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圣坛之火


作者:亚瑟克里斯多夫·本森  日期:2014-11-27 15:37:29



本书是作者本森通过日记的写作形式,探讨教育、人生、苦难和艺术等问题,观点深刻独到,很有哲学深意。正如导言中卢伯克所言:“终于,在生命结束之前,他找到了他一直执着寻求的最宝贵的财富。记得在临终前他对我说,无论他对生命的感受如何,他一刻也未曾怀疑过,自己的生命就是对用心、有爱的人的一次教育。当意识到这一点,当明白了人生的每次经历都无不富有深意和价值时,是他人生最幸福的时刻。
  作者简介:
  亚瑟·克里斯多夫·本森(ArthurChristopherBenson,1862~1925)英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作家,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的第28届院长。他的父亲是19世纪末坎特伯雷大主教爱德华·怀特·本森,其叔叔是著名的哲学家亨利·西奇威克。因此,本森家族富有文化和著述的传统,也很自然地遗传到他身上。但不幸的是,同样遗传在他身上的还有家族性的精神病。他本人患有狂躁抑郁性的精神病,虽然身患疾病,本森仍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多产作家。他曾就读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并在1885~1903年间,在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莫德林学院讲授英国文学,1906年后,出任格雷欣学校校长。1915~1925年间,他担任莫德林学院院长。他的诗歌和散文著述颇丰。令人惊叹的是,他在人生最后的20年间,每天坚持写日记,写下了世上最长的400万字的日记,给世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思想遗产,代表作有:《障山及其他故事》(TheHillofTroubleandOtherStories)、《日落岛》(TheIslesofSunset)、《曙光中的少年》(TheChildoftheDawn)、《吟游诗人保罗及其他故事》(PaultheMinstrelandOtherStories)、《仰望星空》(AtLarge)、《自由之旅》(ESCAPEANDOTHERESSAYS)《大学之窗》(FromaCollegeWindow)、《无所畏惧》(WhereNoFearWas)、《剑桥教育论文集》(CambridgeEssaysonEducation)、《静水之旁》(BesideStillWaters)等。
  目录:
  序言/1
  导言/3
  上卷人生之课
  —穿越生命的迷茫/1
  1888年9月8日/3
  瑞士
  奇怪的心情
  空虚的心灵
  1888年9月15日/7
  家
  1888年9月18日/10
  令人心痛的回信
  我的书序言/1导言/3上卷人生之课—穿越生命的迷茫/11888年9月8日/3瑞士奇怪的心情空虚的心灵1888年9月15日/7家1888年9月18日/10令人心痛的回信我的书声誉1888年9月25日/16来访的客人封建思想1888年10月4日/19隐私采访1888年10月9日/23诗人为生活而工作1888年10月12日/27艺术家的禀赋艺术家和道德家1888年10月21日/30书的诞生过程美的创造1888年11月6日/33艺术的伟大1888年11月20日/35艺术的伟大1888年11月24日/37乞丐的孩子1888年11月25日/38唐的来访文学的价值1888年11月29日/41自杀1888年12月2日/43冬日夕阳隐没的日子1888年12月4日/46结构与色彩1888年12月10日/48一个童话故事与生活同步1888年12月14日/51四季的美丽艺术家的渴望艺术的评判标准1888年12月22日/55罗斯金与卡莱尔灾难的意义1889年1月3日/59不幸的凡人堕入地狱1889年1月8日/63冬日世界漂泊我的渴望1889年1月15日/68何时停步天才的奥秘1889年1月18日/71癔症1889年2月1日/72灰暗的影子狂躁的神经1889年2月3日/75娱乐1889年2月7日/77绝望冲突禁门之内1889年2月20日/82矿井预测1889年2月24日/85访友令人欣慰的友谊1889年2月28日/88安慰1889年3月3日/90《诗篇》第119首1889年3月8日/93死亡的阴影体会勇气1889年3月14日/97职责理想中的和谐1889年3月20日/100卡莱尔夫妇事实与虚构1889年3月28日/103春晚朝圣之旅1889年4月4日/106磨坊主工作1889年4月9日/109卢梭1889年4月14日/111幻觉歪曲的信仰神秘中的神秘1889年4月25日/115罪过的含义艰难的妥协1889年5月2日/118一首歌生活的艺术1889年5月8日/122设计1889年5月14日/124神圣的雕塑1889年5月23日/125道德的标准安慰1889年6月4日/128文化文化与想象1889年7月8日/131正确的信息书的用处1889年7月14日/134我想:人生之所以美丽,在于人能在不知不觉和循序渐进之中,弥补不足,实现人生真谛。无论他对生命的感受如何,他一刻也未曾怀疑过,自己的生命就是对用心、有爱的人的一次教育。当意识到这一点,当明白了人生的每次经历都无不富有深意和价值时,是他人生最幸福的时刻。毋庸置疑,在无数的星球之上,在某个太阳的中心,白昼的光芒正播撒在冰冷的山脊之上,唤醒了有感知的生命,它们虽处在遥不可及的天外,但仍满载着自己独特的敬畏、希望、文明和历史。写这部书时,我是幸福的,幸福到极点。我点燃了灵感的焰火,看见它像铁水一样涓涓流入模具,凝固成型。这才是至真至纯的幸福!功名只是人生的佐料,决非人生的主食和精髓。赞颂你的人如同宫廷中的侍臣,只有经过他们才可以来到幽深的书房,而这才是人生的终所!作家给人的是慰藉,而不是粮食。作家送人的是快乐,而不是温饱。当听说我写的书能带来一次慷慨的善举,或者一次平静的舍弃,我都会喜不自胜,这种快乐远远超出了如潮的赞誉。我隐隐觉得,人应该要么拥有他那样渊博的知识,要么拥有我这样敏锐的鉴赏力,但我却不愿与之交换。诗歌、美文的价值,在我看来,取决于它的韵律、魅力和难以形容的震撼力。很多书籍和诗歌,虽为佳品杰作,却难以传递任何意义和讯息。我的客人认为,应该掌握所有作家的全部作品,而我认为他不太理智,没有将一流作品和二流作品加以甄别。事实上,他的文学观点只是社会学观点,似乎过多的关注了流派及影响,而忽视了文学的魅力和韵味。沉寂与黑暗,不是喧嚣世界的骚扰者,而是活跃生活的承载者。日落时分,总有一种感觉,渐渐隐没的光芒,在试图向我们揭示某种令人敬畏的奥秘,某种充满仁爱的神秘。一旦抓住了这种神秘,灵魂就会得以安寂,生命就会得以延续。写作,像音乐一样,有两个维度——横向滑动的曲调与纵向浮动的音调。外行人只能识别单一横向的变化——曲调的变化,一知半解的人能识别简单音调的结合——和弦,而真正的音乐家,不但能读懂曲调的变换,还能读懂音调的对比与结合。在写作过程中,有时能够创作出横向的结构——严谨而庄重的曲调,却无法摸索出音调的变换。我想了起华兹华斯,他会整整一个上午都静静的呆坐,或欣赏那美丽的景色,或凝视荒地里的涓涓溪水,或远眺悬崖上攀岩而上的枝叶。对他而言,大自然就是宗教,他正与神圣和庄严进行沟通,正在拉近它们与自己灵魂的距离。悲伤之外,还有一种深切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念,坚信无论发生什么,善与真,终将取得最后的胜利;纯与美,值得人们去坚守和追求。今天,一切都不同以往。我内心平和,充满希望。我的心在窃窃私语,仿佛对一位老友在倾诉,毫不隐瞒地告诉他自己的目标、计划和行程。这时,我想起了这个世界上所有我尊重的人,为他们仍身心健康感到欣慰,相信他们此时也一定会想起了我。空气似乎装满讯息、思想和信任,把灵魂凝聚在一起,与上帝链接。今天,似乎不必做任何事情,只需如常的生活,一如既往的轻松快乐、与人为善。今天,朝圣之路平坦开阔,从篱笆之间绵延而去,其间既无山脉沟壑,也无歧路绵延,甚至都可以看见房屋的山墙和烟囱,正庄重的欢迎朝圣者的光临。生活,有时通过一个字,一个眼神,把这种纯洁和高尚展现在大家面前。品行高尚、才华出众之人也许会与它擦身而过,而谦虚质朴、天性平和之人却可能拥它入怀。虽然无法解释其中的奥秘,也无法用语言描述,但你会在一念之间,产生一种感觉:人生意义非凡,前途一片光明。任何一个动作或想法,无论多么简单或普通,都会因它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品味而变得令人感动唏嘘。我想,不必等待人生的黄金时光,因为只要为了探知人生的真谛,没有一刻不是人生的黄金时光。也许,人生最美妙的时刻,莫过于内心隐隐的知道,人生的过程虽然缓慢,却能徐徐前行,如同粗粝的线条和扎眼的色彩,终能演变成为动人的面庞和迷人的外表。而从一大片亮丽夺目的色彩中,我们又可以眺望远方波光粼粼的大海。每个人都可以被看成一块大理石,中间埋藏着一个理想的自我。教育家的目的就是要塑造理想的自我,即柏拉图所说的“脱胎换骨”。难道这不是美妙而崇高的理想吗?当知道那个完美的自己就埋藏在大理石之中时,人生的经历仿佛是一次次雕刻,充满痛苦和煎熬,担心自己也许会如碎石般到处迸溅。因此,作家最有力的武器就是他接受过的培养和熏陶,让他能够领悟思想的变迁与发展,辨明现存的社会问题和情感问题,然后再对它们加以阐释——作家成功的奥秘就在于此——他的思想也会因此受到触动,但还不能说是获得了新生。作家的知识储量要充足,但不必过多。他不必过分的纠缠细节,那样只会模糊自己的判断;不必过多的进行智力训练,那样只会丧失新鲜的思想。但现在的大部分读者都失去了理性,一味屈从,过于恭顺,往往把作品照单全收。他们有一种含糊不清的观念,认为通过学习知识可以达到某种文化水平,但知识与文化毫无关系。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具备丰富的情感,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教育的失败也在于此。现在,有能力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敏锐的鉴赏力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所以教育经常落入那些有着强烈的责任心的人手中,他们有着良好的记忆能力,认为只要向大脑灌输事实和日期就会使人受益,却忘记了或者根本就不清楚,他们内心欠缺一股炙热的火焰,这股火焰能燃烧灰烬,照亮金矿。那么,我到底想把自己的孩子塑造成什么样呢?我想,孩子们应该品行端庄、质朴单纯、慷慨大方、充满爱心。在智力方面,我希望孩子们待人热情、行为独立、肯于动脑、行事机灵、活泼有趣。在现今的教育中,培养记忆力已经是无足轻重。记忆力准确的人,反而会因为过于相信了自己的记忆而忽视了对事实的求证。实际上,塞满了的记忆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如我所言,它容易诱使记忆处理者相信:知识就是文化。就人而言,拥有良好的消化能力比拥有成堆的谷物更为重要,当代人应该培养的是精神上的消化能力。一般认为,孩子的性格来自父母,经历来自于环境。但远远不止这些,孩子们对创新思维有着难以想象的好奇心。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对那些从遥远的生命飘荡出来的含混的记忆,也一样兴趣浓厚。他们似乎能推测出闻所未闻的事情,认识从未见过的东西,了解从未被告知的生命,这让人感到简直匪夷所思。虽然好奇心早已耗费了孩子们的大量脑力,但他们在道德方面的表现更是让人吃惊不已。他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本能——这种毫无经验可谈的品质——做出蔑视、恐惧、赞成、热爱等诸多的评判。学习中有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愚蠢的知识,只有愚蠢的无知——不懂装懂。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教会不成功的人们如何依然保持快乐。因为有阴影的成功是庸俗的,而庸俗正是教育所要摒弃的东西。我所渴望的是,人们应该学会欣赏美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用无忧无虑的快乐填补业余时光。教育应该教会人们满足于简单的生活并不断完善自我,而不是教会人们想去改善生活——其目的应该是创造满足感。我们英国人的腼腆,还表现在经常对自己所说的话莫名其妙的小心翼翼,而对自己所写的文字却完全不加掩饰。唯有自由而坦率的揭示人性的书籍,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当然,幸好还有一两个像莎士比亚那样的作家,似乎具有超凡脱俗的穿透人性的能力。除此之外,在一直供人阅读的书籍中,都似乎有一个灵魂在紧握着双手。我认为,人生与思想,仁爱与善行的整个过程,都取决于相互间的理解与信任。而有些人所期望的那种人与人之间的隔离,真的是来自于一种野性和兽性的遗传。文明的结晶,诞生于善良而可敬的灵魂所给予的慷慨的自我启示。我认为,这是艺术所能给予的最崇高的服务。如果有人认为,发表诸如此类的家信无关艺术,我的回答是,这些家信本身就是最高贵、最能反映人性的艺术作品了。因为在这里,大千世界,亲情与真爱,失去与悲伤,痛苦与折磨,都被一位具有超凡感知能力之人细腻的描绘、表达出来。描绘和表达情感的那一刻,也是感受神奇的艺术之美的时刻。在这一时刻,情感从古板的旧俗和庸俗的礼教中脱笼而出,飞向更为清新、自由的天空。生活本身就是简单、宽厚、勇敢的,我欢迎生活中泛起的涟漪和播撒的光芒,它们能把光明和芬芳传递到更加残酷和丑陋的世界。情绪“我越来越确信,所有的坚强都会表现出其柔弱之处,所以治疗伤感的良方不是拒绝感受伤感,而是要感受更多的伤感。”以人际关系为例,因某人魅力出众,就很容易产生微妙的情愫。这时,需要清楚的看到,这种情感全因对方的魅力所致,根本不可能发展成为真正的感情。我想,最好努力让自己悬崖勒马,而不是怀揣微茫的希望去接受这种暧昧,幻想暧昧可以演变成真情。的确,人必须追随自己拥有的灯光,但所有的灯光都是由上帝点亮。如果过于迫切的观看说教者的灯火,就会忘记天空闪烁的星光。社交在搭建跨越险滩的桥梁之前,不必勾画一个远在对岸的天堂。人们真正需要的是,在对岸的黑暗之中,有人勇敢而清晰的喊出他们的主张,喊出他们的诉求。让绝望的呼救声在耳畔响起,还远远不够,人们需要的是像哲学家或政治家那样发出大声的呐喊——这才是人们无法获得的实质性的东西。也许教育才是解决之路。即使他们犯了错误,我也毫不在意。因为错误检测不到孩子们品质的扩展能力,却可以发现培养他们能力的最佳条件,值得倍加珍惜。过分溺爱孩子,会让他们只关注自己,认为所有的困难都会有人为他们解决。在一些心胸开阔的孩子身上,溺爱可能会得到积极的回应,获得感谢和真爱,也满足了那些爱孩子的梦想。最麻烦的就是那些天生就有魅力,却没有真爱之人,他们就是所谓的“惯坏了的孩子”。公立学校许多作家都已竞相粉墨登场,可换来的却是粉身碎骨的下场。因为在取得一定声望之后,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绕过了神秘莫测的羊肠小径,成为了公众人物。于是,就走进社会,到处发表演讲,评头论足,用不同的方式抽干自己的精髓,榨干自己的创造力。我非常赞成罗斯金的观点:艺术家的责任,就是在让自己适应最理想的社会之后,再抽身而退。人生之课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品味生活,生活才是我们必经的车站。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也许是生活的精华。但沉溺于工作,就像一个人总在收集标本,永远没有时间对标本进行整理。但我相信,生活的本意是善良的,即使不相信,也必须默默承受。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我们无法通过冷淡也不能通过自暴自弃,学会人生的课程;但要坚信:痛苦终有回报,错误使人警醒,罪过别具深意,悲伤也有仁慈,才有希望获得最终的成功。如释重负(本森从丧子之痛中解脱出来)人生,既令人悲伤,又让人感到古怪,远离它们的唯一希望,就是与生活中的一切都一刀两断,不再关注、不再热爱。然而这种想法,却是黑暗发出的诱惑,是丧亲之痛的阴影,是一种错误,一种彻头彻尾的错误,一门赤裸而冷酷的人生哲学,一次懦弱的人生徘徊。还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带着爱的激情和无限的渴望,紧紧抓住人生中的一切,欣然投入每段真挚而强烈的情感,不再贪恋、不计奢华,抛弃失去芬芳的枯枝,满怀柔情蜜意的张开双臂拥抱纯洁和高尚,相信它们的后面一定有一颗伟大而慈爱的心在跳动,这颗心给予你的爱要远远超出你的梦想。希望在那些朝气蓬勃、充满了好奇和向往的年轻人轻盈的脚步里,在那些正蹒跚而行、走过街道的老教授疲倦的脸上,在那些精力充沛、生活富足而舒适的中年人身上,我都看见了同样的希望,同样坚定不移的目标,同样意义非凡的人生。我们三人跻身其中,真爱和失去将我们紧紧连接一起,我们似乎已成为以生活与真爱为主题的伟大戏剧的主角,即使是死亡,改变的也只是场景,却让内心蕴含的希望愈发炽烈。难解的心结我所肩负的一个重任,就是有意识的、勇敢的、竭尽全力分担那些更柔弱之人肩上的重担,因为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老先生的经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失去某些东西,某种青春的朝气,某种勇敢的冲动,某种美妙的思想的解放,但我们不可能拥有一切的。书的颜色取决于大脑。你的书变得越来越成熟、宽容、明智,越来越具有艺术观赏性。上帝的旨意我以前好像从未想过宗教的含义,宗教就仿佛像外衣一样随身而行。但现在,宗教俨然成了世界上最自然、最简单、最美妙的事情。事实上,所谓宗教,就是成为我们自己。”启迪突然发觉,人生不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连串的事件,而完全是我们自己本身。人生不是服从、做事和表现,而是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心灵的成长在夏日的空气中,希望悸动得多么轻柔啊!树丛中小鸟的耳语声,树叶的沙沙声,昆虫的鸣叫声,交相呼应,融成一曲多么和谐动听、神秘委婉的乐章啊!在爱与信任中,我等待着。遥远的希望而是我意识到,活着真好,尽管我孤独寂寞,心力交瘁,但仍感觉到,冥冥之中有什么在等待着我,而且它值得我满怀期盼与耐心去走近它——悲伤与失去,并未使生命凄惨不堪,却让生命更加充实,天堂里有我珍藏的宝藏。这像是一种幻境,但它比幻境更美丽。体验人生生命的价值不能以时日、成功或平安来衡量,而应以人生经历的质量,以及从经历中获益的程度来衡量。总之,真理就在那里,我们知不知道,并不重要。真理就是这样,而非那样,不管信与不信,都不会改变真理。这也算是一种慰藉吧。上帝般的平和我所指的平和,是一个人拥有的心态,他的爱激情四溢、他的痛痛彻心扉、他的渴望深切强烈、他的恐惧触目惊心。然而,在爱与痛苦,渴望与恐惧的后面,是内心的城堡,灵魂在这里栖息,它牢不可破,坚不可摧。平和的关键,就是和谐的生命力,个人之心与世界之心融为一体。它高高耸立在海上,如岩石,如灯塔,无论下面波涛如何汹涌的拍击着礁石,无论浪花如何猛烈的撞击着窗棂,它一直都在誓死保护着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这种平和一定不会屈从于任何事物,成为软弱的帮凶,它一定是一股强大而炙热的能量、一种体验经历的渴望、一次海纳百川的宽容、一个令人鼓舞的希望、一次意志坚定的忍耐。平和之路所以今天,再一次读完全部的日记,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我想,这不是自我怜惜的眼泪,而是爱的眼泪。我将永远合上这本日记,不再继续下去。但我不会销毁它,因为它可以帮助那些后来的读者在悲伤与黑暗中拼命前行。







阅读提示:圣坛之火的作者是亚瑟克里斯多夫·本森,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圣坛之火下载地址

上一本:一本正经:隐秘的汉语圣经海山经
下一本:礼记摭论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