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骁锋 日期:2015-11-14 12:48:28
这本书不是中药的历史,而是以中药书写的历史,是用当归、远志、甘草、人参串连起来的历史散文集。
这本书不是中药的历史,而是以中药书写的历史,是用当归、远志、甘草、人参串连起来的历史散文集。史书药书对照来看,同样发黄的纸页上,竟能找到不少彼此印证的章节,更有许多埋伏呼应之处。一段波谲云诡的历史,在医家眼中,往往不过是一张字迹潦草的药方,撰写者或是高明,或是蹩脚,或是认真,或是敷衍……以药读史,相互补充相互阐发,别有一番滋味。传说太乙真人用莲藕拼出哪吒的人形,助他起死回生——作者在浩如烟海的本草药书中,挑出那些蕴涵历史天机、闪烁着青铜寒光的中药,为我们过往的几千年搭起了一座沉重的骨架。
作者简介:
郑骁锋,1975年生,浙江永康人。已出版作品《眼底沧桑》《本草春秋》《逆旅千秋》《人间道·左东右西(先秦秦汉卷)》,在台湾出版繁体版文集《落日苍茫》;盛大文学首届全球写作大展历史类十强作者;《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撰稿人;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太湖画脉》《帝国的黎明》等大型文史纪录片撰稿人。
目录:
序:漏天机/1本草初始——懵懂时代的人草战争/5禹余粮——守土与治水/17救荒——鱼腥草与勾践复国/28不死药——长生的诱惑/39薏苡谤——马革裹尸载诬还/50当归何处——姜维入蜀/62服石时代——魏晋名士的危险快感/76远志小草——淝水两岸/93草根天子——南朝的宿命/107镇恶——钟馗舞端阳/122国老——名相狄仁杰/134传灯——鉴真东渡/149云深采药去——诗人们的隐逸情结/161船从海外来——香料、海药、金鸡纳等/175壮气蒿莱——从“牵机药”到“五国城”/185纸上超然——杞菊滋味与兼济情怀/199洗冤——寂寥宋提刑/215红颜药事——芍药与守宫砂之间的若干片段/229将相和——尴尬腽肭脐/242不朽——《本草纲目》五百年/259上党无人参——“土精”之祸/271亡天下——遗民不世袭/288草木也更名——文字狱背后的王朝之讳/303是乃仁术——苍生大医/318附录:永康药行往事——老药工口述摘录/333再版后记/339
前言序:漏天机公元1899年深秋,北京。沸沸扬扬的维新去年九月就在菜市口用满地鲜血宣告了终结,而古老帝国即将承受的空前劫难还酝酿在大洋深处。天下难得的清静,起码表面看来是这样。虽然不少州县闹起了义和团,但天子脚下毕竟城墙高金砖厚,轻易掀不起多少波澜,臣工百姓还是照着老规矩过日子:该上朝的上朝,该做买卖的做买卖,该娶媳妇的娶媳妇,该储大白菜的储大白菜——该生病的生病。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病了。他裹着棉袍,虚弱地倚几坐着,等着仆人为他煎药。一帖中药已被摊在几上。浓郁的药味令王懿荣皱了皱眉头,他实在是有些吃怕了这些黑乎乎的汁水。他低低咳嗽了几声,百无聊赖,伸出两个手指随意拨弄着药堆。忽然,他似乎发现了什么,原本眯着的眼也随之睁大。那应该是几块动物的甲骨,上面隐约有一些花纹。他拈起一片,吹去粉尘,又用袖子擦了擦,凑到眼前仔细端详。没错,是有花纹,摸了摸,好像还是刻痕。谁会在一块中药上划刻呢?王懿荣顿时来了兴趣,坐直身,从药堆中又挑出几块,排在桌上,认真琢磨起来。片刻之后,王懿荣的身子猛地一震;又过了一会,他霍然立起,捧起一块甲片,双手竟有些微微颤抖。王懿荣是一位学者,著名的金石文字学家。他已认出,甲片上的刻痕点横撇捺间似有章法,像是一些文字,但非籀非篆,不同于任何一种已知文字。他浑然忘了自己的病,屏住呼吸一笔一画努力研究着。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觉得甲片越来越烫手,上面的刻痕似乎要活了过来,如龙蛇般蜿蜒挣扎嘶叫。他的两颧泛着潮红,额头不知何时渗出了汗珠。良久良久,他才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的发现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他竟然在无意中找到了一座尘封数千年的宝库,而手中的甲片便是开启库门的钥匙。回头再看那堆即将入罐煎熬的药,满身冷汗的王懿荣暗自后怕,庆幸上天让他得了这场病。
“一片甲骨惊世界!”甲片上的刻痕被确认为商代文字——中国已发现的系统文字中最古老的一种。甲骨文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的三大考古发现之一,以史学角度来看,在此之前,有关殷商的记载极其稀少,连两千多年前孔子都惋叹文献不足。陆续被发掘的十五万片带字的甲骨,硬是从历史无情的黑洞中剜回一块,为后人探索那个遥远而模糊的时代提供了大量资料。大到国家征战、帝王更替,小到部落祭神、夫妻祈子,甚至兄弟分家、寻牛觅羊,多多少少都留下了一些记录。甲骨,甲是龟甲,骨是兽骨,一般说法是,它们出土后以“龙骨”的身份进了药店。它们被称为龙骨十分恰当:重见天日的,不正是中华民族这条巨龙失落了几十个世纪的一段骨节吗?但以医药知识分析,王懿荣发现的似乎应该是“龟板”——龟的腹甲。因为根据记载,他患的是疟疾,用龟板比用“龙骨”(医家以此命名古代大型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更加对症。龟,自古被视作一种神奇的动物,与“麟、凤、龙”并列四灵。龟甲入药,有一别名:“漏天机”。此名实在贴切得不可思议:埋藏了几千年的诡秘天机,当真通过这味中药再现了人间。
无论龙骨还是龟甲,反正这些惊动了整个世界的甲骨最早都来自于一间普普通通的药铺。贴满标签的药厨,究竟隐藏着多少被历史重重包裹的秘密?除了龟板,还有其他能破解时间封印的灵物吗?史书药书对照细细看来,同样发黄的纸页上,竟能找到不少彼此印证的章节,更有许多埋伏呼应之处。一段波谲云诡的历史,在医家眼中,往往不过是一张字迹潦草的药方,撰写者或是高明,或是蹩脚,或是认真,或是敷衍……以药读史,相互补充相互阐发,别有一番滋味。原来,一味寻常的中药,往往连着一位任何史书都不能漏载的重要历史人物。原来,一件改变历史进程的事件,不可或缺的道具可能便是一味毫不起眼的中药。原来,一个药名的得来与变更常常都烙着历史的沧桑印记。原来,一位著名人物或许本身就是位高明的医家药师。——原来,历史与中药可以如此水乳交融地绾合。可能是一段草根,可能是一截枝条,可能是一片叶子一朵花蕾,可能是一张树皮一粒种子,甚至是一块冰冷的石头。背着药篓,沿历史长河一路走来,在风景独特处,总能采到一两样参与或者见证了往事的药物。这些浸染着历史云烟的中药格外沉重,每一种都闪烁着青铜的寒光。神话传说,太乙真人用莲藕拼出哪吒的人形,助他起死回生——何不从本草方书中挑出那些蕴涵着历史天机的中药,为我们过往的几千年重搭一座骨架呢?草木无言,草木有灵,众药皆有情。史书药书合二为一,那些成功逃脱时间剿杀的种子便会在字里行间苏醒,再一次抽枝发芽。草木清香里,书页龟裂,时光逆转,一条巨龙从远古延亘而来。
1、本草初始——懵懂时代的人草战争撰写中药方的过程充满了权谋与博弈,绝不亚于老谋深算的大将军排兵布阵——的确,某种程度上,“治身如治国、用药如用兵”,药界人间,本是一体。那么,这支作战于人体内部的植物军团,第一任指挥官,无疑就是神农。
2、禹余粮——守土与治水这种感情,已经渗透到了我国几乎所有的传统文化中。如儒家推崇的君子,就应该是像大地般广博沉稳宽厚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自然,传统医学也被深深烙上了这个印记。
3、救荒——鱼腥草与勾践复国
蕺山,绍兴城内最著名的三座山之一。它并不高峻,也无奇秀。然而,如若得知此山山名的由来,整座古城也会在眼底泛起寒光。就像它的古名,山阴,那个缺少温度,幽秘、森冷的词。
4、不死药——长生的诱惑热衷于服食金丹求长生的帝王名单可以开出长长一串,包括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梁武帝、隋炀帝等。最可悲的还是唐太宗,能一手开创当时地球上最强大的帝国,却敌不过小小的一枚金丹,竟在五十二岁壮年用焦燎的烟火为自己伟大的一生划上了尴尬的句号。
5、薏苡谤——马革裹尸载诬还建武二十年,越乱已平,马援遂立两根铜柱以为大汉南部边界,表功而还,其上铭文:“铜柱折,交趾灭。”凯歌高奏,五十八岁的老将军微笑着挥手告别了交趾百姓,启程回京。只载了一车薏苡。
6、当归何处——姜维入蜀“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家有良田百顷,不缺这一亩半亩;儿在蜀中但有远志,没有当归可寄。回信语气慷慨,千载之后读史至此,字里行间犹有余音铿锵。
7、服石时代——魏晋名士的危险快感作为父亲,无论阮籍还是嵇康,都不愿意下一代人继续走自己的老路。然而,摇曳的竹枝,掩盖了他们的真实面容,致使后人迷惑于竹叶萧萧的风姿,却忽略了竹根深处的酸楚。后世所仰望的,不过只是这片竹林筛下的斑斑点点的碎影。
8、远志小草——淝水两岸数百年后,李白想起这一役还是抑止不住地激动,幻想着自己也能有一日如谢安那般为自己的国家轻描淡写地化解一场劫难:“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9、草根天子——南朝的宿命已经无法探究这种草为何会因刘裕而得名、为何会在刘裕身上附会出那个传说。这也许就是神秘的谶言,把小名给了一种草药的刘裕,和他之后的萧道成、萧衍、陈霸先,谁都无法让各自的王朝摆脱草根的命运,嫩软的苗秆始终无力成为能承担整个中国世运的栋梁。
10、镇恶——钟馗舞端阳五月初五,首先属于草木。如果不同的时间会呈现不同的质地,那么,这一天的二十四个时辰,必然汁水饱满、气息泼辣。这是一年中与中药联系最紧密的一个节日。“艾蒿”“菖蒲”“雄黄”,把这几味药名放在一起,几乎就能使中国人的脑海中立即跳出“端午”两个字。
11、国老——名相狄仁杰甘草的寒热随人是为了使各种不同特性的药物能得到和谐,综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在治疗中发挥出更好的功效;便是它的甜味,也多少能缓和汤剂的苦涩,便于病人入口。药界的国老,甘草做得名副其实,劳苦功高。
12、传灯——鉴真东渡鉴真,这真可算是名副其实了。只要手指触摸到任何一种药材,哪怕只是一片树叶一粒种子,他也能清楚地在纯黑的幕布上勾勒出这棵植物的全貌,甚至还能看到根须在大地深处蜿蜒伸展。
13、云深采药去——诗人们的隐逸情结诗人向往的隐士生活就该是这么安逸脱俗。在他们想象中,再险恶的老林也是桃花源,再陡峭的山峰也是奇景仙境,根本不去考虑跋涉于其间需要耗费多大的体力、需要冒多大的风险——他们从不会担忧药草的叶底是否会盘着一条暴怒的斑斓毒蛇。
14、船从海外来——海药、穆斯林、金鸡纳等海药中很大一部分,在被纳入中国医药体系之前,被用做香料。当扛着麻包的苦力随着生硬的汉话指挥,小心翼翼地走下跳板时,一股浓郁的香气顿时在港口中散发开来。这股多少有些诡异的香气夹杂着海风的腥味,由广州或是泉州出发,沿着脉管般辐射的驿道,很快便进入了帝国的中心。
15、壮气蒿莱——从“牵机药”到“五国城”随便翻史书,不必费多大力气,总能找到一些“鸩杀”“饮药死”“毒杀”之类的字眼。这些字透着一股森然的寒气,凝视久了,似乎眼前还能幻化出一个密封的小瓷瓶,以及瓷瓶后令人毛骨悚然的微笑。
16、纸上超然——杞菊滋味与兼济情怀“果蔬草木,皆可以饱”,写到这里,苏轼不觉莞尔,他想起了去年饥馑时,自己也天天四处寻找野菜果腹的狼狈模样。他记得吃得最久最多的当属枸杞与菊花,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果,冬食根,简直一日也离不得。
17、洗冤——寂寥宋提刑熏炉中烧的是苍术与皂角,苍术气味浓郁,皂角也是刺激之物,嗅之便令人打喷嚏,此时烟雾氤氲,药气甚是强烈,掩过了刚才那股恶臭。但宋慈闻不到任何气味,他的两个鼻孔都严严实实地塞着纸团。他只觉得鼻腔滑腻腻的难受,因为纸团是在麻油中浸了多时的。
18、红颜药事——芍药与守宫砂之间的若干片段李时珍的态度却犹豫得多,古籍中以守宫砂试贞的大量记载使他不敢轻易否定,可如法炮制出来的守宫砂毫无效果也是确凿的事实。于是他只好如此落笔:尽管此法“大抵不真”,但“恐别有术,今不传矣”。
19、将相和——尴尬腽肭脐张居正自然不必担心吃到假药,何况孝敬此药的人更是可靠之极。沈德符言之凿凿:此妙物“盖蓟帅戚继光所岁献”。还有一些资料则记载了戚继光所献不仅限此,居然还包括了试药的工具,如王世贞便说“(戚)时时购千金姬”送予张居正。
20、不朽——《本草纲目》五百年顿了一顿,他离座走到王世贞面前,深深作了一个揖,神情庄重地说:“时珍自知学术浅薄,难登大雅,故此不揣冒昧,想烦劳大人作一小序,希望此书能借大人妙笔流传后世,多少于世人有些裨益,时珍此生便心愿足矣!”
21、上党无人参——“土精”之祸人参,自古被视作神草,“下有人参上有紫气”,堪称土地之精华,故有“土精”的别名,价值一直不菲。但为什么在当地人眼里,“土精”居然成了“地方害”,好端端的参园也平了种田,非欲除尽而后快呢?
22、亡天下——遗民不世袭忽然,顾炎武“咦”了一声,拿过酒坛边仔细端详边问傅山:“此酒毫无刺口之感,甜绵中又有一股草木清香,余味无穷,绝不是寻常汾酒。我奔命天下这么些年,各地的好酒也算喝了个遍,却从未领略此种滋味,刚才傅兄说这是再制之酒——”
23、草木也更名——文字狱背后的王朝之讳不仅玄参,所有带“玄”字的药,玄胡索、玄明粉、玄水石,药名中的“玄”字统统都得换成“元”字!别说这些草木石头,就连九霄云上的神祇也得改名。好在“玄武大帝”改得快,早在北宋年间就成了“真武”,叫了几百年也耳顺了,这次影响不大。
24、是乃仁术——苍生大医穿过长廊,转过一个四角亭,方是挂有“药局”匾额的店堂正厅。远远可见高大的红木药厨和整齐锃亮的瓷瓶锡罐,人未到,药香已是扑鼻而来。进入大厅,环顾一圈,最醒目的是门楼上镌着的四个大字:“是乃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