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耀庭 日期:2014-11-24 21:58:01
《道教与宗教文化论丛:清虚集》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作者简介:
陈耀庭,男,安徽郎溪人。1956年复旦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1959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控经济系教授、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研究室,教研室主任等职。多次应邀在国内国外讲学、参加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其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经济科学学者辞典》、《当代世界经济实用大全》、《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外名人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和《中国高等教育专家名典》等。培养硕士生博士生20多人。已发表专著9部(含主编),参与编著的专著、辞书等共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理论经济学》、《国际经济》等多种报刊转载转摘。
目录:
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论丛总序
论宗教系统
宗教的身影将长留在你的身边——从宗教心理探讨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长期存在的札记
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宗教——试论当代部分以宗教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的得失
西方文化中的宗教意识——基督教与文化
关于中国当代宗教的问题——在大正大学综合佛教研究所的公开演讲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试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宗教问题上的理论和实践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社会转型期的宗教问题思考
论道教的实体化
辛亥革命时期的道教和社会变化
从斋醮科仪说龙虎山的历史地位问题
注意提高道观修复中的文化品位——从黄龙古观的楹联说起
面对世纪的中国道教——在上海道协“道教文化知识讲座”上的演讲
一件清代道教的重要史料——清康熙年间天师府照票抄件在江西崇义县发现
道教的教育和道士的培养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论丛总序
论宗教系统
宗教的身影将长留在你的身边——从宗教心理探讨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长期存在的札记
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宗教——试论当代部分以宗教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的得失
西方文化中的宗教意识——基督教与文化
关于中国当代宗教的问题——在大正大学综合佛教研究所的公开演讲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试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宗教问题上的理论和实践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社会转型期的宗教问题思考
论道教的实体化
辛亥革命时期的道教和社会变化
从斋醮科仪说龙虎山的历史地位问题
注意提高道观修复中的文化品位——从黄龙古观的楹联说起
面对世纪的中国道教——在上海道协“道教文化知识讲座”上的演讲
一件清代道教的重要史料——清康熙年间天师府照票抄件在江西崇义县发现
道教的教育和道士的培养
全真弘传三论
维护道门纯洁,保证弘道成功——从湖南南岳大庙和上海浦东新区道协新订“清规榜”想到的
道教在海外的传播
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
道教的“创世纪”及其与其他宗教的比较
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
加强道教教义思想的研究,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从《病科学》说起
道教教义创建和发展过程的四次变化——各家对东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和金元时期的道教教义变化论说的综述
道和神
神仙事迹和道德伦理——兼论引导太岁神崇拜的健康发展
道教的神学及其时代特点——以刘一明的《道书十二种》为例
论道教仪式的结构——要素及其组合
以生度死,以己度人——论炼度仪的形成及内容
照彻幽暗破狱度人——论灯仪的形成及其社会思想内容
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
论《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仪的历史发展及其社会思想内容
道教科仪和易理
试论《款王科仪》
“大三清”与太乙炼、斗姥炼的比较研究——兼论华南道教与江南道教科仪的异同
关于道教科仪的当代化问题
藏外道书的收集及其价值
明抄本《玉笈金箱》及其主要内容
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
四种未见著录的道教典籍——日本国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图书馆藏书
关于“灵仙真佛宗”——北美华人的一种新兴宗教
关于日本的新兴宗教——在上海市宗教学会的学术报告会上的讲话
一个从神秘主义走向人世活动的新兴宗教——关于日本的灵友会
开拓的精神实在的构建——试评罗竹风同志的宗教学研究
道教研究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批评和反批评——读龚鹏程的《道教的性质》
道家与杂家、神仙家之关系——《道家杂家神仙家故事集》代序
葛壮《宗教与近代上海社会变迁》序言
吴亚魁《生命的追求——陈撄宁与近现代中国道教》序言
钟国发《神圣的突破——从世界文明视野看儒佛道三元——体格局的由来》序言
黎志添等著《香港道堂科仪历史与传承》序言
张兴发《话说道家养生术》序言
《西方道教研究史》序言
龚群和《道教文化》杂志
怀念中国道教研究的泰斗——陈国符先生
坦率、正直和远见——怀念候宝垣道长
道教世家学界名家——专访陈耀庭教授李永明
后记道教仪式经文中的伦理教化大致包含在三个仪式元之中。
第一是“忏悔文”。道教各类仪式中大多包含有“忏悔文”,指的是行仪道士代替信众为自己言行过错向神灵表示忏悔之意。宋吕太古在《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五称:“道家仪文,至于巢先生,号为大备。文字皆有所出,或儒书,或道书,剪裁铺张,自有体制,一字不可移易。惟《忏悔文》消灾、迁拔两篇又多取《庄子》,使人闻之洗濯疏瀹,有清心向道之意。”其中消灾忏悔文由道士诵念,代信徒忏悔:“有妙湛之体而为情所昏,有虚明之用而为物所蔽,欲恶盛而性有萑苇,闻见疏而智亦聋盲。不能外身而多身殃,不能缄口而多口过。意有所至,爱有所忘,积其有涯之生,造遍无边之罪。”通过忏悔,道教徒祈求消灾得福。其中迁拔忏悔文也由道士诵念称:“自从旷劫,逮及今生,身口意之所为,天地人之六见,有身斯有大患,久积罪衍;诸业生于诸根,未怯恶障。耽染身色,放荡心形。血气盛,而争斗之患生;嗜欲盛,而性命之情病。每背真而就伪,难解心而释神。当斋事之启,行恐层霄之有隔,欲以太玄之水,洗诸恶根;欲求大度之舟,达于道岸。植无漏果,塞众邪门,洗除其五蕴六尘,断灭乎十缠九结。一心已悟,万罪皆空,誓从今日至来生,永不将身缠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