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秋雨 日期:2015-05-21 13:35:32
“北有百家讲坛,南有扬州讲坛”,从2008年星云大师开办至今,扬州讲坛已邀请星云大师、纪连海、于丹、余秋雨、林清玄、余光中等近百位名家大师登坛开讲,发展成国内顶级的高端文化论坛,而其沉淀下来的宝贵内容结集出版,便衍生出“扬州讲坛”系列丛书。
《人生十二讲:欢喜心过生活》为丛书第三本,辑录十二篇讲座精华,涵盖生活智慧、精神信仰、文化修养、情绪管理等多个方面,以人生哲学为主,给与人心灵的滋养,关注现实,服务当下。
作者简介:
本书十二位作者星云大师、郑石岩、林清玄、张晓风、慧宽法师、毕淑敏、余秋雨、于丹、颜炳罡、刘丰、戴忠仁、黄菡,均为禅修、心理学、情绪管理等领域的名家大师,通达智慧,深受大众欢迎。
目录:
星云大师享用财富比拥有财富更好001
郑石岩禅,优质的生活智慧013
林清玄欢喜心过生活031
张晓风人生别“贪杯”——“无限续杯”和“有限一杯”041
慧宽法师情绪管理开创智慧人生051
毕淑敏了解自己,把握人生幸福071
余秋雨仰望精神信仰这座高塔091
于丹以读书养成从容心态115星云大师 享用财富比拥有财富更好001
郑石岩禅,优质的生活智慧013
林清玄欢喜心过生活031
张晓风人生别“贪杯”——“无限续杯”和“有限一杯”041
慧宽法师情绪管理开创智慧人生051
毕淑敏了解自己,把握人生幸福071
余秋雨仰望精神信仰这座高塔091
于 丹以读书养成从容心态115
颜炳罡以德服人是王道143
刘 丰科学与心灵的对话157
戴忠仁成功者的特质175
黄 菡幸福从心开始193
“扬州讲坛”正是这样一座连接大师与普通听众的文化桥梁,更多的扬州百姓可以足不出户直接“在扬州,去读懂世界”。
——《扬州晚报》
星云大师:人生最大的财富是“不买”
(节选自《享用财富比拥有财富更好》,标题为另加)
台湾分为北部和南部,我到过南部贫穷的地方,甚至我也生于贫穷之家,我从来也没想过金钱。我记得在幼年的时候,师父不可能给我钱,衣服、鞋子底破了怎么办呢?师父有一天跟我说,他吃茶的钱自己也用不完,但就是不给我。他说:“你现在不懂,不过你将来会懂。”很惭愧,当时我确实是不懂,心里有点反感,不给就不给,不必说得那么好听。那个时候穷,但是,慢慢地懂了。
坦白说,我这一生最大的财富是“不买”。我没有去过百货公司、商店,也不叫人帮我买。“买”就表示我不够。这一件衣服穿了多少年,我穿不了啊,现在也很少走路,鞋子也不会坏,我不买,我很富裕。
钱财不用向外求
我们出家很苦,有的是有限,无的是无限。这有限和无限不好比较,人各有所需。所以我提倡这个人间佛教,佛说人要有适当的财富,但不要太贪心了。佛经里有个说法:黄金是毒蛇,但是我认为,金钱不一定是毒蛇。同样是一拳头,我打你一拳,你要告我打人,我犯法了;假如我给你捶背,你就会舒服。那拳头究竟是好是坏?钱财也是,没有好坏之分,你把钱财用在有利于人间社会的地方,多多益善;不正的财富,就算是一块钱,也是不当的。有的人,一块钱使他致富,比如他买了一本书看,增加智慧,获得灵感。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就是这么发达的,父亲给他一块钱,他就创造了那么大的一番事业。相反,纵使家财万贯,他不好好经营,也会坐吃山空。
财富好像是流水,也有灵性,你不用求,“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要功力够,不去找它,它很快会来找你的。你们各位知道,星云大师在世界上有几百个寺庙,这很困难呀。建一个寺庙都很困难,哪里能建几百个?我又不开银行,又不开工厂,印钞票也来不及。那些都是大家的,是共有的,不是我的。我从心里面都没有想过这是我的。所以在佛光山经常召开信徒大会,我跟大家都说“各位老板、各位董事长,欢迎你们回来”。他们也听不懂,我们是信徒啊,怎么一下子变成老板、变成董事长了?确实是的,这都是你们的,我们只是后勤服务人员。不要争,这人世间只是给我们暂时住一下,讨一碗水喝。你今天坐下,明天就要走了。生命比较宝贵,所以趁我们在的时候,要好好地慎用生命,慎用我们的因缘,慎用我们的财富。
财富遵循因果关系
有人求神拜佛,希望发财,这是不可能的。有的人甚至作恶,却还是有钱财,让人不平衡。坏人拥有财富,圣人反而穷苦,这是有因果的。一个人过去在银行里的存款,不会因为他作恶就不能用,但是用完之后就麻烦了;一个人做好人好事,不过过去在银行里面没有存款,银行也不能把钱给他。这个因果关系,对财富很重要。一块平地,你撒多少种子,施多少肥,种子好不好,阴云气候、阳光、空气、水分调和不调和……有很多的因缘关系决定最后收成好不好。把石头丢到水里,祈求神灵,石头也不会浮起来,这是因果,只会沉淀。把油倒在水里,祈求神灵,让油沉到水里去,也是不行的,一切东西有一切的因果。所以你要什么样的收成,就要怎么样栽种。
出家人讲五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你不要杀害生命,尊重人家生命,生命自然会长寿富贵。你不要侵犯人家财富。不要邪淫,你不要去侵犯人家的家庭、生计、名誉,那你的家庭自然就和谐了。你不用要求自己的名誉好,只要不说谎、不欺骗,你名誉一样会好。你不要吸毒品、不醉酒,就不会乱性,不会损害健康、智慧。所以一个人对因果的正确认识就是他的财富。
台湾鼓励青年创业,有关部门资助两三百万给年轻人去创业开工厂,赚钱致富。有一个年轻人去求助于神灵,到王爷庙求神灵保佑自己发财,工厂扩大,能够赚钱,拜过以后回公司上班。台湾流行骑摩托车,野狼牌的摩托车跑得很快,这个年轻人就骑着野狼摩托车,撞到桥梁上,车毁人亡,一个年轻的生命结束。年轻人的父亲不能接受:我的儿子要是不去拜神明,就不会出事,神明不但没有保佑他,还让他身亡,这个王爷庙有什么用!于是父亲打碎王爷的神像,泄心头之愤。他在打王爷像的时候,看庙的老先生说:“你不必这么生气怪王爷啦,你的儿子骑的是摩托车,他快啊。王爷想去帮他救他的,但是王爷骑的是马,在后面赶不上啊。”这快有快的因果,做什么都离不开因果。
好人没有得到老天的保佑,没有发财。坏人无恶不作,老天也没有惩罚他,这个就是因果。想吃斋念佛求发财,是不行的,求发财,要勤劳工作才可以。求身体好,要运动保健,不能拜佛求。所以说,道德有道德的因果,经济有经济的因果,健康有健康的因果,信仰有信仰的因果,不可把因果混为一谈。
于丹:人心大的话,世界有什么动静你都可以不听
(节选自《以读书养成从容心态》,标题为另加)
苏东坡经历了那么多坎坷、党争风雨,仍然能够找到快乐。有一次他跟朋友们出去玩,结果“哗”地下起暴雨来了,大家手里都没有雨具,纷纷地四散奔逃。而苏东坡没着急跑,他一个人在雨中慢慢地走,噼里啪啦、疾风骤雨、穿林打叶,那个动静听着可吓人了。但是苏东坡说,动静大可以不听啊,所以他起笔写的就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生活里,人们总有惶惑,很多时候不是真的发生了什么,而是这件事的动静把你吓着了。一听说市场上闹盐荒,所有人全去买盐去了;一听说香蕉、西红柿不能吃了,所有人都不吃了。一个人得了点小病,三天没上班,不算什么事,但是如果这一天你接了一百个电话,收到二百个短信,还来了三四十个人,每个人都握着你的手、含着眼泪、安慰你说:一定要挺住啊!你会觉得这是天大的事,过不了一天就吓死了。
但是人心如果大的话,世界有什么动静你都可以不听,这就叫“莫听穿林打叶声”。不就是场雨嘛,就是淋湿了又怎么了?苏东坡换个思路——何妨吟啸且徐行——我就吟着诗,长啸着,缓步而行。我手提竹杖,脚踩芒鞋,但我觉得自己比骑着高头骏马的人还轻盈,当风雨来的时候,骑着马快跑,身上非常容易就湿了,慢慢走,斜风细雨,反而不湿。“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问了关键的问题:你怕了吗?如果你不怕,就这样从容地走过。
禅宗故事里,弟子问师父:“我怎么样才能够得到解脱?”师父反问一句,是谁挡住了你啊?弟子又问第二个问题:“师父,何方才是净土啊?”师父又反问一句,是谁玷污了你啊?弟子问了第三个终极问题:“师父,究竟什么才是涅槃呢?”那么师父也给了他一个终极的反问:“是谁把生死给了你?”其实寻求解脱的人,是自己把持不住了。寻求净土的人,是你接受了那份玷污,自己渴望找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境界。寻找涅槃的人,是因为自己心中的分别太重,自己有生死的颠倒恐惧。“谁怕?”这两个字问得大有深意。我们要是人人都在心中没了那份怕,走过之后会有美好的境界等着你。
这个词的后面写得更好。“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一阵春风过来,身上一冷,酒醒了。定睛一看,前面已经有山头斜照温暖相迎。刚刚大家骑马四散,已是一片狼藉的萧瑟处,迎着温暖的斜照走回去时,才明白这个世间原来本无风雨,当然也无所谓晴天。世间如常,真正惊慌和欢喜的不过是你自己的心。苏东坡读书最后的落点就是养出了淡定的心。
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最后说,苏东坡是中国人心里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但他也“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很纳闷:苏东坡这辈子这么倒霉,新旧党争的夹缝中荣辱浮沉,他怎么就没恨过人呢?最后,林语堂得出一个结论:苏东坡也有他的恨,但是他恨事而不恨人,因为恨人是无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