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格林、朱嘉明 日期:2016-01-20 22:28:25
为了纪念**次世界大战100周年,维也纳大学于2014年7月3—5日召开“**次世界大战对当代中国历史进程影响”的国际研讨会,本书以此次研讨会的20余篇论文集结而成,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本书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其中,对中国当代历史的进程和选择影响甚巨。如果说,辛亥革命所解决的是结束一个旧时代,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现代历史的进程,是造成中国向现代主权国家演变、传统社会结构解构、共产主义崛起、转型模式转变、中日战争的重要原因。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维也纳大学于2014年7月3—5日召开“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代中国历史进程影响”的国际研讨会,本书以此次研讨会的20余篇论文集结而成,是世界范围内纪念一战百年文献中唯一的中国专辑。
作者简介:
魏格林,女,1955年生,博士,历史学家,汉学家,维也纳大学教授。曾任德国海德堡大学副校长(1999—2001)、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副校长(2011—2015)。还曾在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区大学与研究机构做访问研究,并担任多个国际研究机构或委员会顾问和期刊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中国与东亚历史、当代中国政治经济。
朱嘉明,男,1950年生,博士,经济学家,台湾大学客座教授。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国务院技术经济中心、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还曾在澳大利亚摩尔本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做访问研究,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任教。主要研究领域:国际金融、货币史和当代中国经济。
目录: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之大转变/徐国琦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现代性/丘为君
北京政府筹备参加欧战和会研究/罗毅、金光耀
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训令问题研究/唐启华
为什么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重要作用/DanielMarcSegesser
一战与“新儒家”的源起:以“科玄之争”为中心/雷颐
一战前后“日本式自由主义”与“俄国式社会主义”对中国的影响/秦晖
中共建党历史背景再探讨——兼析李大钊等人对一战与俄国革命认识的演变/章百家
天演与自由——试论严复自由主义思想中的难局/王远义
民初五四运动时代“赛先生”的根源、性质及后续转折/徐振国/
民本主义与近代日本国家构想——以吉野作造对山东问题的立场为中心/朱坤容
一战爆发后中国之中立——以日本对德宣战前为主的考察/侯中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方战败的原因与俄国“土改”/金雁
中国财政与一战纾困(1895—1918):庚子赔款、外债和国内公债/张志云
新契机与新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亚洲协会”的中国评论/吴翎君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之大转变/徐国琦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现代性/丘为君
北京政府筹备参加欧战和会研究/罗毅、金光耀
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训令问题研究/唐启华
为什么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重要作用/DanielMarcSegesser
一战与“新儒家”的源起:以“科玄之争”为中心/雷颐
一战前后“日本式自由主义”与“俄国式社会主义”对中国的影响/秦晖
中共建党历史背景再探讨——兼析李大钊等人对一战与俄国革命认识的演变/章百家
天演与自由——试论严复自由主义思想中的难局/王远义
民初五四运动时代“赛先生”的根源、性质及后续转折/徐振国/
民本主义与近代日本国家构想——以吉野作造对山东问题的立场为中心/朱坤容
一战爆发后中国之中立——以日本对德宣战前为主的考察/侯中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方战败的原因与俄国“土改”/金雁
中国财政与一战纾困(1895—1918):庚子赔款、外债和国内公债/张志云
新契机与新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亚洲协会”的中国评论/吴翎君
“二十一条要求”和中日关系/川岛真
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资本品短缺、货币紧缩与总产出下降/刘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北洋政府时期经济的影响/朱嘉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俄国华工:战争的另类受害者/OlgaV.Alexeeva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华工:一段被忽视的插曲中国外交政策与现代劳工史的演变/PaulJBailey
一战期间中国对德奥船舰的处置/王文隆
青岛之役(1914年9月2日—1914年11月7日)回顾/王玉麒
一战对中国妇女运动国际化的影响/AstridLipinsky
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其中,对中国当代历史的进程和选择影响甚巨。如果说,辛亥革命所解决的是结束一个旧时代,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现代历史的进程,是造成中国向现代主权国家演变、传统社会结构解构、共产主义崛起、转型模式转变、中日战争的重要原因。克拉克是一个澳大利亚人。记者曾经问过他,他对一战的兴趣是否跟他是澳大利亚人有关系。克拉克回答说:“澳大利亚作为一个民族国家来说,一战是一种初上火线的事件,因为这是澳大利亚第一次作为独立的国家参战。虽然当时他还是英国的伙伴,但这一次参加是属于自己的决策。如果跟其他参战国来比,澳大利亚的死亡率当然特别高。因此,在两战之间和二战之后,记忆文化庞大起来了。我在上学期间参加过很多纪念大会,每次演出都有‘归营号’歌,听过有关战争爆发的很多演讲,听他们讲战士的英勇豪气,他们的光荣……这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克拉克这样解释他对一战的兴趣,但没有提到他作为澳大利亚人对一战的观点是否跟英国人不一样。有趣的是,英国还有一个来自大英帝国所属国家的历史学家在写有关一战的书。她就是麦克米伦(MargaretMacMillan),牛津大学历史系教授,已经写过不少有关一战的书。她原来是加拿大人。记者问她怎么看英国纪念一战的活动,她回答说:“作为加拿大人,我觉得所有的纪念活动有一点小心眼儿的样子。在英国,纪念活动或多或少也涉及到帝国所属国家,但不太多。你想想吧,帝国对战争贡献那么大,有一百万印度人,六十万加拿大人,三十三万澳大利亚人参军,加上大量的经费与物质方面的支持。我希望纪念活动也要涉及到这一点。”但反过来讲,因为麦克米伦教授是加拿大人,所以它觉得做一战研究可以做得更自由一点。“我没有必要来磨斧。如果作为英国人来写一战爆发,我可能得对英国当时所做所为作出有偏向的表态;如果作为德国人来写,或多或少地要攻击德国,或者为德国包庇。但作为加拿大人,大家都会认为我是一个说话说得很直接的人。所以我怎么说,都无所谓。”两个学者解释他们国家参与战争的经验于战后对此产生的记忆文化给我们说明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欧洲人不管他们本国有什么样的有关一战的记忆文化都把世界大战当作欧洲战争来回忆、讨论、解释。对他们来说,这完完全全是一个以欧洲为中心,解决欧洲问题的战争。同时他们的记忆以今天所存在的民族国家为出发点。这样他们把战争的两个不可忽略的层面给忘记了,即战争的世界性与战争跟四大帝国的崩溃的关系。实际上英国、法国、德国有关一战的纪念活动,集体记忆和学术讨论对沙俄、奥匈与奥斯曼帝国都不太注意。并且东欧战场基本上也不引起西欧的兴趣。但东欧战场是四个大帝国的互相较量,最后都以崩溃告终的战场,同时是民族国家的概念与组织形式往东欧扩展的所在地。西欧战场是现在欧盟的核心国家之间的较量。东欧战场是帝国崩溃,新的民族国家产生的战场。如果这样子看问题,很快就可以发现,冷战的结束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一战后的局面。这是为什么现在大家对一战兴趣那么大的原因所在。如果说一个地区需要以处理好中心与边缘的关系来把自己组织起来的话,那么今天的欧洲像一战前一样没有一个中心。冷战结束之前,欧洲以美苏的对立被控制,因此不需要本地区的一个国家来起中心的作用。冷战结束之后,苏联崩溃,使得一战以后兴起的,很长时间以来在苏联的指导之下没有独立的国家,重新独立起来了。像一战之后,西欧的民主民族国家设法把自己的治理方式和经济体制出口到东欧。因为忘记了一战的经验,所以碰到了看起来不可预测的,但实际上根据一战的经验可以预测得到的困难与障碍。因为集体记忆与学术讨论基本上忽略了东欧战场与西欧战场的区别,没有注意到一战引起帝国崩溃的重要性,所以失去了从一战的经验当中得出教训来认识和解决当前的问题。
一战的世界性应该进一步去探讨。但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一战不仅仅引起了沙俄、奥匈、奥斯曼以及德意志帝国的崩溃而且企图把东欧和中欧的帝国治理法改成民族国家治理法,它又是大英帝国崩溃的第一步。这是一战很多自相矛盾现象当中很突出的一个。虽然英国显然是战争的胜利国之一,但在战争结束之时,它的世界性强国地位没有像战前那么不可动摇。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提到的大英帝国所属国参与战争的形式与他们把自己作为独立国家放在世界的范围之内。但也要注意到一战引导的近、中东形式的改变以及新国家的产生。这等于是说,一战不仅仅改变了欧洲的全貌,它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其中在欧洲集体记忆当中最被忘记的帝国的崩溃又是重要的一个因素。从这个意义来讲,虽然欧洲集体记忆中的一战是欧洲战争,但是如果看到它对全世界的影响,就应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确实是世界性战争。欧洲回忆一战一定要学会怎么样创造超越民族国家,超越东西两个战场,而又内在连结的一战叙述,同时也要学习怎么样去理解一战的世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