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红 日期:2015-11-08 19:57:25
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明史·成祖本纪》
自燕邸至建康大小凡百余战,未尝不身冒矢石,即位之后,五出漠北,三下安南,近数千余里,几无王庭焉。当时不无苦其劳费,然
后此二百年虏所以不敢大肆其凭陵者,岂非文皇之遗烈哉!
——张岱
古代夺取帝位的人屡见不鲜,而藩王从地方起兵夺得帝位的唯永乐皇帝朱棣一人矣。
——曾国藩
成祖以雄才大略,承高帝之后,天下初定,国力大充,乃思扬威德于域外,此其与汉孝武、唐太宗之时代正相类。成祖既北定鞑靼,耀兵于乌梁海以西,西辟乌斯藏,以法号羁縻其酋,南戡越南,夷为郡县。陆运之盛,几追汉唐,乃更进而树威于新国。郑和之业,其主动者,实绝世英主明成祖其人也。
——梁启超
成祖以马上得天下,既篡大位,遂移其武力以对外,凡五征漠北,皆亲历行阵,假使建文承袭祖业,必不能有此。此明一代之侈言国威者无不归功于永乐之世也。
——孟森
明太祖的文治武功并不算非常了得,真正奠定明朝大业的人是永乐皇帝。永乐一生的文治武功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君主,可以说他干好其中任何一件事都足以跻身到著名帝王之列。
——翦伯赞
永乐大帝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大明王朝第三任皇帝,中国历史上首位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也是抗御游牧民族入侵中唯一到达漠北的皇帝。本书突出传统文化发展背景,从燕王赴北平就藩开始,因循其“靖难”称帝、组织编撰《永乐大典》、疏通南北大运河、郑和下西洋、五次亲征漠北、迁都北京、开创永乐盛世的历史脉络,直至魂断草原。他的妻子徐皇后,以对国家图治的推动、对宗教传承的理性,以及对女性文化的贡献,成为中国历史上十大贤后之一。 本书讲述了朱棣就藩期间,俭德藏照、淳源琢玉,夯实发展根脉的谦谦积累和济济壮大,以及君临天下,轩唐意气、远辔时属,开创盛世强国的乾乾历程和熠熠功勋,承载了朱棣尚勤俭、治贪腐、塑文化的帝王追求,再现了六百年前北京城的建筑史画,讴歌了朱棣一生中与四个才女(红颜知己于菲、结发妻子徐皇后、权贵妃、王贵妃)的美好爱情,以及她们对朱棣的倾心托付和无悔辅助……
作者简介:
江红,本名姜虹,1969年9月出生,吉林松原人,祖籍山东东平,中国政法大学毕业,曾任行政法学教师、企业法律顾问,现为国家公务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中国石化作家协会、中国职工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曾收入《中国百年旅游诗词集》,著有诗词集《琢玉词》等。
目录:
第一卷潜龙勿用
第一章飞龙在渊猎雪遇险
第二章深山奇葩邂逅佳人
第三章笛里世界道中乾坤
第四章愁怀离索相思深种
第五章情窦初开欲诉还休
第六章御琴传音千年追随
第七章缘定终身知音难求
第八章爱的方向心的飞翔
第九章明月澹澹玉笛悠悠
第十章弄风斗蝶杀机暗藏
第十一章明珠暗投在劫难逃
第十二章水落石出隔墙有耳
第十三章终身误许飞来横祸第一卷潜龙勿用
第一章飞龙在渊猎雪遇险
第二章深山奇葩邂逅佳人
第三章笛里世界道中乾坤
第四章愁怀离索相思深种
第五章情窦初开欲诉还休
第六章御琴传音千年追随
第七章缘定终身知音难求
第八章爱的方向心的飞翔
第九章明月澹澹玉笛悠悠
第十章弄风斗蝶杀机暗藏
第十一章 明珠暗投在劫难逃
第十二章 水落石出隔墙有耳
第十三章 终身误许飞来横祸
第十四章 生死大限苦海无边
第十五章 寄人檐下倩女幽魂
第二卷见龙在田
第十六章应天祝寿湖光祭情
第十七章驿路花开洱海传奇
第十八章情托明月迹寻深山
第十九章古刹奇缘猛虎添翼
第二十章深闺困守雪山明月
第二十一章 聚散顾影再入魔掌
第二十二章 死里逃生决然长辞
第二十三章 灵犀一现情缘前定
第二十四章 初入红尘恒山获救
第二十五章 短笛长歌云水天籁
第二十六章 美丽无价真爱无悔
第二十七章 真情告白盘根错节
第二十八章 顺藤摸瓜沉冤昭雪
第二十九章 忠犬识主深情共鸣
第三十章诚化善因丁香千结
第三卷贞龙乾乾
第三十一章良缘生变纷飞劳燕
第三十二章慈父孝子红尘有梦
第三十三章鸳梦成空两处浮萍
第三十四章命悬一线天人重见
第三十五章生死契阔与子成说
第三十六章凤凰比翼并蒂花开
第三十七章一般难忘危机四伏
第三十八章无边月色碧玉佳人
第三十九章兜率幻境冰释前嫌
第四十章 逐马燕北玉笛传情
第四十一章酒满难欢花满梅酸
第四十二章辗转悲喜冤家路窄
第四十三章侠女柔情险象环生
第四十四章怀瑾握瑜经明行修
第四十五章沧海遗珠剑胆佛心
第四卷跃龙在渊
第四十六章阴魂不散西山秋晚
第四十七章妙手易容风波又起
第四十八章生死缠绵战事突发
第四十九章燕王醉酒真假于飞
第五十章计生连环棋成险局
第五十一章鱼目混珠瞒天过海
第五十二章绝处逢生观音送子
第五十三章春风绿柳悲心泯仇
第五十四章釜底抽薪守得云开
第五十五章天作之合秋实络绎
第五十六章壮士断腕困知勉行
第五十七章寓物明志四面楚歌
第五十八章情坚金石微言大义
第五十九章阖家春色母女平安
第六十章梨花胜雪义犬殉主
第五卷飞龙在天
第六十一章浴火莲花漠北得将
第六十二章各安天命马踏飞燕
第六十三章梦登般若天赐麟儿
第六十四章煮豆燃萁靖难之变
第六十五章猎猎黄昏喋血泉城
第六十六章天下谋定殷鉴不远
第六十七章著章蹈矩励精更始
第六十八章鸾凤和鸣官风民俗
第六十九章情深属重孤鸿寒啸
第七十章密宗瑞相隔世倾城
第七十一章心灵婚礼爱会再来
第七十二章异域风情和璧隋珠
第七十三章功成不居负重致远
第七十四章琴瑟在御岁月静好
第七十五章铁骑征尘首战大捷
第六卷亢龙有悔
第七十六章草原梦回玉殒漠北
第七十七章三军缟素魂归何处
第七十八章身后冤结烈女香消
第七十九章吏清政明漠北初定
第八十章恩施怨偶惩奸毖恶
第八十一章雅人深致缘觉先师
第八十二章及锋而试风起云涌
第八十三章冲冠一怒天灾警示
第八十四章奉愿集注夕阳无限
第八十五章上善化怨倾城月光
后记缘觉
第一卷潜龙勿用
第一章飞龙在渊猎雪遇险
大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初夏。
一支五千余人的军队浩浩荡荡,正在充满生机的原野上向北行进。一路上青山绵绵,绿水悠悠。
田里的农夫、农妇不时停下劳作,向这边看来。
“瞧这派头,定是哪个大官出行吧。”一个年轻农夫投来羡慕的目光。
“听说皇上敕封亲王赴藩地,看这旗子,是燕王吧。”年轻农夫的父亲,望着那迎风飘扬的“燕”字旗,心生感慨。
这只队伍散发着不同寻常的大气场,仿佛接地通天。在前面八排骑兵之后,中间一匹白色高头骏马上,坐着一位气宇轩昂的年轻王爷。但见他白色绣金长袍,金色软靴,金色冠带,面色如玉,剑眉星目,玄鼻方口,腰配短笛长剑。正是朱元璋第四子,二十一岁的燕王朱棣。
“王爷,前面就到夹沟驿了。”随侍太监顺子禀报。这又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人。
“母后的家乡也该不远了。”朱棣点点头,脸上带着充满年轻活力与自信的微笑。偶尔回头望一眼身后的华丽马车。
马车里坐着燕王妃徐妙云和他们三岁的长子朱高炽。
徐王妃身着淡紫色长裙,小凤金冠,长发堆云,柳眉入鬓,凤眼藏威,鼻如玉管,唇点樱红,十指纤纤,拈花微笑,举止间流露出观音菩萨的慈悲和人中凤凰的高贵。芳龄十五嫁作燕王妃,如今刚刚十九岁的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此次长途随夫就藩,两个女儿玉英、玉嫄留在了应天的皇宫里。实是徐王妃与马皇后感情交好,马皇后爱极了这两个孙女。从朱棣的第一个孩子即长女玉英这没有避讳的赐名上即可看出一二。“老四,这闺女好,就叫玉英吧!明年再给母后添个皇孙。”又或许马皇后不想朱棣因这第一胎得女而感失望。第二年徐王妃果然生下长子朱高炽,第三年又生下女儿玉嫄。
朱高炽长得白白胖胖,圆脸大眼,一对耳朵上高过眉,下垂及颌,宛若年画上的宝贝,富贵逼人。细看目光聪慧,性情静和,小小年纪总像若有所思。大概耐不住长途行军的寂寞,时而掀开车帘一角,望着美丽的风光。
“炽儿,可知道这农夫有多辛苦吗?”徐王妃出语无比温柔。
“知道,是汗滴禾下土。”朱高炽奶声奶气地回答。徐王妃听了,爱怜微笑以示鼓励。
徐王妃索性卷了帘,朱棣的目光正看过来,落在她的脸上。徐王妃含笑点头,朱棣会意。他知道在美丽的徐王妃的肚子里正孕育着他们的第四个孩子。他需要格外关心她这一路上的辛苦。
朱棣当然不能预知,这马车里的妻儿将会和他一起青史扬名,传奇一段帝王神话。
远远的山腰间,一位老僧正向这边看来。他矍铄挺拔,面蕴虹光,白眉垂颌,长髯拖腹。但见得这只队伍贵气冲天,他的脸上渐渐堆满了祥和,微笑点头。
晴朗的天空忽然风云变幻,蔽日扬尘。
“王爷,就要下雨了。”前面领队的侍卫统领陈琦掉转马头奔过来。“若到驿站,需过这夹栏河。看这天气,恐怕赶不及了。”陈琦近三十岁的年龄,身材高大,浓眉下一双鹰一样敏锐的眼睛。
“附近可有避雨的地方吗?”朱棣微微蹙眉。
“二郎寺!就在前面。”陈琦脱口而出。
“顺子,马上带人送王妃到二郎寺,小心雷声惊了马!”朱棣望一望厚重的天空,像撑不住的雨篷。
“是,王爷!”顺子不敢耽搁,赶紧带了太监和八个侍卫,护送徐王妃的马车先行一步。
“娘娘,马上要下雨了,王爷让奴才护送娘娘和女眷们到二郎寺避雨。”顺子边走边向徐王妃禀报。
朱棣看着他们一行人离开队伍。
“陈琦,马上准备避雨。”
“是!”
“报!前方河水暴涨,适才冲断了木桥,大军无法通过。”护卫副千户秦剑带来了前面的消息。相比较陈琦而言,秦剑则年轻一些,相貌更加清秀。
“雨未下,如何就断了桥了?”朱棣吃惊。
“回王爷,夹沟东即是高邮湖,水位较高,年年入夏发水,夹沟洪灾不断。”陈琦将自己所知向朱棣禀报。
“陈琦,你指挥人马避雨,本王前去看看。”朱棣并不是第一次来到此地,只是第一次遇到这样怪异的天气。
“王爷小心!”陈琦领命,大家各自行动。
“大家将马卸下,拉着车走,防止雷声惊了马匹。”顺子远望二郎寺,唯恐不及避雨。如今徐王妃有孕在身,更是疏忽不得。
朱棣带人到了河边,但见乌云密布,河水滔天,正午时刻已宛如黄昏时分。
突然,水中旋起两道水注,宛如两条巨龙势及飞舞,惊起冲天浪!两条巨龙在空中交叉游入云端,一道闪电“咔啦啦”裂开长空,所有的战马都暴出长嘶!
朱棣提住缰绳,注视着眼前的一切。狂风卷走了秦剑手中的撑伞,雨如约而下。
“王爷,快穿上这个。”侍卫周成迅速为朱棣披戴上蓑衣斗笠。
“咔啦啦!”又一声闪电,天空仿佛有一条闪光的游龙在云层中恣意穿越。
“王爷,娘娘已经平安到达二郎寺。”顺子赶过来禀报。朱棣回头一看,身边的侍卫都已穿好蓑衣,大家不约而同,紧张地望着河面。
“飘风骤雨不终日,看这雨势不会太久。”朱棣的话音未落,却是四面闪电,八方雷动,暴雨倾盆!
在天地苍茫一色的水雾里,朱棣和侍卫们若隐若现,宛若鬼斧神工的雕塑。
“王爷,快避避雨吧!”顺子大声提醒。
“本王第一次看到如此奇怪的风雨。”朱棣提起缰绳,想掉转马头,可是大家发现所有的马都像着了魔似的,朝着河水的方向,任凭风雨雷电。朱棣的马跃而不前,带着朱棣做了一个完美的亮相。
夹杂着闪电雷声,暴雨急下近半个时辰,眼见河水水位猛涨,一场洪灾已在眉睫。
“难道我们遇了魔境?”朱棣诧异,勒住缰绳。沉思间,眼中放出两道如电的寒光,抽出佩剑指向天空,声如雷动:“何方刁龙,胆敢与本王作对!本王北上,需借此道,速速放行!”朱棣指剑一挥,撕裂云头,雨势顿时小了下来。天幕逐渐现出清晰云层,宛若傍晚日落后的湖水,点点滴滴,却呈现出水中的各种鱼类悠然游走。马儿也恢复了神识。
“走,去二郎寺!”朱棣一行人掉转马头,奔向二郎寺。
二郎寺的住持正带着两个小僧在山门迎候。
“阿弥陀佛!老纳无极,见过王爷!”随着住持致意,三人双手合十作礼。
“打扰清修,有劳住持。”朱棣跳下马,顺子接了缰绳,拴在树上。朱棣打量着这位住持,似乎50岁上下的年纪,身材高大,体态硕健,肤色亮泽,眼放异光,极不协调的是两缕白眉,一副长髯,很像传说中的精怪,或者白眉大仙。此人正是适才伫立山间的老僧。
“迎得贵人来,是小寺的福分。此是老纳二位小徒,云安,云逸。娘娘正在客房休息。请随老纳入寺。”
朱棣点点头,若有所思。
“王爷,雨停了,但是水流湍急,眼下即使有船,人马也无法渡河。”陈琦赶过来禀报。
“渡船非长久之计,大军就地驻扎。命令将士和百姓挖沟排水,修桥垫路!”听着朱棣的命令,无极面露微笑。
“是!”陈琦去安排了。
朱棣随着无极进了禅房。禅房宽敞明亮,供奉弥勒尊佛。迎面墙壁中书一个大大的禅字,刚劲有力,笔峰起落布局,宛若老者回头。
朱棣与无极落座弥勒榻上。顺子上了供金,云逸接了。云安上了茶。朱棣见这两个小童甚是清秀,瞬间不觉此是佛门之地,却似上了九霄仙境。
“住持的法号颇像道家修士,住持亦有这仙风道骨。”朱棣目光犀利,落在无极脸上,似乎要透皮看骨。
“哈哈,老纳失礼。老纳实已近百岁,自有这白眉白须。适才天空异相,王爷莫非对老纳生疑了。老纳非仙非怪,山中一隐士。”无极谦和笑笑,朱棣回以大笑。
“实是本王唐突。说到这天气却是本王第一次遇到,住持长居此地,可也觉此异相吗?”朱棣想不到面前之人已近百岁,倘若世间一叟,足可称鹤发童颜。
“嗯!这种情况,老纳听说过,而今始见。大概每一次都有不同吧!”无极微微点头。
“住持怎么看?”
“这……”无极欲言又止。
“都下去吧。”朱棣会意。
禅房只剩下这二人。无极为朱棣添了茶,缓缓道:“非常之人见非常之事。真龙欲动,风雨先行。今日王爷一行可谓是贵气逼人。王爷当知《易》之乾卦。”
“住持也研究这儒学之经首吗?”朱棣惊于无极的话,眼中放出光芒来。
“哈哈,道理,道理。当今皇上亦主张博学兼修深悟,实是真道理并不分这般清楚。”无极捋髯。
“这异相与《易》之乾卦有何关联?”
“夹沟早名青龙,两山间视为‘出’字。这龙在渊,即潜龙勿用,瞬间飞龙在天,恣行广宇,于卦义因变而成。王爷终要回来的。”无极并没有把话说全面,但是朱棣已经不敢听了。
“先生是高人,可愿随本王北上?”朱棣压低了声音。
“王爷自有高人相助,却非老纳。老纳无意红尘间,所学之参差不过修身养性而已。”
“本王何处可寻此高人呢?”
“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无极笑容可掬。朱棣忽然想起那因《滕王阁序》而传名的王勃,莫非眼前之人一如为王勃一夜撑舟的老者?
“多谢高人指点。”朱棣双手合十作礼。
“王爷,就在小寺用些斋饭吧。”
“甚好!”
第二日,雨过天晴,万里澄澈,方显这夹沟清景清绝的风光。夹栏河波光荡漾,昨日的狂风暴雨已不着一丝痕迹。
徐王妃换了一身水粉的衣裙,正带着朱高炽在寺前嫩草如席上散步。侍卫在不远处警戒,侍女莲儿寸步不离。朱高炽时而俯身看看地上漂亮的小石子,时而抬头看看天空多变的流云。这时,朱棣走过来。
“云儿,本王要去渡口看一下。二郎寺的景致甚好,你带着炽儿不妨闲游,不可远离。”朱棣轻拍徐王妃的手臂,又俯身拥住儿子,亲切说道:“炽儿,要乖乖听话啊。”
“是的,父王!”朱高炽虽年幼,传递出来的感觉却是个男子汉。
“放心吧,王爷。”徐王妃优雅温和。
渡口,将士和百姓正在修桥,场面很是热烈。
朱棣一行出现在堤上,忽然就吸引了人气,百姓的目光很快聚焦。
“王爷,如今水势平稳下来,人马可以渡船通过。”陈琦正在指挥现场,远远看到朱棣,立即跑过来报告。
“这桥还要多久修得好?”
“如今人多,还有百姓正加进来,估计十天即可修好。”
“既如此,本王自要遇山开路,遇河修桥。你且指挥将士和百姓掘沟引流,建桥修路。执此长利一方,一劳永逸。”朱棣面色毅然。
“是!”陈琦起身。
“敢问您就是燕王吧?”不知何时一位年近古稀的老者已经走过来。
“正是本王。”朱棣注视老者,脸上飘过一丝疑惑。
老者一听跪了下来,眼含泪光道:“您是一位好王爷,您为这的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老叟代表乡亲们谢谢王爷了!”
朱棣下马,扶起老者。“老人家,这是官府应该为百姓做的事,无须多礼。”
“王爷是个好人啊!老天会保佑您的,菩萨会赐福您的,百姓会记挂您的。”老者起来,嘴上仍不停地说着。
“感谢燕王,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长堤上能够停下手里劳作的人都跪下磕头。一时,这蜿蜒的人群也像一条游动的龙。
年轻的朱棣第一次感受到被百姓爱戴的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