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晓伟 日期:2014-10-23 10:53:48
中国传统画美学思想和表现形式在电影中的转化和应用,既具有建构中国电影美学的理论意义,也具有推动中国民族电影发展的文化意义。
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仅仅是一个开端……
作者简介:
陈晓伟,生于1978年2月,祖籍山东莘县。200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获美术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获电影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致力于影视文货理论、中国传统绘画和中国电影比较研究,先后在《电影艺术》、《电影评介》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发
目录:
序言:希望与共勉
绪论
第一章关系概说:绘画与电影
第一节西方电影:从绘画到银幕
第二节中国传统绘画:与电影的抵牾与融合
第二章历史梳理:中国电影发展中会通的传统绘画美学因素
第一节中国早期电影:“影戏”强势美学之外的诗画萌动
第二节“十七年”电影:传统绘画美学向电影的有意识移植
第三节新时期以来的电影:传统绘画美学在电影中的延伸与变异
第四节港台电影:传统美学的一脉相承
第三章空间意识: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电影的会通点之一
第一节传统绘画“游”观与中国电影“镜游”空间
第二节郭熙“三远法”与中国电影空间
第四章镜语结构: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电影的会通点之二
第一节电影子幕与传统绘画“题画诗”、“题跋”序言:希望与共勉
绪论
第一章关系概说:绘画与电影
第一节西方电影:从绘画到银幕
第二节中国传统绘画:与电影的抵牾与融合
第二章历史梳理:中国电影发展中会通的传统绘画美学因素
第一节中国早期电影:“影戏”强势美学之外的诗画萌动
第二节“十七年”电影:传统绘画美学向电影的有意识移植
第三节新时期以来的电影:传统绘画美学在电影中的延伸与变异
第四节港台电影:传统美学的一脉相承
第三章空间意识: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电影的会通点之一
第一节传统绘画“游”观与中国电影“镜游”空间
第二节郭熙“三远法”与中国电影空间
第四章镜语结构: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电影的会通点之二
第一节电影子幕与传统绘画“题画诗”、“题跋”
第二节传统绘画“空白”与电影意象空间
第五章意境经营: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电影的会通点之三
第一节中国电影风景镜头的山水画意分析
第二节中国电影“镜韵”与谢赫“气韵生动”命题
第三节中国传统绘画“写意”与中国电影“神似”之美
第六章论题扩展:日韩电影中的类中国传统绘画意象
第一节日本电影中的类中国传统绘画意象
第二节韩国电影中的类中国传统绘画意象
第七章美学意义:传统绘画美学电影化转换的意义分析
第一节建构中国电影学的理论意义
第二节推动中国民族电影发展的文化意义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第一章关系概说:绘画与电影
第一节西方电影:从绘画到银幕
从电影画框的固定性、光学成像原理以及影像的物质再现性方面来说,电影与西方绘画的造型法则更接近,而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长卷式构图以及非写实语言大相悖逆。原因是电影作为西方历史、思想、文化的产物,与西方绘画拥有同样的发生学根源。巴赞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分析说,西方造型艺术产生的基本因素是“复制外形以保存生命”的“木乃伊”情结。这种情结的存在,使对写实的追求成为西方造型艺术的一条中轴线。诞生于西方的电影作为“动的造型艺术”,自然遵循这条轴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电影与西方古典绘画是相通的。
在电影发明之初,一些电影理论家甚至认为电影就是绘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佛里伯格教授在《电影制作法》(1918年)中认为,“电影就是这些绘画动作的单纯的再现”,并在1923年发表的《银幕上的绘画美》中不容分辩地说:“我是把电影当做画来欣赏的。除了作为画以外,不可能作为任何其他东西来欣赏。”与佛里伯格齐名的另一位美国电影理论奠基人林赛,则在1915年出版的电影理论专著《活动照片的艺术》中说:“最好的影片的倾向表面上看来似乎非常强调动人的情节,但实际的发展却与此完全不同。这种影片给人以置身于优美的绘画长廊的感觉,它注重的不是莫里哀的精神,而是丁托列托的精神。拍出来的影片是美订鉴赏加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