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朦 日期:2016-05-07 16:45:00
《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组织编写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史学巨著,由宋神宗取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亲赐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说:“习闻明知古代帝王之道,身体力行《通鉴》原则。”清康熙皇帝也讲:“事关前代得失,甚有裨于治道。” 一代伟人毛泽东对《资治通鉴》更是爱不释手,一生通读多遍,并指出:“这部书写得好……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本书简介:
本书辑录了原著中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篇章,按时间顺序,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形式整理成独立完整的故事,以突出对当时社会乃至后世影响深远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使读者在品昧其中人物的行事风格中汲取经验,以史为鉴。
作者简介:
曾担任中央电视台2套经济栏目组记者工作,现为北京瀚文锦绣国际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成功创作了并出版了多部畅销书作品并在全国名列前茅。
目录:
》30卷,《考异》30卷。记载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计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方面的重要史实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博大精深,通古今之变,有“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誉,备受历代统治者及文人学士的青睐,被视为必读之书。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说:“习闻明知古代帝王之道,身体力行《通鉴》原则。”清康熙皇帝也讲:“事关前代得失,甚有裨于治道。”《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组织编写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史学巨著,由宋神宗取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亲赐名。司马光自幼酷爱史学,“嗜读不厌”,但又深感史籍之冗杂,且多为断代史,不便参阅,为此他决定动手编一部“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史书,并确定此书的宗旨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将记载战国、秦朝历史的《通志》呈进朝廷,获得赏识,并受诏设局续编。宋神宗曾专听司马光进读书稿,并御撰书序,以示鼓励。元丰七年(1084年),全书完成,历时19年之久。《资治通鉴》全书卷帙浩繁,共294卷,《周纪》5卷,《秦纪》3卷,《汉纪》60卷,《魏纪》l0卷,《晋纪》40卷,《宋纪》l6卷,《齐纪》l0卷,《梁纪》22卷,《陈纪》l0卷,《隋纪》8卷,《唐纪》81卷,《后梁纪》6卷,《后唐纪》8卷,《后晋纪》6卷,《后汉纪》4卷,《后周纪》5卷。另外,还有《
目录:
》30卷,《考异》30卷。记载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计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方面的重要史实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博大精深,通古今之变,有“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誉,备受历代统治者及文人学士的青睐,被视为必读之书。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说:“习闻明知古代帝王之道,身体力行《通鉴》原则。”清康熙皇帝也讲:“事关前代得失,甚有裨于治道。” 一代伟人毛泽东对《资治通鉴》更是爱不释手,一生通读多遍,并指出:“这部书写得好……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帮助当代读者了解中华五千年的辉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丰富积淀,陶冶情操,我们精心组织推出《〈资治通鉴〉中那些值得借鉴的故事》一书。本书辑录了原著中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篇章,按时间顺序,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形式整理成独立完整的故事,以突出对当时社会乃至后世影响深远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使读者在品味其中人物的行事风格中汲取经验,以史为鉴。《〈资治通鉴〉中那些值得借鉴的故事》编排形式新颖、独特,语言诙谐、幽默,您可以通过书中各类故事的阅读,直观地了解中国历史,获得更多的视觉感受和想象空间,并从中学习、借鉴、领悟到古人的处事风采和交际妙招,为自己当下的人生之路开启新的智慧之窗。豫让,是春秋时候晋国人,他曾经侍奉过晋国的权臣范氏和中行氏,都没有得到过重用,后来他又投靠晋国的另一位权臣智伯,智伯给他很高的礼遇。后来智伯去讨伐赵襄子,赵襄子联合晋国的另外两家权臣,打败了智伯,并把他的土地瓜分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逃亡到山中的豫让听到智伯被杀的消息,便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智伯待我这么好,我一定要为他报仇,为他报仇而死,死了也有脸去见他!”豫让化装成因罪服劳役的人,暗藏匕首,混进赵襄子的府邸,假装给厕所刷墙,以找机会暗杀赵襄子。赵襄子来上厕所时,豫让便想下手,谁知赵襄子颇为警觉,见豫让形迹可疑,便叫人把他抓起来审问,搜出了他身上的匕首。豫让见身份已暴露,便大声道:“我要为智伯报仇!”赵襄子的手下要杀了他,赵襄子摆手道:“以后我多加小心,离他远点儿就是了。而且,智伯死了,没有后人,豫让敢来为他报仇,也算是个仁义之人啊。”于是就把豫让给放了。豫让虽然被释放,却还是没有放弃刺杀赵襄子的念头。他在自己身上涂上漆,使得浑身长了毒疮,又吞吃了火炭,把嗓子烫哑了,形貌大变,连他的妻子也认不出他来,他又去刺杀赵襄子。豫让藏在赵襄子每天必经的桥下,过了一会儿,赵襄子和他的随从们果然走了过来。豫让正要动手,赵襄子的马发觉桥下有人,惊得前蹄腾空,险些将赵襄子摔下来。豫让见形迹又暴露了,便跳出来,赵襄子道:“这肯定是豫让!”赵襄子的手下将豫让团团围住,赵襄子质问豫让道:“你先前不是还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他们两人都是被智伯杀掉的,你不去为他们报仇,反倒还给智伯做事。现在智伯死了,你又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找我报仇呢?”豫让道:“范氏、中行氏都把我当普通人看待,我也就像普通人那样对待他们,而智伯却拿我当天下无双的人才,我也就像一个人才那样来报答他!”赵襄子闻言叹道:“豫让啊!我对你也算是仁至义尽了,这回我可不放你了!”示意侍卫们动手杀他!豫让叫道:“且慢!”赵襄子叫住侍卫们,道:“你还有什么话要说?”豫让道:“上一次你放了我,天下人都听说了你的贤名,今天你杀了我,我无话可说。不过,我在死前有一个要求:你把身上穿的衣服让我刺几下,就算是已经报了仇,这样我就虽死无憾了!”于是赵襄子就把身上的衣服脱了下来给豫让,豫让拔出剑来,一剑将衣服斩为两截,高叫道:“我死后可以有面目去见智伯了!”说罢,伏剑自杀!当时的志士听说了豫让刺杀赵襄子的事情,都深为感动,不过这种为君尽忠死难的愚忠思想在今天却不宜提倡。正如豫让所说的“吾所谓为此者,以明君臣之义”,他除了有“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这报答知遇之恩的情结外,还试图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人间道义、人的气节和忠义。古代侠士,完全不像今人“鸟为食亡、人为财死”,他们对人生价值的衡量完全以精神为标准,一生也甘为一些理念、原则而执着追求甚至献出生命。