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迪特尔·格鲁瑟尔 日期:2016-03-03 18:51:06
从1989年11月9日到1990年10月1日,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德国完成统一进程。在这段时间里,东西德国内部的社会活动频繁复杂、精彩激烈。本书作者对这段时期的档案文件进行了精心研读,并采访了许多当事人,从社会交角度进行分析梳理,还原了*真实的统一进程。
本书简介:
本书从经济角度入手梳理两德统一进程,内容涉及统一前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经济状况、东德引进西德马克的前因后果、联邦德国政府为实现统一在货币与经济方面的准备、德国对国际社会的考虑等。作者在相关机构的保密材料以及大量当事人的访谈基础之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证明,虽然从经济规律角度来看,民主德国引入西德马克存在巨大风险和先天性矛盾,但是联邦德国总理府和财政部为了统一的实现,对此问题进行了充分考虑,并排除万难使之成为现实,从而为两德统一打下了坚实的货币与经济基础。
作者简介:
迪特尔·格鲁瑟尔(DieterGrosser),生于1929年,政治学博士。1967年在柏林自由大学、1970年在明斯特大学,1975年在慕尼黑大学担任政治学教授。研究重点是政治与经济的内在联系。1995年离休。
目录:
第一章重新统一前的民主德国经济/1
第一节错误的方针:70年代昂纳克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相统一”/1
第二节80年代:困难层出不穷、挽救尝试无济于事/13
第三节有关最后阶段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局势的数据和结论/25
第四节制度失灵/42
第二章虽未战胜挑战但再现辉煌:重新统一前的联邦德国经济/49
第一节耀眼的基本数据/49
第二节结构转型/55
第三节国际竞争尖锐化/58
第四节不充分的改革/62
第五节社会市场经济:被误解的理念/67
第三章风雨飘摇:1989年10月~1990年2月/70
第一节克伦茨“转折”/72
第二节莫德罗政府的改革设想/75
第三节1990年初的经济形势:最糟糕的情况还将来临/98第一章重新统一前的民主德国经济/1
第一节错误的方针:70年代昂纳克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相统一”/1
第二节80年代:困难层出不穷、挽救尝试无济于事/13
第三节有关最后阶段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局势的数据和结论/25
第四节制度失灵/42
第二章虽未战胜挑战但再现辉煌:重新统一前的联邦德国经济/49
第一节耀眼的基本数据/49
第二节结构转型/55
第三节国际竞争尖锐化/58
第四节不充分的改革/62
第五节社会市场经济:被误解的理念/67
第三章风雨飘摇:1989年10月~1990年2月/70
第一节克伦茨“转折”/72
第二节莫德罗政府的改革设想/75
第三节1990年初的经济形势:最糟糕的情况还将来临/98
第四节从条约共同体到“为了‘德国——统一的祖国’”:
11月中旬~次年2月初的两德试探性会谈与立场/101
第四章提供西德马克/116
第一节“留在当地的信号”/117
第二节联邦财政部的前期工作/123
第三节决定/137
第四节联邦德国内部的反应/150
第五节民主德国的反应/158
第六节莫德罗在波恩/163
第五章开局对弈/167
第一节准备“伴随经济共同体的货币联盟”的两德专家会谈/168
第二节财产索求与维持财产状况的对立:无休止争端的开始/182
第三节滴水不漏的规定与棘手的未决问题:联邦政府的“初始草案”/192
第四节蒂特梅耶接管:从“初始草案”到谈判基础/205
第五节民主德国的最初立场/215
第六章国家条约/225
第一节艰难的谈判序幕/225
第二节初始阶段的冲突与共识/227
第三节关于货币转换的共识/232
第四节困难阶段/235
第五节地方议会选举结果:冲突缓和/238
第六节被迫达成一致/239
第七节最后谈判与签署/245
第八节波恩的摆布?/249
第九节批准的混乱/252
第十节联邦德国的政治体制:被迫接受考验/262
第十一节从国家条约到《统一条约》:德梅齐埃政府逃向统一/264
第七章紧急方案/268
第一节在未决财产问题上的妥协/268
第二节新的托管局/281
第三节统一的融资/298
第八章国际顾虑/314
第一节与欧洲共同体会谈/314
第二节苏联讨价还价/335
第九章创造性的破坏/355
第一节货币转换:经验报告(阿尔维德美因茨)/356
第二节进入新经济制度的艰难开始367
第三节新联邦州的经济发展1991~1997年/379
第十章是非功过/397
第一节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不可避免的?/397
第二节选择:放弃统一/406
附录
注释/414
资料来源/525
文献资料/527
访谈/538
各类名称缩写一览表/539
大事年表/543
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准备过程中的德方参与者(挑选)/546
人名索引/551
内容索引/561前言代序
代序
这是一段动荡的历史,这是一个非常的时刻,这是一场危机,这又是一个历史的机遇。“柏林墙”的突然倒塌,在骤然间把两德重新统一的可能性和两德是否要重新统一提到了两德政府、政治家和人民面前。人民在议论和猜测,市场在动荡,两德的货币汇率不断波动,政治家在激辩,各种政治方案层出不穷,各样的政治团体纷纷发声,各种集会或示威游行此起彼伏……在西德,激辩集中在理性的分析:政治和经济的条件具备了吗?能承受财政和金融的成本吗?对物价稳定和就业有什么影响?最为关键的是对长期竞争力有何影响?先支持东德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改革,等双方劳动生产率接近一致时再考虑合并?松散的联邦?各种不同的方案在讨论,各种匡算在模拟。政府内部和政党之间,舆论和民众之间,在咖啡馆和议会厅,热议纷纷。在东德,政府和政治家面临巨大的压力,维持生产和经济的正常运转,维持社会和治安的稳定,已经非常困难。经济运转几乎停滞,工厂停工,居民出走。更大的挑战是政治方向:朝哪个方向走?继续留在苏联阵营?保持相对独立?和西德合并?如果合并,采取分散的还是紧密的联邦制?或完全合并?当政府在激烈争辩时,各种政治团体纷纷成立,街头巷尾各种集会或示威游行此起彼伏。国际上,欧盟、法国、英国、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以及苏联的政治态度时明时暗。他们的利益如何兼顾?历史和现实、经济和政治、国内和国际,就这样以猝不及防的方式出现在世人面前。变化只在转眼之间,两德的政府和政治家面临巨大的压力,这是一个能抓住的历史机遇吗?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精彩的叙述,从宏大的背景到艰难的谈判,从框架思路到具体的个案细节,把这段历史的经济侧面栩栩展现在我们面前。
两德统一是个政治事件,作为其间的经济篇,本书化了很大的篇幅揭示这个政治事件背后的经济必然性。本书先回顾了1989年以前的东德与西德经济形势,揭示两德最终统一的内在经济逻辑。在东德,面对全球化背景下愈来愈激烈的国际竞争,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创新与经济转型的阻碍日益凸显。1960年代,乌布利希引入“计划与领导的新经济体制”,希冀通过分权与价格改革来提高经济效益,从而缩短与联邦德国经济水平的差距。但是,一方面,改革在党内和经济调控部门遭到巨大阻力,基本上停滞不前;另一方面,在缺乏真正价格调节的市场竞争下,部分取消中央计划的体制同样问题重重,甚至比中央调控体制更加脆弱,民主德国竞争力不断下降,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联邦德国的差距持续扩大。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昂纳克全盘否定了乌布利希经济政策,提出了“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相统一”的口号,重新集中经济调控权限,并将改善消费品供应和促进民用住宅建设作为政策重点。昂纳克时期,阻碍创新的经济体制以及对生产设备与基础建设投资的忽略,导致民主德国劳动生产率停滞不前;同时,为迎合民众改善生活条件的愿望而加大住房建设,加大食品和社会福利补贴,迫使东德不断举债,并因此背上沉重的西方债务。在西德,科尔上台后,重新回归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推行缩减政府收支、稳定价格、控制社会保障规模、放松劳动力市场管制和削减补贴等改革措施。尽管在两德统一之前,改革并未得到充分彻底的完全落实,但结构改革的成绩已经开始逐渐显现,西德货币政策稳健,物价稳定,财政坚实,经济增长和就业强劲,为两德最终合并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探讨两德统一的过程中,当谈判陷入各种原则、理念,制度框架之争时,经济又一次承担了突破口。这次,是先统一货币。这既符合经济理论,也适合当时动乱的形势。但这远远不是简单和抽象的货币发行。本书对这一谈判过程中汇率的折算,包括对工资、储蓄、债务等不同的汇率折算,以及最后货币现钞的运送解递都做了详实的描述,是生动的政治经济学的案例。统一时对财产的处理,特别是对历史遗留问题的财产权界定的描述同样生动,而成立托管公司的谈判过程,再一次昭示经济和政治的不可分割性。
我一直对德国的历史着迷。是啊,古罗马东扩,柏林在沼泽地上的兴起,路德的宗教改革,腓特烈大帝的启蒙运动,普鲁士的军刀霍霍,战争,一战,二战,经济恢复,德国统一……德国有太多的历史和感慨。近年来,由于工作的原因和关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我对近代德国的货币政策和德国马克的国际化进程非常入迷,只是苦于不懂德文,常为叹之。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后,我遇到了彼得·荣根先生。彼得·荣根先生是个传奇人物,他是商人,任过多个德国大公司的总裁。他也是学者,对德国货币政策有深厚的了解和见地,还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兼职。他更是社会活动家,多次担任德国各种商会的主席,奔走于世界各地,穿梭于政府、商界和学术界之间。我向他提出合作把有关近代德国的货币政策和德国马克的国际化进程的德国文献整理翻译成中文的想法。一拍即合。为了让项目落地,我们需要一个在国内的合作伙伴,我想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的所长周弘博士。周弘所长精通德文、英文,长期从事欧洲研究,对德国非常熟悉,我和她相识多年但从未具体合作过,电话越洋而过,周弘所长明人快语,接了重活。
这是一次愉快的合作。我们三人都有各自繁忙的工作,又经常出差,很多时间在空中飞行,联系开个电话会议也诸多不易。但我们尽力相互支持。我起草了提纲,列了文献要求和书单,筹集了资金。彼得承担了文献的搜寻工作,对我在大纲中提出的要求,他总是尽力满足。我的思路在项目的进展中不断演化,大纲改了又改,我对文献要求的单子长了又短了,短了又长了。彼得总是以他德国人特有的耐心和细致和我讨论,以他丰富的德国经验纠正我的误解,并认真地去寻索,一定要把最重要和最好的文献都收集到书稿中去。周弘则承担了书稿所有的具体落地工作,她组织翻译、校对,联系出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2012年初,《德国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出版了。
还在《德国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一书的运作过程中,我向周弘建议继续合作把两德统一的有关历史文献整理和翻译成中文。相信这会是又一本精彩的著述,对历史的回顾、对丰富人类政治经济学知识,对动荡时刻的危机管理都会有借鉴意义。而周弘也早有此想。又是一拍即合。这次周弘牵头,文献更为浩瀚,工程更为艰巨,历时两年,四大卷文献洋洋洒洒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感谢周弘和她的团队,是他们夜以继日地一个字一个字地把德文翻译成中文,又编撰成册,奉献给我们一段精彩的历史。
弹指一挥间,25年过去了。正如当年在两德统一中,经济和政治的争议不断,此后25年间,关于当时决策、测算、条件等是否最优的评议也从未停止。我在过去几年里多次造访德国,重新回顾这段历史,每每总听到不同的声音,不禁令人唏嘘。再次感谢周弘和译者的努力,我们得以鉴史,或许也能明理。
朱民
2015年11月4日于华盛顿
前言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之间的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是“德国统一的基石”(特奥·魏格尔,TheoWaigel),尽管它与经济学原理相违背,但联邦政府还是迈出了这一步。根据那些原理,必须等到民主德国经济生产率逐步达到与西德同等的水平之后,才可实现货币统一以及接踵而来的国家统一。然而,大多数东德人不愿经受如此漫长的等待,因为他们的目标是尽快像西德人那样生活。
联邦政府也不愿如此久等。它预计,民主德国难凭一己之力整顿经济;越境人潮还将继续,必须以限制入境(联邦德国)的方式加以制止;德国统一会无限期推迟,或许将永失良机。因此,1990年2月6日,执政党主席兼联邦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HelmutKohl)、联邦财政部长特奥·魏格尔、自由民主党(FDP)主席奥托·格拉夫·拉姆斯多夫(OttoGrafLambsdorff)当机立断,对民主德国提议举行关于“伴随经济共同体的货币联盟”的谈判。
莫德罗(Modrow)政府就立即引进西德马克(D-Mark,DM)做好了思想准备。在1990年3月18日的东德人民议院的选举中,德梅齐埃(deMaizière)民主合法政府获得选民的委托,尽快落实货币、经济和国家的统一。民主德国民众知道,他们面临的是“从沉船跳入冷水”[《新德意志报》,当时的德国统一社会党(SED)、现在的民主社会主义党(PDS)的中央宣传刊物]的局面,而他们也希望,在西德的帮助下,在冷水中停留的时间不会太长。
本卷将尽可能确切地描述当年促成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进而导致德国统一迈出决定性步骤的各种考量和谈判。关于如何应对欧洲共同体(EG)和苏联,以确保这一步骤的实现,将以德国总理府和联邦财政部的文件为基础,进行详细描绘。
有关1990年以前的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经济形势、莫德罗政府的改革努力以及联邦德国对民主德国自1989年10月以来所爆发的危机做出的第一反应等章节,是本研究的中心部分。以此可以说明,波恩和东柏林的当权者在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决策过程中的出发点,即各种决策的前提条件。同时,还将对这些决策的后果加以阐述,以便对联邦政府的政策作出评估。
因此,本卷主要聚焦于“经济”和“货币”问题,也就是国家条约、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就规范未决财产问题的“共同声明”(GemeinsameErklrungderBundesrepublikundderDDRzurRegelungoffenerVermgensfragen——编者注)以及《信托管理法》(Treuhand-Gesetz)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至于《统一条约》(Einigungsvertrag)中的一些规定,只有当它们在实质性的要点上可以补充说明国家条约中的经济和财政规定时,才被提及。
为撰写本卷的中心内容,我获准使用联邦财政部和联邦总理府尚处于30年保密期内的文件。因此,我要特别感谢联邦总理科尔,经他同意,联邦总理府的文件方可外借。也要感谢联邦财政部长魏格尔,他慷慨而迅速地为我提供了进入该部文献室的机会。还要感谢德国联邦银行行长汉斯·蒂特梅耶(HansTietmeyer),允许我阅览条约草案会谈期间西德代表团团长的文件。
这些文件档案按其成果进行了归档。尽管它们可以与其他部委或谈判对象的文件档案相比较,但只有这些文件,还是无法完全勾勒出想要得到的实际画面。此外,并非所有的西德文献都可供阅览,有些文献只能作为背景资料使用。在查阅档案时,部分东德文件尚未系统存档,尤其是严重缺失德梅齐埃政府的相关文件。不过,权威的当事人和许多官员乐于帮我提供信息并出谋划策,这一点尤为重要。我要特别感谢马蒂亚斯·贝格尔博士(Dr.MathiasBerger)、霍斯特·科勒尔博士(Dr.HorstKhler)、赫尔穆特·科尔博士、君特·克劳泽教授(Prof.GüntherKrause)、奥托·格拉夫·拉姆斯多夫博士、约翰内斯·路德维希博士(Dr.JohannesLudewig)、洛塔尔·德梅齐埃(LothardeMaizière)、米夏埃尔·梅尔特斯(MichaelMertes)、理查德·莫齐教授(Prof.RichardMotsch)、赫尔曼-约瑟夫·罗登巴赫博士(Dr.Hermann-JosefRodenbach)、蒂洛·萨拉辛博士(Dr.ThiloSarrazin)、瓦尔特·西格尔特博士(Dr.WalterSiegert)、汉斯·蒂特梅耶教授、特奥·魏格尔博士、迪特尔·伏尔岑博士(Dr.DieterWürzen)提供的宝贵意见。
我的同事乌韦·安德尔森(UweAndersen)、施特凡·比尔林(StefanBierling)、约阿西姆·格劳比茨(JoachimGlaubitz)、贝阿特·诺伊斯(BeateNeuss)、彼得·普策尔(PeterPulzer)、格哈尔德·里特(GehardA.Ritter)的建议亦不可或缺。
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帮我审阅了大量公开发表的文献,尤其是尤尔克·艾申菲尔德(JrgEschenfelder)、西蒙娜·斯特姆勒(SimoneStemmler)、约翰内斯·瓦尔贝克(JohannesWarbeck)、玛雅·采夫斯(MajaZehfuβ)。
我还要感谢海克·格林博士(Dr.HeikeGrimm)、亚丽桑德拉·格侓斯博士(Dr.AlexandraGrβ)和克里斯蒂安·凯特尔勒(ChristianKetterle)在整个项目期间、在解读文献的过程中所给予的学术帮助。
阿曼斯豪森(Allmannshausen),1998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