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晓珊 日期:2016-02-11 12:55:22
闽剧是以“逗腔”为核心唱腔,用福州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本书沿闽剧产生、发展时序,将其条分缕析,述为早期、近现代、当代三个部分。早期述介重点在儒林、江湖、平讲三派之源流、形态、风格及其演变与交融;近现代侧重描述闽剧鼎盛时期都市化追求和审美品格的嬗变;当代则再现其革新发展及至回归本体沉雄积健的追求与自觉。每部分之史、事、人多出自文献典籍实录,并辅以田野调查、口述历史。
作者简介:
王晓珊,女,福建省艺术研究院艺术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以及福建地方剧种研究,特别是闽剧的研究。
目录:
序
一奇葩初发--早期闽剧
1.儒林雅韵
2.江湖传奇
3.平讲故事
4.榕腔的形成
5.早期传统剧目
二岁月留香--近现代闽剧
1.戏班与票房
2.名角与剧师
3.机关布景
4.戏园往事
5.闽剧传统剧目
三盛世繁花--当代闽剧
1.花发新枝序
一奇葩初发--早期闽剧
1.儒林雅韵
2.江湖传奇
3.平讲故事
4.榕腔的形成
5.早期传统剧目
二岁月留香--近现代闽剧
1.戏班与票房
2.名角与剧师
3.机关布景
4.戏园往事
5.闽剧传统剧目
三盛世繁花--当代闽剧
1.花发新枝
2.院团新风
3.芳华重现
4.姹紫嫣红
5.返本开新
后记 前言序
闽剧是福建最大的剧种,覆盖福州及闽东北。剧事繁盛,现在仍有数百个剧团奔忙于城市乡间,灯火笙歌不绝于夜。其史可溯至明末,有自创的儒林之逗腔,又有江湖之四序
闽剧是福建最大的剧种,覆盖福州及闽东北。剧事繁盛,现在仍有数百个剧团奔忙于城市乡间,灯火笙歌不绝于夜。其史可溯至明末,有自创的儒林之逗腔,又有江湖之四平乱弹诸腔,以及平讲之民间歌谣小调。其后融会大成,清末民初盛极一时,班社林立,票友景从,海军将领、金融巨子、船政商会捧场,征歌逐曲,沉醉飞觞。不仅演红上海,且流播海外,令侨人闻曲思乡,不能自已。其艺事至雅至俗,士大夫、文人、知识分子,代有沉迷其间,编剧作曲,典雅悠远,亦文华之深邃下延;又市井之故事人物,亦形容肖妙,转作世代典型,为地方性格心理、人性弱点之深层刻画;而民俗祭祀之戏,敬畏悲悯,以先民神迹淑惠后世,林林总总,几无边际。唱腔有曲牌、板腔、小调,或宛转绵邈,或粗犷高亢,或如吟如诉,月白风清于坊巷流淌,令人不知今夕何夕。做工则科范严整,程式优美,状貌摹神,多有绝招奇技。生旦净丑,代有奇人,尤以民国前期,名伶四起,蔚为大观,更有机关布景,领时代风流,影响几近全国。
本书简明扼要、结构严谨、条理分明,亦为厚积薄发之作。尤其书中几乎句句皆有出处,史料铺陈密集,却能娓娓道来,不着痕迹,几无接缝。历史、人物、事件、典籍,剧目、艺师、班社……无不一一妥帖其间,若原始实录,使人恍然亲历亲闻。也足见其史料爬梳剔抉、钩沉发微之用功用力。那种胸有成竹、驾轻就熟的流丽,虽不饰文采,却蕴然有从容的节奏与诗意。而其中对闽剧士大夫、知识分子精雅细密之文心,村野市井“随心入腔,不必合调”之野性,及其相互规范、突破的丰富强健之张力,闽剧都市化、现代化之觉悟追求,与剧种博采兼容之生气勃勃,及其审美属性特质,亦多有水到渠成、信手拈来之述之论。是故书小而信,论短而精。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院长
著名戏剧理论评论家
王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