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儒门修证法要


作者:龚鹏程  日期:2014-12-08 14:09:33



作者从儒家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角度出发,分步解析如何修止、修定、修静、修安、修虑、修得,贯穿儒学始末,寻找修身之法。摒除世人误区,告诉大家,真正的自处之道,非佛非道,正是几千年来的儒家文化,它不止是治世之学,更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修身之学。
  作者简介:
  江西吉安人,一九五六年生于台北市。
  曾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南华大学校长、佛光大学校长、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会长、世界中国哲学会副会长、中华武侠文学会会长、中华历史文学会会长、联合报主笔、艺术行政学会会长、自然医学学会会长、中华道教学院副院长、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任、少林禅武学会会长、南洋学会会长、龚立逑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台湾视障学会会长、中华易学研究院院士、东亚孔庙联谊会召集人、美国欧亚大学校长等。亦曾负责台湾两岸文教交流业务。
  现任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国学中心顾问,有龚鹏程国学院等学术组织及活动,遍及各地。
  有文史哲宗教艺术社会学等著作近百种,精博渊懿,为世所称。曾获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章、教材改进奖、朱自清散文双年奖等。亦常在世界各地举办书法展。
  目录:
  第一章序引
  第二章如何修止?
  第三章如何修定?
  第四章如何修静?
  第五章如何修安?
  第六章如何修虑?
  第七章如何修得?
  第八章结语
  第九章答疑
  外编一灵修时代的警觉
  外编二儒家的人生智慧
  一、新时期的儒学
  二、人
  三、人生
  四、人生自作主宰第一章序引
  第二章如何修止?
  第三章如何修定?
  第四章如何修静?
  第五章如何修安?
  第六章如何修虑?
  第七章如何修得?
  第八章结语
  第九章答疑
  外编一灵修时代的警觉
  外编二儒家的人生智慧
  一、新时期的儒学
  二、人
  三、人生
  四、人生自作主宰
  五、人生面对的世界
  六、人生的两面与合一
  七、何谓有意义的生活?
  外编三儒家智慧
  第二章、如何修止?
  一、
  常人修行,若欲得泰然大定之效、成超凡入圣之功,我来介绍一套方法,绝对比江湖术士野狐禅以及现在所谓的这个大师那个大师强。
  这套方法也不是我创的,乃是《大学》早已讲过的儒门证修法。我述而不作,且依之修行有年,深感得力,故愿与众分享。你细看我所说,即使不练,也可防你被坊间各种讲修练的人骗了。吾学济世,本非考古,此即我济世之一端。
  二、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易经干卦文言传》说:「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而况于鬼神乎?」大人,相对于小人、细人、猥琐人、活着等死的人而说,指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大字,本来就象一个人矫然挺立于日月山川间之形;大人便是一个真正站得起来的人,故能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大学》所教,就是这种人道,因而它也不同于佛道、仙道。
  三、
  修此大人之道,方法如何?
  南怀瑾先生《原本大学微言》曾拈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一段,推崇备至。谓此为七证,即七个修证的层次。又说这七证自秦汉以后就被道家修炼神仙者所引用,佛教传入中土后,小乘修罗汉果位及大乘修菩萨道也都用「止、定、静、虑」之法,故此法实乃中华教法之精髓。
  如斯云云,足证南老眼力不差,我国一切修证法门,确实可说全赅于此数语中。不过南老于三教分际,往往掌握不准,理解颇有偏差,所以须要略作补正:
  首先,「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段,南老说是七个修证的层次,误。「知止而后有定」是知止,不是知与止,所以不能把这一段讲成「知、止、定、静、安、虑、得」七证,只有六证。
  其次,南老不但把知与止分开说,更把知解释为能知与所知,还引香严和尚偈语,谓须忘其所知才能入道。这乃是以佛家义理解释《大学》,忒迂曲了。《大学》所言知止,不须如此曲解。
  因为上面一句,也就是开宗明义的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便是「知止而后有定」的根子。知什么?知道大人之学是要止于至善的。能知这个止,自然心就有了依止、有了归向、有了目标,那还会不定吗?语义如此明白,南老竟去扯什么内止外止以及佛家的制心一处、系心一缘、止定三摩地,实是治丝愈棼,全不相应。
  而且,止,不但是顺着「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说,底下还引诗及孔子解诗语为释:「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这一段,便是前面「知止而后有定」的知止二字之确诂。朱子调整原文,区别经传,把这一段列为解释「知止而后有定」的传,实有见地。南老强调原本,菲薄朱子,故见不及此。
  这一段是说:做人要知其所止,做君上的,止于仁;做臣子的,止于敬。大人之学要止于至善是总说、总目标。但人处在各种不同时位上,就有不同的善行可为、应为,因此这就又要分说君该如何才善、臣该如何才善、父该如何、子该如何、一般人之间又该如何。这才具体,且也才是儒家说善的特色。
  佛家不谈时、位、分、命,故只总说人人皆有佛性、皆应学佛、皆可成佛,皆当止于至善。而不能分说人在不同的时命位分中、不同的身份场合里,其佛性究竟当如何表现。这是因佛家是要出世的,既不管人间世,其论修行,当然就仅能就个人之内在如何升进说,谈成佛历程中你证到什么果位而已。
  南先生未注意到这个区分,因而用佛教的止(制心一处、系心一缘)来解释儒家的止;又把止跟定合起来,说在佛教中可统名止定功果位三摩地(三昧)。其说均不契。
  







阅读提示:儒门修证法要的作者是龚鹏程,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儒门修证法要下载地址

上一本:王阳明心学课
下一本:缤纷人生教与学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