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越 日期:2015-12-24 19:22:54
姜越编*的《魏晋风流(一本书读懂魏晋文明)/全民阅读中华文明史系列》讲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既有动荡、战乱的一面,又有经济、文化、民族融合等方面的重大发展。这是一个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可以说,隋唐时代的繁荣昌盛,乃是这个时期为其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目录:
第一章五胡汉化——影响深远的民族大融合
民族大融合的出现
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胡服汉化
胡姓汉化
音乐舞蹈艺术的融合
扩展阅读西域音乐的传人
第二章木牛流马——交通运输文明新开拓
造车技术的发展
畜力运用的变化
车船制作的革新
东吴开通的运河
晋代开通的运河
扩展阅读诸葛亮与木牛流马
第三章繁荣兴衰——群雄逐鹿下的经济文明第一章五胡汉化——影响深远的民族大融合
民族大融合的出现
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胡服汉化
胡姓汉化
音乐舞蹈艺术的融合
扩展阅读西域音乐的传人
第二章木牛流马——交通运输文明新开拓
造车技术的发展
畜力运用的变化
车船制作的革新
东吴开通的运河
晋代开通的运河
扩展阅读诸葛亮与木牛流马
第三章繁荣兴衰——群雄逐鹿下的经济文明
两晋时期经济概况
南北朝时期经济概况
发达的南朝农业
繁荣的庄园经济
东晋南朝手工业文明
群雄割据下的对外贸易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赋税制度
扩展阅读馒头等面食的由来
第四章鼓角齐鸣——魏晋南北朝的军事文明
魏晋时期的兵户制度
南朝武装力量的构成
南朝的兵种与编制
北朝的武装力量构成
北朝兵种与编制
重装骑兵的兴起
车阵的再兴
魏晋南北朝的军事服饰
扩展阅读周武帝对府兵的改革
第五章山水庭院——魏晋南北朝园林文明
山水园林大量涌现
优美的士人山水园
皇家园林的雅化
托情道昧的寺观园林
西晋石崇金谷园与东林寺
会稽兰亭
扩展阅读张伦宅园
第六章哲学奥妙——魏晋时代的玄学文明
哲学史上新历程——玄学产生
玄学与佛学
名教与自然之辩
“以无为本”的玄学之道
王弼与其玄学之道
阮籍的玄学主张
扩展阅读鲍敬言的《无君论》
第七章骈文诗赋——魏晋南北朝的文学
魏晋南北朝骈文鼎盛
南北朝小说的发展
南北朝的民歌
曹植的诗文
世情小说鼻祖:《世说新语》
“建安风骨”的继承者:左思
恬淡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陈寿撰成《三国志》
扩展阅读建安七子
第八章百戏杂技——民族交融中的技艺创新
魏晋南北朝杂艺
三曹与杂技
幻术技艺形成
庙会与狮子舞
鼎技与燕戏
檀技与高缰
手技耍弄
扩展阅读凤凰衔书
第九章笔酣墨饱——魏晋南北朝书画文明
中国书法成为独立艺术
毛笔制作对书法的影响
书法字体革新的代表:钟繇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风格迥异的“北碑”
中国画论兴起
顾恺之与其艺术成就
点睛之笔动寰宇:张僧繇
绘画宗师:展子虔
扩展阅读纸写书的普及
第十章如梦如幻——魏晋南北朝的乐舞
佛教音乐的兴起
琴学的传教
《清商乐》的发展与演变
乐律理论的推动者
三部影响较大的古琴曲
扩展阅读《玉树后庭花》是何舞
第十一章日新月异——历史夹缝中的科技文明
农学经典《齐民要术》
炼钢新技术与新成就
裴秀的制图六体
圆周率研究的进步
医学文明新星——脉学与针灸
药物学的丰富与中药炮制
魏华存撰《黄庭内景经》
扩展阅读祖咂与“祖恒原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境内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鲜卑、匈奴、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不断内迁,民族融合使中原地区的汉族增添了新鲜血液。民族是指由共同通用语言、共同生活区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心理联系起来的群体。经过四百多年,原来的民族布局在人口迁徙中完全被打破,相互间不再有地域隔绝;一些游牧民族也过着定居农耕生活,形成了共同的经济生活;汉语言文字作为“正音”被确定下来;中原先进文化成为大家接受的文化,而它又吸纳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内容有了新的发展。
到北朝末年,原有的民族差异逐渐消失,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1.“五胡”的内迁东汉末年,由于汉王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他们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力不足而对各少数民族的招诱使中国西北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其中以匈奴、鲜卑、羯、氐、羌族为主,中国古代把这几个民族称为“五胡”。他们越过农牧分界线同汉族杂居。这些民族本来就与内地汉族有频繁的交往与经济文化交流,加之各族的杂居,使其与汉族的交往、交流更加频繁,更加直接。到西晋时期,“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他们成为我国北部、西北部地区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魏晋时期,汉族统治者、官僚、地主奴役与剥削这些少数民族,强迫他们当兵;西晋八王之乱中,诸王也都利用少数民族参加内战。一些少数民族的人还被掠卖,充当官僚、地主的佃客、奴婢。这样,许多少数民族人口因动乱、饥荒而成为生活无着的流民,这些少数民族与汉族贫苦农民一样,生活上陷人十分悲惨的境地。西晋末年政治黑暗,统治者的自相残杀,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与压迫,中原人口或死于战乱饥荒,或大批南迁,因而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内迁步伐。
2.“十六国”的民族融合趋势由于西晋的黑暗统治及对各民族的剥削压迫,少数民族进行了反晋斗争中,西晋王朝轰然倒塌。西晋灭亡以后,进人中原的北方、西北各族对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虎视眈眈。各少数民族,及一部分汉族,先后在此建立了十多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十六国”。
这个时期,自刘渊起兵反晋建立政权,至北魏统一北方地区的一百多年里,黄河流域纷纷扰扰,战祸不休,终无宁日。其间,氐族的前秦曾一度统一北方,前秦与东晋大战于淝水。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仍处于各族政权林立、相互混战的状态。十六国的纷扰战乱,使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和中原文化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给各族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而且,由于相互征战、百姓流亡,一些少数民族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各少数民族人民之间、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接触更密切,各民族问的差异逐渐缩小。在混战中,一些弱小民族势力被削弱,有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任用汉族知识分子。民族关系由交往、交流朝着民族融合的方向发展。
3.北方民族融合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族与汉族融合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游牧民族南下人居汉族农耕文明区,逐渐改革了原有的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同时也把他们的优秀文化与物质文明带到了中原,后来,这也成了汉族文化、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