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兰 日期:2015-11-20 22:43:01
牛街地处北京的南城。如同每一处地名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一样,“牛街”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风民俗,而被打上了浓厚的伊斯兰文化的印记。历史上这里民风淳厚、教法严谨、名师大家层出不穷。如今的牛街环境优美、生活便捷,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宗教文化氛围吸引了众多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在这里生活。现在,牛街是北京市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展示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一扇窗户。
目录:
前言
一、悠久历史
二、名胜古迹
半街礼拜寺
牛街礼拜寺的历史
主要建筑及文物
东大寺
牛街女寺
北京法源寺
报国寺
半街地区其他历史遗迹
三、牛街的街巷胡同
菜市口胡同
红罗巷
北半戳胡同前言
一、悠久历史
二、名胜古迹
半街礼拜寺
牛街礼拜寺的历史
主要建筑及文物
东大寺
牛街女寺
北京法源寺
报国寺
半街地区其他历史遗迹
三、牛街的街巷胡同
菜市口胡同
红罗巷
北半戳胡同
甫半截胡同
烂缦胡同
天景胡同
醋章胡同
泵庆胡同
莲花胡同
门樱巷
培育胡同
西砖胡同
法源寺后街
龙凤里
法源寺前街
法源里
七井胡同
春风胡同
荻子胡同
麻刀胡同
骞列胡同
小寺街
东大胡同
输入胡同
沙栏胡同
丰街
牛街头条
牛街二条
牛街三条
牛街四条
牛街五条
牛街六条
巴家胡同
西大胡同
甄家胡同
糖房夹遭
糖房胡同
后羊胡同
吴家桥头条
吴家桥二条
吴家桥三条
吴家桥四条
德泉胡同
德源胡同
德源一巷
德源二巷一
德源三巷
枣林斜街
枣林前街
枣林前街夹道
枣林二巷
枣林三巷
枣林林北里
南线阁街
南线里
登莱胡同
窜线北里
窜马道
白广路头条
白广路二条
菜园北里
南横西街
四、牛街的老行当
牛街历史上的菜行
牛街历史上的果行
老牛街的驼行及骡马行
牛街的屠宰业和养殖业
牛街的珠宝玉石业
五、冠以行当的牛街姓氏
马姓
王姓
刘姓
小墙闵
梁姓
驴子孙
其他姓氏
六、吃在牛街
牛街的老字号
聚宝源火锅城
鸿顺轩
鹤年堂
正兴德茶庄
在牛街有分店的老字号
东来顺
张一元茶庄
牛街的特色小吃
吐鲁番餐厅
清真超市
牛街清真超市美食城
牛羊肉市场
七、独特的民族宗教文化
语言特色
饮食禁忌
回族婚俗
三大节日
其他风俗
八、牛街著名历史人物
牛街大阿訇
王守谦
王宽
达浦生
马松亭
马善亭
杨明远
安士伟
石崑宾
其他知名人士
马少宣
常子萱
孙绳武
常子春
王孟扬
马宏道
马明道
李廷弼
九、牛街教育
历史上的牛街教育
清真第一两等小学堂
中才小学
北平清真中学
回文师范学堂
国立回民学院
新月女中
成达师范
清真书报社
现代牛街教育
回民幼儿园
回民小学
回民学校
牛街传统体育
摔跤
十、病老无忧
民族敬老院
回民医院
殡葬服务
十一、古街新貌
“民生一条街”
科技牛街
附录
《古教西来历代建寺源流碑戈总序略》
《敕赐礼拜寺记》
教领王友三浩然两君保全回众存没述德碑
参考资料
后记明中叶起,今天西城区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以南,东至潘家河沿,西至教子胡同一带,统称为“宣南坊”。清朝时,宣武门以南地区,习惯叫作“宣南”。历史上的宣南地区,大体上是指北京市原宣武区的管辖范围。北京南城,平民化色彩最为浓重。清代,为确保内城安全,外地人来京,一律不许住在城内,晚上关城门。包括商人等都要住在城外,连各省进京赶考的举子,也不得例外。这样,才形成了前门商业区、琉璃厂文化街、天桥,以及各地驻京的会馆、名人故居和戏院等文娱场所。原宣武区会馆林立,正是源于这段历史,牛街历史上各种行业的繁荣,也离不开这段历史。因牛街历史上就是回族聚居区,回族则有围寺而居的传统,也就致使牛街一带的清真古寺影响最大。
牛街礼拜寺
中国的礼拜寺,不论规模大小、历史长短,其所在地必须是回民聚居地。它不仅是回族群众开展宗教活动的地方,更与回族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他们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场所。牛街是一个回族聚居区,又有一个历史悠久的牛街礼拜寺,这就使牛街礼拜寺不仅是穆斯林群众的宗教活动中心,也是社会活动中心。
牛街礼拜寺,规模宏伟、肃穆幽深,是一组中国古代建筑和阿拉伯式清真寺建筑风格完美结合的伊斯兰古建筑群。寺院坐东朝西,占地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望月楼、礼拜大殿、碑亭、宣礼楼(邦克楼)、南北讲堂、东大厅、对厅(东院后殿)和涤虑处(男水房)等。
牛街礼拜寺的历史
关于牛街礼拜寺修建时间,史家说法不一,一般统称建于“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
据清朱彝尊《日下旧闻考》载:“礼拜寺在牛街,回人所居,寺内碑碣皆回部书。”又据《冈上志》称:牛街礼拜寺“肇于宋朝,由筛海那速鲁定奉敕所建立。缘宋太宗时,有筛海革哇默定者,西域辅刺台人氏,来东土传教,生有三子,长子筛海赛德鲁定,次子即筛海那速鲁定,三子筛海撒阿都定。其(那速鲁定)异禀而有异能,性喜居僻静处,不干仕进,上赐官爵坚辞弗受,因授清真寺掌教,留居东土。后赛德鲁定传教远出各方,不知所终。那速鲁定与撒阿都定知燕京将为兴隆之地,请敕建该礼拜寺于南郊”。牛街礼拜寺所存的《古教西来历代建寺源流碑文总序略》亦有相关记述。
该碑详细记述了伊斯兰教历史和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及北京地区的历史沿革,是研究牛街及礼拜寺历史最有价值的珍贵文物之一。
此外,在牛街礼拜寺还保存着两通石碑,分别是立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的敕赐礼拜寺碑和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的敕赐礼拜寺记碑。它们对研究牛街礼拜寺历史、阿拉伯文书法以及明朝牛街地区回族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敕赐礼拜寺碑碑体为392厘米×94厘米×28厘米,两面都有文字;碑额为长方形蟠龙石刻,四周刻有蟠龙图。碑体阳面、阴面字迹依稀可辨;碑座风化不清。碑立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书、撰、刻者均不详。阳面概述牛街礼拜寺修建历史并记述明弘治年间本寺大规模翻建之盛况,诗文歌颂了殿堂厅宇之富丽;阴面为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其意概为:凡修建清真寺之人,他们确是真诚信仰真主和末日之人,并荣获真主的赏赐与恩惠。
敕赐礼拜寺记碑为长方形碑座,四面刻有如意、竹子等浮雕,碑额有云图浮雕。碑体为260厘米×73厘米×19厘米,阳面中下阴刻有阿拉伯文(已遭人为损毁);阴面中下阴刻篆体《敕赐礼拜寺记》。碑体边角破损,文字也模糊不清。经仔细辨认,该碑解释了“回回”之含义,并记述了礼拜寺的历史沿革,盛赞了礼拜寺建筑的恢宏气势。
新中国成立后,牛街礼拜寺曾经历了6次较大规模的修缮。
1955年和1979年,政府曾两次拨款对礼拜寺进行全面修葺。1996年建寺千年纪念之时,政府又拨款300万元,对礼拜寺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整修。2006年,由北京市政府、市文物局和宣武区政府共同投资2500余万元,对礼拜寺的男女水房重新进行修建,对大殿进行了彩绘,并新建了东院和女礼拜寺。现在的牛街礼拜寺,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世界上著名的清真寺之一,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