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海森编 日期:2016-02-21 12:11:27
《濮阳西水坡(套装共2册)》可供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简介:
《濮阳西水坡(套装共2册)》内容包括西水坡遗址概况、地层堆积及遗址分期、第一期文化遗存、第二期文化遗存、第三期文化遗存等。考古发掘报告揭示了距今六千多年以来濮阳地区的考古发现,西水坡遗址面积5万平方米,考古发掘了遗址面积的十分之一。遗址地层堆积较厚,文化遗迹丰富,包括了新石器、东周、西晋唐宋等时期的文化遗存。
目录:
:
序
前言
第一章西水坡遗址概况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质、地势、土壤与矿产
三气候
四水文
五生物资源
第二节濮阳地区历史沿革及古遗址分布
一历史沿革
二古遗址分布
第三节濮阳地区黄河变迁史
一春秋至西汉末《濮阳西水坡(上)》
目录:
:
第十一章专题研究报告
一西水坡遗址软体动物遗存
二西水坡遗址动物遗骸鉴定和研究
三西水坡遗址孢粉分析
四西水坡遗址石器的岩石类型
五西水坡遗址东周排葬坑遗骸的性别年龄鉴定
六西水坡遗址人骨的人类学研究
附表
附表一西水坡遗址分期表
附表二濮阳西水坡遗址新石器墓葬登记表
附表三濮阳西水坡遗址瓮棺葬登记表
附表四濮阳西水坡遗址东周墓葬登记表
附表五濮阳西水坡遗址春秋排葬墓登记表
附表六西水坡遗址春秋排葬墓主要项目统计
附表七濮阳西水坡遗址汉代~宋代墓葬登记表
附表八濮阳西水坡遗址灰坑登记表
附表九濮阳西水坡遗址第一期文化遗存陶质陶色统计表
附表一○濮阳西水坡遗址第二期文化遗存陶质陶色统计表
附表一一濮阳西水坡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陶质陶色统计表
附表一二濮阳西水坡遗址第四期文化遗存陶质陶色统计表
附表一三濮阳西水坡遗址第一期文化遗存陶片纹饰统计表
附表一四濮阳西水坡遗址第二期文化遗存陶片纹饰统计表
附表一五濮阳西水坡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陶片纹饰统计表
附表一六濮阳西水坡遗址第四期文化遗存陶片纹饰统计表
附表一七濮阳西水坡遗址第一期文化遗存陶器器类统计表
附表一八濮阳西水坡遗址第二期文化遗存陶器器类统计表
附表一九濮阳西水坡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陶器器类统计表
附表二○濮阳西水坡遗址第四期文化遗存陶器器类统计表
英文提要
后记第①层:汉代文化层。厚0.6~1.3米。浅灰色,局部黄灰,土质较松,内含少量红烧土块。出土有汉代、东周、新石器时期的陶片。
第②层:东周文化层。距地表深0.6~1.3米,厚0.2~0.6米。黄灰色,土质松软,内含少量红烧土块。出土有东周、新石器时期的陶片,另出土一些兽骨。
第③层:距地表深1.1~1.75米,厚0.2~0.8米。灰褐色,土质疏松,内含少量红烧土块。遗物较多,出土有新石器时期的陶片,另出土有兽骨和蚌壳等。
第④层:距地表深1.3~1.9米,厚0.2~0.65米。红褐色,局部土色较灰,土质疏松,结构紧密,内含少量红烧土块。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器形有钵、罐、鼎。另有一件残石铲。
第⑤层:距地表深1.75~2.05米,厚0.2~0.35米。浅灰色,局部呈灰白色,土质较松。出土遗物较多,以陶器为主,器形有钵、碗、罐、鼎、壶。另有一件残石铲和少量兽骨。
第⑥层:距地表深1.9~2.3米,厚0~0.9米,仅分布于T245、T250中。深灰色,土质较松,内含少量红烧土块。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器形有钵、碗、壶、罐、盆、鼎。另出土有一件残石器及少量蚌片和兽骨。
第⑦层:距地表深1.9~2.9米,厚0.2~0.65米。黄褐色,土质较硬,内含少量红烧土块。出土遗物较多,以陶器为主,器形有碗、鼎、钵、罐、盆等,另出土一些蚌片及兽骨。
第二节遗址分期与年代
一遗址分期
西水坡遗址地层堆积较厚,一般都在5层以上。其中,第1~3层大多都是东周以后文化堆积,3层以下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东周以后文化堆积打破关系不明显,因此无法分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各层之间以及每层的遗迹之间均有一定的叠压或打破关系。这里选取四组单位来说明遗迹之间的叠压或打破关系,“—”表示叠压关系,“→”表示打破关系。
1.③—M169→H252→H253→⑥
这3个遗迹位于T169中,其中M169开口于③层下,H252开口于④层下,H253开口于⑤层下。M169打破H252,H252打破H253,M169和H253没有打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