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血曦 日期:2014-12-11 02:59:19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索下列基本问题:何为人?人如何认识自我、他人和世界以及人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何为人性?人生的价值、意义何在?如何来确定作为个体责任的界限?人如何进行选择,选择的价值、依据又在哪里?等等。作者潜心研究上述问题近20年,本书即是其研究成果的呈现。
本书试图从新的角度回答何以为人这一人类的根本问题。全书分五章,分别是“人类的问题”“何以现象为人”“人类文明的共同起源与人性”“人步入‘二元论’歧途的由来及人性的丧失”“何以保持为人”。书中从回到人自身的角度引用和解释古今中外大量文献资料及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通过还原人类始源、早期文化的殊途同归,结合人类和个体人的发展阶段以及人类探索自身的文化思想脉络及作者实际接待的真实案例,从新的角度完成人之为人人性论的建立。作者认为,只有走出“二元论”的误区,彻底返回人自身,回到每一个个体感知自身而为人,才能使每一个个体与自身关系的良性循环得以呈现。而每一个个体的健康成长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保障。作者运用这一新的理论认识成果挽救了自己也帮助他人走出严重心理问题和障碍的阴影,使饱受心理问题困扰和痛苦的人回归了正常的生活,知道作为非现成、未完成的人如何保持发挥自身潜能;在其实际工作中验证了该理论框架的有效性,为解决人类个体及人类整体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简介:
张血曦,女,1949年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1958年随父母由北京迁往四川成都。1968年到四川江油下乡插队落户锻炼,1970年底因病返城落户,1971年7月于四川省职业病医院参加工作。先后从事护理员、护士、心电图和超声波诊断工作。1978年考取成都卫生学校医师班,在校学习三年。1981年在西南财经大学校医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1987年晋职主治医师,1994年病退。同年自费到北京大学心理学研修班学习一年。此后20年一直独自潜心自省、研读、写作,同时接待上门求助的人,积累了很多的资料和案例,解决了不少严重的心理问题和障碍,从回到人自身的角度看到人类始源文化的殊途同归,看到哲学、科学与心理学的整合,彻底返回人自身来看待、思考和回答人之为人的人性问题和人类问题,著成本书。
目录:
导言/1
第一章人类的问题/7
一、人类问题的提出/8
二、一切问题都是人在问自己/12
三、人对自身的困惑是最根本的问题/14
四、“存在”与“此在”何为第一位/18
1.何以在者在而无不在——人的不得不在/18
2.人的“先在”/21
3.面对何以为人在/25
五、方法论上的误区/28
1.现象学的方法/28
2.解释学的方法/34
第二章何以现象为人/39
一、混沌初开/41导言 /1
第一章 人类的问题 /7
一、人类问题的提出 /8
二、一切问题都是人在问自己 /12
三、人对自身的困惑是最根本的问题 /14
四、“存在”与“此在”何为第一位 /18
1.何以在者在而无不在——人的不得不在 /18
2.人的“先在” /21
3.面对何以为人在 /25
五、方法论上的误区 /28
1.现象学的方法 /28
2.解释学的方法 /34
第二章 何以现象为人 /39
一、混沌初开 /41
二、婴儿的感觉即婴儿本身,也是在感觉自身 /45
三、婴儿自身的整合与分化 /49
1.婴儿的自身整合状态 /49
2.婴儿的自身分化状态 /56
3.情绪的分化——羞感的呈现 /59
四、婴儿依恋自身,以自身为依据 /66
1.婴儿依恋自身 /66
2.母亲与婴儿的关系意味着婴儿与自身的关系 /70
3.婴儿自身负面感与“神经症”的关系 /72
五、促使自我意识的“自我为中心” /76
1.以自身为依据的“自我中心” /76
2.以自身为依据建立的“道德”关系 /79
3.“自恋”是自我本能的呈现 /83
六、婴儿与“他者”的关系为婴儿与自身关系的反映 /85
1.婴儿“自我确认”与“移情”的关系 /86
2.儿童对自身的“可逆性”知觉与知觉他者的关系 /87
第三章 人类文明的共同起源与人性 /93
一、人类初始 /96
二、人道初晓 /101
1.古埃及:生死的启示 /101
2.古希腊:神话的内涵 /106
3.希伯来:“原罪”的洗礼 /114
4.华夏:卜筮的精妙 /120
5.古印度:祠“明”的颂歌 /125
三、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130
1.希腊:“在”的“逻各斯” /131
2.希伯来:戒律的虔诚 /139
3.中国:道—德的弘扬 /143
4.印度:“我”的精道 /150
第四章 人步入“二元论”歧途的由来及人性的丧失 /159
一、只看外貌,忽视精神,丧失自身依据与意义 /160
1.在自身肉体与精神分化—整合的过程中肉体取代了精神 /161
2.在自身肉体与灵魂的分化过程中精神脱离了我自身 /167
二、看它物、他人,丧失为我的本质 /176
1.西方“科学精神”和“市场经济”的来由 /176
2.对“科学定理”作人性论的解释 /178
3.探索宇宙起源不能回答人类自身的起源问题 /182
4.贪婪是人需感知自身而为人这一基本欲求的投射与扭曲 /183
5.人在自身科学、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是人自身问题的
反映和投射 /184
三、看我与他者的关系,以我与他者的关系代替我与自身的关系 /186
1.于我与他者的关系中丧失我为人的依据 /186
2.我与他者的关系为我与自身关系的投射和反映 /187
3.“我”与自身的关系呈现于人类所有的“主体”形式 /188
4.人性的共同是全球化进程中实现文明对话的基础与保障 /193
第五章 何以保持为人 /197
一、保持我的自知 /200
1.“我”的自知不为悖论 /201
2.我是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203
二、由看得见的自身所看到的 /206
1.看到自身灵魂——知我感知自身而为人 /206
2.看到自身精神——知自身精神界定我自身 /208
3.看到我与自身关系——知我与自身的对立统一关系 /211
三、如我自身所是呈现我自身 /213
1.呈现我自身感觉、活动本身即呈现我自身 /214
2.我自己是自己感觉、行为的结果,同时我又是自身感觉、行为的原因 /218
3.我既是自己的主体,又是自己的客体 /224
四、自我验证——情绪——人的自我监视系统 /236
1.惊讶、好奇、兴趣 /240
2.愉悦、快乐、幸福 /244
3.紧张、焦虑、恐惧 /252
4.羞耻、内疚、懊悔、罪感 /262
5.厌恶、妒忌、愤怒、攻击 /271
6.爱与性 /292
五、自我依据——良知 /336
六、自我超越 /353
1.超越自身“原罪”命运 /354
2.超越非现成、未完成的我自身 /360
3.超越自身肉身性、有限性 /364
什么才是我真正的利益?如同我们总是在生理需要的层面定义本能,我们也总是在物质的层面看待利益和快乐。所以我们不是羞于谈个人利益,将其与自私等同,就是在与他人的竞争、对立中拼命追求个人的物质、名誉、权力等“利益”。其实人的善恶不在于是否承认我有自己的利益,而在于究竟什么是我自己的真正的好或利益。如果说人的利益是维护他的存在,那在人类高度发展的今天,要维护人肉体的生命与存在应该说早已不成问题。且人之为人的存在也决不仅仅是人肉体生命和身体的存在,而是保持和维护我感知自身而为人的生命存在。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存在所以值得一个人欲求,是由于他感觉到自己好,是由于这种感觉本身就令人愉悦”。人自身真正的利益由人性所规定。弗洛姆就提出“人自身利益要根据客观的人性来加以表达。人只有一种真正的利益,即充分发挥他的潜能,充分发展作为人类一员的他自己”。人自身生产性所创造的最重要的对象是人自己。我真正的利益就在于利于我自性的发挥,利于我之为人能力的实现。凡是妨碍人得到这种自我满足的因素,都将是有害的,都将是快乐产生的障碍。人的自性就是人的自然。也就是每一个人的真正的利益在于利于停留在自身中展开自身所呈现出自我满意和愉悦。人处于自然状态就感到轻松、舒适,利于自身好奇心的呈现;利于自身潜能、创造力的发挥。快乐状态的享乐度最高,紧张度最低,自我肯定程度也高,并包含兴趣和惊奇的成分。所以不在于我们的工作具体做什么,不在我们能做什么,而是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快乐,都轻松自然,都随心所欲、驾轻就熟,自然效率就高,就事半功倍。“作德心逸日休”,这就是所谓的做事先做人。心理学的研究也认为“欢乐与行为系统的最佳功能状态有关”。快乐的人是于自己的行为真实、自然地感受到呈现于心的快乐,看重自己的生活、活动本身给自己带来的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所以他们更多自我悦纳,更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