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舜臣,廖为智 日期:2015-12-01 16:05:47
历史作家史杰鹏、姜鹏、梅毅、蒙曼、袁腾飞联袂推荐!
陈舜臣为日本历史小说一代大师,在历史写作上卓有成就。国内知名历史作家史杰鹏、姜鹏、梅毅、蒙曼、袁腾飞读后都觉得其作品堪称经典,值得一读再读,因而隆重地推荐给国内读者。日本人*爱看的中国历史读本。
陈舜臣以推理小说成名,转向历史小说写作后更成就其畅销神话。《小说十八史略》首先在周刊连载,1977年推出全六卷,短时间内销量便超出一百万册。之后,又改版为十二卷,一再再版,直到2006年还有新版本出版,成为在日本长销不衰的中国历史作品。“历史+推理”成就日本历史小说大师陈舜臣代表作品
陈舜臣认为历史小说多半就是作者依据史料的推理和虚构的混血儿,历史时代要靠资料及其他来把握,而把握的方法终归不外乎推理。严谨的历史观,让内容扎实可信。推理写作的功底,则让细节丰满可观。“历史+推理”正是《陈舜臣十八史略》的独特魅力所在。
旅日学者李长声评价陈舜臣的历史小说:有意识地把历史题材与推理手法结合起来,既是历史小说,又是推理小说,具有两种可读性。《十八史略》为宋末元初曾先之所撰,采撷正史、《资治通鉴》等史书,是简明地叙述中国历史的初学者启蒙书。至明代大为畅行,更东传日本,并且在日本产生了长久的、特殊的影响。
陈舜臣所著的《小说十八史略》,将从上古到宋灭亡之间的历史小说化。尽管与曾先之的著作无直接关联,但是在将历史用简明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大众读者这点上,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部作品首先在周刊连载,1977年出书,全六卷的销售量,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超出一百万册。之后,又改版为十二卷,也一再再版,直到2006年还有新的版本出版,成为在日本长销不衰的中国历史作品。
《陈舜臣十八史略:大风起兮》为《陈舜臣十八史略》系列的第二本,讲述大汉王朝从汉高祖百战创业到汉武帝黄金时代,之后国运日蹇,终至王莽篡汉;尔后刘秀剪灭群雄,建立东汉,在经历了“明章之治”后,幼帝、外戚、宦官成为主角,历史终于走到了合久必分的东汉末年。豪放大气的英雄主义是本书贯彻的主题。择主而事的智者张良、喊出非战之罪的霸王项羽,高唱大风起兮的刘邦,自诩将兵多多益善的韩信,“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命途多舛的飞将军李广、死战降敌家国难回的李陵、投笔从戎的班超……这些人物都在本书中闪耀光芒。
作者简介:
陈舜臣,1924年生于日本神户,祖籍中国台湾,大阪外国语学校印度语学科毕业。1961年以小说《枯草之根》荣获日本第七届江户川乱步奖一举成名。1968年以《青玉狮子香炉》获得代表日本大众文学最高荣誉的直木奖。此后开始转向历史小说和随笔创作,先后出版了《小说十八史略》、《甲午战争》、《太平天国》、《秦始皇》、《成吉思汗一族》、《鸦片战争》、《诸葛孔明》、《中国历史风云录》、《茶事遍路》、《西域余闻》、《日本人与中国人》等,以其博学多识和丰富的想象,赢得广泛赞誉,收获众多奖项,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历史小说大师。
目录:
○一纷乱四起
○二混沌之世
○三兵力问答
○四战云密布
○五双雄出阵
○六西进之路
○七动荡中的咸阳
○八吉祥之地
○九鸿门宴
一○火烧咸阳
一一天下复乱
一二楚汉争霸
一三大军师退场
一四项羽疲于奔命
一五迎接决战○一 纷乱四起 ○二 混沌之世 ○三 兵力问答 ○四 战云密布 ○五 双雄出阵 ○六 西进之路 ○七 动荡中的咸阳 ○八 吉祥之地 ○九 鸿门宴 一○ 火烧咸阳 一一 天下复乱 一二 楚汉争霸 一三 大军师退场 一四 项羽疲于奔命 一五 迎接决战 一六 拔山之力 一七 消失于乌江 一八 巅峰时期 一九 韩信失势 二○ 匈奴抬头 二一 勿做勉强之事 二二 功臣连连亡 二三 大风起兮 二四 皇帝病倒 二五 后宫残虐 二六 吕后专权 二七 黄昏 二八 吕氏灭亡 二九 天下重归刘氏 三○ 吴楚七国之乱 三一 爱憎之火 三二 女人之争 三三 女人的陷阱 三四 武帝登场前夕 三五 少年皇帝的雌伏 三六 皇后败退 三七 奴隶成为将军 三八 新风气 三九 老将不死 四○ 射上岩石的箭 四一 时运不济 四二 憎恶之火 四三 倾国佳人 四四 贰师将军征西 四五 蒙受污名 四六 生于异域 四七 武帝年迈 四八 哀情何其多 四九 保全霍光体制 五○ 废帝始末 五一 谋杀皇后 五二 庶民皇帝 五三 所爱唯卿 五四 和平时代 五五 昭君的故事 五六 王莽出仕 五七 纷乱的后宫 五八 老套 五九 皇位在望 六○ 汉一度灭亡 六一 再见绿林 六二 赤眉造翻军 六三 绿乎?红乎? 六四 天下大乱 六五 遍地皆皇帝 六六 娶妻应如斯 六七 日本登场 六八 深入虎穴 六九 皇帝个个年幼 七○ 后门之狼 七一 皇帝生意兴隆自秦末起义、楚汉相争,刘邦立国,文景图治,中经汉武奋起,宣元承平,终而国运末路,直至王莽篡汉,这两百多年的历史,是西汉王朝兴、住、衰、变的历史,也是郡县制帝国逐渐定型的历史。场景宏大,也极其复杂。作者能以精致的文笔,将这段复杂的历史娓娓道来,既能抓住历史变化的大脉络,又能深入到历史深处的微观细部,语言通俗而不乏历史依据。且作者善于使用人物对话来推进历史叙述,似使遥远的古人有血有肉地站立在读者面前。毋庸置疑,这是一部适合历史爱好者阅读的优秀作品。——复旦大学历史学者姜鹏1鸿门宴是公元前206年十二月间的事情。数日后,项羽率领四十万大军猛袭咸阳。咸阳居民原本以为在刘邦不流血入城后就可平安无事。而项羽却决心非攻打咸阳不可。项羽认为自己才是伐秦的统帅,刘邦率领的军队不过是自己麾下的支队。统帅可以不管支队长擅自采取的行动,也就是说,项羽是以“咸阳尚未攻陷”为由而采取行动的。这对咸阳居民来说是一大灾难。项羽当然不承认刘邦所公布而且博得人们好评的“约法三章”。“屠咸阳城!”项羽发布这个命令。业已投降的秦,再也没有抵抗能力,只有任由项羽大军肆虐。“彻底粉碎秦——”说“秦”这个字时,项羽特别用力。想到即将彻底推翻曾经灭了故国楚的秦,他怎能不兴奋呢?刘邦和项羽因出身不同而产生的个性差异,由这一点可以清楚看出。出身楚国名门的项羽,过分执著于自己的贵族身份。庶民出身的刘邦,则以现实生活上的痛苦作为判断之基准,繁琐复杂的法律,使庶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法律应该越单纯越佳。街衢被烧光后,居民的生活立刻会陷入绝境,更不可能扶养家族。有这种感觉的人,绝对干不出放火烧街之事。而项羽是丝毫没有这种生活经验的人。这是替祖先向可恶的秦雪恨!放火吧!烧街吧!把它烧成废墟!这样,被秦俘获含恨而死的楚怀王之灵,才会含笑九泉之下!项羽放火烧咸阳众多宫殿和街衢,长达三个月之久。项羽也没有放过投降的秦王子婴。“秦王不能活命!”一声令下,不久之前才被刘邦饶了一命的子婴也遭诛杀。项羽毫不犹豫地没收了刘邦未曾染指的咸阳宫殿宝库内堆积如山的财宝和美女。“我把秦灭亡了!我终于把秦灭亡了!”项羽如此告诉自己,无人在旁时,更把这句话大声喊出来。他放火烧城和掠夺财宝、美女,好像是为了要确认这一点。这是梦想已久的一天,项羽当然为之欣喜若狂。项羽从懂事开始就有“讨秦”的梦想,与此相较,刘邦在数年之前,甚至连做梦都没有想过要讨灭大秦帝国。他的行动只是顺从庶民的生活感情,虽然占据咸阳时,他曾经感到兴奋,但这与项羽的兴奋大不一样。因为这不是梦寐以求之事,所以刘邦不像项羽这样的“欣喜若狂”。他持的是冷静态度。而蹂躏咸阳的项羽则无法保持冷静。正因如此,他没有冷眼观察天下大局的余裕。之后该如何?项羽说要回东方去。对此,有人进言道:“秦所以取得天下,是由于占据关中。此乃四面有山河屏障的天然要冲,而且土地非常肥沃。在此地建都,定将成为天下之主。”此刻的项羽却只看得到眼前景象,展现在他眼前的是咸阳浩劫后的一片废墟。他无法想象此地他日重建后的新景象。“欣喜若狂”使他丧失了想象力。“不,我还是想回东方去。”项羽摇头说,“有衣锦还乡机会怎能不回去呢?我要让故乡父老看我成功的样子!”以衣锦还乡为重——项羽的思考范围已单纯化到这个地步。他已完全没有经略天下的抱负了。已然平定关中的项羽,满载掳获物品回归故乡——听到这个消息,有人说了这么一句话:“听说楚国乡巴佬只是‘沐猴而冠’,事实确实如此。”这件事情传到项羽的耳朵里。项羽放过有可能和自己争夺天下的刘邦,却不放过对自己口出秽言的无名评论家。“把说了这句话的家伙找出来烹了!”项羽立即下令。2十二年十月,在返回长安的途中,刘邦回了一趟暌违已久的故乡沛县。他这真的是衣锦还乡。他的敌手项羽于攻陷咸阳灭秦后,本来应该留在要害关中之地,而项羽却回到遥远东方自己的故乡。有人认为不妥谏止时,项羽如此驳斥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意思是说:一个人成功之后,应该回故乡向乡人夸耀。倘不如此等于是穿华丽衣裳走夜路,实在糟蹋衣裳的价值。如此率性、孩子气的项羽,一切想法都以自己为中心。相较之下,刘邦的一切就比项羽成熟许多。刘邦懂得忍耐。他当然也有衣锦还乡的念头,但他能在得意时克制自己直到现在,才回到自己的故乡来。年轻时代的他在此地过着无赖生活,做的尽是一些令人发指的事情。然而天下风云告急时,人们却推选刘邦为领袖。虽然当时一些人和他有扞格,但总的说来,故乡的人大都是支持他的。刘邦在故乡沛开了盛大酒宴。“你们的脸孔朕都记得,我不认识的只有小孩。一些人的脸孔虽分不太清楚,但这应该是长大后脸孔变样的关系吧!”皇帝显得乐不可支的样子。“陛下很喜欢小孩,是吧?”沛县老者问道。“是啊,因为小孩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嘛!”“那恭请皇上对此地的小孩做一次训话,好吗?”沛县父老代表频频捣头说。“你们这几个就是当时带头指责我的……”刘邦想到这里就觉得好笑。“朕没有什么话可以对这些孩子们训诫的。”刘邦说这句话时,一位白发老者正色而且恭谨地说:“绝对没有这样的事情。皇上圣训可奉为世代圭臬,恭请皇上对我们的下一代有所垂教。”“你们都知道,朕年轻时候是个无赖,没有资格指导别人……”刘邦环顾四周后,又说,“如果说我有资格教人,那大概只有一件事。”“一件事?还请皇上明白示教沛县子弟。”“你们连朕说的是什么都还不知道,怎么可以要求教这一点呢!”“我们相信皇帝教的事情绝对是有益的嘛!”“哈!哈!朕有把握教的,大概只有唱歌。因为朕打从年轻时代起,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击筑(一种弦乐器),唱着自己随便谱写的歌词……”“那就恭请陛下把自己谱写的歌教给此地的孩子们吧!”“好,那你们将此地的孩子们召集过来。最好是把沛县八岁到十四岁的小孩全都找来。朕来教他们唱歌就是啦!”刘邦说着呵呵大笑起来。这样的事情,只有回到故乡才能做到。“是的,遵命。”沛县父老立刻着手召集小孩。很快有一百二十多名少年被带到刘邦面前。“嗬……全都是可爱的孩子。好,你们现在配合筑器,来合唱朕所作的歌。你们先听朕唱一遍。”刘邦站起身来,两手叉腰,用相当嘹亮的声音唱起了自己所谱的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群沛县少年,经过重复练习后,都能朗朗上口歌咏皇帝作词的这首歌了。两千两百多年前,在中国争霸天下的两名英雄都留下各自写作的歌,这是一件令人快慰的事情。其中,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歌词来自赞,战败之事则以“时不利兮骓不逝”将责任转嫁别人。而刘邦并未在歌词中提及自己的“力量”。虽已取得天下衣锦还乡,但为使这个天下永远保持安定,必须四处找来猛士,使之担负保国卫民任务——这首歌的词意如此。他在这首歌里赞美的是别人的力量,而不是自己的力量。3在浚稽山的匈奴先以三万骑包围李陵部队。李陵将大型辎重车排列成圆形,作为临时城堡,以应付包围。将兵全都走出城堡之外,以手持戈矛和盾牌的士兵为前排,射手则藏伏其后。射手除了持弓以外,更就位于千梃巨弩之旁。匈奴见汉军为数仅仅五千,而以千钧之势发动猛攻。但千梃巨弩齐然发射后,以李陵为首的全军挥着白刃肉搏而来。匈奴由于轻敌,于此役折兵数千而退。匈奴单于这才知道这批敌军不可轻视,便动员了八万大军。如此一来,五千部队当然无法应付,在寡不敌众的情形之下,逐渐被迫向南后退。诱饵部队的任务在于尽可能地损伤敌军战斗力,并且尽一切努力使敌人停留该地。李陵圆满达成这项任务。在后退进入山峡时,李陵发现部队行动欠缺锐气。再三猛敲战鼓,也丝毫没有奋起迹象。李陵军是以战鼓为前进、铜锣为停止信号的。“一定是军中有女人!”李陵立刻下令搜索全军。当时常有将犯罪者之妻子或女儿送至边境,充做守备队军妓之事。看样子好像有这样的女人跟着过来。搜索结果,果然在车里发现为数不少的女人。李陵叫人把她们拖了出来,当场全数斩杀。他这个行径实在也过于残忍。但隔天将兵的战斗意志却提高许多,获得敌人首级三千以上。李陵依然边打边朝南方向后退。四五日后进入沼泽地时,由于匈奴从上风方向放火,一大片干燥的芦苇变成熊熊火焰直逼李军而来。李陵也立刻趁风向转变之际,将附近的芦苇点燃,好不容易才脱困。匈奴最擅长的是骑马作战,对步兵战则视为畏途。李陵有过将匈奴军诱进无法策马的森林中,杀死数千敌兵之事。情势是八万大军攻打五千士兵——匈奴早就知道这是诱饵部队,并察觉到李陵军一径往南方后退是因为那边有汉之大军埋伏的缘故,因此,他们在攻击时绝没有忘记提高警觉心。由于担心上当,所以在攻击上欠缺魄力。未料,此际李陵军有一个叫管敢的军侯(中级将校)与上司发生了冲突,脱队向匈奴投降。——李陵军退却的方向根本没有汉军。同时,李陵军的箭支已快用尽。这个管敢居然向匈奴提供了这样的情报。“既然如此,那就发动全面攻击吧!”单于于是对全军下了总攻击令。李陵布阵于峡谷,匈奴则从四面山上如雨点般地射箭。李陵军奋勇应战,一天射箭的量达五十万支之多,箭支存量因而告罄。虽然李陵尚率有三千士兵,但在没有箭的情形之下,再也不能应战了。不得已之下弃车,卸下车轮之轴以代刀,好不容易逃至鞮汗山峡谷。而知道汉无援兵的匈奴,绝不放松攻击。他们既断路又投石,使李陵军陷于绝境。“我看我们没有希望了。”李陵将剩余粮食分给部下,命令道,“你们快逃吧!”汉军最近的城堡在距离约五十公里的一个叫遮虏障的地方。侥幸逃到此地的人只有四百余名而已。李陵将重要文书和旗帜埋入地中后,率领十余兵骑出峡谷。他是在刀断箭尽情形之下,不得已向匈奴投降的。4——对鄯善王加以说服。统帅遂派这个任务给班超。鄯善是在后来斯文?赫定命名为“彷徨湖”的罗布泊之西、楼兰之地的小国。班超于是率领三十六名部下前往鄯善,极力说服国王服从于汉。由于是东方强国后汉之使节,所以鄯善王对他们以礼款待。每次用餐都有美酒佳肴,王之重臣还带领五名部属,每天前来问候两次。问候时间都行跪伏之礼。一天,丰富的美食突然减少了,跟随重臣前来的家臣也减少为二人。起了变化的不只这些,连行礼的方式也不同了。先前行的是跪拜礼,现在则只是鞠躬。“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班超已察知大概情形。一定是匈奴使者来到此地。他于是向鄯善王派来照顾汉使节的胡人翻译套问:“匈奴使节住在哪里?”翻译遂认为匈奴使节来访之秘密已经暴露,便据实以答。原来来了两百名匈奴使节团,正设幕于城北处。对汉使的待遇变得疏慢,很有可能是鄯善王改变初衷,准备改向匈奴投靠的缘故。不管怎样,匈奴使节团人数较多则是事实。班超把胡人翻译监禁后,召集部下举行宴会。喝酒之后胆子会壮,是一定的道理。看见众部下略有醉意时,班超站起来,说:“菜肴和家臣数目变少,是由于匈奴使节来到此地的缘故。看样子,鄯善王似乎有意向匈奴臣服。说不定他会把全体汉之使节的首级献给匈奴,以证明臣服之意。我们已经无路可退。为度过这个危机,你们把生命交给我班超,可以吗?”全员当然没有一个表示反对。“咱们今夜袭击匈奴使节团吧!”班超说完这句话后,又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人们朗朗上口的这句成语,出自于此。月黑风高。匈奴使节应该不知道汉之使节前来此地。被夹在中间的鄯善王,也应该不会告诉任何一方敌对国使节团正在此地之事才对。“你们要知道,匈奴根本不晓得汉之使节正在此地。因此,被我们突袭时,他们压根儿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所以,不要因为只有三十六个人而丧胆,我们可以让他们以为我们是五百、一千、五千大军啊!”班超于是对部下面授机宜。以区区三十六人,再怎么齐声喊叫,也不可能让人以为是大军前来,于是他们决定使用钲鼓。班超从战斗人员中选出十名,要他们于开始攻击的同时,拼命敲打钲鼓。另外,挑选三名动作敏捷的人,担任放火任务。匈奴使用的帐篷是用兽毛制成的毛毡,为求强韧,表面涂有兽油,相当容易燃烧。三名担任放火任务的人,以最快速度将各处帐篷点燃。火势一起就是开始攻击之信号。战斗人员挥动白刃,发出呐喊声,一举攻入敌人营地中。钲鼓声喧嚣一片……受到奇袭而惊慌失措的匈奴使节团,本能地逃向鼓声传来的相反方向。班超早已把这一点计算在内。这一边埋伏着经过选拔的数名弓箭高手。匈奴兵一个个被射倒。深入虎穴的三十六名后汉使节团,最后把两百名的匈奴使节团歼灭。火势蔓延得比预料还快,被火烧死的人起码有一百以上,被砍死的人则有三十多个。后汉人员则无人阵亡。匈奴大使屋赖带及副使比离支被斩首。班超提着这两个人的首级要求面见鄯善王。胆战心惊的鄯善王,决定以自己的儿子为人质,誓言服从后汉。班超终于以漂亮的手法获得虎子了。他也因此功而由假司马晋升为军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