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美贤 日期:2016-04-22 15:35:37
☆内地首部趣谈古代婚俗的彩色图文书;☆作者以三十年传统文化研究经验,以生动笔触解读古代婚俗常识,值得细读;☆以“探本溯源”为题,追溯中国古代文化的来由及起源,阐述言简意赅,并附设典籍出处作为解说依据,让读者一边读着饶富趣味的历史文化故事,一边了解到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的起源,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入门书;☆搭配多幅故宫、敦煌研究院珍藏精美婚俗图片,染红书口设计,收藏、馈赠两相宜!
本书简介:
何谓“三书六礼”?为什么未出嫁的女子称为“待字闺中”?为什么称富有或高居要位的夫婿为“金龟婿”?本书以探本溯源为旨趣,追溯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的来由及起源,婚俗条目的阐述言简意赅,并附设典籍出处作为解说依据,让读者在饶有兴味的故事中,了解中国婚事习俗的起源。同时附可研读的古代典籍,是一部中国传统婚俗文化的趣味小品。
作者简介:
李美贤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及推广工作三十余年。研究范围包括中国少数民族(民族史与服饰)、佛像艺术、敦煌文化与艺术、丝绸与刺绣(历史与赏析)。曾任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之导师(2000—2010),现任敦煌研究院特别研究员、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之学术顾问(民族文化)、饶宗颐文化馆荣誉顾问、香港敦煌之友副主席、香港博物馆之专家顾问(中国古代文物)。
目录:
目次
代序
自序
何谓“三书六礼”?
为什么在古代的婚礼中会用上“雁”呢?
缘何女子到适婚之龄称为“及笄之年”?
为什么称未出嫁的女子为“待字闺中”?
婚姻、婚礼的“婚”,古作“昏”,古代常在黄昏时分举行婚礼,为什么?
你知道“合卺交杯”的来由吗?
“洞房花烛”的“洞房”是结婚的新房吗?
在中式婚礼中新人同执一红色绸巾,中间结一花球,这是什么?
为何在迎亲时常谓“幸有香车迎淑女”?又因何有“大红花轿迎新娘”之俗?
婚礼中常见新娘戴“凤冠霞帔”,为什么?
为什么人们爱用“永结同心”来祝贺新人?“结发夫妻”的来历是怎样的?
为什么有“三朝回门”之俗?目次
代序
自序
何谓“三书六礼”?
为什么在古代的婚礼中会用上“雁”呢?
缘何女子到适婚之龄称为“及笄之年”?
为什么称未出嫁的女子为“待字闺中”?
婚姻、婚礼的“婚”,古作“昏”,古代常在黄昏时分举行婚礼,为什么?
你知道“合卺交杯”的来由吗?
“洞房花烛”的“洞房”是结婚的新房吗?
在中式婚礼中新人同执一红色绸巾,中间结一花球,这是什么?
为何在迎亲时常谓“幸有香车迎淑女”?又因何有“大红花轿迎新娘”之俗?
婚礼中常见新娘戴“凤冠霞帔”,为什么?
为什么人们爱用“永结同心”来祝贺新人?“结发夫妻”的来历是怎样的?
为什么有“三朝回门”之俗?
人们常说“缘订三生”、“千里姻缘一线
牵”,你要看看唐代“月下老人”的故事吗?
为什么“媒人”又称为“冰人”?
你知道“以虎为媒”的故事吗?
姻缘之订,是天意、命运还是巧合?你听过唐代宫中巧结良缘的故事吗?
一、战袍题诗
二、红叶题诗
古代婚姻多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听过有父辈让子女自由择偶的故事吗?
一、隔窗选婿
二、幕里红丝
三、以貌取人
你知道成语“同室操戈”是因一桩婚事引出的吗?
为什么称富有或高居要位的夫婿为“金龟婿”?
为什么称皇帝的女儿为“公主”,公主的丈夫为“驸马”?
古代公主真的不愁嫁吗?
人们爱用“举案齐眉”来形容夫妻相敬如宾,你知道这个典故吗?
你知道“糟糠之妻”的来由吗?
你见过古代的离婚书吗?
你知道“破镜重圆”的来历吗?
为什么称男女间的妒忌为“吃醋”?
为何唐代的“妒妇”比较多?
唐代的妒妇素负盛名,你有兴趣知道其中一些故事吗?
一、白灌了一肚子尿
二、怕妻杀不敢回家
三、惧内被贬官
四、比黄巢作乱更可怕
唐代妒妇故事多发生在皇室贵族或上层社会里,那么平民妇女婚后的命运又如何?
一、色衰被弃
二、无子被弃
三、丈夫另结新欢被弃
四、妇人被弃之苦
为什么称妻子的父亲为“岳丈”、“岳父”或“泰山”? 美贤极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并为此花了巨大的心力,一丝不苟地长期进行研究,这本著作探溯了一些有趣的中国传统文化风俗的本源和意义,读来让人感到兴趣昂然,很是亲切。——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主席李焯芬教授为什么称未出嫁的女子为“待字闺中”?在古代,关于这个“字”有许多种说法,名与字是不同的。男孩子出生三月后取“名”,“名”是用来自称的。《说文》:“名,自命也。”在长辈面前,是谦恭谨慎的自称其名,在二十岁行成年的“冠礼”后则另加一“字”,表示已长大成人,在待人处世各方面要合乎成人的要求;而且也可随时成家立室为人之父了,同辈或朋友们为了表示尊敬,不便直呼其名,礼貌上只称对方的“字”。古代女子不像男子般人人均有“字”,而女子的“字”都是由父亲或丈夫所取。《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孔颖达疏:“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冠字者,人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礼记·冠义》:“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疏曰: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笄而字。”《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古代女子多在许嫁后才由夫家给她取“字”,如还未找到婆家的,则被称作“待字闺中”。有关“待字闺中”,以“举案齐眉”(请参阅第113页)著称的恩爱夫妻梁鸿和孟光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样貌丑陋但以贤德闻名的孟光,在嫁给品格高尚的梁鸿后,曾因穿着锦衣华服、刻意装饰而惹来丈夫的不满;但当她改穿粗衣麻布、朴素打扮后,梁鸿十分欣喜,并为她取字“德曜”。《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妻)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待字闺中的“字”,还有另外两种意思:一是女子许配出嫁称为“字”,另一意思是“生辰八字”。媒人向女方提亲后,会向女方索取其生辰八字,与男方的八字占卜以合八字(“问名”、“纳吉”),所以“待字”是待合八字之意。“洞房花烛”的“洞房”是结婚的新房吗?“洞房”,本来是指幽深的内室。在汉代,“洞房”则是指宫廷及贵族们的豪华居室。“洞房”也曾被描述为僧人的居所,可见以前“洞房”是与婚姻无关的。《楚辞·招魂》:“容修态,洞房些。”唐·王维《投道一师兰若宿》:“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到了后来,洞房渐渐引申为男女相聚之所。唐·顾况《宜城放琴客歌》:“新妍笼裙云母光,朱弦绿水喧洞房。”最为人熟悉的是朱庆余在《近试上张籍水部》中的描写,令“洞房”遂成新婚夫妇的新房了。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究竟唐代进行婚礼时,新人是否进入“洞房”呢?从敦煌壁画看,那时的新娘并不是直接进入男家的,因为人们一般认为有“三煞”(即:青羊、青牛、乌鸡)在门。如新人进入,会犯“三煞”,导致对尊长不利及无子嗣,所以有人要撒谷豆来避“三煞”。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九:“汉世京房之女,适翼奉子,奉择日迎之。房以其日不吉,以三煞在门故也。三煞者,谓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也。凡是三者在门,新人不得入,犯之,损尊长及无子。奉以谓(为)不然,妇将至门,但以谷豆草禳之,则三煞自避,新人可入也。”由于新人未能直接进入屋内,所以在室外设一帐房(如今天的蒙古包)暂避“三煞”。这帐房称为“青庐”。“青庐”之设早在东汉已有,《世说新语》还记载了曹操和袁绍曾进入“青庐”把新娘劫走的事。而《孔雀东南飞》诗中也有“新妇入青庐”之句。其实,婚礼设“青庐”之俗,是受北方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所影响。此外,“青庐”是由许多树枝(如柳枝)搭建成的,所以称为“百枝帐”。“枝”与“子”谐音,故又称“百子帐”,人们取其多子之吉祥寓意,所以婚礼用“百子帐”以期百子千孙,家业兴旺。上自皇室,下至平民百姓,均喜此俗。《南齐书·芮芮虏传》:“河南,匈奴种也……人民犹以毡庐百子帐为行屋。”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北方婚礼,必用青布幔为屋,谓之青庐。”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三:“(青庐)盖其制本出塞外,特穹庐、拂庐之具体而微者耳。”“唐人昏礼多用百子帐,特贵其名与昏宜。”从敦煌壁画上所见的唐宋时期婚礼图,多有“青庐”之设。还见到人们的喜宴都是设在户外搭建的临时帐篷之中,而且婚礼场面多设有系结彩带的围屏,充满喜庆,与今天婚礼的布置十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