨”,此论不假。????
钱惟演
钱惟演(962?—1034年),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吴越王钱俶次子。少补牙将,随父归宋,为右屯卫将军,后改任文职,官至翰林学士、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事落职,任崇信军节度使。博学能文,辞藻清丽,是西昆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有《典懿集》。今存词2首,皆暮年之作,“极凄婉”(黄升《花庵词选》)。《全宋词》辑其全篇2首。
木兰花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①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②,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释】
①鸾镜:镜子的美称。一说鸾鸟(凤凰一类的神鸟)喜群,对镜常舞;一说晋罽宾王获一鸾鸟,不鸣,对镜乃鸣;一说指铜镜背面的纹饰而言。②芳尊:指杯中美酒。
【赏析】
本词作者用清丽的语言描绘了春声、春色。首句的“乱”字用得极好,将春景渲染得十分生动热闹,而群莺乱啼已是暮春天气,这里也暗含春光将尽之意。接着,作者又用明丽的景色来反衬自己凄黯的心情,以及对于年光飞逝,生命无多的感伤。末二句以借酒浇愁来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心情,又隐约地显示了他对生命的留恋,尤其传神。以绮艳之语寓政治情怀,词格颇为委婉。
此首为词人被贬汉东的晚岁自伤身世之作。这位帝王后裔对青春极为留恋,但自觉生命已到尽头,一腔凄凉,付诸调中,因此“酒阑歌之,必为泣下”。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仁宗时守卫西北边境,遏制了西夏的侵扰。在政治上他主张革新,为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是“庆历新政”的主持者之一。在文学创作上,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诵于世。范氏词作不多,词风慷慨悲凉,开豪放风格之先河,有《范文正公诗余》。《全宋词》辑其全篇4首,残篇1首。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①,追旅思?②。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①黯乡魂:指思乡之愁苦令人黯然销魂。黯,沮丧愁苦之意。②旅思:羁旅在外的愁思。
【赏析】
这首词别本题作《别恨》或《怀旧》,抒写的是作者秋天思乡怀人之情。词的上片用多彩的画笔描绘出一幅绚丽、高远的秋景,意境开阔。起四句写秋空、秋陆、秋水。碧色使人伤心,所谓“寒山一带伤心碧”;黄色让人尝苦,所谓“苦似黄连”;翠色使人生凉,即所谓“波上寒烟翠”。“碧云天,黄叶地”为传诵名句。词的下片表达客思乡愁带给作者的困扰,极其缠绵婉约。以夜不能寐、楼不能倚、酒不能消来刻画,使相思之情愈切。“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结句,更是感染人。
此首写景开阔,多入丽语;写情微妙,常露温柔。全词以时间为线索,由白天而傍晚而黑夜,秩序井然。
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②,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③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NB023??④,谙?⑤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
①香砌:落花布在台阶上,故曰香砌。砌,台阶之意。②练:素色的绸。③无由:无法。?④攲:?倾斜,句中指人斜靠在枕上。⑤谙:熟悉,深知。
【赏析】
此首一本题作“秋日怀旧”,是一首秋夜怀思情人之作。徐?NB024?《词苑丛谈》曾说:“人非太上,未免有情。”范公虽为政界名流,德高望重,但其心肠并非铁石,且亦多愁善感,《苏幕遮》、《御街行》就是其从细腻中出以柔情的代表。
词的上片写秋夜之景,或就地面刻画秋声,或就天宇描摹夜色,以寒夜秋声衬托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楼空的落寞感,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愁情。沈际飞《草堂诗余隽》称赏“天淡”句写景空灵。下片专就离情宣发。“愁肠”三句折进一层,言离愁之深。“残灯”二句再现实境,一盏如豆的青灯忽明忽暗,独自凭栏斜倚,尝尽这孤眠的滋味。词末以离愁“眉间心上”无所不在写来,倍增酸楚。“都来此事”几句为李清照《一剪梅》词所袭用,化作“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向来为词评家所赞誉。这首词虽写似水柔情,却骨力道劲,绝不流于软媚。李攀龙在《草堂诗余隽》中说:“月光如昼,泪深于酒,情景两到。”可谓佳评。
■《元曲三百首》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进士,曾入翰林,知制诰。金亡后不愿入仕元朝,筑野史亭隐居,以著作自任,著有《遗山集》,并编有《中州集》、《壬辰杂编》。
元好问生活的时代,散曲尚值由民间俗调和词向曲过渡的时期。他能“用俗为雅,变故作新”,曲风近苏、辛,刚健而又婀娜。元初散曲家白朴、王恽等都曾受到他的启发和影响。《全元散曲》存其小令九首,残套数一支。
?①?双调?骤雨打新荷?①?
北行见杏花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②初绽,妖艳喷香罗?③。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④,何用吾张罗?⑤!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⑥,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注释】
①骤雨打新荷:原名“小圣乐”,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小圣乐乃小石调曲,元遗山先生好问所制,而名妓多歌之,俗以为骤雨打新荷者是也。”分上下两片,属慢调。②海榴:即石榴,因其自海外传入,故有此称。③妖艳喷香罗:是说石榴花刚开放,红艳如绸。喷,怒放;香罗,一种丝织物。以上二句似化用元稹《早春登龙山静胜寺》中“海榴红绽锦窠匀”句意。④穷通前定:穷困和通达本是前生就注定了的。⑤张罗:宋元俗语,犹言筹措、谋划。⑥酩酊:酒醉的样子。
【赏析】
本篇是作者早期散曲中的名作,当时被歌女广为传唱。早期的散曲,特别是小令,与宋人小词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区分。这一时期的散曲家们,虽然采用的是民间曲子的形式,但实际上仍然未能摆脱唐宋词的影响,多半还是用填词的方法来写曲。所以词境多而曲境少,可以说是一种曲子化的词。这是由词向曲过渡时期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元好问的这首小令就反映了这个特点。
这首以“白雪词”抒写“沧州趣”的小令,代表了宋元之际文人的一种典型精神生活。上片写的是春末夏初之景:红榴绿叶,水阁风凉,高柳鸣蝉,燕莺调舌,更有一番骤雨,在新荷上遍撒珍珠,洗出清景无限。作者用几句有声有色的描写,就把盛夏雨后的景色——绿阴水阁、鸟语花香,天地间的勃勃生机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产生联想。下片是作者面对良辰美景所发出的感叹:人生苦短,还是呼友唤朋,浅斟低唱吧!因景而生情,词中用的虽是及时行乐的恬淡语,貌似消极,实际上则是诗人对衰时乱世的否定,反映了作者当时复杂矛盾、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
这首小令写景明丽爽畅,写情疏狂豪宕。上下两片浑然一体,过渡处妙无痕迹。如此,岂能不脍炙人口,流传久远。
?①?中吕?喜春来?①?
春宴
梅残玉靥香犹在?②,柳破金梢眼未开?③。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④,宜唱《喜春来》。
【注释】
①喜春来:中吕调曲牌名,又叫“阳春曲”或“惜芳春”。定格句式为七七、七、三五,五句五韵。此调的首二句要求对仗。②“梅残”句:意谓春至梅残,然而那洁白的,犹如美人脸上酒窝一样的花瓣,依然散发出阵阵幽香。靥,脸上的酒窝。③“柳破”句:意思是嫩黄的柳条上已经长出一个个叶芽,不过那小小的芽儿,还似没有睁开的睡眼。④桃杏拆:形容桃、杏花苞的绽裂。拆,绽开。
【赏析】
《春宴》共四首,都是写春天景色的,而且各具特色,各显风致。这是第二首。这首小令以白描手法,用梅残香存,柳眼未开,春风和暖,桃杏拆花等句给我们织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春景图,让人如临其境。可谓着意状物,恰到好处。元好问一生热爱春天,尤其喜爱春天里的杏花,在这里,他用一个“拆”字写活了杏花,也写活了春天。
?①?黄钟?人月圆?①?
卜居外家东园?②
重冈已隔红尘?③断,村落更?④丰年。移居要就?⑤:窗中远岫?⑥,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⑦。
【注释】
①人月圆:原为词牌名,曲牌沿用之,为双调。定格句式为七五、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十一句四韵。特点是三组四字句均为鼎足对。②卜居:用占卜的方式选择定居之地。后泛指择地定居。外家:外祖、舅父、岳父之家皆可称外家。此处指元好问生母张夫人的娘家。③红尘:本佛语,喻人世、凡间。④更:虽又,再。⑤就:靠近。⑥窗中远岫:化用南朝齐谢朓“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句。岫,峰峦。⑦“醒来”二句:此二句表面上抒写醉生梦死的闲居生活。本于《南史?谢弘微传附胐子?NB039?传》:“有时独醉曰:‘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
【赏析】
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年),年已五十的元好问,在外漂泊多年后,于国破家亡之际终于携家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忻州。这时自然遇到了“卜居”的问题,该住在什么地方?经过缜密的思考,他最后选择了自己舅舅家的东园。在这里,他写下了很多诗文词曲,其中《卜居外家东园》二首就是其一。本小令是两首中的一首。
曲的上片“窗中远岫,舍后长松”两句写出了卜居环境,既“隔”“重冈”,又“断”“红尘”,自是远离蒙古统治者的世外桃源。下片“醒来明月,醉后清风”两句写的是卜居生活:既然住上了这么幽静的地方,而且自己也已经老了,就什么事都不管,植树种庄稼这种事自然也都交给儿孙们去做了。自己只是喝酒睡觉,醒来观赏山头的明月,醉后感受村落间的清风,何等闲适自得。这样的生活看似悠闲,实际上则饱含着作者满腹的忧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