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洋泾浜:上海往事


作者:张晓栋  日期:2016-02-11 12:55:15



洋泾浜,19世纪40年代起成为上海英法租界的界河,1914年至1916年填溪筑路,为法租界与公共租界的界路。初名爱多亚路;1943年改名大上海路;1945年改名中正东路;1949年改名延安东路……
  本书记录了发生在洋泾浜周边的历史故事。洋泾浜是一条存在很久的小河,无法考证它到底是什么时候形成的。19世纪40年代,因为上海属于五口通商之一,外来的洋人居其河之畔。尤其是英法租界的确定,它成了两个租界之间的界河,真正开始大大地有名了。但悲剧也从此而始……
  《中汇大楼》、《上海自然博物馆》、《维拉斯宾馆》、《上海市食品工业公司门市部》、《仁济医院》、《法租界公董局大楼》、《小花园》、《长江浴室》……本书记录了发生在洋泾浜周边的故事。
  目录:
  前言
  外洋泾桥
  欧战纪念碑(和平女神像)
  麦边大楼
  金陵东路旧法国领事馆
  二洋泾桥
  会德丰大楼
  卜内门大楼
  永年大楼
  洋泾浜天主堂
  大壶春生煎馒头店
  三洋泾桥
  安乐宫l
  朱葆三路
  三茅阁桥前言
  外洋泾桥
  欧战纪念碑(和平女神像)
  麦边大楼
  金陵东路旧法国领事馆
  二洋泾桥
  会德丰大楼
  卜内门大楼
  永年大楼
  洋泾浜天主堂
  大壶春生煎馒头店
  三洋泾桥
  安乐宫l
  朱葆三路
  三茅阁桥
  跑马场
  中汇大楼
  上海自然博物馆
  维拉斯宾馆
  带钩桥
  上海市食品工业公司门市部
  仁济医院
  法租界公董局大楼
  郑家木桥
  小花园
  长江浴室
  宝裕里
  东新桥
  浙江电影院
  中央大旅社
  松江衡·中南饭店
  福州路菜场
  西新桥
  裕德里
  菜市街
  北八仙桥
  大世界
  郑福斋
  共舞台
  后记19世纪50年代的外滩,尚留有浓郁的乡村气息,夏季里枝繁叶茂的树木无虑地生长在江堤岸上,微风中摇曳着满身的绿色,形成水陆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岸边后来闻名于世的那条大道上,马儿蹄声的的,悠闲地带拖着车儿,放着碎步。一派田园风光。江岸,车道,再朝里,散落着一些两层楼的洋楼:拱券顶的门窗,敞开式的楼廊,镂柱雕栏,朱中带黑的坡顶。远眺黄浦江卜情景,二两只小舟在水中划行,两方人热衷的诸如水运动,很早就被带到了远东,带到了他们才居住不久的上海。
  此时的上海,英租界有了十年光景了,远东第一大都市尚在烟雾迷蒙中。是英人巴富尔首先看中了“上海县城以北及以东一块地皮作为居留地,因为在这里居住的中国人很少,而且有一种自然的疆界,还有一条约三千六百英尺长的江岸,商船在这里的江面上停泊,既方便又安全,沿江向内地航行,又有广大的乡村”。这里的江岸,自然指现在的外滩一带,沿江向内地航行可理解为向苏州河或洋泾浜溯流而上。当然,这个过程从一开始就不像外滩风景那样平和,从英国政府批准的英国驻上海领事的人选中更可以嗅出血腥味:马德拉斯炮兵队上尉——巴富尔。
  1846年9月24日,巴富尔与上海道宫慕久议定,界定了英国居留地东到黄浦江、南濒洋泾浜(今延安东路)、西至界路(今河南中路)、北到苏州河,这就是后来所谓“英租界”的最初状态。这一大片自然的疆界固然包含了英国人对宽宽大大的黄浦江渴望,也包含了对当时鲜为人知、后来几成近代上海发祥地的洋泾浜欲念。1850年10月8日,英领事阿礼国就公开声称:“上海租界是一个自治共和国。”
  上海开埠历史上名扬中外的洋泾浜,此时还默默无闻,清冽的河水承受着上游漂来的青色的水草和些许菜叶,横向融人黄浦江。然而,不久之后,就在这个汇合处,一座美丽的桥横空出世,跨越洋泾浜南北。与不远处苏州河上的外摆渡桥经度相同,纬度有异,遗憾的是它并不拥有像“韦尔斯桥”、“花园桥”、“公园桥”、“外白渡桥”这样众多的名字,更不用说像“叹息桥”那样足以让人浮想联翩的称呼,所有的风花雪月仿佛与此无关,直到与它互为生存关系的那条洋泾浜被填埋,它的名字还是叫外洋泾桥,多少显得有些固执和老派,也叫后来者感到几许莫名的遗憾。
  法租界形成后的1856年1月19日,接任第一任法领事敏体尼的代理领事爱棠(Edan)召集法租界第一次租地人大会,筹划建造连接两租界的外洋泾桥。规定对近端地产每亩抽银8两半,较远的每亩抽银5两半,并在当日与中国承包商签订合同。桥的诞生看起来是那么的简单。
  许多书上都准确地记载了它诞生的那个日子:1856年3月25日。并称其长23米、宽10米,中孔的跨度有8米。它由法国租界当局出资,中国营造商承建,全部使用进口的新加坡木材。共花费了2000银元。
  这座桥的诞生日子几乎没有争议。但所谓的法国租界当局出资,实际上是集资。之前的小刀会起义时,就有记载英军已在洋泾桥处布防。当然,这里的洋泾桥另有它指。
  洋泾浜与苏州河不同,河面较窄,如果简单地拨弄一下,架上一座简便的木桥,依当时的建筑水平,也决非难事。从小刀会举事开始,一直到1855年2月小刀会退出上海县城,战争基本上发生在上海县城墙(今人民路)至洋泾浜南岸一带,清军屡次被小刀会追逐逃到洋泾浜北岸。如若当时两岸缺乏相通之道,洋泾浜虽窄,但也并非狭隘到能容人一跨而过。因此,在新桥建造之前,洋泾浜上是有桥存在着的,1856年所建的桥,并不是洋泾浜上第一座桥,史料也证明了这一猜想。当然,它不在同一地点。桥的出现与存在,应了各种因素,特别需要经济的发展和顺应经济的发展。
  在小刀会期间,上海道吴健彰曾分别照会英、法、美三国驻沪领事,讨论拆毁洋泾浜桥,阻止小刀会在洋泾浜自由行动的建议。1854年3月10日,吴健彰照会爱棠,请将法领事馆及法国商人雷米(D.Remi)的住宅移到洋泾浜北岸,所需房地租金由上海道代为缴纳,直到县城收复之日为止,并将洋泾浜上之两石桥拆去。
  法国商人雷米1848年来沪,于1849年1月15日,向法领馆申请洋泾浜南首——中国人称十二亩地的地方——二亩三分八厘五毫的租地。他的一家可以说是上海最早的法籍居民之一,利名钟表行大概是法租界上第一所法国人开的商行。在他的申请文件中提到的地方与更早的申请人法领馆翻译哥士耆(Kleczkowski)重叠,哥士耆的申请文件提到了洋泾浜石桥。这座石桥的位置,在后来的二洋泾桥偏东。雷米这个名字将在本书中经常出现。P1-5
  ……







阅读提示:洋泾浜:上海往事的作者是张晓栋,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洋泾浜:上海往事下载地址

上一本:古代中国考古学
下一本:正定隆兴寺壁画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