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河南抗战老兵口述录


作者:焦国强  日期:2015-11-05 11:46:35



书稿语言平实,有鲜明的河南地方色彩,老兵们讲述的故事既有传奇性又有悲壮的时代特色,既有一定的可读性,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教育的极好的素材。
  这是一部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奉献的口述历史作品,收录了81篇河南抗战老兵的口述材料,辅以历史图片一百余幅、注释一百多条,从亲历者的视角还原了老兵记忆中的烽火岁月,对抗战时期河南民众的生存状态也有所记录。本书的口述人限于河南籍及长期在河南定居的参加过抗战的中国军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是既有国民党部队的老兵,也有八路军、新四军的老兵;二是女性口述人虽然不多,但没有缺席;三是口述人有军校教官、步兵、炮兵、汽车兵、司号员、传令兵、勤务兵、通信兵、工兵、军邮员、译员、监护兵、救护兵等,体现了不同兵种的独特经历;四是涉及各个战区、战役,地域上北到长城,南到滇缅、印度,时间上从1932年“一·二八”事变到1945年西峡口战役。
  作者简介:
  焦国强,河南新野人,口述历史作者、独立纪录片制作人,制作了《我不是反革命》等抗战老兵题材独立纪录片,参加了北京草场地五月艺术节等展映和交流活动,所采集的53位抗战老兵历史影像由上海音像资料馆永久收藏。
  目录:
  一、狼烟初起我在行军途中睡着了班长后悔得扇自己耳光战斗在五原在永丰,与鬼子不分昼夜激战20多天难忘的台儿庄大战我是参加过“一·二八”淞沪抗战的老兵
  二、保卫华北在安泽,与鬼子在雨水里打了三天三夜苦战太行山,副师长活活饿死 鼠疫蔓延,三户人家绝户 我在阵地上向日军喊话,子弹从头顶飞过在山西打游击那些事3个月里,全村144人死于疟疾我用重机枪打中了一架敌机一个战友和我表哥被鬼子活埋了我在晋察冀军区的抗战经历在挺进一纵的战斗岁月
  三、艰难相持打通道清交通线在唐河阻击日本骑兵收复郑州,围攻敌少将指挥官在睢宁大李集,我们俘虏100多个鬼子 朱鸿勋将军遇轰炸当场牺牲 不打败日本我决不回家 回到家,母亲不敢认我了在大洪山,7天死了两个师的人 上云梯夜袭日军我家三弟兄参加了抗战 在广西南丹拼刺刀 负伤后我从死人堆里爬回家一个战士尿到营长身上,营长才醒过来
  四、挥师远征我们徒步行军近一年到达云南 我参加入缅援英作战的经历我在滇西战役中奋勇插旗 庆祝胜利的信号弹升上了南宁的天空我在驻印军军邮局任职71军的神炮手从难童到驻印军运输兵 在印度,我不忘维护中国人的自尊 在印缅原始森林架桥筑路在滇西,我掉进日军的陷阱译员生活七百天回忆滇西龙陵之战 缅北一场战斗,一排牺牲40人
  五、铁血洛阳在家乡伊川坚持抗战保卫洛阳就是保卫家乡 当工兵忍痛炸桥点完名,团长放声大哭 受伤的战俘被活活渴死 连长们都死完了难忘的抗战岁月河南抗战老兵口述录卢氏到处都被血染成红色 六、豫中会战九死一生,吉人天相我参加灵宝战役的经过几次难忘的战斗伤口复发,流了一碗多血 父亲给我做了一碗红薯叶煮豆瓣深夜行军我跌下深谷策反“河南人民自卫军”的经过连续激战,我天没脱衣服战友的坟头一眼望不到边昏迷后,战友差点把我埋掉 我经历的许昌保卫战第二天团长喊也喊不醒
  七、日落西山小号兵冒险夺枪
  七天七夜坚守南阳一个庄22人参军,就剩我一个 我在西峡口拼了三回刺刀在西峡口,团长挥泪斩卫兵跟随黄樵松坚守南阳饥民骨瘦如柴,走着走着就断气了
  八、普通一兵从军校到前线战乱中的求学之路军乐队小兵抗战时期的一篇作文15岁,我在59军当报务员我在南阳地方团队参加抗战传令兵张光银咱连死得没啥人了没人要的小兵起了大作用一个汽车兵的八年抗战
  九、庄严受降我参加了太和殿受降仪式我在南京受降典礼上担任警卫 河南抗战老兵口述录
  前言
  前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彻底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此重要的一段历史,由于国内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在一个时期里并没有得到完全客观、准确、全面的记载和叙述。20世纪80年代起,一些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开始有了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抗战的内容,如台儿庄战役等。政协全国委员会很早就成立的文史资料委员会以“亲见、亲闻、亲历”为特色,收集、整理、编辑出版了大量近现代史资料,其中相当一部分为抗战口述史料,但在“文革”中,人人自危,与国民党有关的一切书面资料、照片、徽章、证件等物品,其主人必焚之弃之而后安,对那段浴血抗战的经历人们更是讳莫如深,避而不谈。改革开放后,一批离退休人员利用各级政协编辑出版文史资料这个平台,撰写了大量文章,其中不乏涉及抗战内容的珍贵历史资料,但这部分作者来源于八路军、新四军的居多,且多以回忆文章的形式叙述历史,无意中过滤掉了很多在作者看来无关紧要的历史细节,也在无意识中加入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这和由采访者提问,被采访者口述,用录音录像的形式存留下来的原始历史记忆还是有所不同的。随着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台湾出版的一些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回忆录、访谈录被介绍到了大陆,近年内地出版的一些口述历史丛书就是根据台湾的出版物重新组合整理而来的。总体来说,历史资料越来越丰富,追寻历史真相的阅读者也越来越多。长期以来,包括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在内的普通民众希望更多地了解这场伟大的民族自卫和解放战争。寻找历史当事人进行口述采访,便成为拓展史学空间,廓清历史谜团的一条必由之路。一些散居民间的原国民党下级官兵生活困苦,失去话语权,几乎被社会遗忘,但作为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他们是真刀真枪和敌人拼过命的人,是战争中的生死体验者,他们对战争的记忆也有别于高层将领,只有走近他们,倾听他们,我们才能走近历史的真相。口述历史在当下受到广泛的欢迎,除了大众探求历史真相的渴望之外,还在于口述历史具有多元化、民主化的特点,已超越了历史技法,成为一种理解人类历史的新立场和新态度,有补于文献历史之短,增加了历史的丰富度,从精英人物为主的传统史学领地打开了一个向民众开放的缺口,给老百姓一个讲述和回忆的渠道。如果没有口述史,许多文化水平不高的普通老百姓就难以提供他们所见所闻的重要历史情节,同时,直白的大实话更容易把我们带回到真实的历史时空中。如本书中平顶山市的抗战老兵史定坤老人并不识字,少年逃荒时学会了唱地摊戏,口口相传,练就了过人的记忆力,后来参加远征军,从滇西反攻作战到后来在南京受降仪式上担任警卫,见证了重要的历史时刻。采访时,他一口气讲了两个小时,可谓畅快淋漓,整理后形成了13页的材料。抗战期间河南有多支部队驻防、整补,东、北两条战线长期与敌对峙,一应军需均就地取材,征兵征粮河南为全国最多省份之一,河南籍的抗战将领也很多。留住河南抗战老兵的历史记忆,把他们无形的记忆固化为能传之于后世的历史读物,无论是对于丰富抗战历史资料、还原历史真相,还是对于弘扬抗战精神、体现对老兵的人文关怀都是极有意义的。我决心独立完成这项工作的时候,最大的难题是怎样准确地找到这些抗战老兵。2013年夏天,我联系到洛阳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袁慧敏女士,通过她又认识了一批可爱的志愿者。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没费什么周折就得到了一批老兵住址和联系电话等信息。这些资料虽然我得来全不费功夫,但在起初寻访这些老兵的过程中,这些志愿者是煞费苦心的。在接下来的八个月里,我全身心投入到采访工作中,累计行程1万多公里,有重点地选择采访了全省各地150多位经历丰富、思维和记忆良好的抗战老兵,录制、拍摄和收集了大量视频、音频、照片和文字资料,从中整理出老兵口述材料百余篇,最终收入书中81篇。在核对史料的过程中又查证和引用了大量历史图片和注释,至此,一部抗战口述历史读物就初步成型了。本书的采访对象限于河南籍及长期在河南定居的参加过抗战的原中国军人,在口述人的选择和口述内容的分布上,尽量使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是既有国民党部队的抗战老兵,也有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的抗战老兵;二是女性口述人虽然不多,但没有缺席;三是本书的口述人有军校教官、步兵、炮兵、汽车兵、司号员、传令兵、勤务兵、通信兵、工兵、军邮员、译员、监护兵、救护兵等,尽可能体现不同兵种的岗位特色;四是尽量广泛地涉及各个战区、各个战役,从地域上看北到长城,南到滇缅、印度,时间上从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到1945年的西峡口战役。这些内容虽然远远不足以重构历史,但以其鲜活、真实和生动起到了补史和证史的作用。书中用河南方言语汇构筑了一个独特的叙事空间,对抗战时期河南民众的生存状况也有所记录,使我们在了解历史的同时真切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沉重和悲怆,感受到普通人的伟大和人性的光芒。客观真实是口述史的基本要求,本书收入的材料是按照录音逐字逐句整理出来的,只有个别篇章在录音材料的基础上参考了口述人及其家属整理的书面回忆材料,并做了注明。口述资料以记忆为依据,由于口述人年事已高,存在记忆的偏差,口述资料可能与事实有出入,也可能含混不清,所以后期的核实论证就显得格外重要。本人深深体会到做口述史最困难的是整理和考证访谈记录,在这方面花费的时间要比前期采访多得多,有时为了核实一个人名或一个地名而遍寻群书、穷搜网络,能核实的放心使用,对无法核实的人名、地名,则注以“音”字,留下进一步核实的余地。在材料梳理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真实和严谨两大原则,不用文献资料来修补口述材料的空白和错误,仅对材料的顺序进行调整,使语句连贯通顺,合乎逻辑,以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口述内容;对于与文献史料明显不符的口述材料尽量回避不用,或用关联资料加以注释;最大程度地保持口述材料的原有面貌,保持口述人的语言特色;注释和图片的引用完全以材料内容的需要为取舍,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情节尽可能找到关联史料加以佐证,给读者提供一定的扩展阅读空间:对注释文字和引用图片均注明了来源和出处,没有可靠来源的弃之不用。采访的深度和文字材料的质量需要时间来保证,有时候为了弄清一个细节,要三番五次刨根问底,而每一次静下心来倾听老兵的讲述都会有新的收获。但有时候我又不得不和时间赛跑。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已有不少老兵去世了,有的采访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有的采访还没有机会让他们对材料进行最后的审核。每个老兵的经历都是是一份沉甸甸的国家记忆和珍贵的历史资料,一个亲历者的去世,就意味着一段历史的消失,必须尽快地采访到更多的老兵,有时免不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所以疏漏是在所难免的。我想,如果早几年着手开展这项工作,如果有相关的组织或机构愿意和我一起来做这项工作,成果可能会更令人满意一些,但这毕竟只是一种假设。现在,能够留住河南抗战老兵的这些仅存的记忆,已算是值得庆幸了。焦国强2014年8月
  后来,我幸运地被挑选担任受降仪式的警卫人员。受降仪式于9月9日在一个军校里举行。赵营长担任警卫班班长①,挑选了包括我在内的18个弟兄担任警卫。平时,营长对我非常关心,我年龄最小,比较机灵,反应快,也勤快,跟随着营长,知道的事儿也多。和营长形影不离的主要是我和刘怀轩、曹桂香三个人。刘怀轩是营长的勤务兵,负责营长生活杂务,曹桂香是班长,我们俩传达命令、查岗最多。特别是夜间,赵营长常常轻声对我说:“馒头,走!”不知道是谁给我起了“馒头”这个外号,可能是因为我爱吃馒头,个子也不高,又胖乎乎的原因吧。在军校大礼堂门前,路边立着旗杆,从上到下裹着蓝白红三种彩布,旗杆顶上都挂着彩旗。每根旗杆边都有士兵执勤,一个个头戴钢盔,身穿新崭崭的哔叽呢军装,手戴白手套,脚穿黑皮鞋,背着方方正正的背包,全副武装,持枪威武地挺立着。只是外人不知道,枪里都没压子弹,背包也是空的,里边装的是临时用薄木板钉成的空盒子,这样看起来军容更整齐。大路上搭起了几座牌坊,大礼堂正门上头挂着好几面中国国旗。大门外几米远斜朝大门处摆放有桌子,供进入会场的人签到使用。礼堂里的圆柱子上都缠着红白蓝三色布条,转圈插着联合国的旗子和中、美、英、法、苏的国旗。大礼堂上挂着四盏大吊灯,跟日头照着一样亮。朝着正门的墙上挂着孙中山的大画像和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国旗,礼堂正当中摆了一张长桌子,上面铺着白布,放着一个麦克风,桌子后面摆有五把椅子,这是受降席。受降席正对面摆着一张短一些的桌子,这是给日本人布置的投降席。受降席上放着毛笔、墨锭、砚台和印盒,投降席上也有这些东西。受降席椅子后头10个士兵站成一条直线,投降席椅子后头站着8个士兵,4人一组分列左右,士兵们端着亮锃锃的汤姆森冲锋枪。平时,这种枪里一般总是装着15发一梭子的子弹,上火线时才换上30发和50发的梭子。不过,警卫会场时都没有装子弹。这都是前一天就安排好的,还演习了好几回。只有赵营长带了手枪,枪里还压满了子弹,他是会场里唯一可以四处走动的警卫人员。营长后来对我说,他很兴奋也很紧张,特别怕出意外,随时准备应对。9月9日上午,最早进场的是中国受降代表。8点半开始,参加受降典礼的盟国代表、国民党政府官员、中外记者先后到来,他们拿着请柬,在门外的签到桌上签名,有四五百人。快9点时,7个光脑袋日本投降代表从我们跟前走过。我们警卫们个个都昂首挺胸,威风凛凛,眼盯着他们去排队签到。中间一个瘦高个子日本军官伸着脖子,躬着腰,还没走到桌子跟前,身子就摇晃起来,眼泪鼻涕一起流了下来,嘴巴大张着,看样子是强憋着没有哭出声来,两边的矮个子日军代表慌忙搀扶住他。我估摸着他就是营长说的日本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我心里骂道:“龟孙应死!”这7个鬼子进去不到20分钟,就签完投降书走了出来,一个个哭丧着脸,像死了老子娘,秃脑袋耷拉得更低,腰弯得更深,脸阴得像要下雨,嘴噘得能拴住驴。奶奶的,他们在中国杀人如麻,作恶多端,血债累累!早知今日,你何必当初!想想日本鬼子的滔天罪行,恨不得上去活剥了他!签字那会儿,礼堂外40团的官兵一次次地站起来挥胳膊高喊口号:“日本投降啦!”“中国光复啦!”“我们胜利啦!”“中国万岁!”第二天,南京城举行了庆祝活动,我们新6军参加列队游行,走分列式。南京城市民几乎全都涌上街头,老百姓满脸泪水满脸欢笑,人们高喊:“八年亡国奴,我们光复啦!”“胜利万岁!”街边到处是鞭炮,一串串相接,用长竹竿挑着燃放,响声震天,地上的炮纸足有几寸厚。部队游行每到一处街口,总有市民拦住送东西。人们抬着面粉、大米、老酒、鸡蛋、汽水、被单、手套、鞋帽、衬衣、油盐酱醋,多得数不清,堆得大街上到处都是,部队走不动了,常常是原地踏步。不收下东西老百姓死活不依,只得请示上级,上级也没有啥好办法,最后派车来把东西全部收下拉回,游行提前结束。在驻地经常有老百姓赶着大猪来慰问,他们说:“老总啊,你们把日本鬼子打跑了,老百姓凑钱买的猪给你们吃。”我们不要,但他们放那儿就走,我们也没办法。回到驻地,方城老乡、副营长牛振远专门对我说,昨儿个签到桌上那个哭鼻子老鬼子叫冈村宁次。我说管他娘的叫啥东西,就叫他龟孙应死!大家一起起哄,齐叫“龟孙应死”!牛副营长哈哈大笑。……







阅读提示:河南抗战老兵口述录的作者是焦国强,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河南抗战老兵口述录下载地址

上一本:万国津梁:大历史中的琉球
下一本:韧的追求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