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夜袭阳明堡


作者:张华  日期:2016-04-22 15:36:44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推荐、青少年课外必读本;*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多位国内著名高校和重点和重点中学知名教师参与编写;*由著名作家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编;*视角崭新、配图精美;*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近现代几次重大爱国主义事件为蓝本,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向青少年全方位展示抗日战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史料丰富,文笔纪实*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全面展示中国文化的知识要点 
本书简介:
  阳明堡,山西代县一个小镇,位于滹沱河畔。在忻口战役
  中,它并非要塞,也没有开展太大的战役,只是一个不起眼的
  配角。然而,随着一场夜袭的成功,阳明堡得以名垂青史。奇
  袭阳明堡一役,不但捣毁了敌机,扰乱了敌人作战步骤,甚至
  于影响了整个战局的发展,提振了国人的信心。
  目录:
  引言 001
  一、国殇003
  二、出征033
  三、夜袭054
  四、捷报087
  五、插曲100
  后记 110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大事记 112前言所谓民族精神,总是在国之将亡的时候迸发出最耀眼的光
  辉。自晚清以来,积贫积弱的泱泱大国不复往日威严,列强环
  伺,虎视眈眈,常常有被瓜分的可能,中华民族走到了生死存
  亡的关头。就像一个病人,沉疴必要下猛药,方有一线生机。
  抗战的爆发,使得原本涣散的人心重新凝聚在一起,而华夏民
  族的真精神,也在此时得到了最为集中的展现。人们不会忘
  记,在风雨如晦的八年中,无数炎黄子孙抛头颅、洒热血,捍
  卫每一寸土地;历史永远铭刻,波澜壮阔的抗争之路,那一段
  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历史的长卷上,这八年时光并不算长,
  但绝对是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笔,又凝聚着数不胜数的所谓民族精神,总是在国之将亡的时候迸发出最耀眼的光
  辉。自晚清以来,积贫积弱的泱泱大国不复往日威严,列强环
  伺,虎视眈眈,常常有被瓜分的可能,中华民族走到了生死存
  亡的关头。就像一个病人,沉疴必要下猛药,方有一线生机。
  抗战的爆发,使得原本涣散的人心重新凝聚在一起,而华夏民
  族的真精神,也在此时得到了最为集中的展现。人们不会忘
  记,在风雨如晦的八年中,无数炎黄子孙抛头颅、洒热血,捍
  卫每一寸土地;历史永远铭刻,波澜壮阔的抗争之路,那一段
  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历史的长卷上,这八年时光并不算长,
  但绝对是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笔,又凝聚着数不胜数的
  动人诗篇。大到一场战役,小到一名战士,无不真实而准确地
  体现了华夏民族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苟利国家
  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在国家危急
  存亡之际“慷慨赴国难”,走上战场,视死如归,抵御外侮。
  002
  忻口,一个山西小镇,偶然闯入历史,成就了一段传奇。
  忻口一战,敌我双方死伤惨重,但于中国而言,此役重拾起信
  心,振奋了士气民心;于敌而言,这一仗是一个教训,日寇重
  新认识了中国军队。是役,中国军队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游击战
  场对敌开战,协调一致,配合默契,成绩斐然,造就了许多经
  典战例。
  阳明堡,山西代县一个小镇,位于滹沱河畔。在忻口战役
  中,它并非要塞,也没有开展太大的战役,只是一个不起眼的
  配角。然而,随着一场夜袭的成功,阳明堡得以名垂青史。奇
  袭阳明堡一役,不但捣毁了敌机,扰乱了敌人作战步骤,甚至
  于影响了整个战局的发展,提振了国人的信心。
  虽然关于这场夜袭的史料并不是很充足,尽管在整个忻
  口战役进程中,它只是一个插曲,但是夜袭阳明堡反映出的中
  国人果敢、坚毅,以及不因循的人格品质却相当明显。让我们
  翻检故纸,拨开迷雾,透过硝烟,重温那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在那片纷飞的战火中,我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中国人的人格精
  神,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何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军队在平绥一、国殇
  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
  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
  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
  牺牲一切之决心。
  ——《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
  “江山如此多娇”,对于华夏子孙而言,锦绣山河承载了
  我们太多的生命体验,中国人总能在巍峨的大山和雄浑的流水
  中寻觅时代的精神,把它融入血液中,铸就坚毅的人格品质。
  太行山,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跨越华北数
  省,绵延400多公里;滹沱河,一条古老的河,流经山西、河
  北,东入大海。千百年来,高山大河养育了中华儿女,也见证
  了中国历史风云。
  河北省会石家庄,滹沱河绕城而过,河之南岸,屹立着一
  004
  块石碑,题诗曰:“过了长江与大河,横流数仞绝滹沱。萧王
  麦饭曾仓卒,回首中天感慨多。”萧王麦饭,说的是东汉开国
  皇帝刘秀在滹沱河畔的武强县境内征战,期间有冯异向刘秀进
  麦饭的传说。公元1280年,南宋宰相文天祥以俘虏的身份被押
  解进京,途径滹沱河,面对奔涌的河水,他感慨良多,从刘秀
  当年的艰难复国而联想到眼前中原沦丧、光复无望的现实。他
  既慨叹时运不济,也对失败的历史表达了无奈之情。在《滹沱
  河二首》的另外一首中,文天祥说“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间兴
  废不由人。”流水并非无情物,滹沱河固然见证了太多兴废不
  由人的政治,也经历了太多的杀伐和侵凌,但它从不放弃两岸
  的人民。它用宽广的胸怀包容世间的沧桑,给失意的人们以心
  灵慰藉和情感寄托。久而久之,大河便被赋予多种象征,凝聚
  成一种精神,以文化的方式培育后世子孙不屈的人格和坚毅的
  品质。
  国破山河在,蜿蜒巍峨的太行山也曾见证,奔流不息的滹
  沱河不会忘记,当历史的车轮来到近代,积贫积弱的中国一次
  次遭受异族的欺凌,饱受压迫的华夏儿女发出河水般咆哮的声
  音:“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1937年,喜峰口驻军的
  大刀向侵略者宣言,觉醒了的中国人不会任人宰割,我们要守
  护脚下的土地,把侵略者赶出中国。然而,严峻的现实摆在面
  前,军备的落后、财力的匮乏都使我们一时失去了与日本侵略
  者抗衡的实力。就像时任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在《对卢沟桥事
  005
  卢沟桥上的抗日战士
  006
  件之严正声明》(也称“庐山抗战声明”)中所说:“我们固
  然是一个弱国,但不能不保持我们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负起祖
  宗先民所遗留给我们历史上的责任,所以到了必不得已时,我
  们不能不应战。”
  平津相继失陷后,侵略者以平津为后方,兵分三路:一路
  沿平汉路(即平汉铁路,相当于现在的京广铁路北京到武昌汉
  口段)南犯,进窥河南;一路沿津浦路(即今京沪铁路最早通
  车的一段,从天津到南京浦口)南下,进犯山东;一路则沿平绥
  路(即今北京到包头的铁路)西犯,进犯晋、察、绥,战略的
  重点,则是山西。
  山西,古晋之地,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作为中华民族
  的发祥地之一,山西素有“表里河山”之美誉,又因其东有太
  行山,西有吕梁山,西、南更有黄河天险,地势险要,易守难
  攻,是华北天然堡垒,拱卫陕甘西北之屏障,故又有“华北锁
  钥”之称。这样的战略要地,总是在战争年代成为交战双方殊
  死搏斗的竞技场。平津的急速沦陷使得山西仓促间被推上了决
  战的舞台,这也似乎预示了某种悲壮命运的到来。从战略意义
  上说,山西是敌我双方博弈的一枚重要棋子,在淞沪会战失利
  后,即将在山西开展的阻击战对于中国人来说变得尤为重要。
  对中国军队来说,如果能凭借险要地势,守住山西,则进可威
  胁华北平原之敌军,退可稳固大后方,确保战略反攻的顺利进
  行。反之,对于日军来说,对平津地区的占领并非高枕无忧,
  007
  经营山西多年的阎锡山晋绥军虎视眈眈;再加上如果要进一步
  向南侵略,则必须要控制山西。双方的指挥官都清楚山西对于
  整个战场来说意义重大,只是西方的实力当时相距甚远,凡此
  种种,都决定了这场战斗将会成为抗日战争史上悲壮的一笔。
  1937年10月2日夜,山西首府太原,战事日近的古城万籁
  俱寂。突然,“砰”的一声枪响,划破了夜的宁静,熟睡的人
  们从朦胧中惊醒,风雨将至的情绪一下子涌上心头。在那个战
  乱频仍的年代,枪声并不能激起人们的好奇,但这半夜之中的
  枪声很容易就让人想起最近传说的日本鬼子。这肯定和日本鬼
  子有关,人们想着,又沉沉睡去。次日,一位临阵脱逃的将军
  被正法的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人们一时间群情激奋,对这位
  “民族败类”的愤恨达到了定点,所有的口诛笔伐都对准了这
  位将军和他的败绩。作为第一个因为逃跑被枪毙的将军,李服
  膺的名字很快就传遍了大江南北,懦夫之名以及种种脏水和谩
  骂也随之扩散开来,一时间人尽皆言可杀。时间不仅能抚平伤
  口,还总能涤荡蒙蔽事件的灰尘,还历史以真实。作为战败将
  领,李服膺或许背负了太多所不应加在他身上的罪过,若干年
  后甚至有人以“冤案”视之。孰是孰非,还得从李服膺的驻
  地,位于晋北的天镇说起。
  天镇县,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东北,地处山西、河北、内
  蒙古三省交界处。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不仅是山西重地
  大同的门户,也是整个山西阻击日军侵犯的第一线。1937年8
  008
  卢沟桥上的二十九军战士
  009
  月27日,日军攻克张家口,进逼雁北,危及山西北大门天镇。
  阎锡山急电李服膺“坚持三天,拒敌西进。”接到电令后,隶
  属傅作义第七集团军的第61军军长李服膺开始集结部队,于天
  镇、阳高一线布防。就在第61军进入阵地的第二天,日军就发
  动了强大的火力攻势。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日军虽然占据了
  一定的主动,却始终没有突破李服膺的防线。三天下来,李服
  膺的部队伤亡惨重,渐渐露出了招架不住的迹象。正在此时,
  第二道电令下来了:“续守三天,掩护大同会战。”面对蜂拥
  而至的敌人,李服膺虽然心里直犯嘀咕,按理说坚守三日的命
  令我们已经完成了,虽然牺牲了这么多兄弟的生命,但好歹是
  可以往回撤的。况且,要执行第二道命令的话,肯定是以牺牲
  更多兄弟为代价的。但本着服从命令的天职,他还是咬咬牙接
  受了军令,带领疲惫之师坚守天镇。
  大同会战,是时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晋绥军首领阎锡山
  最初的战略设想。为迎击沿平绥路西进的日军,阎锡山原本打
  算在大同以东的聚乐堡地区组织一次会战。然而,按照这个战
  略构想,晋绥军和中央军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部队等都需
  要赶赴太原集结,短时间内肯定没法完成。因此,在天镇布防
  的李服膺和他的第六十一军就承担了阻击西进之敌,为部队调
  动和集结赢取时间的重任。对于任务的重要性,李服膺当然是
  心知肚明,所以即使是再困难,他也要默默承受。
  在接下来的一次次进攻中,日军变本加厉,不但使用了燃
  010
  烧弹,还丧心病狂地使用了毒气弹。对于这些新式武器,李服
  膺和他的部队都没有很好的防御措施,所以一仗下来,部队伤
  亡惨重。战场厮杀,与其说是对肉体的考验,毋宁说是对肉体
  与精神的双重考验,有些时候,在精神层面上的考验还要更多
  一些。眼见不断有弟兄殉国,李服膺和他的第61军不但丝毫没
  有退缩之意,还越战越勇,大有与日寇周旋到底的态势。双方
  就在天镇僵持不下,转眼又是三天过去了,地狱般的战斗跟随
  一道电令走向结束。阎锡山电令李服膺“相机撤退”。如果说
  苦苦支撑的李服膺是以意志力在维持战局的话,在收到电令的
  那一刻意志力消失的他也就毫不客气,率部连夜从阵地撤出,
  天镇沦陷。匆匆撤退的李服膺没有想到,这次看似循规蹈矩、
  奉命而动的撤退给当地的居民,给整个山西乃至全国的抗战带
  来了什么样的后果,他更没料到,自己居然会为这次撤退丢了
  性命,背上千古骂名。







阅读提示:夜袭阳明堡的作者是张华,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夜袭阳明堡下载地址

上一本:东北军民抗日斗争
下一本:南洋华侨机工研究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