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华侨抗日故事


作者:周旭  日期:2016-04-22 15:36:37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推荐、青少年课外必读本;*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多位国内著名高校和重点和重点中学知名教师参与编写;*由著名作家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编;*视角崭新、配图精美;*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近现代几次重大爱国主义事件为蓝本,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向青少年全方位展示抗日战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史料丰富,文笔纪实*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全面展示中国文化的知识要点 
本书简介:
  从1939年2月到9月期间,先后有3193名华侨机工回国参战,
  正如1941年1月27日《新华日报》的报告中写的那样,“几乎每
  个人回国来参加抗战的经过,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史实!”战
  争不仅改变了他们的名字,更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目录:
  被遗忘的卫国者,滇缅路上的无名英雄南侨机工/001
  视全国如一身,拔一毛而知痛的陈嘉庚/019
  浴血奋战的华侨飞行员/036
  胡马纵横驰沙场的华侨女英雄/051
  慷慨输将、毁家纾难的美洲华侨/067
  以笔为剑,战而不屈的华侨/085
  延伸阅读/105
  华侨抗日大事记/130前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了六十余年,而我们党
  则在本世纪初叶提出了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
  大课题,显然是其来有自。
  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在新中国的蔚然兴起,曾经那样
  地风靡于上个世纪中叶。邓小平同志曾经在改革开放中讲
  过,当年“这种风气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而
  且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然而可惜的是,这个在社会
  主义制度建立与实践中,同步兴起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
  成长道路,却是一波四折。半个多世纪以来,它先是与共
  和国一道遭受了十年“文革”的毁灭性浩劫;接着便是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了六十余年,而我们党
  则在本世纪初叶提出了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
  大课题,显然是其来有自。
  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在新中国的蔚然兴起,曾经那样
  地风靡于上个世纪中叶。邓小平同志曾经在改革开放中讲
  过,当年“这种风气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而
  且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然而可惜的是,这个在社会
  主义制度建立与实践中,同步兴起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
  成长道路,却是一波四折。半个多世纪以来,它先是与共
  和国一道遭受了十年“文革”的毁灭性浩劫;接着便是全
  党工作中心转移改革开放进程中,欧风美雨“里出外进”
  周殿富
  【总序】
  002
  的浸洗濡染;再接着便是西方“和平演变”在东欧得手的
  强烈震荡与冲击;接着便是市场经济中那两只“看不见的
  手”在搅动着、嬗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至少在国民中出
  现了价值观上的多层次化,传统美德的弱化,社会道德文
  明水准的退化,光荣革命传统的淡化,这也许正是中央在
  本世纪初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吧。
  不管怎么“变”,怎么“化”,当我们回首来时路,却
  不能不说,中华民族真的很强大,很值得骄傲。人类经历
  了几千年的文明进程,堪称世界文化之源的“五大文明古
  国”,其他四大古国文明都已被历史淘汰灭亡,只有中国
  成了唯一的延续存在。近现代即使那般的积贫积弱,西方
  列强瓜分豆剖弱肉强食,想亡我中华都不可能,就连最强
  大的美帝国主义,最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都成为我们的手
  下败将,而且打出了一个新中国,且跨过整整一个历史阶
  段,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西方敌对势力几十年不遗余力
  地对新中国百般围剿,“冷战”“热战”“和平演变”手段用
  尽,连如此强大的前苏联乃至整个苏东阵营都被瓦解了,
  而社会主义的旗帜仍旧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高飘
  扬,而且昂首挺胸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真的是太强
  大了。几十年来的瞩目成就,竟然令西方发出了“中国威
  003
  胁论”。你管他别有用心也好,言过其实也好,总比让别
  人说我们是“瓷器”、是“东亚病夫”好吧?1840以来的
  一百年间,中国尽受别人的欺负、“威胁”了,我们也能
  让那些昔日列强有点“威胁感”,又有什么不好?更何况这
  是他们自己说的啊!我们并没吹嘘,也没有去做。几千年
  来我们侵略过谁呢?反战非攻兼相爱交相利,中国古有墨
  子,近有周恩来同志、邓小平同志。这也是中华民族所固
  有传统美德的延续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也当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
  美德吧?几十年来尽管中国如此繁荣兴旺,但从邓小平生
  前一直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哪一届中央领导
  集体,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国之忧患。忧在何处,患在
  何处呢?
  邓小平同志在上个世纪末发生的“六·四”之后,曾
  经在半年的时间内,四次提到:中国改革开放十年最大的
  失误在教育,在“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对
  人民的教育”不够,足见他的痛心疾首。而且他在晚年又
  提到了“国格”与“人格”的问题。他讲道:“谈到人格,
  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
  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
  004
  国家是立不起来的。”(精装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31
  页。)
  人们很少注意到邓小平的这一段话,但邓小平恰恰是在
  这里把“国格”、“人格”提升到了事关“立国”的高度。
  那么,什么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国格”呢?邓小平讲
  得很明白:“民族自尊心”,“族的独立”。
  新中国一路走来,我们最大的尊严便是完全靠“自
  力”,靠“艰苦奋斗”,而达“更生”之境。对西方敌对势力
  的“冷战”“热战”“和平演变”,我们何曾有过屈服?也正
  是在这一前提下,我们才有真正的“民族独立”。这就是
  我们的国格。那么什么是我们中国人的人格呢?邓小平同
  志在这里没有讲,但他在1978年4月22日召开的全国教育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在讲到我们的教育培养目标时,至
  少提到与社会主义人格相关的各个方面:如革命的理想,
  共产主义的品德,勤奋学习,严守纪律,艰苦奋斗,努力
  上进,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
  产,助人为乐,英勇对敌,集体主义精神,专心致志地为
  人民工作,等等。这一系列哪一条不属于社会主义人格的
  范畴呢?
  2006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
  005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性命题和战略任务。2007
  年,胡锦涛同志在“6·25”讲话中又具体提出这个“体
  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社会主义荣辱
  观。(还有“八荣八耻”)这四个方面,一是信仰,二是理
  想,三是精神,四是道德文明,哪一个不在社会主义人格
  的范畴之内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提到了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上又用“三个倡导”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十二项:①倡导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②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③倡
  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且中办文件又把这“三个
  倡导”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倡导”的四项,是国家层
  面的价值目标;第二个“倡导”的四项,是社会层面的价
  值取向;第三个“倡导”的四项,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
  准则。而实际上前两个“倡导”的八项都是属于“国格”
  范畴,而第三个“倡导”是属于“人格”范畴。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前面讲到的那些历史嬗变中来
  培育建构起这个“核心价值观”呢?中共中央政治局的第
  006
  十三次集体学习,似乎很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新华社北京2014年2月25日电讯称:中央政治局在2月
  24日,以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内
  容,进行了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了这次学习,并
  发表了重要讲话。电文称:
  习近平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必须立
  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
  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
  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
  世界文化激荡中落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
  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
  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
  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
  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
  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
  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
  文育人。
  007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论述相当精辟,对于如何培育建
  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从四个方面剀切明白。
  第一,他明确指出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来构造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能割断历史。这
  一条十分重要,否则我们便会失去我们的本来面目,便会
  成为无源之水,也就无法走向未来。
  第二,指出了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
  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这就为我们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要以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为基础。
  第三,他指出,对传统文化在扬弃中继承,在继承中
  创新。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既要有优
  良传统的文化精神,也要有时代精神,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第四,他指出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
  化人育人。这就是说,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并不只是传承
  儒学那些道统,而是要弘扬全民族共创的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也就是说,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
  的是化民、育人。
  尤其十分值得注目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
  提到了一个“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问题,而在同年
  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又提出了,我们再也不能以GDP论英
  008
  雄的思想。让人欣慰的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终于被提升
  到一个民族的标识地位,这至少表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并不落伍于世界潮流之后。
  并不受人欢迎的亨廷顿在生前给他的祖国提出的警示
  忠告,竟是如何弘扬他们没有多少历史和文化的“传统文
  化”:“盎格鲁新教精神——美国梦”,以此为国家的“文
  化核心”问题。他讲道:“在一个世界各国人民,都以文化
  来界定自己的时代,一个没有文化核心而仅仅以政治信条
  来界定自己的社会,哪有立足之地?”所以,他提醒他无
  限忠于的祖国,一定要巩固发扬他们自入居北美以来,在
  新教精神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梦”理念的“文化核心”地
  位,才能消解这个国家的民族与文化双重多元化的危机。
  为此,他甚至预言美国弄不好会在本世纪中叶发生分裂。
  而且他公开预言不列颠大英帝国也会因民族与文化多元化
  的问题,而导致在本世纪上半期发生分裂。
  西方的一些专家学者们也十分强调国家民族文化的地
  位问题,柏克说:“全世界的人根据文化上的界限来区分自
  己。”丹尼尔同样说:“保守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对一
  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开明地
  说,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可以改变文化,使文化免于沉
  009
  沦。”这些语言也可能有它们的局限性与某种非唯物性,但
  至少可以让我们看到那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想什么,
  至少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意识形态并不总是消
  极被动地接受它的经济基础的论断并不相悖。
  中国显然具有世界上最悠久的民族文化,同时显然也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优势。新中国包括它直接进入社
  会主义的经济形态,以及其后无论正误的哪一次经济变
  革,不是靠政治力量在强力推动的呢?它当然同样拥有让
  我们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免于沉沦”的能力。许多学人认
  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早就被以往一次次的历史性灾难割裂
  了,显然都是毫无道理的。但我们当下却确实面临着“两
  个传统”失传失统的危险。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优秀的民族
  美德,在当代国民中还有多少传承?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用生命与鲜血铸就的光荣革命传统,在党内还有多少光
  大?我们现在全民族的“核心文化”到底在何处?“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不仅符合世界潮流,也是我们优
  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而不发生历史断裂带的根本保证。
  富和强永远都不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哪个国家不可以富,
  不可以强?但能代表中国“这一个”本来面目,具有自己
  民族特色的,唯有中华民族的文化,能代表中国人形象的
  010
  只有中国独具的道德人格。什么是人格?人格就是原始戏
  剧中各不同角色的本来面目。
  综上所述,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应内含如下的成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传
  统美德;中国人民近现代反帝反侵略反封建的爱国主义、
  斗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几十年光荣革命传
  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
  想;与“中国梦”远大目标相适应的时代精神。由这些内
  涵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它来干什么呢?用习近
  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化人”、“育人”,把它再具体化一
  下,无非是打造能体现中华民族特色,代表中国形象的国
  格、人格。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在思想道德层面上,也
  只有在人的身上才能体现,所以,我们依据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策划了《中
  国人格读库》这样一套大型系列选题。
  本套书承蒙全国少工委、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
  国青年网三家共同主办推广,并积极提供书稿。难得高占
  祥老前辈热情出任该套书的编委主任,且高占祥同志不辞
  屈就而加盟主创作者队伍。一些大学、中学教师与青年作
  者也积极加盟此套书的编写。该选题被国家广电出版总局
  011
  列为2014年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选题,在此一并
  鸣谢。
  希望本套书的出版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
  弘扬,促进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欢迎
  广大读者与作家对不足之处批评教正,多提宝贵建议与指
  导意见。
  谨以此代出版前言并序。被遗忘的卫国者,
  滇缅路上的无名英雄南侨机工
  再会吧,南洋,你海波绿,海云长,你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我们民族的血汗,洒遍了这几百个荒凉的岛上。
  再会吧,南洋,你椰子肥,豆蔻香,你受着自然的丰富的供养。
  但在帝国主义的剥削下,千百万被压迫者都闹着饥荒。
  再会吧,南洋,你不见尸横着长白山,血流着黑龙江,这
  是中华民族的存亡。
  再会吧,南洋,再会吧,南洋,我们要去争取一线光明的希望。
  ——田汉《告别南洋》
  早在1000多年前,南洋这片富庶之地就留下了华人奋斗的
  足迹,随着郑和下西洋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下南洋打
  拼。1620年,荷兰总督在一封家书中写道:“不论是谁要建立
  002
  和扩大荷兰的势力,必须和华人合作,因为他们是坚毅、勤
  俭、不怕疲劳、工作熟练和纪律性强的民族。”华人在这里披
  荆斩棘,开创基业,直到如今,这片土地上的民居民俗依然可
  见明朝的风范,被人称为“明代的天空”。
  “阿哥出门往南洋,漂洋过海去外乡,一路行程路头长,
  人争口气佛争香”,淘金和衣锦还乡成为他们共同的梦想,但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战事频仍,日益迫近的战争让他们如此简
  单的梦想化为泡影,南洋也见证了他们毁家纾难、保家卫国的
  碧血丹心。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由此拉开
  序幕。11月,上海陷落,12月,南京失守。生灵涂炭,山河破
  碎。日本陆相杉山元狂妄地宣称,要在三个月内结束中国战
  事。而此时中国主要的军需物资全部依赖进口,因此日军首要
  的战略目标就变成切断中国与外界的全部通道。
  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北平、天津、青岛、杭州、上海、广
  州和海口相继陷落。随着广州的陷落,战火日益逼近南洋。
  绝望的情绪在华夏大地弥漫,就在这种绝望的声音中,一
  支20万人的筑路大军,在云南连绵高耸的山脉中,开辟了一条
  延续中国希望的生命线——滇缅公路。时任美国驻华大使詹森
  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报告中指出:“修筑滇缅公路物资条件
  异常缺乏,第一缺乏机器,第二纯系人力开辟,全赖沿线人民
  003
  卢沟桥
  004
  的艰苦耐劳精神,此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滇缅公路开通之后,又一个难题摆在了人们面前,当时国
  内急缺经验丰富的司机和修理人员,能够在云南险峻的山路上
  熟练驾驶的司机更是寥寥无几。这则消息很快在人们的奔走相
  告中传遍了整个南洋,以陈嘉庚为首的南洋总会向全体华侨发
  出了一份紧急通告:
  为通告事,本总会顷接祖国电,委征募汽车之机修人员及
  司机人员回国服务,凡吾侨具有此技能之一,志愿回国以尽其
  国民天职者,可向各处华侨筹赈总会接洽,事关祖国复兴大业,
  迫切需要,望各地侨胞侨领深切注意办理是要。
  这则通告发出之后,南洋华侨纷纷报名,这些共赴国难的
  华侨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南侨机工。
  当时刚刚年满19岁的华侨吴钟标积极报名参加,他自己后
  来回忆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立刻决定回到祖国,和
  日本拼了。”但回国参战就意味着危险、流血甚至牺牲,对于
  这样的结局,几乎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吴钟标因是家中独子,
  爱侄心切的叔叔不免强加劝阻,但故土的战火让吴钟标的内心
  澎湃不已,他决定化名回国。
  当时为了回国参战而改名的华侨不计其数,新加坡工程师
  005
  王文松放弃每月200元的高薪,带着十几个伙伴和一整套维修设
  备报名参战。
  林福来将唯一的弟弟托付给友人之后独自回国参战。当时
  化名施夏圭的爱国华侨白雪娇所写的一封家书在南洋几乎家喻
  户晓:
  亲爱的父母亲:
  别了,现在什么也不能阻挠我投笔从戎了。我知道父母亲
  一向是明情达理的,对于女儿的行动,是不会有异议的……家
  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
  怀念热爱的。所以虽然几次的犹疑踌躇,到底我是怀着悲伤的
  情绪,含着辛酸的眼泪踏上征途了。
  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虽然我是社会上一个不值
  得注意的虫,虽然在救国建国的大事业中,我的力量简直是够
  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而汇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
  救亡的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亲爱的双亲,此去虽然千山万水,危安莫卜,是不免凄怆
  心酸,但是,以有用之躯,以有用之时间,消耗于安逸与无谓
  中,才更是令人哀惜不置的,因为生活就是斗争,尤其是在祖
  国危难的时候,正是青年奋发效力的时机。这时候,能亲眼看
  见祖国决死争斗以及新中国孕育的困难,自己能替祖国做点事,
  006
  就觉得此是不曾辜负了……
  从1939年2月到9月期间,先后有3193名华侨机工回国参战,
  正如1941年1月27日《新华日报》的报告中写的那样,“几乎每
  个人回国来参加抗战的经过,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史实!”战
  争不仅改变了他们的名字,更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1939年9月,长沙保卫战开始,次年1月,日军攻入长沙,
  在激烈的战争中,中国军队急电重庆炮弹告罄,得到的答复是
  炮弹尚在缅甸仰光待运。
  南侨机工合影
  刚刚回国的南侨机工马上投入紧张的运输工作中,负责将
  仰光的军用物资运抵缅北的腊戍,再由那里沿着1000多公里的
  007
  滇缅公路运抵昆明乃至国内抗战的各个战场。
  南侨机工在崇山峻岭中奔驰,滇缅公路上平均一公里就有
  三位华侨司机日夜兼程。
  南侨机工翁家贵回忆说:“由于运输任务紧迫,每次出车
  至少要连续七天日夜兼程,白天开车子,晚上睡觉,机工们都
  亲切地将驾驶的道奇车叫‘道奇旅馆’。”
  滇缅公路的环境十分险恶,在1000多公里的路途中,机工
  们要翻越六座大山、五条大江以及无数悬崖峭壁,一道又一道
  的急弯,一个又一个的陡坡,一边是600多米深的峡谷,一边是
  高达3000米的高山。机工们稍有不慎,就会跌落山谷。对于这
  样的路况,机工们戏谑地称之为“初一翻车,十五到底”。
  吴再春是马来亚华侨,1939年回国参加抗战,在滇缅公路
  上担任驾驶任务,不幸感染疟疾,仍然抱病坚持工作,车辆行
  驶到龙陵路段时,突然发生故障,又恰逢天气骤变,吴再春唯
  恐车上运载的物资丢失,坚守在车中不愿撤离。当救援车队赶
  到时,因为疾病和寒冷,吴再春已经离开了人世,他所运载的
  物资却没有丝毫损失。他的同伴罗开瑚慷慨激昂地说:“南侨
  机工回国不是来享受的,是来战斗的,战斗就会有死亡,我们
  不会流泪也不会退缩,活下来的人要更拼命地去打敌人。”
  《陈嘉庚回忆录》的自序中说:“华侨(机工)亦在盟军之
  列,战时同遭艰难困苦。他们所运送的军用物资,所驾驶、维
  008
  修的也是军车,他们冒着日军的炮火周旋突围,他们实在也就
  是不穿军装的军人!”滇缅公路就是他们的战场,手中的方向
  盘就是他们的武器,“一个华侨肯出力,十个敌人九不回”是
  他们的口号。
  我们的雄心和马达共鸣,
  我们的队伍向祖国前进;
  我们的血汗作胜利保证,
  在我们面前永远是光明。
  这套好身手到今天显出救国本领,
  马达快开动!
  为了祖国,亲爱的祖国——
  负起这次神圣战争的伟大使命,
  我们很光荣,与弟兄们前进!
  这首《马达进行曲》当时经常响彻在滇缅公路的上空,正
  是在这歌声中,南侨机工们建立了不世功勋,也是在这歌声
  中,彰显了南洋华侨对祖国的赤子丹心。
  经过两年的战争,日本人发现,中国的军力不但没有削
  弱,反而大大增强,而这种源源不断的补充力量正是来自中国
  西南的那条滇缅公路。
  009
  滇缅公路上运输的车辆
  010
  1940年日本占领越南,专门成立了滇缅公路切断委员会,
  一场针对中国抗战生命线的大轰炸开始了。滇缅公路成了中日
  角力的主战场,而道路上疾驰的南侨机工正置身于这一战场的
  最前沿,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轰炸机从他们头顶呼啸而过。
  1941年1月27日的《新华日报》这样写道:“敌机狂炸,愈
  趋愈烈,但华侨司机们并不因此而气馁,他们自动踊跃地参加
  华侨义勇抢运大队,在敌机翼下拼命地为祖国抢运抗战物资,
  前仆后继,以加紧运输来为死难的同胞复仇。整个滇缅公路的
  运输,就依靠这些抗战英雄的壮烈牺牲来维持!”
  1940年10月,日本开始了对滇缅公路的咽喉重地功果桥长
  达四个月的狂轰滥炸,功果桥被炸断就意味着滇缅公路运输的
  彻底中断。
  机工王亚六亲身经历过那种场面。那天,他和战友们驾驶
  着装满军火的15辆大卡车从保山返回下关,途中,他们路过功
  果桥。还未到桥头,桥上已悬挂起两个报警的红灯笼,远处,
  27架日本飞机正向桥上俯冲。王亚六急忙下车,猫腰钻进路边
  石崖下的防空洞里。一股股高高的水柱冲天而起,敌机开始向
  桥上投掷炸弹,江水发出一阵阵呜咽。眨眼间,近200米长的桥
  只剩下一个不成型的桥头。
  功果桥被彻底炸断,日本东京的电台洋洋得意地叫嚣:
  “滇缅公路已断,三个月内无通车希望。”
  011
  如果三个月中断军火来源,则会让中国的抗战更加捉襟见
  肘。在此危难之际,机工们和当地的修桥工人连夜从仓库里征
  集了几百个空油桶,用铁丝将空油桶捆在一起,两边用绳索连
  接,上面铺上木板,再将船两头用钢丝拉到两岸的滑轮上,建
  成一座浮桥,仅仅用了10个小时,功果桥就再次通车,粉碎了
  日寇的断路逼降计划。
  1941年12月7日,日军轰炸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
  随后日军便对东南亚展开围攻之势。12月9日,攻占泰国曼谷,
  10日占领关岛,25日攻陷香港,矛头直指国际援助物资进入中
  国的中转港——缅甸仰光。
  整个东南亚都遭到日军铁蹄的蹂躏,到1943年3月,日军完
  成了对中国的战略合围,中国抗战最后一条生命线滇缅公路危
  在旦夕。
  为了挽救这条战略通道,中国政府派遣十万远征军出征缅
  甸。由于驻缅英军的掣肘,中国远征军虽然英勇奋战但最终孤
  掌难鸣,一个月后,中国远征军无奈之下只能全面撤退,日军
  的先头部队已经出现在缅北,此时的滇缅公路俨然成了一副多
  米诺骨牌,坍塌已经无法避免。南侨机工们不顾生命危险,加
  紧抢运物资,当时的一首战歌流传甚广:
  012
  日军偷袭珍珠港
  车在我们手上
  血在我们的胸膛,
  我们来捍卫祖国,
  我们奔赴沙场,
  不怕山高,不怕路遥,
  快把运输任务达到,
  抱定杀身成仁的决心,
  发扬中华民族的荣光!
  南侨机工邓文聪说出了那时全体南侨机工的心声:“虽然
  我们的生活很艰苦,任务很艰巨,生命很危险,但是我们南侨







阅读提示:华侨抗日故事的作者是周旭,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华侨抗日故事下载地址

上一本:历史其实很有趣
下一本:台湾军民抗击日本侵略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