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纪连海 日期:2016-01-23 15:55:36
百家讲坛学术明星、麻辣名嘴纪连海**力作!内附多张历史漫画,形象生动介绍了雍正的一生!多维度分析四爷的功过得失,讲述雍正双面人生的背后;野史正说、去伪存真,纪连海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雍正!历史上四爷是真的很忙,他忙着抢皇位、忙着害兄弟、忙着杀大臣、忙着搞改革、忙着批奏折、忙着炼丹药……就是没有时间来谈哪怕只是一场真正的恋爱!
本书简介:
雍正在位十三年,并不算长,但他却是清代富有争议的皇帝。他长期被称作“暴君”;而在影视剧里,雍正却被描绘成为一代明君。本书作者纪连海用诙谐的语言,根据历史资料,多维度分析雍正帝的功过得失,将其颇居争议的一生展现给读者。纪连海语录这个时候的康熙皇帝,他的头脑中,仍然存在着深厚的满洲“淳朴旧制”的烙印。他决定采用清军入关前推举新汗的传统方式——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民主生活会”,作为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首要步骤。
隆科多就近不就远,顾不得康熙皇帝的心愿了,利用步军统领的关键地位,假传康熙皇帝遗旨,拥立皇四子胤禛即位。经过种种权衡考虑,关键时刻当机立断,隆科多不愧有果敢眼光,一跃而成为新朝宠臣。雍正皇帝,可算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位宠信道士迷恋丹药的皇帝了。他是灵丹妙药的“专业发烧友”。问题在于,雍正皇帝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爱好上这个的呢?
隆科多一开始出场的时候落魄穷酸,转眼之间就成了重臣中的重臣,再一转眼成了阶下囚了!瞧他这个经历,您是不是觉得比坐过山车还要惊险?话说雍正皇帝专门设立的这个叫作“血滴子”的暗杀组织,还真有点神秘。所谓的“血滴子”,就是一个口袋,里面有匕首,而且是排成一圈的匕首;你的脑袋进去之后,它这么一拉,你的脑袋就掉了。血滴子您见过吗?我没有见过——见着就坏了。
世事难料啊!文武双全的年羹尧,在处理跟上级的关系方面,似乎处理得不是太好。只知道进不知道退,最后反而葬送了身家性命。
作者简介:
纪连海,北师大二附中历史教师。百家讲坛“十大名嘴”之一,以诙谐幽默、激情澎湃的讲解风格,成为亿万观众热捧的超级学术明星。已出版《历史上的多尔衮》《历史上的和珅》《历史上的纪晓岚》《纪连海说甄嬛》等多种畅销书。
目录:
第一章九子夺嫡第一次立储003立嫡不立庶/ 003 加强理论学习/ 005 保皇派与反对派011三姥爷覆灭记/ 011 明珠集团的崛起/ 015 站错了队伍/ 019 反对党四大金刚/ 023 一废太子/ 027 拉锯战034画虎不成反累其犬/ 031 算命先生不靠谱/ 033 聪明过头就是蠢/ 035 废太子≠废物/ 036 康熙皇帝的对策/ 038 都不是省油的灯/ 041 “废物利用”/ 042 “民主生活会”/ 043 民主不集中/ 045 失而复得/ 048 “二次革命”059重整旗鼓的反对派/ 051 再接再厉/ 052 大功告成/ 054 送礼送砸了/ 055 利益共同体/ 058 万万想不到/ 060
第二章阴谋与爱情雍正即位之谜075三种观点/ 065 “十”“于”谜案/ 067 《康熙遗诏》的真假/ 067 老爸到底喜欢谁/ 069 谁是操盘手/ 070 关键的六天 / 071 代父祭天 / 072
雍正和他的甄嬛们085老婆到底多少个/ 075 华妃的秘密/ 079 弘历是谁的孩子/ 081 隆科多与太后/ 086 齐妃与弘时/ 090 弘历与钮钴禄氏/ 095 真假龙凤胎/ 102 太后之死/ 105 死也不省心121刺客吕四娘/ 110 宫女也捣乱/ 111 曹雪芹是个杀人犯/ 112 最合理的死法/ 114 其实不想死/ 115 炼丹“发烧友”/ 116 道士进宫/ 118 “吸毒”的下场/ 120 第三章王的大臣盛极而衰的隆科多139嫡亲的六叔/ 125 九门提督/ 126 三个选择/ 130 押注成功/ 135 舅甥不合/ 137 无期徒刑/ 140大喜大悲年羹尧161胤禛的“家奴”/ 143 “血滴子”的秘密/ 144 年羹尧发迹史/ 145 得意至极/ 147 领导的关怀/ 150 千万别翘尾巴/ 154 可怕的对手/ 157 世事难料/ 159 受宠一世的李卫184何许人也/ 161 火耗归公/ 163 讨债高手/ 165 西湖办公/ 168 恩恩怨怨/ 169 文盲管秀才/ 171 打击走私/ 172 贯彻中央路线/ 173 重视农业/ 174 李卫当警官/ 175 抑郁和肝炎/ 178
侠肝义胆十三爷207哥俩好/ 180 替哥哥买单/ 183 结盟的代价/ 185 二号首长/ 186 金牌理财师/ 188 顶尖风水师/ 189 “安乐死”/ 191绍兴师爷邬思道233“师爷”的由来/ 194 鼻祖邬思道/ 198 大起大落终归土/ 199 附录:雍正大事记雍正即位之谜 雍正皇帝的皇位,是正取,还是逆取?从皇四子胤禛登基以来,这既是学术界激烈争议的问题,也是演艺界火爆炒作的题目。我们这一节就来聊聊这个热门话题。
三种观点自康熙皇帝宾天至雍正皇帝继统,皇位出自篡夺的传闻异说亦是形形色色,但大体总结来无外乎三种观点,即“遗诏即位说”“改诏篡位说”和“无诏夺位说”。其中,“遗诏即位说”主要的论据如下:第一,雍正受到皇父康熙的信任,派他到天坛代行祭天大典,说明康熙临终前有意让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第二,有《康熙遗旨》为证。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病重。《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召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淳郡王允祐、皇八子贝勒允禩、皇九子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皇十二子贝子允祹、皇十三子胤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在这里,我们暂且先不说及皇四子胤禛即位为日后的雍正皇帝,先说皇四子胤禛即位为雍正皇帝之后,中国所有的人的名字都不能用“胤”字和“禛”字——这为皇帝的“讳”。而皇四子胤禛的亲兄弟也不例外,因此他们都要改名字,胤禛所有的兄弟都要改“胤”字为“允”字,最为悲惨的是皇四子胤禛亲兄弟皇十四子胤祯,别的人只需要改一个字,改“胤”为“允”就可以了,而他名字中的两个字要被全部改掉,改为“允禵”。第三,有《康熙遗诏》为证。《康熙遗诏》今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上面写道:“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康熙遗旨》还是《康熙遗诏》,在我看来,都不足以为证。因为这两样文本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被修改篡改的痕迹。对此,我将在后面加以分析,这里从略。除了这不值得一驳的“遗诏即位说”之外,另外两种观点——“无诏夺位说”和“改诏篡位说”——哪一种更加符合事实真相呢?对此我是持“无诏夺位说”的,而我的朋友、康熙皇帝的第八世孙金恒源老先生则是持“改诏篡位说”的。那么,我们两个人的观点,到底谁更加正确呢?看过《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的观众应该都知道,当时和雍正争夺皇位的那个焦点人物是康熙帝的第十四阿哥,而金恒源老先生就是这位十四阿哥的后代,所以他的观点,权威性是举足轻重的。
“十”“于”谜案雍正皇帝到底是如何即位的?民间流传特别广的说法是“改诏篡位”,因为这份遗诏当中有这么一句关键词叫“传位十四皇子”。大多数人都认为,遗诏结果是被人改动过的,即“传位十”被人改成为“传位于”,“十”这个字,被人改成了干钩“于”的“于”。金恒源先生虽然是持“改诏篡位”说的,但他认为,在技术操作上把“十”字改为“于”字的事情应该不存在。因为康熙皇帝所有的朱批在提到儿子的时候没有一处是写“皇某子”“皇某某子”,都是“某阿哥”“某某阿哥”。因此,问题不在“于”不“于”这个层面,而在于到底有没有“四皇子”和“十四皇子”的层面上讨论,才有意义。另外,皇帝的手谕,包括朱批,康熙、雍正、乾隆等的朱批,存有大量同音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通假字。因此,在康熙皇帝笔下,是可以把“于”和“於”混同于一起的。所以,到底康熙帝用的是哪个“于”,我们也是不能确定的。
《康熙遗诏》的真假那么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讨论讨论,《康熙遗诏》是真是假,以及到底有没有这份诏书的问题。金恒源先生认为,根据康熙皇帝其人,他一生做事谨慎,像皇位接班人这么大的事情,他不做安排是不可能的。对于金老先生的这一观点,我也是同意的。但这其中,有一个问题是需要我们格外注意的,经鉴定,那份被人们所熟知的诏书,确实是康熙六十一年写下的没错,但是不是十一月十三日这一天(康熙帝驾崩之日)写下的,是这一天以后写下的,还是这天以前写下的呢?这就值得深入研究和讨论了。而我和金老先生最大的分歧也在于此,金老先生认为诏书肯定是康熙皇帝生前留下的,只是被人改过了,而我的观点是:诏书根本就没有,肯定是康熙皇帝死了以后别人伪造出来的。据金恒源先生称,第一次正式宣布这份遗诏是在十一月十六日(公历1722年12月23日,也就是康熙帝死后的第三天),宣读的时候只有满文遗诏,没有汉文遗诏。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存的康熙遗诏的两份原件,是满汉合璧的。北京有一件,台湾台北有一件。这就很蹊跷了。之后,我们对比台湾的原件的影印件发现,两份遗诏都有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的汉文,但是却都没有相对应的满文。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该是还有满文的内容才对,但是它们却没有,此外,两件满汉合璧的康熙皇帝遗诏,汉文都有皇四子雍禛人品贵重等让他即位的内容,这个都有。可是满文却没有。满文只有这么很短的一小段,而且边缘地方感觉像是被撕了什么还是怎么着了,所以我认为这个遗诏的真伪一定有问题。怎么可能就留这么点空间给满文呢?所以这个肯定是后面的东西。那个满文的东西呢?原本的遗诏呢?所以我觉得现在我们看到的遗诏,是假的。另外,台湾和北京的两个版本遗诏,还有一些别的方面的差异。比如说,北京保存这份,满文稍微多一点。在汉字靠后面这一段写着这样的满文:“朕……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在这句话中,我们倒是看到了明明确确写的是皇四子。但是问题又出现了。满文是从左往右,从上往下,这么来读,所以它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在靠近时间的这部分,就是谁即位。这跟汉文应该是能够对应起来的。但对比汉满的文字,很容易就能发现,是不对应的,而且还有一个就是在最关键的地方信息没了,我觉得诏书一定是有人做了手脚了。此外,这份遗诏是十六号才被宣读的,这三天的时间,足够制造出一份假的遗诏。之后也有清史专家研究证明,这份《康熙遗诏》是参照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谕旨加以修改而成的。康熙皇帝说:“此谕已备十年,若有遗诏,无非此言。”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康熙皇帝临死之前,没有留下让皇四子胤禛即位的遗诏。对此我深表认同,这份所谓《康熙遗诏》就是伪造的。所以不存在改不改一说。
老爸到底喜欢谁康熙皇帝生前有那么多儿子,他到底喜欢谁呢?有人认为康熙皇帝中意的继承者是皇十四子胤祯,派他做抚远大将军,就是让他立军功、掌军权、树威信以备接班。其实,这只是一相情愿而已!康熙皇帝培养皇十四子胤祯做抚远大将军并不能证明皇十四子胤祯就是康熙皇帝的意中人。证据如下:第一,这远远没有当初培养皇太子胤礽那样做得更好。当初康熙皇帝培养皇太子胤礽的做法是他自己外出,让皇太子胤礽监国——培养皇太子胤礽治理国家的能力,而不是外出打仗,即使是外出打仗,也是带在自己的身边。第二,做抚远大将军、掌握军权与培养接班人有着本质区别。培养接班人是要全面培养的,更加侧重于管理国家;而做抚远大将军,掌握军权就简单多了!第三,实际上,康熙皇帝对于每个子女都是很喜爱的。他都会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让他们干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法国耶稣会士白晋写给法王路易十四的信中说,康熙皇帝亲自给皇三子胤祉讲解几何学,并培养其科学才能。后又让皇三子胤祉等向意大利耶稣会士德理格学习律吕知识,“命臣德理格在皇三子、皇十五子、皇十六子殿下前,每日讲究其精微,修造新书”。康熙皇帝命在畅春园蒙养斋开馆,派皇三子胤祉主持纂修《律历渊源》,汇律吕、历法和算法于一书。皇三子胤祉还为《古今图书集成》的纂辑作出贡献,成为康熙朝一位杰出的学者。康熙皇帝对有的皇子练字,做出具体规定:每一日要写十幅呈览。在康熙皇帝的严格要求与督促之下,皇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七子胤祐、皇十三子胤祥和皇十四子胤祯等,都写得一手好字。皇二十一子胤禧,史载其“诗清秀,尤工画,远希董源,近接文征明”。皇三子胤祉和皇七子胤祐,以其尤长书法而受命书写康熙皇帝景陵的《神功圣德碑文》。结论:康熙皇帝对于自己的儿子都喜欢。但是这些儿子们也都有些问题让他不太满意。
谁是操盘手那么问题就来了,那份遗诏到底是翰林院写的呢,还是雍正皇帝让谁写的?这份假的遗诏,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我认为《康熙遗诏》这个东西和隆科多有关。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康熙皇帝临死前正在畅春园静养斋戒之中,王公大臣除隆科多外,一律不准接见,而宫眷也被阻止入内。谁料康熙皇帝就在这种情况下无声无息地死去。在康熙皇帝身边的只有近侍太监。康熙皇帝晚年经常在其身边传旨的总管太监魏珠可能是陪伴康熙皇帝临终的少数目击者之一。也许正是魏珠将康熙皇帝猝死的讯息在第一时间告诉了隆科多。康熙皇帝驾崩以后,历史将步军统领隆科多推向了政治舞台中心。第二,因为当时十四阿哥的军队最多,但是他不在北京,很远,鞭长莫及。又加上隆科多封锁消息,十四阿哥他完全没有办法听到北京的消息,所以在这个时候,我认为选择谁做皇帝的主动权在他——隆科多手里。因为康熙皇帝咽气之后,由隆科多一人单独向皇四子胤禛宣谕由皇四子胤禛即位的遗诏,而宣谕康熙皇帝遗旨时,王公大臣和其他兄弟都不在场。我认为,由隆科多一人单独向皇四子胤禛宣谕,有三种可能:第一,别人都知道了;第二,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康熙皇帝在经历了太多的皇子们的争斗之后特意授命自己最为亲信的大臣隆科多全权处理此事;第三,整个事件很有可能是由隆科多蓄意安排的,与皇四子胤禛基本无关。
关键的六天隆科多和雍正又有着怎样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呢?因为皇四子胤禛的母亲身份很低,所以皇四子胤禛的母亲生下胤禛以后,是不能带他的。皇四子胤禛生下来以后托付给谁呢?皇四子胤禛从小就是在隆科多的姐姐家长大的,是她给养大的,所以在所有的皇子中只有胤禛跟隆科多的关系最近。悠悠皇宫,一朝天子一朝臣,权杖移交再正常不过。作为臣子,站好队,站在哪一队,支持谁,这种游戏规则谁都知道。隆科多扶持雍正,雍正依靠隆科多成功登位,两人互利互惠,利益均享,只不过表面不说破罢了!康熙皇帝去世以后,手握兵权的隆科多在京城九门闭关六天,也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戒严或者叫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所有的行动都是受隆科多控制的。那么为什么京城九门要闭关六天呢?想想康熙皇帝的诸位儿子们过去的所作所为,这一切都不难理解了——恰恰是为了防止其他的皇子企图发动针对四阿哥的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