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江宁 日期:2014-08-22 22:49:21
《华夏文库·历史源流系列·普天佛香:宋辽金元时期佛教》编辑理念就在于,它既视佛教为宗教,又视佛教为文化,更视佛教为能给普通大众的现实人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智慧,从这三个维度来向读者传述中国佛教。一其在编排手法上突出五大特色。一是知识性;二是鉴赏性;三是实用性;四是收藏性;五是资料性。《华夏文库·历史源流系列·普天佛香:宋辽金元时期佛教》在对中国佛教进行系统、权威、深刻、生动、简明的研读。它既考虑到了对中国佛教宏观精髓做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把握,又注重了中国佛教中最闪亮、最重要、最有代表性和对今天有益的方面。它尽可能地做到要言不烦、准确到位。
目录:
青史永铭记——重要事件
长江东逝水——时代背景
佛法重光——宋代重修五台与峨眉寺院
无上法洋—一宋版印制《大藏经》
儒佛交辉大宗师——宋代儒家与佛教的关系
教戒一致,禅净合一——宋代佛教宋派的发展
一灯能灭千年暗——宋代禅宗灯录和语录的编撰
诸宗皆举——辽之佛教与《契丹藏》
崇佛风盛——金之佛教与《赵城藏》
云锁空山夏寺多——西夏佛教,与西夏文佛经
师出藏地,尊教抑禅—一元代佛教帝师制度的建立
海外传法音——宋元时期佛教的对外交流
宝智透心光——千古人物
天德禅师——汾阳善昭青史永铭记——重要事件
长江东逝水——时代背景
佛法重光——宋代重修五台与峨眉寺院
无上法洋—一宋版印制《大藏经》
儒佛交辉大宗师——宋代儒家与佛教的关系
教戒一致,禅净合一——宋代佛教宋派的发展
一灯能灭千年暗——宋代禅宗灯录和语录的编撰
诸宗皆举——辽之佛教与《契丹藏》
崇佛风盛——金之佛教与《赵城藏》
云锁空山夏寺多——西夏佛教,与西夏文佛经
师出藏地,尊教抑禅—一元代佛教帝师制度的建立
海外传法音——宋元时期佛教的对外交流
宝智透心光——千古人物
天德禅师——汾阳善昭
三教合一的倡导者——孤山智圆
慈明禅师——石霜楚圆
杨岐派创立者——杨岐方会
黄龙派初祖——黄龙慧南
明教大师——契嵩
禅门第一书的作者——圆悟克勤
晋唐以来诗僧之冠——惠洪
看话禅的开创者——大慧宗呆
禅门奇僧——道济
日本临济初祖——荣两
禅中话“从容”——万松行秀
以儒治国,以佛治心——耶律楚材
万法归一——高峰原妙
江南古佛——中峰明本
佛教造像火师——阿尼哥
元代高僧,日本网师——一山一宁
漫天飞花雨——佛教艺术
盛于宋代——大足摩崖石刻
海内第一名塑——长清灵岩寺罗汉像
镇寺之宝——白马寺元代夹纻干漆十八罗汉
最高的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
元代杰作——山西青龙寺佛教壁画慈悲和谐至善超越 ——编者的话 佛教源于印度次大陆,东汉时期传入中国,经本土化的融合、传播与发展,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因此说,佛教是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其思想理念对治国大业社会和谐均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其义理主张更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其所倡导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追求内心平静人生和谐,其讲求心灵、言行至善至美的准则,告诫人们不断超越自我的智慧,更是为众生提供了心灵的慰藉和依归。 中国佛教作为重要的文化存在,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文化传承中,遗留了大量经典,创造了许多重要的文化艺术成果.留下了众多名山胜寺。我们可以去芜存菁,从中了解、欣赏、学习中国佛教的优秀精神境界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成就,来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品位及修养和价值取向。许多名山胜寺既是传统文化传扬之地和人们修心养性的悠游之所,同时也是许多地方的重要旅游经济资源。 《中国佛教文化之旅》系列丛书的编辑理念就在于.它既视佛教为宗教,又视佛教为文化,更视佛教为能给普通大众的现实人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智慧,从这三个维度来向读者传述中国佛教。其在编排手法上突出五大特色。一是知识性:全面解读有关中国佛教的历史、宗派、神祗、建筑、文化、艺术等知识;二是鉴赏性:图片、设计、印制力求精美,成为人们爱不释手的典藏之品,三是实用性:面向今人的人生和生活实际,把中国佛教纳入中国历史文化艺术和人们现实生活的框架中,为人们提供一种避开苦难而走向幸福的选择,四是收藏性:它是一个整套的、分类的.成系列的图文书,内容包含史事、人物、仪轨、教义,器物等相关知识,成套在手,一览无余,益于收藏;五是资料性:大量图片和文献资料的引用,使本书具备参考价值,读者、霍可对佛教掌故,高僧大德、经典名著、文化艺术和名山名寺等随查随考。 这是一套图文并重全四色彩印的系列丛书,全套书取九九归原之寓意,编排为历史源流系列宗派系列、神祗系列、建筑造像系列、法事文化系列、艺术系列名山胜寺系列,7大系列,凡81册,合在一起即可对中国佛教进行系统、权威、深刻、生动简明的研读。它既考虑到了对中国佛教宏观精髓做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把握,又注重了中国佛教中最闪亮、最重要,最有代表性和对今天有益的方面。它尽可能地做到要言不烦、准确到位。当然,我们希望做得尽善尽美,对得起广大读者方家:但由于佛教本身的博大与深奥,知识的庞杂与微妙,鉴于我们才疏学浅,在分类、取向上可能有不妥之处,内容、文字上的错讹也在所难免,真切希望广大读者若发现谬误之处,及时提醒,我们定会尽可能地及时予以纠正,祈愿能够为我们的社会文明提供更多更好的精品佳作,这也是我们由衷的诉求和愿望。
林言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