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克林,曹红 日期:2015-11-04 14:05:27
本书以大量的图像资料记述了70年前我国人民同仇敌忾,英勇抗战的悲壮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书作者曾并向200多位国共双方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人作了“口述历史”采访,在此基础上重新整理史料,对于全面认识这段历史具有启发意义。内容简介
一、《不能忘却的抗战》是用图、文并重的形式编撰、记述抗日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历史著作。它又是作者在3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图志》、《世界抗日战争图志》和7卷本《同盟国的胜利-抗日战争图志》等大型画册基础上精心修订和浓缩的图文读物。设计新颖,结构立体、既注重整体又不放过生动的细节;有限的版面释放了大量信息、传播要素丰富,视野宽阔,可读性强。悲壮深沉的总体基调中有点睛色彩,易为当今青年所接受。二、该书的内容包括:东方战争的策源地、中国局部抗战、中国全面抗战、中国为世界而战、反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等总计5章、100个专题,80余万字、3千余幅图片、50余张图表,将日本侵华史、日本入侵东北亚史和东南亚史、中日甲午战争史、中国抗日战争史,和太平洋各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融为一体。全书通过大量历史照片和综述、大事记、人物小传、图表、档案文献和专题特写等形式,多视角、多维度地再现了中华民族为赶走侵略者浴血奋战、英勇献身的壮烈场景,铭刻了人类正义战胜邪恶的惊心动魄的历史。从大历史的背景中来看中国的抗战,以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与抗日战争相关的重要人物,交互为主线,贯联全书,举凡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战役、人物、故事等等皆被包容,是其编辑特色和创新,别具新意。三、本书资料采集和编撰前后长达30年,采访对象多达500多位,当事人有杨成武、张爱萍、吕正操、肖克、孙毅、宋美龄、陈立夫、蒋纬国、张学良、陈香梅、梁漱溟、巴金等国共名人,还有大量的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平民百姓、国际友人、劳工、“慰安妇”等各阶层人士、见证者以及日本战犯。这些珍贵史料经过认真疏理,不但显得丰富、客观、真实,而且具有历史张力。
作者简介:
杨克林,上海市人。1969年入伍,在部队担任新闻摄影干事;后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画报社和香港《东方日报》任编辑、记者。1982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以研究抗日战争为志业。和曹红合作编著《中国抗日战争图志》,陆续出版了中国香港版、台湾版(1992年)、中国大陆版(2004年)和日文版(1994年)、英文版(2001年),《世界抗日战争图志》,还编导20集大型历史文献片《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纪实》等。近著《不能忘却的抗战》、《同盟国的胜利——抗日战争图志》,以上皆以大量影像、图片和史料佐证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曹红,上海市人。原在上海音乐学院工作,研究中共党史。和杨克林合作编著《中国抗日战争图志》,《世界抗日战争图志》,还为20集大型历史文献片《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纪实》、《寻求自强之路—近代中国150年》等撰稿。近著《不能忘却的抗战》、《同盟国的胜利——抗日战争图志》。
目录:
一、跨入近代的中日两国
1、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
2、日本“明治维新”与军国主义
3、日本对中国的野心
4、中日甲午战争
5、台湾民众反割让
6、日本加入八国联军侵华
7、日本争夺我国东北
8、日本侵占山东与“二十一条”
9、中华民族的觉醒
10、日本的“东方会议”与《田中奏摺》
11、中国的统一与日本的阻挠
二、中国的局部抗战
12、日本的侵华计划与部署
13、“九·一八”事变一、跨入近代的中日两国1、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2、日本“明治维新”与军国主义3、日本对中国的野心4、中日甲午战争5、台湾民众反割让6、日本加入八国联军侵华7、日本争夺我国东北8、日本侵占山东与“二十一条”9、中华民族的觉醒10、日本的“东方会议”与《田中奏摺》11、中国的统一与日本的阻挠二、中国的局部抗战12、日本的侵华计划与部署13、“九·一八”事变14、“一·二八”淞沪抗战15、伪满洲国的成立16、东北义勇军和抗日联军奋起17、日本从关外入侵关内18、日本加紧分割华北19、“一二·九”运动与忧时言论20、绥远抗战21、“攘外必先安内”政策22、西安事变23、第二次国共合作24、中国的抗敌救国准备25、中日之间的外交战三、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26、卢沟桥事变与平津地区失陷27、中国政府的抗战决策28、平型关大捷和太原会战29、华东战场之序幕“八·一三”30、震惊世界的淞沪会战31、“孤岛”上海32、国民政府西迁与南京保卫战33、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4、台儿庄大捷与徐州会战35、保卫大武汉36、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37、延安和个抗日根据地38、全国规模的游击战39、日本“以华制华”政策与汪伪政府40、中日两国实力比较41、中国海空军的战绩42、黄河决堤43、滇缅公路44、全国大迁移——工厂内迁45、全国大迁移——学校内迁46、国民参政会与《抗战建国纲领》47、全国民间抗日救亡运动48、抗战中的各党各派49、鼓舞抗战的文化运动50、抗战中的妇女51、抗战中的儿童52、港澳同胞与海外侨胞的支援四、中日战争长期相持53、南昌、“随枣”、“枣宜”会战54、三次长沙大捷55、桂南会战与冬季反攻56、“百团大战”震撼华北57、豫南、上高、中条山会战58、“扫荡”与“反扫荡”59、太平洋战争爆发60、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61、中国派遣远征军入缅62、浙赣、鄂西、常德会战63、香港的“三年零八个月”64、陪都重庆65、开罗会议66、战时经济67、战时教育68、战时外交69、中国大后方70、苏美援华志愿空军71、冲破封锁线的“驼峰航线”72、谍报战线上的斗争73、中国的沦陷区74、日军的大屠杀75、日军的无差别轰炸76、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掠夺77、日军制造的“无人区”78、日军对战俘的虐待和残杀79、劳工血泪80、备受摧残的“慰安妇”81、日军的细菌战与毒气战82、日本人的反战运动83、世界人民支持中国抗战五、中国战区大反攻与最后胜利84、全国反攻的先声85、解放区]战场的局部反攻86、缅北滇西反攻作战87、日军的垂死挣扎88、豫西鄂北与湘西会战89、波茨坦会议与原子弹90、全面大反攻(正面战场)91、全面大反攻(敌后战场)92、苏联对日宣战93、日本无条件投降94、举国欢庆胜利95、台湾回归祖国96、亚太地区各国的独立潮97、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98、中国审判战犯与汉奸99、中国在战争中的巨大损失与贡献100、战后的中日关系六、附录1、中国各战区分布示意图2、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示意图3、百团大战示意图4、抗战期间日军侵占我国土示意图5、抗战统计图表6、大事记7、参考书目8、后记前言序
位卑未敢忘忧国
叶选基
翻阅《不能忘却的抗战》时,我辈四十年代出生的人会立即追忆到那段中华民族频遭浩劫、浴血奋战的艰苦岁月。
我的童年与祖辈等家人颠沛流离在广东粤北山区,与许多在战火硝烟中受劫难的民众一样,生活在恐惧的逃难洪流中。记得在韶关,日军飞机狂轰滥炸,我跑防空洞时摔了一跤,额头上留下深深的疤痕。也就是在这场战争的劫难中,我失去了一个哥哥、一个姊姊,这是留在我身上的永远不会忘记的历史烙印。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抗战历史,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到1937年7月7日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序位卑未敢忘忧国叶选基翻阅《不能忘却的抗战》时,我辈四十年代出生的人会立即追忆到那段中华民族频遭浩劫、浴血奋战的艰苦岁月。我的童年与祖辈等家人颠沛流离在广东粤北山区,与许多在战火硝烟中受劫难的民众一样,生活在恐惧的逃难洪流中。记得在韶关,日军飞机狂轰滥炸,我跑防空洞时摔了一跤,额头上留下深深的疤痕。也就是在这场战争的劫难中,我失去了一个哥哥、一个姊姊,这是留在我身上的永远不会忘记的历史烙印。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抗战历史,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到1937年7月7日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人们无分南北、不分民族,不分政治派别和社会界别,不愿意做亡国奴的我中华民族以不惜牺牲的伟大英雄气概,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英勇地屹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企图称霸东方的美梦。我国与苏美英等结成的同盟军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以血肉铸成新的长城,将永垂抗日战争青史。我与本书作者杨克林和曹红相识已二十多年,目睹他们坚毅、执着地积三十个春秋,走访我中华抗日故人故迹,为收集和抢救史料,透出其胸怀精忠报国的侠义气以及对历史的如歌如泣存敬畏心。本书警示我们:忘记了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向杨克林和曹红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情怀致以崇高敬意!借此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不能忘却的抗战》出版,缅怀了父辈们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英勇卓绝的抗战史迹,令我辈回眸历史的悲情、悲壮,乃催人泪下。从而寄希望于承前启后的年轻一代,牢记国难、国耻,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坚定地脚踏祖国大地,背负起民族复兴的希望。抗日战争死难烈士浩气长存!2015年4月4日代前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这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中,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结成统一战线,相互支援、相互配合,终于打败了侵略者。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国际意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第一,中国首先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日、德、意法西斯发动的世界大战,是在东、西方分别酝酿,通过发动一系列局部战争而逐步演变成为全面战争的。日本率先发动侵略战争,悍然武装侵略中国东北,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列强确立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其后,德、意两国又在西方形成战争策源地。德、日、意法西斯结为同盟,成为国际上最邪恶、最凶残、最反动的势力,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最危险的敌人。“九·一八”的炮声向世界宣告,日本点燃了世界法西斯对外侵略战争的第一把战火。当西方主要国家对日本的侵略行动实行妥协纵容政策时,中国人民已然高举反法西斯侵略的旗帜,奋起抵抗,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直至战争在欧洲爆发,中国已独立进行了八年的抗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中国独立抗战则已持续了十年之久。第二,中国开辟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了以灭亡全中国为目标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展开全国性抗日战争,在世界东方首先开辟了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中日全面战争的爆发,是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上升为世界主要矛盾的表现,实际上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它对世界产生了牵动全局乃至改变格局的影响。在日本战略进攻、中国战略防御期间,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达四百余万人,战线长达一千八百多公里,战火遍及中国十多个省区,战区面积约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中国直接和间接卷入战争的人口达四亿之多。中日战争成为世界基本矛盾在亚洲全面激化的最高形态,标志着世界大国为争夺亚洲大陆控制权的斗争开始进入一个白热化的阶段,苏、美、英等国均以不同方式加入到中日战争中来。中国人民持续进行了八年全国抗战,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结束。第三,中国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制约着日本的“北进”和“南进”,保障了同盟国“先欧后亚”大战略的实施。在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绝大部分陆军兵力和部分海空力量,牢牢地捆住日本法西斯的手脚,使它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中国的持久抗战,遏止了日本侵犯西伯利亚的北进计划,使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牵制和推迟了日本进攻南洋的南进步伐,致使日军被迫背着中国战场的沉重包袱南进。从而粉碎了日本与德、意法西斯会师中东和西伯利亚、称霸全球的战略图谋,有力地配合与策应了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战虽处于极为困难的境地,求,毅然派出远征军,紧急开赴缅甸,与盟军共同对日作战。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战略基地,中国为同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了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国的持久抗战不但为苏、美、英等反法西斯国家赢得了宝贵的战争准备时间,而且为保证同盟国实施“先欧后亚”大战略起了重要作用。苏联元帅崔可夫说过:“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明显而无可争辩的事实。”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2年说过一段公允的话:“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坍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日本可以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说过,如果“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十五个师团,也许有二十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有可能了。”第四,中国积极倡导和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并为创建联合国和建设战后世界新秩序作出历史性的贡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国际性的战争,建立广泛的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德、日、意侵略者的重要保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也是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中国不但在世界东方率先建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多次呼吁世界上一切和平民主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法西斯侵略,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当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到全球范围时,中国主动加强与美、英、苏等同盟国的战略协调,促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从而为最后取得战争胜利创造了条件。战争后期,中国又参与联合国的创建,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不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支持邻国的独立运动,维护弱小民族的利益,而且与同盟国并肩战斗,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和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不仅对日本法西斯的彻底覆灭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对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正义与进步的事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后记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这本书曾以《不能忘记的抗战》的书名出版,当时我在后记中写到:“抗战是中华民族历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它还可以写一百次、一千次、一万次。在这个世界上,只要还有中国人存在,我想,总会有人来说抗战、纪念抗战的。”“我这本书一是敬献祖国母亲。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60年前的这场胜利,使中国的历史发生转折,使母亲的血液得以传承,才有了这以后的几代中国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一切。‘温故而知新’,我们虽然一般不再需要‘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但我们仍要为母亲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妄图为日本侵略亚洲和中国的历史翻案的日本军国主义者,还大有人在,甚至还非常嚣张,我们要警钟长鸣,居安思危。”“二是献给我的生身母亲曹琴珠。十年前的今天,母亲因患重病去世了,当时我正在东北采访。那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我们和电视台合作摄制20集的文献纪录片《血肉长城》。我在工作现场,听到这个消息,悲痛欲绝。母亲生前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她艰辛一生,我一直没有尽力照料她,特别是在她住院开刀的时刻,我还是在忙,而她却总是惦记着我的‘抗战’工作,没有让我陪过一夜。还有我的外祖母,她在生前(1982年)要我把他们经历和见证过的日寇暴行用录音记录下来。我在他们的影响和支持下,二十多年来,沉浸在先烈和同胞的尸山血海之中而不能自拔,在悲愤的心境下完成了《中国抗日战争图志》(出版了中、日、英文版)、电视片《血肉长城》(又名《中国抗日战争纪实》)等作品,并抢救和采访了包括国共双方将领在内的二百多名抗战人物刻骨铭心的口述历史。今天的这本书就是在以上的基础上进行编辑完成的。十年一瞬间,今年我们又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我想告慰亲爱的母亲和也已去世的父亲和妹妹的是:我尽力了,但我还会再努力!”现在,又一个十年过去了,我们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令人万分激动的是习主席对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无比的重视,仅去年一年,他就主持了三次有关纪念抗战的活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史无前例的。这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声!这是用尊严守卫无数抗战英烈和蒙难同胞!这更是在用尊严守卫中国!这关乎抗战风骨、抗战精神的代代传承,关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伸张,关乎年轻后生身心成长的真切体悟。这更是对我们研究抗战史的人极大的肯定,使我们倍感荣光!关于这本书中的编写和修订出版,要感谢很多人。特别要说明的是叶选基先生,长期以来帮助和支持我们进行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并给我们介绍了许多历史创造者、见证人,以至能采访到珍贵的口述历史。这次出版,还蒙赐序,给我们以鼓励和鞭策。我们除了在国内外搜集原始材料之外,还采用和参考了许多专家、学者以及博物馆、档案馆、研究所等的成果,书中一部分在“相关链接”中予以说明,一部分列入“参考书目”中表示感谢。在这里,还要感谢的是在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中,为后人留下影像资料的摄影工作者,除本书中所提到的方大曾、王小亭、沙飞等人外,还有雷烨、赵烈、石少华、罗光达、吴印咸、徐肖冰、俞创硕、蔡述文、邓秀璧、凌青、罗寄梅、陈西玲、冯四知、魏守中、顾廷鹏、蒋仲琪、蒋恒德、何铁华、宣相权、宣文杰、黄印文等国内外许许多多的知名和不知名的摄影前辈,正是他们的作品,使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能通过形象来缅怀先人艰苦卓越的历程。以上所述,大有疏漏之处,欢迎识者指正。最后,这次更名为《不能忘却的抗战》,由华艺出版社出版,承蒙社长石永奇、郑实和军事科学院支绍曾、刘庭华等教授的支持帮助,刘庭华教授不但审核书稿,提出宝贵意见,还提供了他的研究成果抗日战争统计图表,以增色于书中。在此前后,上海著名翻译家、《咬文嚼字》杂志主编姚以恩以及杨利平等先生,给予“咬文嚼字”审校,使本书行文更加准确。在此一并致以深切的谢意!杨克林2015年4月4日清明节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