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涵碧 日期:2015-11-05 11:42:54
台湾畅销时间*长,获奖*多的历史读物。
刘墉、罗兰、林清玄、傅佩容、林海音、宋楚瑜、郭为藩、侯文詠等一众名家倾情推荐
内容上起远古,下终明代中叶,作者选取这段漫长历史中富于教益和人和事,写成一系列轻松而富于情致的短篇故事。全书凡1075篇,200万言,故事之间相互勾连,前后贯通,连缀起来,即成一部规模颇大的中国通史。
所采史实,皆出自信史,对流传甚广的野史及民间传说,偶有采择,皆指明其非为史实,并以信史与相对照;所选史材避开艰深的历史问题,选取其中意义浅白易懂、富于情趣的故事,务使读者轻松明了其中要义;故事标题皆富于意趣、亲切可观,内容富于情致、浅易畅晓,不以森然面目以待读者;故事皆两千字以内,读者略有空闲即可进入,开卷即有收获。
行文之中,一叙一议,非惟多趣,亦极富见地,风流蕴藉,埋伏于轻松的历史故事当中,抹平成人与孩子阅读兴致的沟壑。
获奖一览
◎台湾金鼎奖推荐奖
◎台湾金鼎奖优良出版品
◎台湾中国文艺奖章
◎台湾优良儿童图书“金龙奖”
◎台湾国立教育资料馆评鉴特优青少年课外读物
◎台湾民生报“校园好书排行榜”票选**名
◎台北国际视觉设计展插画类金奖本书内容上起远古,下终明代中叶,作者选取这段漫长历史中富于教益和人和事,写成一系列轻松而富于情致的短篇故事。全书凡1075篇,200万言,故事之间相互勾连,前后贯通,连缀起来,即成一部规模颇大的中国通史。作者吴涵碧女士,台湾著名学者、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以“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为题,在台湾《中华日报》、《国语日报》开辟专栏,连载历史故事,每周一篇,21年未有间断,本书即这些专栏文章结集而成。专栏读者对象原定为青少年,却得到成人和青少年的一致喜爱,这得益于其诸多特点:所采史实,皆出自信史,对流传甚广的野史及民间传说,偶有采择,皆指明其非为史实,并以信史与相对照;所选史材避开艰深的历史问题,选取其中意义浅白易懂、富于情趣的故事,务使读者轻松明了其中要义;故事标题皆富于意趣、亲切可观,内容富于情致、浅易畅晓,不以森然面目以待读者;故事皆两千字以内,读者略有空闲即可进入,开卷即有收获。
吴姐姐一生埋首典籍,深知历史的严肃性和学术性,讲历史故事时,不曾妄开言论,不曾逞才使气,未曾沾染纤毫意识形态之论调。见解之持正,论史之谨慎,与中国历代史家所恪守准则一脉相承。即使是对于残暴的独裁者,吴姐姐也不吝排列他们的良政和善行,指责与激赏、恶行与善政,并行不悖;吴姐姐希望读者放下成见,客观地认识人和事物。
吴姐姐的最大目的,是希望本书能成为全家共读的好书,行文之中,一叙一议,非惟多趣,亦极富见地,风流蕴藉,埋伏于轻松的历史故事当中,抹平成人与孩子阅读兴致的沟壑。《吴姐姐讲历史故事》风行台湾数十年,所获奖项灿若繁星,让一代台湾人获得历史的“故智”,让台湾众多的家庭,在轻松愉快的共读之中,获得家庭的温爱。
作者简介:
吴姐姐本名吴涵碧,从小生长在书香世家。她尤其对中国文学、历史学特别有兴趣,常常向往能与古人交朋友。
大学毕业后,吴姐姐决定开始一项浩大的工程——写一系列《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她每天到图书馆借一厚叠深奥难懂的古籍,拚命用功研读,然后做详细的分类和考证,再融会贯通、从中摘取最精彩的真实事件,改写成明白通晓、自然飘逸的白话文。让成年读者、青少年、小朋友,都能从这套书中看到英雄豪杰的丰功伟业、各朝各代皇帝臣子的百样面貌和整个历史洪流的演变。
中国历史太丰富,太有趣,吴姐姐一投入就无法停止,立志要继续讲这许多“好久好久以前”的故事,希望所有大小读者也一直陪着她深入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
目录: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11册
朱元璋被绑架
常遇春采石矶立功
朱元璋与小青蛇
朱元璋敬重读书人
刘濠计毁黑名单
传说中的刘伯温出山
王老虎奉旨讨饭
刘伯温讲猕猴的故事
徐寿辉与陈友谅
鄱阳湖大战
刘伯温测字
方国珍浙东称雄
徐达治军严明
宋濂的广告攻势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11册和州妇女重获天日
朱元璋被绑架
常遇春采石矶立功
朱元璋与小青蛇
朱元璋敬重读书人
刘濠计毁黑名单
传说中的刘伯温出山
王老虎奉旨讨饭
刘伯温讲猕猴的故事
徐寿辉与陈友谅
鄱阳湖大战
刘伯温测字
方国珍浙东称雄
徐达治军严明
宋濂的广告攻势
明太祖不知自己是明太祖
明太祖设立剥皮刑场
黄册和鱼鳞图册……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12册纪纲乱纲纪
周新有侦探头脑
纪纲诬陷富豪
锦衣卫酷毒天下
太监之名始于明成祖
宁国公主的悲情恨事
解缙心直口快
朱高煦盗马
明成祖偏爱次子
李至刚趋炎附势
解缙主编《永乐大典》
明成祖疏浚运河
宗喀巴创立黄教
明成祖御驾亲征
明仁宗信任杨士奇
杨荣处事镇静
明宣宗即位
明宣宗狱中惊魂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13册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14册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15册前言出版前言
当下世界,节奏快极,全球连系如一村庄,世事纷繁逾百年前十倍百倍,人置身其中,机会与灾祸此去彼往,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判断与执行,极需智慧。智慧何来?一为“故智”,一为“当下之智”,前者深埋历史典籍,后者浮于当下时势。紧握大地者,方能枝叶参天,读史以求得“故智”,实有非凡意义。对此,成人固然,对于少年儿童,用“故智”开启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读史的兴趣,对于他们的将来,影响尤为深远。
由于历代史籍都是文言作品,现代的孩子不但不能看懂,而且古籍所论,脱胎于古代专制社会,中小学生缺少分辨能力,难免陷于困惑。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但要让他们获得干净的历史智慧,更要像保护宝剑锋锐一样,保护他们的阅读兴趣!这一切,需要儿童历史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在历代史籍的基础上,有极大程度的变易;要求写作者不但要极有爱心,更要富于才华和坚忍不拔的耐心!之前亦有众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其中,把这项工作做得最完备,最成功的,莫如台湾学者吴涵碧。
吴涵碧,台湾著名学者、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以《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为题,在台湾《中华日报》、《国语日报》开辟专栏,连载历史故事,每周一篇,21年从未间断出版前言
当下世界,节奏快极,全球连系如一村庄,世事纷繁逾百年前十倍百倍,人置身其中,机会与灾祸此去彼往,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判断与执行,极需智慧。智慧何来?一为“故智”,一为“当下之智”,前者深埋历史典籍,后者浮于当下时势。紧握大地者,方能枝叶参天,读史以求得“故智”,实有非凡意义。对此,成人固然,对于少年儿童,用“故智”开启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读史的兴趣,对于他们的将来,影响尤为深远。
由于历代史籍都是文言作品,现代的孩子不但不能看懂,而且古籍所论,脱胎于古代专制社会,中小学生缺少分辨能力,难免陷于困惑。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但要让他们获得干净的历史智慧,更要像保护宝剑锋锐一样,保护他们的阅读兴趣!这一切,需要儿童历史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在历代史籍的基础上,有极大程度的变易;要求写作者不但要极有爱心,更要富于才华和坚忍不拔的耐心!之前亦有众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其中,把这项工作做得最完备,最成功的,莫如台湾学者吴涵碧。
吴涵碧,台湾著名学者、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以《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为题,在台湾《中华日报》、《国语日报》开辟专栏,连载历史故事,每周一篇,21年从未间断,本书即由这些专栏文章结集而成。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内容上起远古,下终明代中叶,作者选取这段漫长历史中富于教益和人和事,以此为中心,写成一系列轻松而富于情致的短篇故事。全书凡1075篇,200万言,故事之间相互勾连,前后贯通,连缀起来,即成一部规模颇大的中国通史。创作时间逾20年,所费心力极大。
吴姐姐认为,孩子应当从小就接受真正的历史教育,故全书所采史实,皆出自信史,对流传甚广的野史及民间传说,虽偶有采择,然皆指明其非为史实,并以信史与之相对照。吴姐姐一生埋首典籍,深知历史的严肃性和学术性,讲历史故事时,不曾妄开言论,不曾逞才使气,未曾沾染纤毫意识形态之论调。而见解之持正,论史之谨慎,与中国历代史家所恪守准则一脉相承。所讲故事当中,即使是对于残暴的独裁者,也不吝排列他们的善政和善行,指责与激赏、恶行与善政,并行不悖——她希望读者能放下成见,懂得正确全面的认识人和事物。
吴姐姐所讲历史故事,目的并不是在于让小读者成为历史学家,而是以历史开启小读者智慧,使孩子变得聪明。故所选史材避开艰深的历史问题,而取其中意义浅白易懂,而又富于情趣的情节,务使孩子读了便能明白其中的要义。
为了让读者易于走进来,吴姐姐的历史故事,标题皆富于意趣、亲切可观,内容富于情致、浅易畅晓,不以森然面目以待读者。每篇故事皆两千字以内,读者略有空闲即可进入,开卷即有收获。
历史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情怀。只有在真情怀的指示下,智慧才可能到达它应该到达的地方。吴姐姐认为,孩子应当得到历史的真情怀与真智慧,应当懂得热爱自己的民族,懂得本民族杰士的苦境与成就。在故事当中,吴姐姐一再展示专制社会所造就的苦难,指示受迫害者固然失去生命,而最高权力者皇帝,也不能成为其中的胜者;当秦桧狡计得逞时,吴姐姐教诲读者,历史的评判从来便是公正的,坏人终将被钉在耻辱柱上;当岳飞含冤负屈,死于风波亭时,吴姐姐更是充满感情地告诫读者,中国人不以最终的成败论英雄,而是重视他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奋斗精神与节操。这样的论言,穿行文中,皆自然流出,不但极有见地,亦亲切可观。
吴姐姐的最大目的,是希望本书能成为全家共读的好书,行文之中,一叙一议,非惟富于趣味,亦极讲求情致与见地,风流蕴籍,埋伏于轻松的历史故事当中,抹平成人与孩子阅读兴趣的沟壑。《吴姐姐讲历史故事》风行全台数十年,所获奖项灿若繁星,让一代台湾人获得历史的“故智”,让台湾众多的家庭,在轻松愉快的共读之中,获得家庭的温爱。我社此次引进,做了如下改动:
一、将全书依朝代先后,不改变原文次序,分成四辑,共十五册。
二、将书中所提年号加了公元年予以对照,比如“洪武元年”,改为“洪武元年(1367年)”,以方便读者准确把握年代。
三、将书中部分疑难字加了汉语拼音,以方便读者准确读音。
四、为全书选配了近千幅插图,以方便读者理解原文。
本书篇幅宏大,编辑时间有限,其间错漏,当所难免,恳请读者朋友不吝批评指正。这一整套系统完整的书,对象本是青少年,所以题名为《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套书,可以说是及时弥补了戏曲、说唱等民间艺术逐渐被大众忽略所造成的缺憾,它不但给青少年读者带来丰富而完整的历史知识,就连成年读者,也一样地乐于把这套极具功力,可读性又高的书,放在案头,作为随时补充自己历史知识而又轻松可喜的一份读物。
——罗兰
提升作文实力,从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开始!
培养阅读能力,从《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开始!
学习国语文必须从名门正派开始,就好像学习武功就要到少林寺或武当派,《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就是学习国语文的名门正派!
——侯文詠
这样一部书,使读者能兴趣无穷,又在读后余味不尽。
吴姐姐的故事,像是一棵大树,以中国的历史为干,引出许多枝叶。神话传说、科学发明、文学典故、名人轶事,都能如行云流水般,随着正史,被一一引带出来。
——刘墉这一整套系统完整的书,对象本是青少年,所以题名为《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套书,可以说是及时弥补了戏曲、说唱等民间艺术逐渐被大众忽略所造成的缺憾,它不但给青少年读者带来丰富而完整的历史知识,就连成年读者,也一样地乐于把这套极具功力,可读性又高的书,放在案头,作为随时补充自己历史知识而又轻松可喜的一份读物。
——罗兰
提升作文实力,从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开始!
培养阅读能力,从《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开始!
学习国语文必须从名门正派开始,就好像学习武功就要到少林寺或武当派,《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就是学习国语文的名门正派!
——侯文詠
这样一部书,使读者能兴趣无穷,又在读后余味不尽。
吴姐姐的故事,像是一棵大树,以中国的历史为干,引出许多枝叶。神话传说、科学发明、文学典故、名人轶事,都能如行云流水般,随着正史,被一一引带出来。
——刘墉马皇后的大脚丫
在上一篇之中,我们介绍了马皇后义救宋濂的故事。
马皇后慈悲心肠,救人无数,而且读书受教育以后,很会用脑筋,讲出来的话,极有见地,让明太祖十分佩服。
有一次,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传来消息,郭景祥有子不肖,竟然拿着矟(shuò)要杀老爸。
中国人一向讲究百善孝为先。明太祖闻言大怒,立刻就要传旨,杀掉郭景祥之子。
马皇后一旁劝阻:“郭景祥只有一个儿子,杀了岂不绝后?谣言未可轻信。”
结果后来详细调查,果然是子虚乌有。若是明太祖脾气一发,表面上是为郭景祥教训逆子,却断了郭景祥的后,郭景祥一定恨透了明太祖。
另一回,李文忠守严州,杨宪告他不法,明太祖一个命令,就准备把李文忠调回来处罚。
马皇后又扯扯明太祖的衣袖:“严州在敌人的边境,阵前易将不是好事,何况文忠一向小心谨慎,杨宪所讲的,未必是实情。”
明太祖听了马皇后的话,暂时忍下怒气,没多久,李文忠的捷报传来,他不禁对马皇后说:“还是你有理。”
马皇后既贤淑又明理,的确是不可多得的贤内助。马皇后没有显赫的家世,她父亲是个亡命之徒,自小过继给郭子兴当养女,是个穷丫头出身。
中国人一向有见不得人家好的习性,因此,当马皇后贵为皇后,就有那好事之徒在背后指指点点,嘲笑她出身不佳,数落她长相难看,粗手大脚,尤其是那双大脚,不知惹来了多少闲话。
自从李后主倡导缠足以来,宋朝美人的脚,就该是“掌上轻”,能让男子捉在手中把玩抚摩。
当时有身份的妇女,如果听人背地里批评自己是大脚,恨不得羞到去死,洞房花烛夜,若是新郎一句:“哇,好大的脚!”新娘便窘得不敢露面。当时,愈是体面的人家,女儿的脚便裹得愈小。
不过,在元朝,只有有钱人家才裹小脚,裹了小脚之后,走路袅袅婷婷,婀娜多姿,但也极其不方便,像马皇后小时要做种种粗活,当然不能裹小脚。
尤其淮西地方苦,马皇后当丫头时,不但要下田,洗衣做饭、倒茶扫地样样来,格外显得粗壮,南京居民常以此取笑马皇后。
一年元宵节,不知是哪个缺德鬼,画了一张漫画,一个大脚丫的女人,光着脚,手上捧着一个大西瓜,模样又呆又蠢,影射马皇后:“淮西妇人好大脚!”
一时之间,人人传阅,到处起哄,吃吃地笑着。明太祖正好微服出巡,一看之下,血气翻涌,头都气昏了:“这这……这是什么人画的?”
查了半天,查不出谁干的,明太祖干脆下令把整条街的人都给杀了,看谁还敢拿皇后的大脚寻开心。
明太祖为了维护马皇后的名誉而杀人,可是,马皇后并不领情。马皇后是菩萨心肠,她反而回过头来劝明太祖:“我本来是大脚嘛,老百姓随便说说,也不见得有什么特别的恶意。”
从这一点看,马皇后的胸襟度量真非一般人所及。
通常宫廷里的后妃,总是忙着争宠吃醋,马皇后不来这一套,她倒是常常询问明太祖:“现在天下人民安吗?”
“安啦。”明太祖不耐烦地对马皇后说,“这个不是你应该问的问题。”
明太祖心想,女流之辈,管这些事干吗。
马皇后倒是理直气壮地说:“陛下是天下父,妾为天下母,子民的生活,岂可不问?”
若是遇到天灾,马皇后就率领宫人节约,不吃荤菜,只吃素食。她对自己很苛,对他人则宽厚。
朝廷的奏事官在早朝散会以后,依惯例在朝廷里用餐,马皇后派宦官取了一份餐点来,尝了一口,吐着舌头:“真是难吃。”说着,她便跑去找明太祖,“为人君者,自奉妄薄,对待贤士必须宽厚。”
于是,明太祖便下令改善在朝廷值班官吏的饮食。
马皇后也关心太学生家眷的生活,她问明太祖:“国家一共有多少生徒?”
“几千名吧!”
“那可称得上是人才济济,但不知诸生有没有国家发给的廪食?他们在家里的妻子,又该如何过活?”
“我倒从来没想到这个问题。”
从此以后,太学生一律发给家粮。
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攻克大都,押送大批珠宝到南京。马皇后一点也没见猎心喜,她不动声色地问明太祖:“元朝有这许多宝物却不能守,什么才是帝王的宝贝?”
“朕知皇后的意思,只有贤人才是国家的宝贝。”
“诚如陛下所言,妾与陛下起自贫贱,能有今日,实为不易,愿与贤人共治天下。”
明太祖也深以为然,命令女史把马皇后的话记录下来。
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皇后病了,而且病得相当严重,许多大臣为她祈祷,并且代求良医。马皇后是个体贴入微的人,她心想,南京人嘲笑她淮西大脚,都难逃一死,要是哪个御医,没把她的病医好,真不知明太祖会怎么办御医。
因此,马皇后坚持不肯看医生,她说:“死生,命也,祷告有什么用,若是服了药没效,妾更不愿意因此怪罪医生。”
她病危之时,明太祖问她有何遗言,马皇后虚弱地说:“愿陛下求贤纳谏,做事有始有终,臣民各得其所。”没多久,马皇后与世长辞,年仅五十一岁。若非她坚持不看医生,可能不会如此早卒。
明太祖伤心极了,恸哭流涕,谥曰孝慈皇后,明太祖亲自为马皇后写了一首挽歌:“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
此后,明太祖再也没立过皇后,马皇后在明太祖心目之中,是不朽的。
郑和远征非洲大陆
郑和的舰队,曾经远征东非,并且留驻长达三年,如此的壮举,却是一般国人所陌生的,实在是一件可惜的事。
葡萄牙人逖亚士在1486年前往印度探险,遇到风暴,偶尔发现了好望角。意大利人哥伦布,由于得到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的指南针,抵达美洲,发现新大陆。
这两件航海大事,都在郑和之后,所以外国著名史家如伯希和、费朗?曼耶斯对郑和都有极高的评价,日本学者山本达郎、北村松之助等研究郑和的著作亦多。反倒是中国史学界对郑和的兴趣不大,中国人一向不赞成冒险行为,所以,郑和也不是中国父母鼓励小孩模仿的榜样。
郑和到东非,航程经过木骨都束等五个国家,包括了今天的索马里东岸、巴拉雅,以及莫桑比克沿海、肯尼亚一带。
这是一片黑暗大陆,不但人种是黝黑的,而且根据费信的记载:“山连地广,黄赤土石,不生草木,田瘠少收。”又说:“村店寥落,地僻西方,山荒多广,而多无霖。”
所谓无霖,就是不下雨,在木骨都束,地广人稀,经常几年不下雨,当然,偶尔一年下雨,他们又不晓得如何贮存雨水。
因此,木骨都束人最宝贝的东西,就是用羊皮制成的水袋,水袋中的水,可是救命用的。
因为过于干热,不但人受不了,连鲸鱼都会烤干在沙滩上,所以,当地出产一种著名的龙涎香,所谓龙涎香,就是抹香鲸的胆,其香无与伦比,可用来作为香料。
郑和到达之后头一件事,就是掘井,一部分的水,供船上使用,一部分的水,则供当地人使用。一开始,郑和就伸出了友谊之手。
接着,郑和在船上,大规模地宴请木骨都束国王大臣,并且在席间,赐给国王许多珍奇宝物,国王一点也不客气,照单全收。
收完了礼物,国王透过舌人对郑和说:“我今天接受贵国的招待,十分开心,明天该轮到我来作东请客。”
“好啊。”郑和一口答应,“我一定来。”
“但是,”国王停了一会儿,继续说,“我们国家没有请客用的器皿、桌椅,也没有漂亮的屏风。”
“那也没有关系。”郑和接口。
“不!”国王摇摇头,“我请你们出席宴会,你们把这些个设备全部送给我。”
郑和左右的人面面相觑,都怀疑自己耳朵出了毛病,这个黑国王也未免太贪心了,借用借用也就是了,一开口就要,脸皮可真是厚。
郑和倒也大方,他不但满口答应,并且说:“不如这些盘碗、桌巾一并送给你。”
国王笑眯眯地说:“那样最好,还有你的厨师要来帮我做好吃的菜。”
国王告辞之后,众人议论纷纷:“明天是宴无好宴,看这个国王贪婪的嘴脸,小心明天别成了鸿门宴。”
“不会的,你们大可以放心。”郑和一拍胸脯道,“就算是鸿门宴,我等还是得去,不去更危险,何况这一路之上,我们什么危险没碰过。”
第二天,郑和从容赴宴,从桌椅到盘碟,一切都自宝船上搬来,天下还有这种霸王请客的方式。国王起先确实是见钱眼开,颇想打劫,不过,昨日见到了郑和的威仪及大度,早已打消了这个不自量力的念头。双方吃吃喝喝,相处十分融洽。
郑和与木骨都束国王建立了交情之后,又开始教导土人种稻子,稻子收成以后,又好人做到底,教大家如何把谷放在石臼之中捣去谷皮。
据说,郑和还教了他们一种别开生面的食米方法,就是把米用树叶包起来,像包粽子一般,淋一些椰子油,用火烤熟,风味绝佳。
此外,郑和还教非洲人晒盐,例如卜剌哇国傍海而居,应该是取盐最方便之地,他们却不懂得晒盐,只晓得用树枝浸入盐池之中,不久,把树枝捞起来,一会儿工夫,树枝上有白色的盐粒,作为调味之用。
郑和同时教导当地人民,如何利用树藤缀结成桥,连接两个山头,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与精力。这种藤桥迄今仍留有遗迹。
郑和为什么有兴趣赴非洲,且接连去两次呢?可能是因为非洲有象牙、鹿茸、虎骨、豹皮,在中国得之不易,又是最为名贵的献给皇帝的厚礼。
明朝时代,还没有所谓“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因此,非洲黑人见郑和猎杀大量的野兽,既可以除害,又能大啖兽肉,欢迎惟恐来不及。
非洲人不论男女,都是一头卷发,因为很少有机会洗头发,卷卷的头发之中容易生虱,常常互相理毛捉虱子。他们喜欢用银子铸成环,一圈又一圈地套在颈子上,把颈子愈拉愈长,他们认为这是美观,不同的文化,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标准。
非洲国家在受惠之余,酋长们也“感慕恩赐,效礼进贡方物”,如“千里骆驼”、“花福鹿”、“狮子”、“麒麟”、“天马”、“犀象”等。例如现在非洲桑给巴博物馆,存有清嘉庆年间中国瓷器多件,原是清朝皇帝赐给巴土王西乙隆的,中非关系的促进,郑和的确功不可没,也开了中国对非洲地区农耕示范队的先河,代表了中国人的王道精神。
根据非洲华侨指出,东非某一个国家的国旗就是郑和所戴帽子的模样,也许是巧合,也许正是当地人纪念郑和。可惜郑和未带史官随行,也可惜当时非洲落后,缺乏可靠的资料记载。
杨继盛弹劾严嵩
明朝严嵩父子祸国殃民,明世宗却始终宠信严嵩以及严嵩的干儿子们,他其中一个干儿子仇鸾因为打不过俺答,想出一个向俺答买马的主意,杨继盛反对,因此被贬到了甘肃。
但是,过了一两年,杨继盛当初担心的种种不幸而言中,俺答经常借着送货大举入侵,甚至直入城堡,奸辱妇女,仇鸾一点办法也拿不出,发了背疾,没多久就呜呼哀哉了。
这个时候,明世宗想起了当初反对仇鸾的杨继盛,把他调升为山东诸城知县。严嵩也看出来杨继盛是个人才,也想把他收过来,成为另外一个干儿子。
严嵩的效率是很高的,杨继盛新官上任,一个多月之后,调为南京户部主事;过了三天,升为刑部员外;马上又改为兵部武选司郎中,这是国家专门管国防军事的人事主管,不但权力极大,而且是个肥缺,多少人想都想不到的美差事。
严嵩对严世蕃说:“现在,就等着他登门道谢了,一年之中连升四级官,我对他不算不厚,就看他该如何报答了。”
严嵩这一回却是看走了眼。杨继盛痛恨仇鸾,他更痛恨严嵩,他天天在家骂严嵩,只是严嵩不知道,就算是严嵩一年之中升他四次官,杨继盛可不会因为个人的恩惠忘掉严嵩的大奸大恶。
杨妻张氏十分担心,她总是说:“不如我们辞了官,归隐田园,过神仙生活去吧。”
“我办不到。”杨继盛痛苦地闭上眼睛道:“天下百姓受严嵩之苦太久了,我连做梦都在写奏章弹劾这个大奸臣,就是归隐,我脑中也全是严嵩啊。”
张氏不再多言,她的情绪十分复杂,她钦佩丈夫的勇敢,她也担心他的安危,谁能斗得过严嵩呢?
杨继盛为了慎重,斋戒三天,然后写成了传诵千古的《请诛贼臣疏》,列举了严嵩十大罪,一、破坏祖宗的成法,无丞相名称,而有丞相的权力。二、窃取君上的大权,群臣畏惧严嵩甚于皇上。三、掩盖君上的功业。四、放纵儿子严世蕃做恶,代拟奏章,所以京师有“大丞相、小丞相”之歌谣,严世蕃凭什么当小丞相?五、严嵩孙子严效忠、严鹄都是乳臭未干的小子,没上过一天战场,竟然冒领军功。六、严嵩联合仇鸾勾结俺答,后来又与仇鸾故意划清界线。七、延误国家军机,使得兵部尚书丁汝夔不敢出兵。八、官员升迁完全由严嵩一人掌控,内外大臣被严嵩中伤的无法计算。九、文武官的迁擢,取决于奉送严嵩红包的多寡。
最后第十点,杨继盛更是语重心长:“自从严嵩用事以来,风俗大变,守法者似乎是笨蛋,擅长钻营被认为才能,从古到今,风俗之败坏没有比现在更恶劣的了。就因为严嵩好利,天下人都好贪;就因为严嵩爱拍马屁,天下人都争先恐后拍马屁。假如源头不干净,河流又如何能够清澈呢?”
另外,杨继盛又具体列出了严嵩五大奸,甚至不客气地批评自己恩师徐阶:“平日受陛下信任,碰到事情,依然照着严嵩的意思,不敢主持正义,简直是负国。”“陛下如果不信臣言,也可以问一问裕王、景王,或其他阁臣。”他的结论是:“陛下为何爱惜一个贼臣,忍心让百万苍生陷于生灵涂炭之中?”
杨继盛写完了,把奏疏交给张氏看,只见她一面阅读,一面频频点头,显然是赞同杨继盛的观点。
张氏看完了,由衷赞美:“痛快淋漓,正气磅礴,决非一时冲动,写得冷静透彻。”
“但是,”张氏念头一转,滴下两行清泪,转身抱紧了杨继盛,哽咽道:“这样的奏疏一上去,我怕……我怕我们就永诀了。”
杨继盛也哭了,他难过地说:“但愿陛下能够清醒,毕竟希望不大,至少让严嵩知道,仍然有人敢讲真话;至少让天下人知道,大明朝的臣子不全为严嵩的鹰犬。”他看着张氏,用手指擦去她脸上的泪痕,满怀抱歉地说:“不要伤心,我们这么恩爱,下辈子一定再结夫妻缘,到那时,你唱歌,我吹箫,我一定对你很好,弥补我今生对你的愧疚。”
“不,不要,我不要与你分别,我不要你下狱受苦,你这篇奏疏这么厉害,不晓得他会用什么方法对付你。”张氏抱紧杨继盛,着急地喊着,仿佛已看到了杨继盛悲惨的未来。
“哎,我写奏疏之前,焚香沉思三天,在这三天之中,我什么都想过了。”杨继盛抚着张氏的肩:“你不用为我担心,我只是对不起你。”
“你非要名留青史,流芳万世吗?那比我们在一起重要吗?”张氏仰头问。
“我一点也不在乎身后名,我只是不能抛弃我的责任感。”杨继盛的表情是那么庄严、平静、坦然、安定,他选择了他的道路。
忠魂杨继盛为自己动手术
明世宗宠信严嵩,朝政大坏,杨继为了国家安危,弹劾严嵩,人心大快。
明世宗原本是个小器自私的皇帝,否则他也不会重用严嵩。他看了杨继盛的奏疏,愈看愈生气,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侮辱。他一点也不以为大权旁落,在他看来,严嵩只是皇帝身边的跟班跑腿,杨继盛竟然用近乎指责的口气写奏疏,实在太可恶!
明世宗把杨继盛找来问话,由于杨继盛条条列举十大奸五大恶全是有名、有姓、有时间、有地点的具体罪证,明世宗心中晓得,不好责问。因此故意挑剔:“你奏疏之中要朕问裕王、景王,你是想导引皇子过问国家大事吗?”裕王、景王都是明世宗亲生儿子,当皇帝的人不相信任何人,连自己的儿子都成了假想敌。
杨继盛的回答是:“除了裕王、景王,谁不怕严嵩?”
杨继盛的话顶得明世宗不敢开口。明世宗瞄一眼杨继盛,他不喜欢杨继盛,他讨厌杨继盛身上那一股正义不屈、自以为是、凛然不可侵犯的味道。他喜欢严嵩那种小心谨慎,唯恐不小心触怒皇帝的狗奴才气息。明世宗微微冷笑,把杨继盛关入了狱中。
这一回,杨继盛来北京之前,他的亲朋好友都知道此去不祥也。其中一位朋友热心地提来一副大锦蛇的胆,据说此胆乃为最佳止痛剂,张氏千恩万谢。
杨继盛却不肯接受,他说:“椒山自有胆,何用蛇胆?”椒山是杨继盛的号。
朋友走了,张氏温柔地对杨继盛说:“你受刑前还是吃了吧,就算为我吃了不行吗?”
杨继盛轻轻抚摸着张氏的头发:“未来的刑杖有多少?该有多少副蛇胆才够用?”
一听此言,张氏又别过身去擦眼泪。
杨继盛被提审之时,外面人山人海,争先恐后一睹大英雄,只见他意态从容,举止潇洒,红光满面,没有一点失意惶恐不安。一位老婆婆见他手上的刑具,悄悄对孙儿说:“这刑具该戴在另外一个人手上。”
孙儿接近了奶奶身边,小声说道:“该戴在严嵩手上。”
没多久,杨继盛开始挨打了,由于严嵩交代过,打得特别重,一声一声的落杖声,也敲在每一个人的心坎上。明世宗以为这可以表示他的权威,严嵩以为这可以让人们晓得他的厉害,其实,这是让人们更钦佩杨继盛的精神,到底天地有正气啊。
杨继盛意态从容地走进去,却是整个人昏厥过去被抬了出来!有人想他死定了,人群之中开始有人嘤嘤哭泣,一人哭,两人哭,接着,整个哭声一片,其中哭得最伤心的,当然是他的爱妻张氏。
杨继盛被抬入狱中,狱卒知道他是杨继盛,先恭敬地深深一揖,此时杨继盛仍是昏厥不醒,狱卒暗呼:“可怜。”
到了半夜,杨继盛痛醒过来,发现自己大腿打烂的肌肉,发炎溃烂流着黄脓,他皱了一下眉头,决心为自己动手术。杨继盛环顾四周,看一看没有尖锐的用品,看到了一碗白饭,那是他的牢饭,他没有任何胃口,把饭给先倒了,“哐!”的一声,打碎了瓷碗。
狱卒听到声音,赶快提着灯来看。只见杨继盛拿起碎片,正在刮腐肉,狱卒看着可怕,大呼:“这太痛了!”杨继盛不慌不忙,把腐肉刮干净了,剩下的筋膜刮不干净,干脆用手拉断。
狱卒见到此景,吓得瑟瑟发抖,手上的灯几乎也打翻了,他又对杨继盛深深一揖:“你真是汉子!”
第二天,狱卒到处逢人就说,人人称奇,都说:“这比《三国演义》中关公刮骨疗伤还要伟大,何况他是自找的,他真是中国的英雄。”
杨继盛入狱三年,明世宗已忘掉了这个人。严嵩也懒得理睬,但是百姓忘不了他,这时有人同情杨继盛,跑到严嵩那儿说情,严嵩的党羽提醒严嵩:“当心养虎为患,杨继盛的民间声望不小哇。”于是严嵩动了杀机。
杨继盛入狱三年,张氏也伤心痛苦了三年,不过,到底人还活着,就留着一线希望。她听说了严嵩的命令,伏阙上书,希望“斩臣妾的首,以代替夫死”,当然,严嵩不会答应她。杨继盛夫妻真正是伉俪(kànglì)情深。
杨继盛终于求仁得仁,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被斩,年仅四十岁。天下哀泣,然而公道自在人心,杨继盛身后显名,古今言官之中无人能比,据说北京松筠(yún)庵中,迄今刻有他弹劾严嵩的千古奏疏,以及他临死的绝笔:“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好一个中国忠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