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东莞风情录


作者:张铁文  日期:2016-02-06 12:26:36



《东莞风情录》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为《东莞历史文化专辑》的一种,是一部介绍东莞风情的随笔型作品。作者踏遍东莞山水,采风、记录了东莞历史文物、民间传说、风物人情等,编成本书。全书内容计有东莞名人、东莞名胜、东莞地名、东莞方言、东莞谚语、东莞木鱼书、东莞咸水歌、东莞民间歌曲、东莞联话、东莞八景、东莞风俗、东莞饮食习惯、等等。内容丰富,是认识东莞、了解东莞很好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张铁文原名张俭东,原籍东莞市篁村(今南城区)人,1944年10月生于莞城。1970年底从莞城镇城内区文化室,上调东莞县毛泽东思想宣传站文化组(后为文化馆),一人编辑《革命文化》(后为《东莞文艺》)。1989年转编《莞草》。参与创刊政协《东莞文史》。出版了《东莞八景》《袁崇焕》《黄旗揽胜》《海月风帆诗抄》《可园》《东莞名胜古迹》《东莞人民公园》《南城历代诗联书法集》《沙田咸水歌》等专书。校注的《东莞木鱼书》一、二、三集,获民间艺术的广东最高奖——鲁迅奖,并入围国家山花奖。
  1987年一肩担起“三套集成”及《东莞文化志》的工作。被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评为先进工作者。
  1991年上调东莞市文化局,后任东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文物科科长,至退休。曾任东莞政协两届委员、人大两届常委。创办了东莞书法协会,是惠阳地区书法家协会发起人及副会长,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首届会员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东莞古籍整理小组组长,东莞市收藏家协会(首、二届)会长。是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民俗学会会员、楹联学会会员。
  1993年承办了西湖乐园36个汉白玉观音雕像,最高者达6米。2004年后,承办了大型的潢涌、横坑“村史图片展”“陈伯陶事迹”“东莞沧桑”“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图片展。承办了东莞饮食风俗博物馆、古碗陈列厅、东莞莞香博物馆、东莞荔枝博物馆、东莞枕头博物馆、东莞婚礼博物馆,协办了东莞契证收藏馆。
  2009年入选新中国成立后东莞“六十年六十人”名录。张铁文原名张俭东,原籍东莞市篁村(今南城区)人,1944年10月生于莞城。1970年底从莞城镇城内区文化室,上调东莞县毛泽东思想宣传站文化组(后为文化馆),一人编辑《革命文化》(后为《东莞文艺》)。1989年转编《莞草》。参与创刊政协《东莞文史》。出版了《东莞八景》《袁崇焕》《黄旗揽胜》《海月风帆诗抄》《可园》《东莞名胜古迹》《东莞人民公园》《南城历代诗联书法集》《沙田咸水歌》等专书。校注的《东莞木鱼书》一、二、三集,获民间艺术的广东最高奖——鲁迅奖,并入围国家山花奖。
  1987年一肩担起“三套集成”及《东莞文化志》的工作。被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评为先进工作者。
  1991年上调东莞市文化局,后任东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文物科科长,至退休。曾任东莞政协两届委员、人大两届常委。创办了东莞书法协会,是惠阳地区书法家协会发起人及副会长,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首届会员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东莞古籍整理小组组长,东莞市收藏家协会(首、二届)会长。是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民俗学会会员、楹联学会会员。
  1993年承办了西湖乐园36个汉白玉观音雕像,最高者达6米。2004年后,承办了大型的潢涌、横坑“村史图片展”“陈伯陶事迹”“东莞沧桑”“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图片展。承办了东莞饮食风俗博物馆、古碗陈列厅、东莞莞香博物馆、东莞荔枝博物馆、东莞枕头博物馆、东莞婚礼博物馆,协办了东莞契证收藏馆。
  2009年入选新中国成立后东莞“六十年六十人”名录。
  目录:
  第一部分东莞名胜古迹
  虎门炮台的变迁
  可园与得名
  却金亭
  还金亭
  讴歌亭
  我国最早自主创建的公园
  道滘大坟
  道滘巍焕楼
  道滘国殇冢
  金鳌洲塔
  榴花塔
  熊飞墓
  宋皇姑赵氏墓
  潢涌祠庙第一部分 东莞名胜古迹
  虎门炮台的变迁
  可园与得名
  却金亭
  还金亭
  讴歌亭
  我国最早自主创建的公园
  道滘大坟
  道滘巍焕楼
  道滘国殇冢
  金鳌洲塔
  榴花塔
  熊飞墓
  宋皇姑赵氏墓
  潢涌祠庙
  横坑古村落
  张彩廷纪念碑及洪仁玕书法
  马山古迹
  崔羽和紫霞泉
  张穆春游七仙坛
  陈伯陶故乡行
  蒋光鼐故居
  鬼斧精雕笔架山
  迎恩门城楼
  欧仙院
  厚街河田神仙水
  逆水游龟村堡
  江边黄氏宗祠
  石碣单氏小宗祠
  谢岗崖山古迹
  乌沙玄坛古庙
  红棉山庄与蒋介石
  明伦堂财产信条碑
  第二部分 东莞八景
  宋代东莞八景
  鹾场夕照
  石桥秋月
  象山古刹
  龙穴春涛
  魁星古迹
  蛎浦渔歌
  珠冈栖霞
  莲峰叠翠
  明清东莞八景
  凤台秋霁
  黄岭廉泉
  市桥春涨
  宝山石瓮
  靖康海市
  海月风帆
  彭峒水帘
  觉华烟雨
  第三部分 东莞名人
  东莞第一个民族女英雄——乌沙陈淑姬
  新会崖山访乡贤
  东莞第一制谜家
  竹园邓世厚
  乌沙进士李同芳
  尹明翼拒捧魏忠贤
  萧奕辅拒贿
  袁崇焕的妹夫
  袁崇焕嫁侄女
  袁崇焕嫁女
  袁崇焕真迹寻访记
  佘氏守坟十七代
  文采风流武探花——虎门卢廷璋
  东西纪绩——大宁谭德
  贤妻勉诗
  横坑女诗人钟腾芳
  可园张敬修事略
  不寻常的方半醉
  百岁翰林抗英记——虎门社冈叶荣彩
  李扬升与龙母诞
  大岭山人何寿泉
  潢涌烈女黎福娣
  抗英勇将邓安邦
  林直勉先生事略
  清高犹有傲霜枝——望牛墩伦鉴
  国民党元老莫纪彭
  横坑钟之杰
  李翼农诗钟
  拉犁岂惜老牛身——篆刻家张静波
  勇攀南粤金石峰——篆刻家叶炫勋
  和谭日超相处的日子
  我所认识的郭同江
  东莞文史创办人——马汉民
  鸡啼岗上凤凰鸣——漫画装饰画家黄伟强
  老马尚思驰万里——书法家陈荫余
  测天奇人黄炎坤
  斗室存玉——书法家王国忠
  老树寒花赞何为
  藏家送藏品名画赠名园
  郑祖荫三送名画赠名园
  第四部分 东莞物产
  东莞白(水稻)
  莞盐
  莞香
  东莞名荔
  东莞腊肠
  石龙狮头制作
  东莞中秋灯
  第五部分 东莞掌故
  日本古曲传东莞
  东莞疍民
  东莞咸水歌
  凤涌潢涌有凤凰
  劝虎归山
  基督教在东莞
  叶氏家规育名人
  东莞契证
  东莞古灯
  东莞枕头
  金鳌探源
  居巢在可园
  居巢诗赞重现可园
  居廉在可园
  东莞最早的电报
  一橙定东莞
  蒋介石在东莞清党
  贪的传说
  第六部分 东莞民俗
  东莞民俗漫谈
  迎春办年货
  大年初一游黄旗
  春节拜义冢
  游蛇墓风俗
  东莞开年饭
  元宵结缘
  东莞狮舞
  东莞龙舞
  企石人皇诞
  水南交盘会
  东坑卖身节
  东莞龙舟月
  端午陆上游旱龙
  黄仙翁诞
  湖美孔明灯
  江边村民庆秋分
  食蚬风俗
  东莞建房风俗
  东莞盲佬歌
  东莞中秋游耍碌
  东莞卖懒风俗
  同行一条街
  东莞服饰
  百岁牌风俗
  附录
  做好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以本土文化丰富我们的节日
  以本土文化推动东莞经济发展
  第七部分 东莞地名由来
  孙中山先代故乡在上沙
  望牛墩的由来
  下关的来历
  寺前街的来历
  白马地名溯源
  仓前街的来历
  市桥街的来历
  紫霞坊与紫霞里
  凤来里的来历
  登俊巷与登云巷
  圆沙坊的来历
  教场街的来历
  象塔街的来历
  榜眼坊的来历
  彭屋街的来历
  梨川的得名
  第八部分 东莞饮食
  名肴美食汇东莞
  东莞小食
  东莞糖水
  东莞盘菜
  东莞糕点
  风流天子话腊肠
  烧麦与烧卖
  糯米丸
  入冬话冬果
  生日木瓜汤
  道滘粥和道滘粽
  第九部分 东莞粤剧简史
  第一章明代东莞粤剧
  第二章清代东莞粤剧
  第三章民国东莞粤剧
  第四章民国时期东莞业余粤剧团
  第五章新中国成立后东莞粤剧
  第六章东莞粤剧木偶戏
  第七章东莞粤剧博物馆
  第八章东莞粤剧发展中心
  第九章东莞粤剧在外地
  第十章东莞粤剧名人
  可园与得名
  东莞可园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十二石斋(梁园)合称广东清代四大名园。
  东莞可园坐落莞城博厦,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特点是面积小,设计精巧,把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圃、书斋,艺术地揉合在一起。主体建在33亩(2204平方米)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它虽是木石青砖结构,但建筑十分讲究,窗雕、栏杆、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具风格。它布局高低错落,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基调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迫,静中有趣,幽而有芳。
  可园创建人张敬修以军功升至广西按察使、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他金石书画、琴棋诗赋,样样精通;花鸟虫鱼,般般爱好。他将中国园林艺术融于一体,把可园的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圃、书斋,以长廊艺术地衔接在一起;又广邀文人逸士,为可园吟诗颂赋、作画刻印;并听取艺术家的意见,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把可园装点得“十万买邻多占水;一分起屋半栽花”,极富南方特点,成为广东建筑、园林的珍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张敬修本来拟将该园取名为意园,即满意、合心意的意思。修筑竣工后,张敬修广邀文人逸士,大排筵席,庆贺一番,让人们品评、鉴赏。张敬修引这班骚人墨客游览全园后,在大门口征集人们意见。不知是被酒醺醉了头脑,还是这个园确实太好了吧?客人们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赞美,又不好先表态,就都应答说:“可以!可以!”
  “可以”两字。虽是泛泛空言的应付、推托之词,但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张敬修见大家一致认为“可以”,而“可以”之“以”,与“意”音近,“可”在“意”(以)前,“可”就比“意”优先。便改名为“可园”。所以,可园的命名,是“可以的园子”的意思,是张敬修自谦的称呼。张敬修定名后,还亲自以一笔一字,题刻了石匾。
  居巢是张敬修的幕宾,跟随张敬修多年,也客居可园多年。他在可园作画,每有自己以为得意的佳作,也多盖上“可以”一印,这印就是可园命名的实物凭证。
  “可”有可人心意、合人心意之解。可园这名称,当然有可人心意的意思。古人“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句中,可人就是合人心意的意思。1981年7月,广东省园林学会与原东莞县建筑学会在可园举办了可园建筑的学术研讨会,都称它是广东省难得的古园林,为广东近代名园之冠。省园林学会秘书长杨和明同志,就即兴书写以“可园”两字作鹤顶格的诗句,而第一句就以“可人”两字赞曰:“可人景色今犹在,园里春秋几往还。”
  1981年11月,笔者陪诗人刘逸生游可园时,诗人亦以“可人”为中心意思,作《东莞可园诗》七绝赞道:“当年桃李作时芳,劫外依然古画梁。况是官城红树影,半江瑟瑟半斜阳。”“百年风雨纵横后,重见承平万姓熙。三亩已收亭阁趣,可园今是可人时。”
  张敬修是由于自己被李文茂起义军三次打败,三次被撤职回乡,才修筑此园的。他自己安慰自己说:“昔陈臬粤西,督治戎行,深以弗克迅扫寇氛,负惭重任。圣恩宽大,赋闲家居,忝荷慈荫,获亲色笑,奚廊园圃,奉太恭人以板舆游宴之娱。阁既成,谨识以平安两字。春晖日永,寸草心长,载展乌私,敬寓祝延之意云尔。”意思是自己吃了败仗,皇帝没有重罪,只是将自己撤职。使自己能筑可园,与家人平平安安地欢聚,尽尽人子的孝意。
  因此,比张敬修年少六年的侄子张嘉谟,在《可轩跋》里记载:可园的命名,有无可无不可、模棱两可的意思。说张敬修在宦海中,曾三起三落,“再仕再已,坎止流行,纯任自然,无所濡滞。其于乐天知命之学,深造有得”,以图教育子孙后代在宦途上可行则行,应止则止,乐天知命。
  统而言之,可园的命名,有“可以”、“可人”、“无可无不可”三层意思。
  现在江苏省苏州医学院,亦有一座可园,此园又名近山林、乐园,建于清代乾隆三十二年(1767)。晚清梁章钜重修,名为可园,比东莞可园,早八十多年。张敬修建筑时,是否知道?不得而知。另,北京、天津、台湾亦有可园。
  可园的前身,应为冒氏宅,但冒氏其名、其人、其事,都不可考。广西诗人郑献甫因战乱,曾客居可园,作诗献张敬修,诗题为《九日饮冒氏宅即东莞张氏园》。诗云:
  江声浩浩海茫茫,秋老方看作嫩凉。
  三水三山分百粤,九月九日作重阳。
  登高难比无为子,张宴聊为有美堂。
  残菊末逢残客聚,风前相与傲寒霜。
  龙穴开时龙水分,江枫无处似乡枌。
  西风三径少黄叶,南国四乡多白云。
  未敢题糕如梦得,不妨吹帽学参军。
  萸囊菊枕俱闲玩,冒雨归来正夕曛。
  可惜诗中亦未提到可园的前身——冒氏宅,不能猜想冒氏宅原有的规模和张敬修改建的情况。
  (原载《东莞文艺》1998年第三期)
  却金亭
  却金亭在莞城区光明路与教场街交界处,明清演武场旁。此处原有东莞古河道与码头。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东莞知县蔡存微建却金亭,请时任文林郎巡按、广东监察御使的莆田泽山人姚虞宗舜撰《却金亭碑记》。另有却金坊碑,嘉靖二十年(1541年),东莞知县李楣请时任征仕郎、两京刑科给事中的东莞人王希文撰文。却金亭碑以红砂岩石为底座,青石为碑。碑高184厘米,宽102厘米。红砂岩方形底座,长143厘米,宽30厘米,距地面高20厘米。
  明初,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设市舶司管理外国入贡、贸易等事务。洪武三年(1370),朝廷设广东市舶提举司于广州,管理朝贡事宜。被允许朝贡的国家有真腊、苏门答腊、锡兰、暹罗、占城、渤泥、古里、古麻刺、爪哇、柯文、满刺加等国。朝贡国使者上京,大多经广州。贡品外的其余货物,就在市舶司所在地互市出卖。永乐元年(1403)起,市舶司都由朝廷内臣主管,并设市泊所。到广州必经东莞。东莞则设河泊所。河泊所在莞城所前街。因税收利益,县衙直接插手。河泊所大权失落。所在地成了大荒园,今称大芳园。明末,东莞官兵疏于演武,军训不足。演武场地沦为出租的商业用地。
  明中叶以前,禁止外商来华贸易,只准许以朝贡形式的官方贸易。但对贡期、贡道、船数、人数及贡品都有具体的限制。郑和下西洋后,外国贡使争先朝贡,许多外国船只更借“朝贡”之名,附带大批货物来华贸易。“宝货充溢于库”,朝廷允许民间承领出卖。稍后又改为对外国货船抽税,允许所有外货自由出卖,民间贸易因而频繁。明中叶起,市舶司对“番商私货”开始实行“抽分制”,按货物比例征收实物形式的进口关税。却金碑附近,因地处码头,更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和集散地。
  本来,外国商船入港后,先由地方官吏加以封仓,以避免走私漏税,然后对货物逐一检验并抽分。手续全部完成后,才能进行正常交易,是正当的。但是,地方官吏视对外贸易为一肥缺,常借抽分、盘验番舶之机,以拉差、劳役之名,向外商敲诈勒索。官吏借权勒索外商,若有不从,则妄自增税。外商到中国,人生路不熟,所作之役,如何受得了?只好贿赂。官吏中饱私囊。就是建却金亭的蔡存微,崇祯《东莞县志贪酷传》载:“晋江人,嘉靖二十二年来知邑事,赃贪贿赂,惨极非刑,吮民膏血,民不聊生。母死匿丧,事发拿问究赃,连夜遁去。”贪污腐化之风严重,既损害国家声誉,又影响正常贸易,明王朝不得不采取“易官互诘”的办法,“遣知县有廉干者往舶抽盘”,以互相监督制约。李恺因“廉干有才名”,故于嘉靖十七年(1538)被委以全权,主持东莞抽分番舶事。
  李恺为杜绝各级官员借封仓清货之机勒索外商,改革验货课税制度,并试图解决动用大量人力逐一查验而“费浩获微”的问题,立定对外商“不封堵、不抽盘,责令自报其数而验之。无额采,严禁人役,毋得骚扰”的政策,宣布“敢有诈匿者,抵法则常”。这种由外商自行报税而抽查的办法,缩短了外国商船在码头停泊的时间,减少外商的额外负担,便利了自由贸易。王希文在碑记上说,李恺此举“遵复制典,一举而五善集焉。故不拒其来,以示广也;令其自核,以导忠也;不再稽疑,以怀信也;却而不肖,以示威也;惠之不费,治之以不治也”。
  暹罗(今泰国)商人奈治鸦看带着本国国王的文书引信、货物来到东莞港,要求进行通商贸易。亲受其利,为表谢意,奈治鸦看邀集外商,筹得一百两银,奉送李恺。李恺再三拒受。外国商人越发感动,“相率壮其事于十竹王子”,到广州后,禀请巡按王十竹批准,将赠予的款项用于树坊挂匾,筑亭立碑,以表彰李恺却金廉政之美德。考虑外商集资后,都已离境,无法送回资金。王十竹同意将所集资金,在原址建却金坊、立却金匾。后来还筑了却金亭、却金桥。
  乾隆《泉州府志》卷四十二传载:“李恺,字克谐,号抑斋,惠安人。宋文肃公邴之后。嘉靖戊子(1528)乡荐第二,壬辰(1532)进士,授番禺令。……恺治番禺,廉干有才名,上官委掣东莞夷税,如额不染,夷首欢呼,奉千金为寿,恺却之。”李恺后来迁尚书郎,入为礼部稽勋司主事,调兵部车驾司郎,转武选出为湖广按察副使。嘉靖二十六年(1547),李恺因见朝政日非,邪佞当道,遂解缓退归。
  却金碑不仅表彰了李恺的廉政,也记载了我国对外开放、贸易、交往的历史事实。今天,仍有很大的现实教育意义和研究价值。却金碑具有历史座标和地理座标的双重意义,保持原址不变,成为历史的见证。《却金碑记》拓片,见证中泰两国友谊,二次作为国宝,赠送泰国国王及代表。
  另有“却金坊记”碑,现由东莞市博物馆收藏。却金坊是用红砂岩方石所砌山门,正门宽约4米,高5米,两侧门宽约2米,高4米。新中国成立初,红石柱门间,用泥砖封住,曾作临时房子。屋顶塌了,有人用以养鸡。五十年代后期,充作民房。却金坊记碑长157米,宽074米,大理石质,弧首方座,四周刻云海纹,碑额有篆书“却金坊记”四字。碑文为楷体,字体工整,镌刻精致。原有却金坊,新中国成立初时被拆,却金桥(距亭西百米左右)因涌被填平,也已消失。其景只剩却金亭碑一块。
  







阅读提示:东莞风情录的作者是张铁文,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东莞风情录下载地址

上一本: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樟宜战俘..
下一本:精工细作北京地区明清家具研究与..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