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新中国的诞生


作者:邢和明  日期:2015-12-13 14:14:28




本书简介:
  由邢和明编的《新中国的诞生》以历史纪实的笔法,全景式描述了共和国诞生**天的各项活动,内容包括共和国大典的筹备工作、共和国大典的全过程、阅兵式全过程、全国人民庆祝共和国成立等。本书图文并茂、别出心裁,不仅给读者提供了一个直面历史和感受历史的重要途径,而且也为文史、新闻等工作者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史资料。
  目录:
  前言第一章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一、辽沈战役突破口的抉择:长春,还是锦州?二、东北野战军指挥部的通讯参谋们不停地呼叫着一个地名:“塔山!塔山!” 前言第一章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一、辽沈战役突破口的抉择:长春,还是锦州?二、东北野战军指挥部的通讯参谋们不停地呼叫着一个地名:“塔山!塔山!”三、廖耀湘兵团溃败,毛泽东亲自为新华社撰写新闻通讯四、从“小淮海“到“大淮海”五、黄维被俘时自称上尉司书,还写下保证书六、杜聿明化装成“俘虏”逃跑,结果真的当了俘虏七、聂荣臻的一个大胆设想、八、解放军进入北平的时间被推迟九、渡江第一船与渡江解放第一城十、毛泽东留下一张阅读“南京解放”号外的著名照片第二章筹建新中国一、毛泽东提出访苏的动议与动机二、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三、护送民主人士秘密进入解放区四、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秘密来到西柏坡五、在农村召开的最后一次中央全会六、邓初民在新政协筹备会上三次起立,只为一个提议七、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第三章开国盛会一、西苑阅兵,毛泽东的眼角挂着两滴晶莹的泪珠二、从双清别墅到菊香书屋三、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四、新中国的国旗、国歌、国名与定都五、“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第四章开国大典一、在勤政殿召开的就职会议二、毛泽东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三、毛泽东叮嘱新华社记者,不要弄丢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名单四、“人民喊我万岁,我也喊人民万岁”五、毛泽东得知苏联承认新中国的消息时异常兴奋六、刘少奇出席开国大典与一幅油画背后的故事七、开国大典上的周恩来八、朱德检阅解放军三军部队九、任弼时是唯一没有出席开国大典的中央书记处书记十、开国大典给宋庆龄留下深刻印象十一、为了参加开国大典,张澜挑选了一件最得体的衣服十二、黄炎培的生日也是10月1日,于国于己,他都格外激动第五章开国大典阅兵式一、开国大典给杨成武留下莫能淡忘的壮观图景二、聂荣臻建议开国大典的时间定在下午3时三、参加阅兵式的陆军、海军和空军四、阅兵式地点确定在天安门广场五、“总算活到了这一天,见到了!”第六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解放军将士的开国日一、工人阶级的心声二、人民政协里的农民代表三、活了一辈子,“头一回听说产生咱们人民自己的国家”四、知识分子的欢呼五、解放军将士的喜悦第七章开国大典新闻报道一、开国大典实况转播二、开国大典上的摄影夫妇三、两篇具有特别意义的社论第八章为新中国狂欢一、北京经历着从未有过的狂欢二、南京拉响汽笛达20分钟三、红旗映红了整个武汉四、上海狂欢十天五、海南岛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六、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的欢呼第九章国际社会的评论一、苏联文化艺术工作者代表团抵达北京二、苏联报纸对新中国的评价三、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对新中国成立的报道与评价四、美国、英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对新中国成立的报道与评价第十章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一、前线工事里贴上了“庆祝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标语二、新中国的国旗第一次插上厦门岛三、没有接到命令的第135师成就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四、开国大典两个星期后广州解放五、追歼白崇禧集团六、1949年冬季的最后一场战役第十一章国民党退守台湾一、蒋介石在大陆度过最后一个除夕之夜二、蒋介石到台湾后“连夜多梦,睡眠不安”三、李宗仁在广州收听了新中国成立的广播四、阎锡山的药方救不了“病人”五、西北王胡宗南在西南的结局六、蒋介石在10月1日的日记里写下“痛心极矣”4个字主要参考资料后记
  当时,就东北、华东、华北三个战场而言,东北人民解放军约有70万人,另有33万地方部队。国民党军队虽有55万人,但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几个孤立据点。相比较而言,东北战场的形势对人民解放军最为有利,已经具备了进行战略决战的基本条件。于是,中央军委将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确定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展开。
  辽沈战役发起之前,在东北几个孤立据点里,长春有郑洞国10万人,沈阳有卫立煌30万人,锦州有范汉杰15万人。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解放军进攻的主要方向首先应指向何处,才有利于整个战役的发展,才有利于全歼东北国民党军队,也才有利于全国战局,这是辽沈战役的关键所在。
  如果从东北战场局部情况来看,长春国民党军队相对孤立,且为解放军久困,消灭这股国民党军队可谓水到渠成。因此,依次攻打长春、沈阳、锦州,似乎更为妥当。然而,这样作战的不利之处在于,它可能会吓跑沈阳、锦州的国民党军队,进而影响整个战役和全国战局的进行。
  而首先攻打锦州的好处是,在北宁线上作战,一则可以吸引长春、沈阳国民党军队前来增援,以便在运动中给以歼灭。二则可以割断华北傅作义集团同东北卫立煌集团之间的联系。锦州是东北国民党军队通向关内的咽喉,攻占这个战略要点,就等于关上东北的大门,卫立煌集团自然就成了“瓮中之鳖”。再者,控制住北宁线,有利于东北野战军依据战局的发展,向两翼机动作战。
  锦州被攻克后,范汉杰坦承,打锦州这一招,非雄才大略是下不了这个决心的。锦州好比是一根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打下锦州,这根扁担就断了。
  拥有这个雄才大略的人就是毛泽东。辽沈战役中,毛泽东最重要的决策就是以极大的决心,选择国民党军队防御相对较弱而对全局来说又最为关键的锦州作为突破口,实施出其不意的打击,从而取得整个战役的主动权。还在1948年2月,毛泽东就电告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要求他们下一步作战应考虑以主力转至北宁线,截断国民党军队由陆上撤向关内的通道,并抓住敌人予以各个歼灭。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林彪于4月份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却强调南下北宁线及人关作战的困难,提议先打长春,并吸引沈阳的国民党军前来增援而将其歼灭。毛泽东看到这个计划后大发雷霆,甚至说出了“让林彪到中央来,我到东北去”的话。最终,毛泽东还是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同意了这个计划。不过,毛泽东同时告诉林彪:你们说打沈阳有困难,打锦州有困难,打榆锦段有困难,入关战争也有困难。但是,有些困难是你们设想出来的,事实上不一定存在。所以,你们可以对干部说,在目前情况下先打长春比较有利,而不应该强调南下作战的困难。
  此后,林彪又数次变更作战计划,时而要攻打长春,时而要围城打援,时而对长春久困长围,唯独不提南下北宁线的问题。
  直到7月份,他虽然提出以南下作战为好,但仍在犹豫当中。林彪担心,锦州有国民党军队六七个师的兵力,而且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短时间内难以攻克,又害怕打锦州会受到北平、沈阳国民党军队的两面夹击,长春国民党军队亦势必乘机撤退。
  林彪的担心不无道理。还在5月份,蒋介石就打算撤退沈阳的国民党军队主力。但他想在撤退之前来一个决战,给东北解放军一个打击。这个决战地点,就选择在锦州。他让范汉杰在锦州牵制住东北解放军,在葫芦岛集中精锐部队向东攻,廖耀湘从沈阳出城向西打,再加上空军和海军协作,就可以消灭东北解放军的主力,打开东北的局面。蒋介石的这个算计是蛮精明的,然而,战役的进程和结果却同他预想的完全相反。
  ……
  







阅读提示:新中国的诞生的作者是邢和明,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新中国的诞生下载地址

上一本:西太后:大清帝国最后的光芒
下一本: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