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竺可桢,施爱东 日期:2014-10-16 16:49:13
许多文史工作者在选用素材时,都有“六经注我”或堆砌编排的特点,其最终分析可能失之偏颇。竺可桢选用材料十分讲究,对历史的分析基本上做到了唯材料是举。《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对气候变迁的分期,既不是根据温度变迁的周期,也不是根据历史朝代的不同,更不是根据纪年方式的变更。而纯粹是“根据手边材料的性质”。把气候时期分为“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仪器观测时期”,这种分期方式与气候变迁本身并无关系,表面上看来极不合自然逻辑,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最方便实用且能最接近客观真实的一种方式,典型地体现了他所反复提倡的“求是”精神。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上虞人。科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13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专攻气象学,获博士学位。1927年任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3年参与倡议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撰有《远东台风的新分类》、《中国气候区域论》、《中国气流之运行》、《论新月令》、《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等论文和专著。
目录:
一天道与人文
气候与文化
天时对于战争之影响
中秋月
牵牛与织女
北斗九星
说云
苏东坡舶棹风诗之是否合乎事实
柳条能漏泄春光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天气和人生
气候和衣、食、住
气候与卫生
二古今气候变迁考
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一天道与人文
气候与文化
天时对于战争之影响
中秋月
牵牛与织女
北斗九星
说云
苏东坡舶棹风诗之是否合乎事实
柳条能漏泄春光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天气和人生
气候和衣、食、住
气候与卫生
二古今气候变迁考
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
南宋时代我国气候之揣测
中国古籍上关于季风之记载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考古时期(约前3000一前1100)的中国气候
物候时期(前1100-1400)的中国气候
方志时期(1400-1900)的中国气候
三顺应天时
顺天时,救民疾
中国之节气
中国古代之月令
月离于毕俾滂沱兮
谈阳历和阴历的合理化
季风之成因
气候与其他生物之关系
什么是物候学
中国古代的物候知识
我国古代农书医书中的物候
物候的南北差异
物候的古今差异
以农谚预告农时
四改造自然
中国古代在气象学上的成就
二十八宿与浑天仪
我国东部雨泽下降之主动力
论祈雨禁屠与旱灾
纸鸢与高空探测
气球航行之历史
飞艇航行之历史
沙漠的概念与沙的来源
沙漠的魔鬼
论南水北调
让海洋更好地为我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